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内容】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品味典型事例,揣摩语言文字,感悟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兴趣,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3.了解课文通过描写典型事例反映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学习用“抓关键词”的方法概括小标题。
【教学过程】
1游戏导入,初识人物
1.1请你根据老师的描述,猜猜他是谁。l823年12月20日,他出生在法国南部个名叫圣·莱昂的小村子里。他从小就与昆虫结下了不解之缘,孜孜不倦地观察它们,研究它们,执著地与昆虫相伴了一生,写下了举世闻名的著作——《昆虫记》。
1.2他是谁?这段描述中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根据我的描述猜猜他是谁?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幸运52》中的经典游戏节目形式。此环节以游戏导入,课始趣生,使学生在饶有兴趣的倾听中迅速对人物形成整体感知。】
1.3关于法布尔,你还了解些什么?把你认为有价值的信息简要告诉大家。
1.4课件呈现法布尔雕像。(特写镜头为两个鼓鼓的衣袋)揭题,读题。
【“搜集、交流信息”假如无限制地旁逸斜出,势必削弱对文本的学习,成为资料展示课,“有价值的”“简要地”意在促使学生对所获得的信息进行整理、内化,敏锐地抓住要点进行表达。】
2整体感知,把握主旨
2.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读后想想:法布尔是个怎样的人。
2.2检查生字、新词。小溪纵横花草丛生鸟栖虫居全身翠绿触角细长会唱歌掠过小蓝金属光泽鼓鼓囊囊甜滋滋满载而归
①开火车朗读这些词语,按要求给词语分类:法布尔的生活环境;纺织娘;小甲虫;捉虫后。
②交流理解这些词语后,再次出示并读好以下词语。
蠕虫嗬蜗牛莱昂厉声垃圾怒气冲天中毒
2.3检查朗读情况。你对哪一小节印象深刻?或者最喜欢哪一小节?你来读给大家听。指名分小节朗读课文,并讲讲每节的大意。指导读准每个字音,读通每一句话。
2.4交流:你觉得法布尔是个怎样的人?相机板书“着迷”、“迷恋”、“痴迷”。区别这三个词语之
2.5默读课文,思考:文章主要写了哪两个典型事例来突出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试着用“抓关键词”的方法概括:①找纺织娘;②捉小甲虫。
【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概括主要内容,这是高年级语文学习的一项重要基本功。本环节设计就是根据学生的发展规律,通过自学、学生之间的评议及教师的指导,帮助学生扫除生字障碍。同时,指导学生“简要地概括一件事”,直至“准确地概括小标题”,落实了对概括能力的培养,有效地把书“读薄”。】
3潜心会文,感受“着迷”
3.1认真默读课文,画出法布尔对昆虫着迷的语句,并用心读一读画出的语句,仔细体会。
3.2自由交流,引导点拨。
3.3重点品读“找纺织娘”段落。
①出示语段:“‘妈妈,我在这儿呢!瞧,我抓到了那只会唱歌的虫子!’妈妈一看,儿子的手里拿着一只全身翠绿、触角纽长的纺织娘。三天前,法布尔就告诉她,花丛里经常传出一种动听的声音,不知是谁在唱歌。现在,他终于找到了这位‘歌唱家’了。”
②指导品评。引导学生抓住法布尔对妈妈说的话,以及“三天前”“终于”等词语谈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③创境想象。“三天前”“终于”,多么不容易啊。透过这两个词,你的脑海里仿佛出现了什么样的情景?引导学生从耐心等待、细心寻找、用心捕捉、开心收获等方面展开想象。
④角色互动。在学生情感朗读的基础上,老师当法布尔的妈妈,学生当法布尔,把本段内容改换成对话,进行现场口语交际练习。
【“要读懂人物,就要看到人物的心灵美。”引导学生透过语言文字走进法布尔的心灵世界,读出自己的思考,读出自己的独特理解,这才是语文学习的真正目的。本环节以“三天前”“终于”等词为切入点,细细揣摩,引发想象,在品味语言的过程中积淀语感,加深理解、感悟。情境的创设,个性化的朗读,使课堂情趣盎然,对“着迷”的感悟更深。]
4品读体昧,感悟“迷恋”
4.1自读“捉小甲虫”部分,看哪些具体的描述让你真切地感受到了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圈点,批注。
4.2交流概括。在学生交流情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概括: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主要表现在观察事物的细心上,表现在发现甲虫的喜悦上,表现在捕捉虫子的动作上,表现在对虫子的爱护上,表现在收获的喜悦上,还表现在遭受责骂后的坚持上。
4.3重点感悟。语句一:“‘嗬!真漂亮!’他边叫边用小手扑过去,敏捷地捉住了它,这只甲虫比樱桃还要小,颜色比蓝天还要蓝。法布尔高兴极了。”
指导策略:让学生读好“嗬!真漂亮!”体会人物内心的惊喜、赞叹、喜爱之情,感悟“迷恋”。
语句二:“他把这个小宝贝_____蜗牛壳里,_____树叶,_____自己的衣袋,打算回家后再_____。”
指导策略:①填补。根据课文内容在括号内填写词语。②想象。仔细想象,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仔细听,也许你还能听到法布尔对这个小宝贝说些什么。③品味。从这些描写动作的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④朗读。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语句三:“以后每次放鸭,他仍然兴致勃勃地捡那些‘没用的玩意儿’,背着大人把衣袋装得鼓鼓的,躲起来偷偷地玩。”
指导策略:①引发思考。法布尔玩自己喜欢的东西为什么要“背着”“躲”“偷偷”呢?②个性朗读。引出父母责骂法布尔的两个语段(7、8自然段),学生当父亲、母亲,在角色转换体验中进行个性化朗读。③比较讨论。如果删除父母责骂法布尔的内容,你觉得如何?引导学生感悟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的不同、间接描写更加突出了文章的中心,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特征。
4.4师生引读。教师以“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表现在——”为开头,学生接读出文中相应的语句,这样,复沓回读,在一遍一遍的读中活化人物形象。
【从课文语言入手,利用对“嗬!真漂亮!”、“放”“包”“装”“欣赏”等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词语的诠释,调动学生记忆的各种表象,引发学生的再造想象,深切地体会人物心声,体验作者情感,感悟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当。】
5拓展延伸,深化“痴迷”
5.1导问思考。读“正是这种对昆虫的痴迷,把法布尔引进了科学的殿堂。”思考:成人后的法布尔又是如何痴迷昆虫的呢?请展开你的想象力,说一说。
5.2资源拓展。学生交流课前搜集到的相关资料,教师有选择地投影展示。
5.3深化感悟。法布尔的一生是对虫子痴迷的一生,精心研究的一生。再次回到课文,找出三个有“迷”字词语的句子。联系句子,进一步理解“着迷、迷恋、痴迷”的内涵。有感情地朗读这 三个句子。
5.4说话练习。(课件呈现法布尔雕像。)当我们再次面对这尊雕像,面对那两个鼓鼓的衣袋我们分明感到里面装着的不止是昆虫,它还装着_____。(在课题后加上横线。)
5.5教师小结。
【从拓展到文本,再拓展,紧扣“揭全文之旨”的三个词语,引导学生一层一层地体会意思一次一次地读。由感性到理性,有效地内化了文本语言,树立起法布尔的高大形象,使其具有立体美感,占据学生的心灵世界。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品味典型事例,揣摩语言文字,感悟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兴趣,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3.了解课文通过描写典型事例反映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学习用“抓关键词”的方法概括小标题。
【教学过程】
1游戏导入,初识人物
1.1请你根据老师的描述,猜猜他是谁。l823年12月20日,他出生在法国南部个名叫圣·莱昂的小村子里。他从小就与昆虫结下了不解之缘,孜孜不倦地观察它们,研究它们,执著地与昆虫相伴了一生,写下了举世闻名的著作——《昆虫记》。
1.2他是谁?这段描述中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根据我的描述猜猜他是谁?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幸运52》中的经典游戏节目形式。此环节以游戏导入,课始趣生,使学生在饶有兴趣的倾听中迅速对人物形成整体感知。】
1.3关于法布尔,你还了解些什么?把你认为有价值的信息简要告诉大家。
1.4课件呈现法布尔雕像。(特写镜头为两个鼓鼓的衣袋)揭题,读题。
【“搜集、交流信息”假如无限制地旁逸斜出,势必削弱对文本的学习,成为资料展示课,“有价值的”“简要地”意在促使学生对所获得的信息进行整理、内化,敏锐地抓住要点进行表达。】
2整体感知,把握主旨
2.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读后想想:法布尔是个怎样的人。
2.2检查生字、新词。小溪纵横花草丛生鸟栖虫居全身翠绿触角细长会唱歌掠过小蓝金属光泽鼓鼓囊囊甜滋滋满载而归
①开火车朗读这些词语,按要求给词语分类:法布尔的生活环境;纺织娘;小甲虫;捉虫后。
②交流理解这些词语后,再次出示并读好以下词语。
蠕虫嗬蜗牛莱昂厉声垃圾怒气冲天中毒
2.3检查朗读情况。你对哪一小节印象深刻?或者最喜欢哪一小节?你来读给大家听。指名分小节朗读课文,并讲讲每节的大意。指导读准每个字音,读通每一句话。
2.4交流:你觉得法布尔是个怎样的人?相机板书“着迷”、“迷恋”、“痴迷”。区别这三个词语之
2.5默读课文,思考:文章主要写了哪两个典型事例来突出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试着用“抓关键词”的方法概括:①找纺织娘;②捉小甲虫。
【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概括主要内容,这是高年级语文学习的一项重要基本功。本环节设计就是根据学生的发展规律,通过自学、学生之间的评议及教师的指导,帮助学生扫除生字障碍。同时,指导学生“简要地概括一件事”,直至“准确地概括小标题”,落实了对概括能力的培养,有效地把书“读薄”。】
3潜心会文,感受“着迷”
3.1认真默读课文,画出法布尔对昆虫着迷的语句,并用心读一读画出的语句,仔细体会。
3.2自由交流,引导点拨。
3.3重点品读“找纺织娘”段落。
①出示语段:“‘妈妈,我在这儿呢!瞧,我抓到了那只会唱歌的虫子!’妈妈一看,儿子的手里拿着一只全身翠绿、触角纽长的纺织娘。三天前,法布尔就告诉她,花丛里经常传出一种动听的声音,不知是谁在唱歌。现在,他终于找到了这位‘歌唱家’了。”
②指导品评。引导学生抓住法布尔对妈妈说的话,以及“三天前”“终于”等词语谈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③创境想象。“三天前”“终于”,多么不容易啊。透过这两个词,你的脑海里仿佛出现了什么样的情景?引导学生从耐心等待、细心寻找、用心捕捉、开心收获等方面展开想象。
④角色互动。在学生情感朗读的基础上,老师当法布尔的妈妈,学生当法布尔,把本段内容改换成对话,进行现场口语交际练习。
【“要读懂人物,就要看到人物的心灵美。”引导学生透过语言文字走进法布尔的心灵世界,读出自己的思考,读出自己的独特理解,这才是语文学习的真正目的。本环节以“三天前”“终于”等词为切入点,细细揣摩,引发想象,在品味语言的过程中积淀语感,加深理解、感悟。情境的创设,个性化的朗读,使课堂情趣盎然,对“着迷”的感悟更深。]
4品读体昧,感悟“迷恋”
4.1自读“捉小甲虫”部分,看哪些具体的描述让你真切地感受到了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圈点,批注。
4.2交流概括。在学生交流情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概括: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主要表现在观察事物的细心上,表现在发现甲虫的喜悦上,表现在捕捉虫子的动作上,表现在对虫子的爱护上,表现在收获的喜悦上,还表现在遭受责骂后的坚持上。
4.3重点感悟。语句一:“‘嗬!真漂亮!’他边叫边用小手扑过去,敏捷地捉住了它,这只甲虫比樱桃还要小,颜色比蓝天还要蓝。法布尔高兴极了。”
指导策略:让学生读好“嗬!真漂亮!”体会人物内心的惊喜、赞叹、喜爱之情,感悟“迷恋”。
语句二:“他把这个小宝贝_____蜗牛壳里,_____树叶,_____自己的衣袋,打算回家后再_____。”
指导策略:①填补。根据课文内容在括号内填写词语。②想象。仔细想象,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仔细听,也许你还能听到法布尔对这个小宝贝说些什么。③品味。从这些描写动作的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④朗读。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语句三:“以后每次放鸭,他仍然兴致勃勃地捡那些‘没用的玩意儿’,背着大人把衣袋装得鼓鼓的,躲起来偷偷地玩。”
指导策略:①引发思考。法布尔玩自己喜欢的东西为什么要“背着”“躲”“偷偷”呢?②个性朗读。引出父母责骂法布尔的两个语段(7、8自然段),学生当父亲、母亲,在角色转换体验中进行个性化朗读。③比较讨论。如果删除父母责骂法布尔的内容,你觉得如何?引导学生感悟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的不同、间接描写更加突出了文章的中心,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特征。
4.4师生引读。教师以“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表现在——”为开头,学生接读出文中相应的语句,这样,复沓回读,在一遍一遍的读中活化人物形象。
【从课文语言入手,利用对“嗬!真漂亮!”、“放”“包”“装”“欣赏”等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词语的诠释,调动学生记忆的各种表象,引发学生的再造想象,深切地体会人物心声,体验作者情感,感悟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当。】
5拓展延伸,深化“痴迷”
5.1导问思考。读“正是这种对昆虫的痴迷,把法布尔引进了科学的殿堂。”思考:成人后的法布尔又是如何痴迷昆虫的呢?请展开你的想象力,说一说。
5.2资源拓展。学生交流课前搜集到的相关资料,教师有选择地投影展示。
5.3深化感悟。法布尔的一生是对虫子痴迷的一生,精心研究的一生。再次回到课文,找出三个有“迷”字词语的句子。联系句子,进一步理解“着迷、迷恋、痴迷”的内涵。有感情地朗读这 三个句子。
5.4说话练习。(课件呈现法布尔雕像。)当我们再次面对这尊雕像,面对那两个鼓鼓的衣袋我们分明感到里面装着的不止是昆虫,它还装着_____。(在课题后加上横线。)
5.5教师小结。
【从拓展到文本,再拓展,紧扣“揭全文之旨”的三个词语,引导学生一层一层地体会意思一次一次地读。由感性到理性,有效地内化了文本语言,树立起法布尔的高大形象,使其具有立体美感,占据学生的心灵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