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监督在我国建设法治政府中的困境与出路

来源 :法制与社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hoenix16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公民监督作为一种政治参与活动,它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宪政制度的体现。宪政是法治政府建设的前提,公民监督作为反馈机制能够准确解决公民和政府之间的矛盾,进而督促权力规范运行。
  关键词:公民监督 法治政府 宪政制度
  作者简介:刘淼,东北师范大学净月校区政法学院2010级研究生,研究方向:宪法与行政法。
  中图分类号:D63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1)08-231-01
  一、公民监督的概念
  公民监督就是在“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前提下,公民对国家机关的活动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行为实施的监督。美国学者罗尔斯在其政治哲学名著《正义论》中指出,公民享有积极参与政治的权利。
  公民监督的具体内容包括以下两方面:
  (一)主权在民是设立公民监督权的政治基础
  主权在民理论表明民主政治的核心是公众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人民具有对自己选出的立法、司法、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进行监督的权力。为维护自身的意愿和利益,公众必须对由自己选出的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进行必要的监督,而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也应以公众的利益为价值目标。公民监督的实质就是是以民主权利制约公共权力。
  (二)公民监督权是宪法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
  公民监督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宪法及法律都对其进行了明确规定,我国宪法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可见,公民所享有的监督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权利是不可剥夺的法定的权利,是公民的基本权利。
  二、公民监督在我国法治政府建设中的困境
  (一)公权力的不作为
  突出表现是信息公开制度不落实,听证程序的流于形式化。公权力的不作为会导致政府与公民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使公民无法获取监督政府所需的相关信息,致使监督难以落实,即使实施监督,也会因为“不得要领”而使监督流于形式。国家的权力来自于人民是人民主权思想的政治体现。既然人民是国家权力的最终享有者,而国家机关是为人民利益的公仆,那么人民就有权利了解公仆的一切活动情况并参与国家及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从而对其实施监督,防止其异化。在现代信息化社会中,政府在实施公务的活动时持有和控制了大量的信息,这些信息作为一种宝贵的公共资源和重要的财富,只有通过快速的自由流动才能创造出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而实现社会公众与政府之间的“互利共赢”。
  (二)公民意识的缺失
  大多数公民只具有国民精神,缺乏主人精神。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只有一种意识根深蒂固,那就是“官本位”意识。人民在遇到问题时总相信“权大于法”。与此相对应的社会应该具有的公民意识则是淡薄的、缺损的。只有努力培养公民的自主意识和公民意识,使全社会形成参与型的政治文化氛围,公民在行动时才会主动自觉用公民意识去指导行动。
  (三)缺少宪政和法治政府所需要的思想文化基础
  中国社会自古以来缺少先进的公民政治文化。中国的政治、文化和思想长期受等级制度、高度中央集权、人治为内核的封建专制体系的影响,中国的历史和当代社会的现状告诉我们,公民要么忍气吞声,要么揭竿而起;要么个人自少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要么以暴制暴。。固有的奴性文化和暴民文化的存在以及宪政文化底蕴的缺失是培植公民意识和建设法治政府的消极因素。
  三、完善公民监督的基本路径
  (一)完善选举制度
  建议在选举法中明文规定人民代表的必备条件,应该包括人民代表参政议政所必须具备的素质要求,如政治素质,文化素质,能力素质。在选举代表时不能一味追求代表的广泛性,也不能将代表的先进性片而地理解为只要是劳模,勤劳肯干,勇于吃苦就要被选为代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大代表往住只知当代表光荣,但却不知代表享有什么权利,履行什么义务,他们难以提出有实际意义的重要议案,也不能审查议案,从而难以形成有效的国家决策。这样的大量“两手”(举手、拍手)代表,降低权力机关的威信和效率。
  (二)培养公民意识
  法治政府即“一个真正由人民控制的政府,一个阳光普照的政府”。公民监督主要问题是因为我国人口众多且结构复杂,多为农村居民,缺乏基本的文化和法律知识素养,许多公民根本不知道什么是监督,也不知道如何监督,公民缺乏现代民主政治生活中必备的基本公民意识和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能力,在与公共权力的抗衡中,公民往往处于劣势。我们应该加强公民教育,培养包括权利意识、民主意识、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的在内的公民意识。通过相关理念的创新和长期实践的塑造,让公民和被监督者形成同质性的思维习惯和行为习惯,使公民意识成为自觉行动的准则和标准。
  (三)进一步推广听证制度
  行政听证是行政机关在作出影响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的决定前,由行政机关告知决定理由和听证权利,行政相对人有表达意见、提供证据以及行政机关听取意见、接纳证据的程序所构成的一种法律制度。听证制度一方面通过听证,行政机关认真地考虑行政相对人的意见,客观上可以约束行政权滥用,提高了行政决策的科学性。另一方面听证制度使民主国家中公民的人格尊严得到尊重,增加了不利于相对人的行政决定的可接受性。
  (四)政府观念的从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思想转变
  为了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政府角色应该进一步转换,政府要树立建立服务型政府,树立服务意识,当好人民公仆,理性接受监督的思想观念。
  参考文献:
  [1]吴学兵.政治文明视域中的公民监督功能.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08(1).
  [2]蔡林慧.拓展我国公民监督路径的载体分析.理论探讨.2010(3).
其他文献
在外语学习过程中,母语会对学习者产生不同的正、负两方面影响。对于母语的正迁移,能有效地帮助学习者加深对语音的理解和掌握,而负迁移则会阻碍学习者的学习效果,特别是在翻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理论上对犯罪原因的解释由一元发展至多元,同时对犯罪现象的关注点也开始由惩罚发展至预防,基于此,对任何犯罪的预防机制都应该是相应的多元化的、综合性的复合机制,职务犯罪也不例外。但是任何一类犯罪又有着其内在的特点及相应的成因,其预防机制又应该是独特的。本文从职务犯罪的特点和成因论起,在其基础上结合我国目前职务犯罪的预防机制现状,提出构建“监督机制,法律机制,制度机制,教育机制”四
当今中国经济飞速发展,我国的篮球运动也在不断进步,但内蒙古自治区篮球发展相对缓慢。内蒙古西部地区篮球运动在自治区内发展较快,对于阻碍内蒙古西部篮球发展因素的分析,有
摘 要:一体化教学模式作为中职教育教学中的一种新兴教学模式,已被广泛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取代了传统教育教学下“一刀切”、“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这不仅顺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更是现代职业教学的体现。调查研究发现,一体化教学模式在中式烹饪专业教学中的运用并不成熟,運用并不广泛,导致理论与实践之间脱节,使得大部分中职毕业生难以顺应时代对综合型人才的需求,难以应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基于此,本文下面将针对一体化
治安与社会环境密切相关。分析治安的定义可知,要通过分析治安秩序与社会环境的关系来得到治安与社会环境的关系。以新的社会管理理念为指导,认识到治安秩序与社会环境中的政
摘要:信息管税既是一种工作思路,也是对税收征管制度的一种革新,新就新在对信息技术和涉税信息的运用,以及在此基础上建立的更加高效更加规范更加完善的征管新模式和新制度。本文认为信息管税这种模式,与现在被广泛应用的企业绩效管理模式中的量化考核,有着很强相似性,甚至从某个层面来说,信息管税就是对量化考核的一种灵活应用,只不过一个是应用在企业的管理,而一个是应用在税收日常管理工作中。两者放在一起来比较和讨论
一些教师在备课时不能与时俱进,一味套用传统备课模式,使得学生感到课堂没新意,并且也收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从如何钻研教材、了解学生、优化教法、完善教学方案以及如
语文教学中要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教师必须要打破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冲破传统的思维定势,拓宽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视野,树立新的教育观念,本文笔者从以下四个方面进
摘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教改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之一,该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要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就必须进行教学改革与创新,要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多个视角进行研讨,充分关注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建立综合的考核方式,以便更好的发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在大学生思想品德和法律素质养成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  关
[摘要]良好的身体条件是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和快乐学习的基本条件,是掌握各项本领,实现人生理想、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重要基础。加强学校体育建设,增强学生体质,对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关键词]中小学 学生体能 阳光体育运动 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