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小学数学计算题教学中,教师应注意以下问题:明确算理,掌握算法;规范格式,培养能力;严格训练,形成技能;掌握定律,简便运算。
关键词: 小学数学 计算题教学 计算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不同的学段对计算提出了不同的目标“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在具体情境中,能进行简单的估算。”“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理解估算的意义;能用方程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能解简单的方程。”在“课程改革目标”中明确指出,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其中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就是学生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在小学阶段学好四则混合运算,并形成一定的计算能力非常重要,也是终身受益的。而在当下的小学数学教学中,人们一般认为计算题简单,学生很容易掌握,所以在教学中不够重视。这就造成很多学生计算能力差,算理不通,年级越高越明显,使后来的“简算”教学成为教学难点,有时直接影响后来的数学学习。其实,要想使学生形成熟练的数学计算技能是小学数学的一个长期目标,需要经过认真细致地教,实实在在地练,长期严格训练才能达到目的。具体教学中,应当注意如下方面的问题。
一、明确算理,掌握算法
以往的计算教学,教师只注重学生掌不掌握计算方法,会不会算,忽视了算理教学。算例是算法的基础。多年的数学课堂经验告诉我,算理应该是学生在自主探索中构建。在教学四年上册《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例题92÷30时,导入新课后,设计“自主探究明白算理”环节,先让学生“自主尝试”:(1)用估算解决;(2)借直观演示;(3)用竖式计算;(4)汇报展示。这一环节,无论是引导学生进行估算,还是引导学生借助小棒图直观演示结果,都是为了学生对商中“3”的位置进行定位,使学生不断加深对算理的认识,为知识的迁移夯实基础。算理是算法的基础,当学生明确算理后,教师应及时落实算理与算法的关系,有利于对算法的掌握。还以92÷30为例,学生自主尝试后,教师利用“数形结合”引导学生数形结合阐述算理,通过将竖式计算过程与小棒图对应起来汇报,为学生说明算法、讲明算理提供直观支持,真正实现学生的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规范格式,培养能力
首先,从心理上就应该足够重视,把每一节都当成重点,每种计算方法都必须认真对待,必须达到所有学生都会的目的。如:加法口算方法,笔算法则,算式书写。每一项都必须严格训练,严格要求,使学生知道每一步计算的理由,并能说出为什么?从书写格式,如:小数加减中,小数点对齐;必须规范,不得马虎到每一步所遵循的法则,做到口、心、手一致。还得经过一段时间的严格重复训练,才能形成思维定势。教授每一种计算技能都是这样,都要使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法则和运算定律,规范书写格式,并能说出进行每一步计算的理由。经过这样长期严格重复训练,培养规范计算格式,正确进行计算的能力。
三、严格训练,形成技能
在计算题教学中不要被学生当堂课上表现出来的现象所迷惑,学生在课堂上所表现出来的现象是暂时的,离形成技能还差很多,要知道每一种技能的形成并达到熟练,必须经过长期严格的重复训练。在训练中纠错,在训练中体会,理解掌握,才能形成技能。因为,当堂形成的初步理解还会反复还会忘。这也是导致学生计算能力差的一个原因。所以教师在计算能力培养时,应有意每天设计一定的基本计算题,让学生做(做时不能走过场)。由于计算题是由数字与抽象的运算符号构成的,学生容易感到烦躁和厌倦,为了激发学生计算的积极性,避免单一、重复、机械的训练,教师可采用一些方法,如:运用电教媒体增强数学计算的趣味性,组织游戏竞赛,设计一些趣味题或进行计算技能比赛等。通过多种教学手段,丰富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做计算题的兴趣,才能促进计算的正确性,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形成计算技能。
四、掌握定律,简便运算
小学阶段涉及五个运算定律: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在教学这些运算定律时,教师必须注意的问题是:
(一)不能操之过急,教材在编排上安排的课时短,内容少又简单,题也典型,教材只是告诉你教什么内容,并提供范例,发挥还在教师,所以教师在教学时要一步一步来,一条一条说明。如讲括号的作用时,难点是添括号、去括号时括号里边运算符号的变化规律。如:15-4-2=15-(4 2),15÷3÷5=15÷(3×5),还需要让学生在充分计算实践的基础上,自己归纳那样变是为什么?因为定律是建立在法则的基础上的。加不加括号,用不用运算定律,最后的计算结果是一样的。这条原则不变。
(二)熟练应用运算定律、括号。在积累大量计算经验如:8×125=1000的基础上再教简算才会显得自然、简单。简算是有效利用运算定律,括号是使计算变得简单的一种计算技能。运用括号使运算简便,有时可直接口算,而不会改变计算结果,运用简算可提高计算速度。简算不单是在做简算题时才用,是可以随时使用的,这一点也应让学生清楚。
总之,计算技能的形成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长期目标,它的实现需要经过细致的、实实在在的、严格的长期训练。
关键词: 小学数学 计算题教学 计算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不同的学段对计算提出了不同的目标“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在具体情境中,能进行简单的估算。”“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理解估算的意义;能用方程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能解简单的方程。”在“课程改革目标”中明确指出,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其中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就是学生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在小学阶段学好四则混合运算,并形成一定的计算能力非常重要,也是终身受益的。而在当下的小学数学教学中,人们一般认为计算题简单,学生很容易掌握,所以在教学中不够重视。这就造成很多学生计算能力差,算理不通,年级越高越明显,使后来的“简算”教学成为教学难点,有时直接影响后来的数学学习。其实,要想使学生形成熟练的数学计算技能是小学数学的一个长期目标,需要经过认真细致地教,实实在在地练,长期严格训练才能达到目的。具体教学中,应当注意如下方面的问题。
一、明确算理,掌握算法
以往的计算教学,教师只注重学生掌不掌握计算方法,会不会算,忽视了算理教学。算例是算法的基础。多年的数学课堂经验告诉我,算理应该是学生在自主探索中构建。在教学四年上册《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例题92÷30时,导入新课后,设计“自主探究明白算理”环节,先让学生“自主尝试”:(1)用估算解决;(2)借直观演示;(3)用竖式计算;(4)汇报展示。这一环节,无论是引导学生进行估算,还是引导学生借助小棒图直观演示结果,都是为了学生对商中“3”的位置进行定位,使学生不断加深对算理的认识,为知识的迁移夯实基础。算理是算法的基础,当学生明确算理后,教师应及时落实算理与算法的关系,有利于对算法的掌握。还以92÷30为例,学生自主尝试后,教师利用“数形结合”引导学生数形结合阐述算理,通过将竖式计算过程与小棒图对应起来汇报,为学生说明算法、讲明算理提供直观支持,真正实现学生的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规范格式,培养能力
首先,从心理上就应该足够重视,把每一节都当成重点,每种计算方法都必须认真对待,必须达到所有学生都会的目的。如:加法口算方法,笔算法则,算式书写。每一项都必须严格训练,严格要求,使学生知道每一步计算的理由,并能说出为什么?从书写格式,如:小数加减中,小数点对齐;必须规范,不得马虎到每一步所遵循的法则,做到口、心、手一致。还得经过一段时间的严格重复训练,才能形成思维定势。教授每一种计算技能都是这样,都要使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法则和运算定律,规范书写格式,并能说出进行每一步计算的理由。经过这样长期严格重复训练,培养规范计算格式,正确进行计算的能力。
三、严格训练,形成技能
在计算题教学中不要被学生当堂课上表现出来的现象所迷惑,学生在课堂上所表现出来的现象是暂时的,离形成技能还差很多,要知道每一种技能的形成并达到熟练,必须经过长期严格的重复训练。在训练中纠错,在训练中体会,理解掌握,才能形成技能。因为,当堂形成的初步理解还会反复还会忘。这也是导致学生计算能力差的一个原因。所以教师在计算能力培养时,应有意每天设计一定的基本计算题,让学生做(做时不能走过场)。由于计算题是由数字与抽象的运算符号构成的,学生容易感到烦躁和厌倦,为了激发学生计算的积极性,避免单一、重复、机械的训练,教师可采用一些方法,如:运用电教媒体增强数学计算的趣味性,组织游戏竞赛,设计一些趣味题或进行计算技能比赛等。通过多种教学手段,丰富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做计算题的兴趣,才能促进计算的正确性,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形成计算技能。
四、掌握定律,简便运算
小学阶段涉及五个运算定律: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在教学这些运算定律时,教师必须注意的问题是:
(一)不能操之过急,教材在编排上安排的课时短,内容少又简单,题也典型,教材只是告诉你教什么内容,并提供范例,发挥还在教师,所以教师在教学时要一步一步来,一条一条说明。如讲括号的作用时,难点是添括号、去括号时括号里边运算符号的变化规律。如:15-4-2=15-(4 2),15÷3÷5=15÷(3×5),还需要让学生在充分计算实践的基础上,自己归纳那样变是为什么?因为定律是建立在法则的基础上的。加不加括号,用不用运算定律,最后的计算结果是一样的。这条原则不变。
(二)熟练应用运算定律、括号。在积累大量计算经验如:8×125=1000的基础上再教简算才会显得自然、简单。简算是有效利用运算定律,括号是使计算变得简单的一种计算技能。运用括号使运算简便,有时可直接口算,而不会改变计算结果,运用简算可提高计算速度。简算不单是在做简算题时才用,是可以随时使用的,这一点也应让学生清楚。
总之,计算技能的形成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长期目标,它的实现需要经过细致的、实实在在的、严格的长期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