1+X证书制度下专业师资队伍提升策略研究——以智能新能源汽车专业为例

来源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t200320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X证书制度作为职业教育和就业岗位衔接的桥梁,推动教育标准和企业标准相融合,促进高职院校教师、教材、教法改革,对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和影响.以智能新能源汽车专业为例,分析1+X证书制度对专业教师职业能力提出的新要求,调查梳理试点过程中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探讨师资队伍如何适应1+X证书制度的要求,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高技能专业人才.
其他文献
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现代社会科学评价人才、规范劳动力市场、维护基本社会就业公平的一种国家考试制度.本质上来说,它是劳动就业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属于人力资源开发范畴.历史地看,新中国成立70余年来,我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经历了八级工制度、工人技术等级考核制度、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国家职业资格目录制度、职业技能等级制度等五个发展阶段.“双证”制度与1+X证书制度是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在职业教育领域的实践应用,二者没有本质区别.但是作为过渡形态,1+X证书制度将经历一个试错完善的过程,“X”证书面临权威性、通用性、针对性
以当前职业教育与产业深度融合中的问题为导向,在广泛调研及对相关文献梳理的基础上,从职业教育与产业自身的发展规律出发,着重探索二者之间融合的逻辑关系与特征,试图勾勒出符合我国国情的“省域职业教育与产业深度融合机制图”.据此提炼出省域职业教育与产业深度融合的途径与机制.
通过对“双高计划”计划建设高职院校的师生开展在线开放课程教学质量影响因素调研分析,明晰了师生对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应用涉及的任课教师、选课学生、教学资源、网络环境、课程平台、学习工具、支持政策等诸多因素对在线开放课程教学质量影响的认知,建议加强政府引导支持,规范公共服务平台管理,优化在线开放课程发展顶层设计;院校发挥主体作用,提升课程建设应用环境,夯实在线开放课程发展内部保证;制定课程建设规划,建立应用共享机制,明确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应用定位;创新课程团队建设,重视教学诊断与改进,提升在线开放课程教学运行质
学习型城市作为学习型社会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或实践途径,在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过程中发挥着积极作用.现代信息技术支撑下的远程高等教育在服务学习型城市建设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开放大学(广播电视大学)、普通高等学校网络学院、现代远程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等作为远程高等教育服务学习型城市建设的实践主体,主要从为每一个体提供所需学习机会、推行开放及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理念、协调社会各利益相关方的参与、整合各类教育资源搭建服务平台这几方面为学习型城市建设提供支持.疫情背景下,学习型城市建设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远程高等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高职课程建设带来从静态建设转向动态治理、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现代化潮流、形成内部和外部双循环发展模式等启示.高职课程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构建需要具备开放共享的共同体理念、用科技推进课程转型、体系和能力协同发展的现代化理论内涵.其还应重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抓住职业教育核心命题,注重知识传播和接受规律等基本原则,最终达到职业教育体系与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相接轨,实现受教育者核心素养全面发展的课程现代化建设目标.在生态化、数字化和多元化的发展方向下,高职课程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
社区学习者是指生活、工作在该社区的全体成员.坚持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习需求为导向,为社区内不同年龄层次、不同文化程度、不同收入水平的学习者提供多样化教育服务是实现全民终身学习的重要环节.2020年下半年上海社区三类人群学习需求调研结果表明,不同人群学习需求存在差异性和倾向性,并呈现不同的特征.总体而言,青少年学习者从自身现状和未来发展出发,学习更加关注个体发展需要;在职人员则面临职业发展和个人生活的双重压力,更加关注工作与生活方面的学习;老年人则随着离开工作单位,更加关注未来生活的学习.因此,三类人群在学
吸引更多青年接受职业教育,需要在进一步持续增强职业教育认可度和吸引力基础上,分析当前学生的选择困境,即专业满意度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存在哪些问题以及提升专业选择满意度的主要途径.在专业选择满意度的影响因素、模型和作用机制研究基础上提出政策建议: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职业认知,并提供多种职业体验机会,提升其选择能力,同时加大政策供给,为其学历和技能提升预留空间.
“双高计划”落地意味着高职教育进入提质升级新时期.高职教育的教育职能、发展模式、教育战略、发展动力、学科组织形式、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等均发生了由量变到质变的根本性变化.各入选高校提出了更为切实落地、别具一格的发展模式,形成了个性化的发展方案,并力图引领国内同类专业群高水平发展.通过基于6所浙江双高建设学校的案例分析,聚焦高职领头羊的“共性”和“独特性”,探讨高职教育的建设逻辑与转变实践,为“十四五”高职院校的整体发展、模式构建和项目评估提供参考借鉴.
地方特色产业学院建设是深化产教融合的重要路径,是打造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升级版的有效实践,更是助推地方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引擎.通过分析地方特色产业学院建设的三大价值,提出了地方特色产业学院建设过程中转变高职服务理念、明确产业服务对象、培养产业所需人才、促进师资双向流动、加速技术转化应用、建立长效合作机制等六个着力点.
欧洲技能指数(ESI)由欧洲职业培训发展中心研制并实施,目的 是在统一的框架下监测、评价全欧范围内的国家技能体系绩效,推动了解本国及他国的国家技能体系的水平、成绩和改进领域,引导各国关注需要关注的领域,便于跨区域的政策决策及应用.经过近7年的研制、改进与实施,ESI已发展成一套相对成熟的技能纲要和执行规则,为欧洲各国一致认可和共同遵循.分析研究ESI的理论框架、指标体系以及国际地位与特色,对于我国面向“十四五”和“中国2035”,以发展的系统论视阈,建立以技能培养、技能应用和技能转化为内核的全要素立体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