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公民意识走向文化自信

来源 :丝路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cskat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国在世界国际地位的增强表明其综合国力得到了世界的认可,而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目前我国存在的问题是大学生普遍缺乏文化自信,在众多的知识分子群体中,大学生占有相當大的比例,因此,加强大学生文化自信便成为了一个迫切的任务。本文从公民意识这一视角为出发点,结合当前我国大学生文化自信现状对培养大学生公民意识、从而增强文化自信提出了对策分析。
  关键词:公民意识;文化自信;大学生
  前言:
  在当前文化发展占主流的社会,一个国家的发展与否与这个国家的公民是否具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有着密切联系,也是一个大国兴衰的关键。而在我国,当代大学生身上承担有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任,要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首先要树立强烈的公民意识,要有勇于担当建设文化强国的使命感和责任感[1]。强烈的公民意识有利于增强文化自信,树立文化自觉,从而增强自身对国家文化的归属感,这对当代大学生树立文化自信有着关键性作用。
  一、结合公民意识对当前我国大学生文化自信的现状分析
  虽然当前我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文化软实力也得到较大提高,但我国大学生仍普遍存在文化自卑,对自己国家的文化没有认同感,究其根源,这种现象与严重缺乏公民意识有着较大联系。从不同意识层面来看,主要表现为:
  (一)公民意识中的国家意识层面
  国家意识是公民对本国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和国情的了解基础上建立的一种主人翁意识,它是一种强烈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也是一种对祖国拥有大好河山的自豪感。它具有强大的文化影响力,是一个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是公民生产生活的精神支柱。这主要体现在公民要认同祖国文化的价值所在,并自觉承担起传承文化和传播文化的历史使命,这是文化自信的具体体现。公民具有强烈的国家意识,这不仅能增强公民的文化自信,更能激发公民的爱国主义情感,从而形成一种国家内部的强有力的精神支柱,推动整个民族的发展。
  (二)在公民道德意识层面
  在今天人们提到文化,无疑脑中就会想到道德这一层面,文化的发展有其自身的前提,无论是价值观还是道德体系,都是规范人们行为使其活动具有文化性的一个过程,也就是人们理想追求的层面。文化自信,无非就是把文化融合到自身,再以实践的形式去把它表现出来,外化为具体的行为活动。
  (三)公民平等和宽容意识
  一个平等的社会是公民生产生活的良好基础,公民的平等意识才铸就了一个平等的社会,而当今社会并没有达到理想中的平等状态。究其原因,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从来就没有公民这一说法,古代的臣民观已经根深蒂固,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造成了很大影响。尤其是今天的社会,许多大学生被古代封建传统思想中的忠孝、仁义、臣民、君权等思想观念所影响,造成文化上的等级观念,在面对西方文化和东方文化时,出现了两种极端思想[2]。一种是全盘西化论,认为西方的一切文化都是好的,持肯定态度,对中国文化则是完全否定;另一种则是本土论,拒绝接受一切外来文化,固步自封。面对这种情况,大部分大学生缺乏自己的见解,容易陷入这样的文化圈套,结果导致了文化自卑。
  二、从公民意识的视角分析大学生当前文化自信下降的缘由
  (一)个体文化自觉意识的缺失
  一方面,当代大学生参与意识不强,关注的只是个人的自我满足和小群体的利益,没有把国家这个大群体放在心中。因此多数大学生在进行社会活动的时候,往往都是以个人利益为出发点,更有的是则表现为无参与意识,存在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现象。这种价值观显然与当代公民意识格格不入,所以,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的过程中,对当代大学生的公民意识进行教育就显得非常有必要。另一方面,大学生公民责任心匮乏,没有认识到自己在国家中的主体地位。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每一个群体,需要每一个公民的助力,因此,大学生这个群体在促进中国文化发展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3]。
  (二)社会的组织引导不足
  缺乏系统化、理论化的教育是导致大学生缺乏文化自信的主要因素。生活在当今社会的大学生,他们见过许多形形色色的社会问题,社会上的一切好的、坏的现象都会对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 、价值观产生影响,从而导致对祖国文化的认识上的偏差。要想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三观,能够正确认识祖国文化,仅仅依靠学校理论上的教育远远不够。他们受到了身边朋友、家庭、社会等生活环境的影响,缺乏一个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导致大学生在面临困境的时候不能以正确的三观为标准来做出判断。这往往会导致他们产生怀疑,从而更加对本国文化产生不自信。
  三、促进大学生树立文化自信的对策建议
  (一)强化大学生公民责任感与参与感
  作为大学生,必须意识到每个个人或群体都对社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都是文化的创造者,因此必须强化自己在社会中的主体意识。作为大学生,随时随地应该以社会、国家的利益为出发点,把奉献社会和维系社会良好关系作为己任。公民的责任所在就是参与社会建设,而作为一名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不仅仅是对本国文化的强烈认同,更是作为一名公民该有的责任。主动承担起这份责任,是作为一个大学生应该有的公民意识,具有了这样的意识,才会自觉热爱国家的文化,从而在国家文化中提高自身的文化自信。
  (二)增强大学生的反思批判意识,培养世界公民的视野,从而建立和谐的文化观
  任何事物都是在总结、反思以及批判的过程中发展的,文化的发展也不例外。例如,新文化运动之所以能成功,就在于他不断对自己历史的反思、对时代的反复认识、对所处社会文化的不断批判。作为当代大学生,在面临文化发展转型的重要时期,不应消极被动、人云亦云,要不断思考,积极主动的发挥自我创造力参与到文化建设中去[4]。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要增强反思批判能力,正确认识外来文化和本土文化,对于外来文化,要虚心接受其优秀的部分,对于本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另一方面,要培养世界公民的视野,将个人行为放到世界范围内审视,将本国文化推向世界中去,即可实现自我文化的发展,也有利于推动世界文化的发展。
  (三)营造公民文化氛围,以“走心”的有效措施引导大学生建立文化自信
  良好的文化氛围不仅能潜移默化的影响他人,也能丰富自己的文化生活,达到当代大学生的文化精神要求。这需要政府机构、学校、各团体组织以及网络媒体等建立有效机制,例如,让大学生参与到文化研讨会、社会文化实践活动中去,充分了解文化发展的现状,以便更好推动文化全面发展,从而增强自身的文化自信。此外大众传媒更应积极建立健康和谐的文化氛围,网络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极为深远,良好的网络文化氛围更能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
  四、总结
  总而言之,公民意识在大学生增强文化自信过程中起着根本性和关键性作用,即是有效的措施,也是一种存在于个人身上的优良品质。有了公民意识,每个人才会自觉融入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中去,积极主动的发挥自我创造力,把文化建设当成一种理所当然的任务,认识到自己在文化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自我得到了发展,文化自信也就油然而生。因此,要把公民意识全面灌入到大学生的血液中去,在公民意识中完成建设文化强国这一重大任务。
  参考文献:
  [1]郑秋娟. 大学生文化自信现状研究——基于常州市高校调查[J]. 世纪桥, 2017(12):68-69.
  [2]宁曼荣, 李贝. 网络社会背景下大学生文化自信的状况调查研究[J]. 新校园(上旬), 2017(9):11-11.
其他文献
摘 要:徐渭,一个巨匠级的人才,名列 “中国古代十大画家之一”。传奇般的人生,全才型的艺术成就,使他成为一个非常具有研读性的人物。在绘画上,徐渭力求在淋漓奔放的水墨大写意中表现强烈的创新意识,尤其是在酒神的诱发下,放任笔墨倾吐胸怀在徐渭那里就更是有如熔漿喷射,势不可挡。在此,本文将从马斯洛层次需求理论以及巅峰体验理论视角对徐渭的绘画艺术建构进行探究。  关键词:徐渭;艺术建构;需求理论;巅峰体验 
期刊
摘 要:古代景德镇陶工“工匠精神”源自于陶瓷工匠的生产与生活实践,作为正面的社会意识,“工匠精神”对景德镇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本文主要通过论述古代景德镇制瓷技术的进步、城市规模的扩大与人口的增长、外销瓷市场的拓展、经济的繁荣与政治地位的提高四个方面,来讲述古代景德镇陶工“工匠精神”的历史价值。  关键词:古代;景德镇;工匠精神;历史价值  “工匠精神”一词,最早是由著名企业家、教育家聂圣哲提
期刊
摘 要:人品和书品是书画美学中一对重要的范畴,项穆的《书法雅言》是明朝时期的一部重要的书法理论,书中就有对这对范畴进行论述。项穆认为人品和书品之间是存在联系的,两者之间可以相互影响,但是这种影响又不是唯一的。人品只是影响书品的一个因素,书品也只是影响人品的一个因素,不应过分夸大。时至今日,人品和书品之间关系的研究依然没有确切结果,但这不能抹杀这对范畴存在的意义。  关键词:项穆;书法雅言;人品;书
期刊
摘 要:2000年殷墟花园庄东地M54的发现引起了各方关注,其墓主的身份地位也成为我们了解M54的重要一环。本文旨在对M54发掘报告梳理的基础上结合最新研究成果,从M54的墓葬面积,殉人、殉牲情况,墓主骨骼情况,墓主骨骼中元素含量情况,随葬青铜器、玉器情况,铭文考释,出土花椒考证等方面着手;将M54与殷墟M5、郭家庄M160、小屯M18三座已出土的完整墓葬进行对比,对墓主身份进一步探究。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扇子在舞蹈中的应用不仅仅只是作为具有美观性的道具表演,更有着深层意义的表达:塑造不同形象、作为情感信物、寄托情感。因此,扇子在汉族民间舞中成为了特有的表达情感的艺术手段和独具民族审美特征的情感表现模式和具有情感意味的艺术符号。  关键词:起源;表演形式;情感媒介;舞台应用  一、扇子的起源  (一)扇子的起源  扇子在中国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它最初是一种礼仪工具,是统治阶级为了彰显自己的
期刊
摘 要:蒙古族传统服饰的变迁研究相对来说还属于一个比较新鲜的领域。本篇论文以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蒙古族服饰文化为个案,以期为民族服饰文化发展提供实例参考,并使民族服饰文化能够实现其应有的价值以至为传统服饰文化如何面向现代化提供可行性资料。  关键词:社会文化变迁;蒙古族传统服饰现状  一、传统蒙古族服饰具有时代的气息  随着社会文化的变迁,各民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人们的生活节奏和穿着  习惯都有所改变
期刊
摘 要:19世纪末世界格局发生巨大变化。欧美诸国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迅速崛起,清王朝则“强寇侵凌,奸贪当道,悍妇用命,而亿万斯民,沦于水火之中,中华神器,遂有累卵之危”。为救民于水火,则出现不可抗拒的“西学东渐”,然不可避免地带来“西风东渐”。这股“西风”登堂入室,随着带来了西方服饰,并逐渐影响着国民的服饰审美意识。在此时代诞生的中山装,最具有时代气息与政治色彩,并在较长时期成为国家的政治符号和文化
期刊
摘 要:袁世凯在晚晴旧军崩溃,国家孱弱的背景下,编练出了一支近代化的北洋新军。在北洋新军的编练中,袁世凯建立了一套全新的军事制度。北洋新军建立了统一的军事编制;引进了西方化的军队装备及训练方式;制定了严格的选拔军官和招募士兵的标准;建立了一套严格的考核、奖惩、抚恤制度和军队纪律;并注重以独特的军事思想教育强化新军的个人色彩。袁世凯一系列的军事制度改革,推动了中国军队近代化的发展,为中国军队和国防事
期刊
摘 要:爨宝子碑书体是用篆隶笔法写就的楷书,外方内圆,最大的特点是用方笔起势、收势,用笔特殊,拙中带巧,字体参差,同字异写,端朴有致,点均呈三角形,有竖、有斜、有横,姿态生动,变化无穷。“朴厚古茂,奇姿百出”,“下笔刚健如铁,姿媚如神女”。它的艺术价值在中国书法历史长河中是举足轻重的。爨宝子碑上承两汉隶分之递变,下开隋唐正书之先河,实为楷法之鼻祖。  关键词:爨宝子碑;第一古石;南碑瑰宝  云南地
期刊
摘 要:藏历新年既不是按照公历计算,也不是按照农历计算。藏族有自己新年的算法,通常被称为藏历。藏历新年对于藏民族来说是一个精彩万分的民间艺术宝库,很多民间传统的文化都将在新的一年里进行。该论文通过民俗学和人类社会学、对比法等多角度探讨了藏历新年的起源和发展,及其意义。  关键词:藏族; 藏历 ;新年  新年是藏族民俗学科的重要研究对象,是民俗文化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也是民俗文化中最为耀眼的明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