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科技创新人才是国家发展的强劲推动力,工科院校具有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的基础条件和环境氛围。基于目前我国工科院校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现状,提出政策支持,评价体系改革,培养体系合理化及发挥榜样作用来提高学生科技创新能力。
[关键词]科技创新 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02-0241-02
屈敏佳(1986-),男,陕西西安人,西安石油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解宝(1985-),男,山西山阴人,西安石油大学电子工程学院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能力是科技发展的核心力,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是工科院校的育人目的和办学宗旨之一。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锻炼创新实践和创造能力,使学生增长才干,更好地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服务。
一、工科院校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意义
创新能力是一个人全面发展的综合能力,是人们产生新认识、新思想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是具有发展性、创见性和开拓性的能力。[1]《高等教育法》第五条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明确提出高等教育培养人才的任务。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要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同时指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再一次表明,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具有重要意义。而在大学生创新能力中,科技创新能力是其核心内容。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是科教兴国战略的需求,是行业领域发展的需要,是优良校园学风建设的需要,是学生自身发展成才的需要。
二、工科院校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
(一)国外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现状
在美国,大学校园内教学活动与其他活动相互协作以构筑一个“无缝环境”,有利于学生在教室内与教室外获得更多的学习机会, 从而有利于学生创新知识的掌握和创新能力的培养。[2]美国哈佛大学鼓励学生进行不同的实验,得出不同的方案和结论,而以麻省理工学院为代表的高校提供的开放式课程则为学生提供了高效获取知识的场所。在日本,1991年公布的大学设置标准大纲,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重点。如日本东京工业大学于1993年在机械科学专业推出“独创机械设计”课[3],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潜能。在英国,把挖掘和开发学生的潜能、激励个人的创造精神作为大学教育的指导思想。
(二)我国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现状
在我国,国家863项目、975项目成为推动高校师生科技创新能力提高的强大动力。为了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团中央、教育部等部门组织科技竞赛及项目,如“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等,为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搭建平台。但由于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完整、对此类活动不了解、竞赛导向重科研深度轻创新思维等原因,导致活动的覆盖面不广,其影响力受到一定限制。因而,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平台多样化和多层次化建设亟需加强。
目前,大学教育尤其是工科院校大学教育中,各高校狠抓课堂教学,认真完成知识传承,在实验和实习环节为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造平台。但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教育方面着力不够,如面向学生的科技前沿讲座、探索性实验研究等明显不足。要充分激发学生科技创新热情、鼓励科技创新思维、指导创新研究工作。
三、工科院校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对策
(一)加大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政策支持
随着社会对科技创新人才需求的加大,各高校在制订学生培养计划方面需要加大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计划的同时,在政策方面给予支持。以我校为例,我校具有良好的石油化工方面的研究基础和能力,因此,建设大学生创新实验室就非常合理,学生可将自己的想法在此实验室中实现。此外,学校在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指导学生进行科技创新活动方面制订政策,激发教师指导热情,提供宽松的政策和充足的经费支持,有力地推动了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质量。
(二)完善科技创新能力评价体系
在高校建立合理的科技创新能力评价体系,有助于明确学生培养方向。目前,大多数学校以创新学分体系来评价学生创新能力,此体系综合性较强,包括科技创新、文体获奖及资格能力的取得。具有评价内容过于宽泛,针对性不强的特点,导致其可操作性不强,因此需建立针对科技创新能力的评价体系。按照学生参与科技创新实验、科技创新比赛及研究,根据级别、实验工作量进行量化,以学期或学年为单位时间进行评价。
(三)优化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体系
在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方面,需根据学生学习阶段及特点,制订合理的培养体系。例如,对于初入校的大一学生,由于其专业知识不足,因而激发学生科技创新兴趣是培养重点。可通过科技之窗、讲座、专业教育和科技发展前沿介绍等活动,让学生了解科技创新内容。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大二学生可开展探索性实验。大三学生可参与到研究性实验中。我院在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方面是步步推进的,大一学生进行基础实验操作;大二时通过实验技能大赛选拔一批学生,进行创新实验能力培养并参加学校科技竞赛;大三时参加省级以上科技竞赛或实验项目;大四进行毕业论文设计,完成创新能力培养过程。
(四)发挥科技创新学生榜样作用
近年来,各高校以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工业设计大赛等国内有影响力的竞赛为牵引,对部分学生加大培养力度,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很快,本科生中涌现出多名科技创新榜样。他们在参赛的过程中,将研究形成成果,在老师的指导下发表高质量论文、申请专利等。同时,我们看到由于这部分同学在科技创新方面能力突出,就业考研都备受欢迎,为其他学生树立了榜样示范作用。因此,我们需要在宣传方面加大力度,充分发挥这部分学生的榜样带动作用,邀请此方面表现突出的毕业生回校交流,让更多的学生自觉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培养。
工科院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关乎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实现,促进行业领域的高速发展,推动校园优良学风的形成,有利于个人能力的提升。借鉴国外经验,在国家的大力推动下,我国工科院校依托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平台,加强学校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教育。通过树立科技创新榜样带动更多大学生自觉主动提高自身科技创新能力,取得了一定成果。但由于我国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起步较晚,因而还需不断进行探索和总结。通过加大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政策支持、完善科技创新能力评价体系、优化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发挥科技创新学生榜样作用,以此来加快工科院校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进程,并扩大其覆盖面。
【参考文献】
[1]王英杰,刘宝存.国际视野中的大学创新教育[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5:10-13.
[2]原青林.教育借鉴的成功实践:从美国教育到日本教育[J].肇庆学院学报,2006,27(6):80-85.
[3]赵家俊,左宗文.日本创新教育中“独创”课程及启示[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4,13(4):62-64.
責任编辑:张丽
[关键词]科技创新 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02-0241-02
屈敏佳(1986-),男,陕西西安人,西安石油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解宝(1985-),男,山西山阴人,西安石油大学电子工程学院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能力是科技发展的核心力,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是工科院校的育人目的和办学宗旨之一。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锻炼创新实践和创造能力,使学生增长才干,更好地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服务。
一、工科院校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意义
创新能力是一个人全面发展的综合能力,是人们产生新认识、新思想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是具有发展性、创见性和开拓性的能力。[1]《高等教育法》第五条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明确提出高等教育培养人才的任务。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要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同时指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再一次表明,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具有重要意义。而在大学生创新能力中,科技创新能力是其核心内容。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是科教兴国战略的需求,是行业领域发展的需要,是优良校园学风建设的需要,是学生自身发展成才的需要。
二、工科院校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
(一)国外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现状
在美国,大学校园内教学活动与其他活动相互协作以构筑一个“无缝环境”,有利于学生在教室内与教室外获得更多的学习机会, 从而有利于学生创新知识的掌握和创新能力的培养。[2]美国哈佛大学鼓励学生进行不同的实验,得出不同的方案和结论,而以麻省理工学院为代表的高校提供的开放式课程则为学生提供了高效获取知识的场所。在日本,1991年公布的大学设置标准大纲,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重点。如日本东京工业大学于1993年在机械科学专业推出“独创机械设计”课[3],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潜能。在英国,把挖掘和开发学生的潜能、激励个人的创造精神作为大学教育的指导思想。
(二)我国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现状
在我国,国家863项目、975项目成为推动高校师生科技创新能力提高的强大动力。为了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团中央、教育部等部门组织科技竞赛及项目,如“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等,为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搭建平台。但由于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完整、对此类活动不了解、竞赛导向重科研深度轻创新思维等原因,导致活动的覆盖面不广,其影响力受到一定限制。因而,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平台多样化和多层次化建设亟需加强。
目前,大学教育尤其是工科院校大学教育中,各高校狠抓课堂教学,认真完成知识传承,在实验和实习环节为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造平台。但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教育方面着力不够,如面向学生的科技前沿讲座、探索性实验研究等明显不足。要充分激发学生科技创新热情、鼓励科技创新思维、指导创新研究工作。
三、工科院校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对策
(一)加大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政策支持
随着社会对科技创新人才需求的加大,各高校在制订学生培养计划方面需要加大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计划的同时,在政策方面给予支持。以我校为例,我校具有良好的石油化工方面的研究基础和能力,因此,建设大学生创新实验室就非常合理,学生可将自己的想法在此实验室中实现。此外,学校在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指导学生进行科技创新活动方面制订政策,激发教师指导热情,提供宽松的政策和充足的经费支持,有力地推动了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质量。
(二)完善科技创新能力评价体系
在高校建立合理的科技创新能力评价体系,有助于明确学生培养方向。目前,大多数学校以创新学分体系来评价学生创新能力,此体系综合性较强,包括科技创新、文体获奖及资格能力的取得。具有评价内容过于宽泛,针对性不强的特点,导致其可操作性不强,因此需建立针对科技创新能力的评价体系。按照学生参与科技创新实验、科技创新比赛及研究,根据级别、实验工作量进行量化,以学期或学年为单位时间进行评价。
(三)优化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体系
在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方面,需根据学生学习阶段及特点,制订合理的培养体系。例如,对于初入校的大一学生,由于其专业知识不足,因而激发学生科技创新兴趣是培养重点。可通过科技之窗、讲座、专业教育和科技发展前沿介绍等活动,让学生了解科技创新内容。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大二学生可开展探索性实验。大三学生可参与到研究性实验中。我院在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方面是步步推进的,大一学生进行基础实验操作;大二时通过实验技能大赛选拔一批学生,进行创新实验能力培养并参加学校科技竞赛;大三时参加省级以上科技竞赛或实验项目;大四进行毕业论文设计,完成创新能力培养过程。
(四)发挥科技创新学生榜样作用
近年来,各高校以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工业设计大赛等国内有影响力的竞赛为牵引,对部分学生加大培养力度,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很快,本科生中涌现出多名科技创新榜样。他们在参赛的过程中,将研究形成成果,在老师的指导下发表高质量论文、申请专利等。同时,我们看到由于这部分同学在科技创新方面能力突出,就业考研都备受欢迎,为其他学生树立了榜样示范作用。因此,我们需要在宣传方面加大力度,充分发挥这部分学生的榜样带动作用,邀请此方面表现突出的毕业生回校交流,让更多的学生自觉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培养。
工科院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关乎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实现,促进行业领域的高速发展,推动校园优良学风的形成,有利于个人能力的提升。借鉴国外经验,在国家的大力推动下,我国工科院校依托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平台,加强学校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教育。通过树立科技创新榜样带动更多大学生自觉主动提高自身科技创新能力,取得了一定成果。但由于我国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起步较晚,因而还需不断进行探索和总结。通过加大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政策支持、完善科技创新能力评价体系、优化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发挥科技创新学生榜样作用,以此来加快工科院校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进程,并扩大其覆盖面。
【参考文献】
[1]王英杰,刘宝存.国际视野中的大学创新教育[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5:10-13.
[2]原青林.教育借鉴的成功实践:从美国教育到日本教育[J].肇庆学院学报,2006,27(6):80-85.
[3]赵家俊,左宗文.日本创新教育中“独创”课程及启示[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4,13(4):62-64.
責任编辑:张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