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袁世凯在晚晴旧军崩溃,国家孱弱的背景下,编练出了一支近代化的北洋新军。在北洋新军的编练中,袁世凯建立了一套全新的军事制度。北洋新军建立了统一的军事编制;引进了西方化的军队装备及训练方式;制定了严格的选拔军官和招募士兵的标准;建立了一套严格的考核、奖惩、抚恤制度和军队纪律;并注重以独特的军事思想教育强化新军的个人色彩。袁世凯一系列的军事制度改革,推动了中国军队近代化的发展,为中国军队和国防事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关键词:袁世凯;北洋新军;军事制度;军事编制
前言
晚清国事衰退,军力不济,八旗军、绿营兵和湘军等旧式军队不堪一击,清政府和社会不同阶层都迫切需要建立一支近代化的新式军队。袁世凯在北洋新军中推行的一系列的军事改革,他建立一套全新的、完善的军事编制;统一了军队的武器装备;采取了近代化的训练方式;用严格的标准选拔军官和招募士兵;建立了一套严格的考核、奖惩、抚恤制度和军队纪律并且加强新军的思想教育,对中国军代近代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北洋新军的军事制度
自洋务运动开始,一些知识分子便提出了改革旧军队建立新军队的主张,如当时著名的学者郑观应,他在《练兵》一书中便提到了西方编练陆海军的具体情况,请求清政府改革军队,编练新军。在当时的统治阶级内部也有人看到了这一点,如恭亲王奕訢便在他的奏折中提到了“治国之道,在于自强,而审时度事,则自强以练兵为要”[1]。而甲午战争的惨败更是让当时的统治阶级看到旧军的腐败和不堪使用,于是朝野上下便纷纷要求编练新军。其中以两江总督张之洞为主的地方权臣纷纷上书,陈述编练新军的重要性,他在奏疏中说“愤兵事之不振,由固习之太深,非认真效仿西法,急练劲旅,不足以为御辱之资”[2]。光绪帝也深深地认识到为了维护清朝政府的统治,建立一支西式的精锐国防军,是十分必要的。当时的中国朝野上下都渴望编练“新军”,在思想上形成了全面的统一,这就為清末新军的建立打下了思想基础。正是在这样的国内背景下,中国的军事拉开了近代化改革的序幕,清末的“新军”也由此诞生。
袁世凯建立的北洋新军,成为晚清改革军制的先导,使清末军制改革有所依循。袁世凯编练的北洋新军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支近代化的陆军,在中国近现代史和军事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他对中国军队近代化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一)军事编制
清末旧军战斗力差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军官贪污严重,这样的军队是不会有强大的战斗力的,而混乱的军事编制正是军官们贪污的主要原因。为了避免混乱的编制导致的各军人数不一和缺乏对军队的整体领导,新军编制完善健全,层层节制,同时层层策应,在防止军官专权和贪污的同时,又能保证军队的整体配合,互相策应。新军的编制基本上采用了日本陆军的编制,即以镇基本编制(与现在的师相仿),设统制一名;每镇辖步兵两协(即现在的旅),设协统两名;每协有两标,设标统两名;每标有三营,设管带三名;每营有三队,设队官四名;每队有三排,设排长四名;每排有三棚。马队和炮队的各有一标,每标有三营,每营马四队、炮三队,各个编制官职同步军相同。新军每镇有军官共748名,士兵10436名,民夫杂役1328名,北洋新军每镇共计12512人[3]。军事编制规范的同时,军制的分工也变得更加明确,步队、炮队、马队、工程兵、辎重兵和后勤杂役的等各司其职,保证战时各方协调清楚,后勤补给井然有序,保证军队的战斗力。
(二)军队装备及训练方式
在八旗军和绿营兵时期,士兵的武器多为大刀长矛和落后的鸟枪、抬枪,火炮则是两百多年前的老样式,从未进行过改进。这些落后的武器在列强军队的洋枪火炮面前不堪一击。到了湘军,淮军时期,虽然补充了大量的火枪和火炮,但是由于将领守旧的思想和武器来源的混乱,使得当时的火器未能发挥大的作用,并未受到军队的重视。以至于在新军初期的“定武军”中所使用的武器仍然比较繁杂,袁世凯接手编练新军,并改名为“新建陆军”之后,新军的枪支一律改用为奥地利出产的M1895曼利夏步枪、马枪,军官的配枪为六响左轮手枪,火炮则统一为格鲁森快炮。在统一枪支火炮的同时也统一了弹药的制式而且对于军装被服鞋袜等都作出了统一的规定,减轻了后勤的压力。在军队的训练方面,袁世凯大力任命西方军事教官,使洋新军训练西方化和近代化。他教官任命德国人巴森斯为总教官,任命德国人祁开芬为炮兵教官;挪威人曼德为骑兵教官;德国人伯罗曼为德操教官,同时还印发了《德国陆军操典入门》和《练操法详晰图说》[4]等军事教科书来指导训练,使当时的新军从武器装备到训练方式都充满了普鲁士陆军的味道。
(三)士兵招募及军官选拔标准
八旗军和绿营兵等旧军中的士兵选拔多为世兵制,即父死子继,世代当兵,这样的兵制下士兵很容易成为将领的家奴和佃户,士兵缺乏训练和战斗意志,消弱了军队的战斗力。而地方团练的士兵来源多为农民,农民淳朴且文化水平不高,很容易同乡抱团,不易管理而且导致军队文化素质不高。新军在士兵的选择上参照了西方军队的条例,有着严格的标准,以保证士兵的素质和军队的战斗力。如士兵的年龄必须限制在16-25周岁;身高最低为4.8尺,南方的士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所降低;士兵必须有好的身体素质;无不良嗜好,如吸食鸦片和有过犯罪前科;最好是农民,散兵游勇和地痞无赖是不允许被招入军队的,这有利于对士兵的控制;要求士兵有一定的文化,这就保证了士兵的文化水平,能很快接受新式的军事训练和武器装备[5]。
在军官的选择上更加的严格,尤其看重有过军校经历的人才,袁世凯大力发展和建设军事院校,培养军事人才,新军军官大多受过教育,整体文化水平和军事素质很高。北洋军军官的组成大体上分为三种:第一种为以科举考试出身的士子,如徐世昌和阮忠枢等;第二种为北洋武备学堂等军校毕业,受过高等军事教育的人才,如当时的“北洋三杰”王士珍,段祺瑞和冯国璋等将领;第三种的则是袁世凯的旧将和亲信,他们大都经历过战争,有着丰富的战斗经验,如姜桂题和张勋等。这样既保证了军官的整体素质,也能使军队有战斗经验,避免纸上谈兵,在这样条件下挑选出的士兵和军官组成的军队,战斗力较于旧军有了稳固的提升。 (四)整肃军纪
一支军队的战斗力都是建立在严格的军纪上面的,最著名的如岳家军的“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严格的军纪使他们得到了人民的拥戴。而清朝的旧军军纪大都比较差,他们畏敌如虎,面对手无寸铁的老百姓时却是毫无人性可言。如湘军在攻破南京时为了报复太平军便大肆掳掠,屠杀和破坏,军纪极差,使得当时的南京城被夷为平地,满目疮痍,尸横遍野,宛如人间地狱。正是因为当时湘军所犯下的罪行,曾国藩被当时人们称之为“曾屠户”,“曾剃头”,成为了他人生的污点。一支没有纪律的军队是没有战斗力的,所以袁世凯在编练新军的时候便制定了著名“斩律十八条”:“临阵回顾、退缩及交头接耳私预压者斩;遇差逃亡,临阵诈病者斩;结盟立会,造谣惑众者斩;持械斗殴及聚众哄闹者斩;黑夜惊叫疾走乱伍者斩”等等,犯者定斩不饶[6]。严格的军纪在约束着士兵的同时,也约束了军官,如军官不能私自体罚士兵,一切都要按照军纪来执行,避免了旧军中军官私自打骂士兵的恶习。袁世凯用严格的军法来控制新军,保证了士兵在遵守军纪的同时,也使士兵逐渐养成了以服从命令为天职的习惯,保证了军队的战斗力。
(五)考核、奖惩及抚恤制度
军纪用来震慑士兵,而公平的考核、奖惩和抚恤制度才能保证士兵长久的斗志。新军每年考核两次,考试的内容为军官考军事理论和专业技能,成绩优秀者升职,不合格者降职;士兵考射击,成绩优秀者可得赏银;士兵在入伍3个月后,表现优秀的人,免除其部分徭役和差役;士兵生病和受伤给予治疗,受重伤者还可获得赏银,并支付受伤士兵原有的军饷;阵亡的士兵的抚恤金按照原有的军饷发2年。这样的考核、奖励和抚恤制度解决了士兵的后顾之忧,也使士兵在日常训练中和考核中能够保持专注度和强度,提高整体的训练水平,提高军队的战斗力。
(六)思想教育
一只没有信仰的军队是没有战斗力的,是不可能战胜敌人的。袁世凯自接手新军便注重加强对士兵的思想教育,他认为治理军队最主要的方法就是教育士兵,武裝士兵的头脑,其次才是训练士兵,武装士兵的身体。因此袁世凯便在新军中大肆宣扬儒家思想,向士兵们灌输“袁大人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我们要为袁大人卖命的想法”,让士兵心中只有袁世凯,没有朝廷和皇上,宣扬对他的绝对忠诚,将自己的烙印深深地刻在了这支军队,将北洋军牢牢的掌握在自己手中。后来,摄政王载沣害怕袁世凯拥兵自重,威胁朝廷政权,便以脚疾的理由让袁世凯回老家休养,妄图剥夺他的兵权。等到辛亥革命爆发之时,清政府命令大臣荫昌指挥北洋军镇压革命军,但是北洋军却拒绝听命运荫昌,暗中仍然听命于袁世凯,清政府不得不让袁世凯复出重掌北洋军,镇压革命。从这一事件中我们就可以看到袁世凯对新军实行的军事和思想教育的成功,这样既掌握了军队,又提高了军队整体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二、袁世凯对于中国军队近代化的贡献
(一)新式军队的建立及战斗力的提升
袁世凯对于近代中国军队发展的贡献莫过于北洋新军六镇显示出的强大的战斗力。新军的战斗力最能体现于1911年10月的“阳夏保卫战”[7],阳夏保卫战是辛亥革命中规模最大也是最激烈的一场战役。在辛亥革命初期,以南方新军为基础的革命军在面对旧军和巡防营的时候连战连胜,锐不可挡。但当袁世凯复出之后,便亲临武汉前线,他命令冯国璋为第一军指挥,段祺瑞为第二军指挥,率领北洋军猛攻汉口,革命军虽英勇奋战40余天,但是北洋军装备齐全,战斗力强大,无奈汉口失陷,不久汉阳也迅速被攻破,北洋军直逼武昌。袁世凯凭借北洋军的实力逼得南方革命党人无奈议和,进行“南北和谈”,北方朝廷被迫退位,颁布《宣统退位诏书》,而他则坐上了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位置,成为了推翻清政府的英雄,夺取了辛亥革命的果实。北洋新军成为了袁世凯及北洋军阀屹立于中国近代的保障,也是袁世凯对于中国军队近代化做出贡献的见证。
(二)军事编制的近代化
袁世凯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在北洋新军建立近代化军事制度;统一了军队的武器装备和军事编制;采取了近代化的训练方式;用严格的标准选拔军官和招募士兵;同时还建立了一套严格的考核、奖惩、抚恤制度和军队纪律;并且通过思想教育加强了对新军的控制等。这种种的措施都促进了中国军队近代化的发展,英国《大陆报》记者丁格尔说:“袁被认为是那个年代里最伟大的军事改革者,他把清朝军队中存在的缺陷降到了最低限度”[8]。
北洋新军建立一套科学的近代化的军事编制,改变了旧军中混乱的军事编制,标志着中国军队迈向近代化的重要一步。这一切对近现代军队均有影响,以后的军队编制与此大致相同,一般以军为单位,只是改称为军、师、旅、团、营、连、排、班。近代中国军阀混战,派系林立,但是各支军队的军事编制仍然取自北洋新军的编制,以至后来中国人民解放军也继承和发展了北洋军的军事编制。新军改变了旧军落后繁杂的武器装备,统一了武器装备和训练方式,这是中国军队的近代化和西方化重要的开始。近代军阀混战中吴佩孚军事实力强大重要的原因,就是汉阳兵工厂打造出的汉阳造步枪和卅节式重机枪,能够为他的直系军队提供统一而又先进的武器装备。北洋新军的建立以及近代以来的战争经验告诉我们,近代化的军事编制、先进统一的武器装备和正规化,制度化的训练方式是一支军队强大的重要基础。
(三)募兵标准的统一化
而对于中国军队近代化发展最大的莫过于新军改变了旧军的募兵方式,在军官和士兵的选择上建立了一套严格而又统一的标准。这就改变了旧军中士兵和军官的素质良莠不齐的现象,提高了军队的整体素质和战斗力。而解放军继承发展并且完善了这一套标准,对士兵的选拔有着更加严格的标准,不仅对于士兵的身体素质,文化水平有严格的标准,而且对于士兵的政治审查,心理健康和家庭情况都有所要求,这样才能提高士兵的素质增强军队的战斗力。在于军官的选择上,新军重视受过高等军事教育的人才,并且大力建设和发展军校,培养军官。这也深深影响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对于军官选拔和培养,解放军更加看重的军官的文化素养和教育水平,同时大力发展军事教育,在建国以来建设了以国防大学和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为代表的优秀军事院校,不仅为解放军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军官,而且为建设现代化信息化的新型军队打下了基础。 结语
我们在揭示袁世凯和他的北洋军阀集团的局限性的同时,也应当看到袁世凯对于中国军队近代化发展所作出的贡献以及北洋新军在中国军事史上的地位,他迈出了中国军事近代化的第一步,他建立了一套全新的完善的军事制度;他统一了军队的武器装备和军事编制;采取了近代化的训练方式;用严格的标准选拔军官和招募士兵;建立了一套严格考核、奖惩、抚恤和军队纪律。这些近代化的军事编制对中国近代的军事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乃至于对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各项军事制度都有深刻的影响,袁世凯对于中国军队近代化的贡献和影响不容忽视。
注释:
[1]来新夏:《北洋军阀史》,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92页。
[2]来新夏:《北洋军阀史》,第93页。
[3]来新夏:《北洋军阀史》,第110页。
[4]杨立强:《清末民初资产阶级与社会变动》,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263页。
[5]张玉田:《中国近代军事史》,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426页。
[6]张玉田:《中国近代军事史》,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424页。
[7]任光椿:《辛亥风云录》,桂林:漓江出版社,2007年,第287页。
[8]汤伏祥:《外国人眼中的袁世凯》,广州:广州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114页。
参考文献:
[1]来新夏.北洋军阀史稿[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83.
[2]来新夏.北洋军阀史[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0.
[3]罗尔纲.湘军兵志[M].北京:中华书局,1984.
[4]张玉田.中国近代军事史[M].沈陽:辽宁人民出版社,1983.
[5]章伯峰.北洋军阀[M].武汉:武汉出版社,1990.
[6]杜春和,林斌生,丘权政.北洋军阀史料选辑[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
[7]钱实甫.北洋政府时间政治制度[M].北京:中华书局,1984.
[8]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6.
[9]丁江中.北洋军阀实话[M].北京:人文社科出版社,1996.
[10]许冀琳,陈达凯.中国现代化史[M].上海:三联书店,1995.
作者简介:
李明(1992-),男,汉族,河南省驻马店市人,硕士研究生,单位: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史。
关键词:袁世凯;北洋新军;军事制度;军事编制
前言
晚清国事衰退,军力不济,八旗军、绿营兵和湘军等旧式军队不堪一击,清政府和社会不同阶层都迫切需要建立一支近代化的新式军队。袁世凯在北洋新军中推行的一系列的军事改革,他建立一套全新的、完善的军事编制;统一了军队的武器装备;采取了近代化的训练方式;用严格的标准选拔军官和招募士兵;建立了一套严格的考核、奖惩、抚恤制度和军队纪律并且加强新军的思想教育,对中国军代近代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北洋新军的军事制度
自洋务运动开始,一些知识分子便提出了改革旧军队建立新军队的主张,如当时著名的学者郑观应,他在《练兵》一书中便提到了西方编练陆海军的具体情况,请求清政府改革军队,编练新军。在当时的统治阶级内部也有人看到了这一点,如恭亲王奕訢便在他的奏折中提到了“治国之道,在于自强,而审时度事,则自强以练兵为要”[1]。而甲午战争的惨败更是让当时的统治阶级看到旧军的腐败和不堪使用,于是朝野上下便纷纷要求编练新军。其中以两江总督张之洞为主的地方权臣纷纷上书,陈述编练新军的重要性,他在奏疏中说“愤兵事之不振,由固习之太深,非认真效仿西法,急练劲旅,不足以为御辱之资”[2]。光绪帝也深深地认识到为了维护清朝政府的统治,建立一支西式的精锐国防军,是十分必要的。当时的中国朝野上下都渴望编练“新军”,在思想上形成了全面的统一,这就為清末新军的建立打下了思想基础。正是在这样的国内背景下,中国的军事拉开了近代化改革的序幕,清末的“新军”也由此诞生。
袁世凯建立的北洋新军,成为晚清改革军制的先导,使清末军制改革有所依循。袁世凯编练的北洋新军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支近代化的陆军,在中国近现代史和军事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他对中国军队近代化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一)军事编制
清末旧军战斗力差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军官贪污严重,这样的军队是不会有强大的战斗力的,而混乱的军事编制正是军官们贪污的主要原因。为了避免混乱的编制导致的各军人数不一和缺乏对军队的整体领导,新军编制完善健全,层层节制,同时层层策应,在防止军官专权和贪污的同时,又能保证军队的整体配合,互相策应。新军的编制基本上采用了日本陆军的编制,即以镇基本编制(与现在的师相仿),设统制一名;每镇辖步兵两协(即现在的旅),设协统两名;每协有两标,设标统两名;每标有三营,设管带三名;每营有三队,设队官四名;每队有三排,设排长四名;每排有三棚。马队和炮队的各有一标,每标有三营,每营马四队、炮三队,各个编制官职同步军相同。新军每镇有军官共748名,士兵10436名,民夫杂役1328名,北洋新军每镇共计12512人[3]。军事编制规范的同时,军制的分工也变得更加明确,步队、炮队、马队、工程兵、辎重兵和后勤杂役的等各司其职,保证战时各方协调清楚,后勤补给井然有序,保证军队的战斗力。
(二)军队装备及训练方式
在八旗军和绿营兵时期,士兵的武器多为大刀长矛和落后的鸟枪、抬枪,火炮则是两百多年前的老样式,从未进行过改进。这些落后的武器在列强军队的洋枪火炮面前不堪一击。到了湘军,淮军时期,虽然补充了大量的火枪和火炮,但是由于将领守旧的思想和武器来源的混乱,使得当时的火器未能发挥大的作用,并未受到军队的重视。以至于在新军初期的“定武军”中所使用的武器仍然比较繁杂,袁世凯接手编练新军,并改名为“新建陆军”之后,新军的枪支一律改用为奥地利出产的M1895曼利夏步枪、马枪,军官的配枪为六响左轮手枪,火炮则统一为格鲁森快炮。在统一枪支火炮的同时也统一了弹药的制式而且对于军装被服鞋袜等都作出了统一的规定,减轻了后勤的压力。在军队的训练方面,袁世凯大力任命西方军事教官,使洋新军训练西方化和近代化。他教官任命德国人巴森斯为总教官,任命德国人祁开芬为炮兵教官;挪威人曼德为骑兵教官;德国人伯罗曼为德操教官,同时还印发了《德国陆军操典入门》和《练操法详晰图说》[4]等军事教科书来指导训练,使当时的新军从武器装备到训练方式都充满了普鲁士陆军的味道。
(三)士兵招募及军官选拔标准
八旗军和绿营兵等旧军中的士兵选拔多为世兵制,即父死子继,世代当兵,这样的兵制下士兵很容易成为将领的家奴和佃户,士兵缺乏训练和战斗意志,消弱了军队的战斗力。而地方团练的士兵来源多为农民,农民淳朴且文化水平不高,很容易同乡抱团,不易管理而且导致军队文化素质不高。新军在士兵的选择上参照了西方军队的条例,有着严格的标准,以保证士兵的素质和军队的战斗力。如士兵的年龄必须限制在16-25周岁;身高最低为4.8尺,南方的士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所降低;士兵必须有好的身体素质;无不良嗜好,如吸食鸦片和有过犯罪前科;最好是农民,散兵游勇和地痞无赖是不允许被招入军队的,这有利于对士兵的控制;要求士兵有一定的文化,这就保证了士兵的文化水平,能很快接受新式的军事训练和武器装备[5]。
在军官的选择上更加的严格,尤其看重有过军校经历的人才,袁世凯大力发展和建设军事院校,培养军事人才,新军军官大多受过教育,整体文化水平和军事素质很高。北洋军军官的组成大体上分为三种:第一种为以科举考试出身的士子,如徐世昌和阮忠枢等;第二种为北洋武备学堂等军校毕业,受过高等军事教育的人才,如当时的“北洋三杰”王士珍,段祺瑞和冯国璋等将领;第三种的则是袁世凯的旧将和亲信,他们大都经历过战争,有着丰富的战斗经验,如姜桂题和张勋等。这样既保证了军官的整体素质,也能使军队有战斗经验,避免纸上谈兵,在这样条件下挑选出的士兵和军官组成的军队,战斗力较于旧军有了稳固的提升。 (四)整肃军纪
一支军队的战斗力都是建立在严格的军纪上面的,最著名的如岳家军的“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严格的军纪使他们得到了人民的拥戴。而清朝的旧军军纪大都比较差,他们畏敌如虎,面对手无寸铁的老百姓时却是毫无人性可言。如湘军在攻破南京时为了报复太平军便大肆掳掠,屠杀和破坏,军纪极差,使得当时的南京城被夷为平地,满目疮痍,尸横遍野,宛如人间地狱。正是因为当时湘军所犯下的罪行,曾国藩被当时人们称之为“曾屠户”,“曾剃头”,成为了他人生的污点。一支没有纪律的军队是没有战斗力的,所以袁世凯在编练新军的时候便制定了著名“斩律十八条”:“临阵回顾、退缩及交头接耳私预压者斩;遇差逃亡,临阵诈病者斩;结盟立会,造谣惑众者斩;持械斗殴及聚众哄闹者斩;黑夜惊叫疾走乱伍者斩”等等,犯者定斩不饶[6]。严格的军纪在约束着士兵的同时,也约束了军官,如军官不能私自体罚士兵,一切都要按照军纪来执行,避免了旧军中军官私自打骂士兵的恶习。袁世凯用严格的军法来控制新军,保证了士兵在遵守军纪的同时,也使士兵逐渐养成了以服从命令为天职的习惯,保证了军队的战斗力。
(五)考核、奖惩及抚恤制度
军纪用来震慑士兵,而公平的考核、奖惩和抚恤制度才能保证士兵长久的斗志。新军每年考核两次,考试的内容为军官考军事理论和专业技能,成绩优秀者升职,不合格者降职;士兵考射击,成绩优秀者可得赏银;士兵在入伍3个月后,表现优秀的人,免除其部分徭役和差役;士兵生病和受伤给予治疗,受重伤者还可获得赏银,并支付受伤士兵原有的军饷;阵亡的士兵的抚恤金按照原有的军饷发2年。这样的考核、奖励和抚恤制度解决了士兵的后顾之忧,也使士兵在日常训练中和考核中能够保持专注度和强度,提高整体的训练水平,提高军队的战斗力。
(六)思想教育
一只没有信仰的军队是没有战斗力的,是不可能战胜敌人的。袁世凯自接手新军便注重加强对士兵的思想教育,他认为治理军队最主要的方法就是教育士兵,武裝士兵的头脑,其次才是训练士兵,武装士兵的身体。因此袁世凯便在新军中大肆宣扬儒家思想,向士兵们灌输“袁大人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我们要为袁大人卖命的想法”,让士兵心中只有袁世凯,没有朝廷和皇上,宣扬对他的绝对忠诚,将自己的烙印深深地刻在了这支军队,将北洋军牢牢的掌握在自己手中。后来,摄政王载沣害怕袁世凯拥兵自重,威胁朝廷政权,便以脚疾的理由让袁世凯回老家休养,妄图剥夺他的兵权。等到辛亥革命爆发之时,清政府命令大臣荫昌指挥北洋军镇压革命军,但是北洋军却拒绝听命运荫昌,暗中仍然听命于袁世凯,清政府不得不让袁世凯复出重掌北洋军,镇压革命。从这一事件中我们就可以看到袁世凯对新军实行的军事和思想教育的成功,这样既掌握了军队,又提高了军队整体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二、袁世凯对于中国军队近代化的贡献
(一)新式军队的建立及战斗力的提升
袁世凯对于近代中国军队发展的贡献莫过于北洋新军六镇显示出的强大的战斗力。新军的战斗力最能体现于1911年10月的“阳夏保卫战”[7],阳夏保卫战是辛亥革命中规模最大也是最激烈的一场战役。在辛亥革命初期,以南方新军为基础的革命军在面对旧军和巡防营的时候连战连胜,锐不可挡。但当袁世凯复出之后,便亲临武汉前线,他命令冯国璋为第一军指挥,段祺瑞为第二军指挥,率领北洋军猛攻汉口,革命军虽英勇奋战40余天,但是北洋军装备齐全,战斗力强大,无奈汉口失陷,不久汉阳也迅速被攻破,北洋军直逼武昌。袁世凯凭借北洋军的实力逼得南方革命党人无奈议和,进行“南北和谈”,北方朝廷被迫退位,颁布《宣统退位诏书》,而他则坐上了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位置,成为了推翻清政府的英雄,夺取了辛亥革命的果实。北洋新军成为了袁世凯及北洋军阀屹立于中国近代的保障,也是袁世凯对于中国军队近代化做出贡献的见证。
(二)军事编制的近代化
袁世凯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在北洋新军建立近代化军事制度;统一了军队的武器装备和军事编制;采取了近代化的训练方式;用严格的标准选拔军官和招募士兵;同时还建立了一套严格的考核、奖惩、抚恤制度和军队纪律;并且通过思想教育加强了对新军的控制等。这种种的措施都促进了中国军队近代化的发展,英国《大陆报》记者丁格尔说:“袁被认为是那个年代里最伟大的军事改革者,他把清朝军队中存在的缺陷降到了最低限度”[8]。
北洋新军建立一套科学的近代化的军事编制,改变了旧军中混乱的军事编制,标志着中国军队迈向近代化的重要一步。这一切对近现代军队均有影响,以后的军队编制与此大致相同,一般以军为单位,只是改称为军、师、旅、团、营、连、排、班。近代中国军阀混战,派系林立,但是各支军队的军事编制仍然取自北洋新军的编制,以至后来中国人民解放军也继承和发展了北洋军的军事编制。新军改变了旧军落后繁杂的武器装备,统一了武器装备和训练方式,这是中国军队的近代化和西方化重要的开始。近代军阀混战中吴佩孚军事实力强大重要的原因,就是汉阳兵工厂打造出的汉阳造步枪和卅节式重机枪,能够为他的直系军队提供统一而又先进的武器装备。北洋新军的建立以及近代以来的战争经验告诉我们,近代化的军事编制、先进统一的武器装备和正规化,制度化的训练方式是一支军队强大的重要基础。
(三)募兵标准的统一化
而对于中国军队近代化发展最大的莫过于新军改变了旧军的募兵方式,在军官和士兵的选择上建立了一套严格而又统一的标准。这就改变了旧军中士兵和军官的素质良莠不齐的现象,提高了军队的整体素质和战斗力。而解放军继承发展并且完善了这一套标准,对士兵的选拔有着更加严格的标准,不仅对于士兵的身体素质,文化水平有严格的标准,而且对于士兵的政治审查,心理健康和家庭情况都有所要求,这样才能提高士兵的素质增强军队的战斗力。在于军官的选择上,新军重视受过高等军事教育的人才,并且大力建设和发展军校,培养军官。这也深深影响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对于军官选拔和培养,解放军更加看重的军官的文化素养和教育水平,同时大力发展军事教育,在建国以来建设了以国防大学和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为代表的优秀军事院校,不仅为解放军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军官,而且为建设现代化信息化的新型军队打下了基础。 结语
我们在揭示袁世凯和他的北洋军阀集团的局限性的同时,也应当看到袁世凯对于中国军队近代化发展所作出的贡献以及北洋新军在中国军事史上的地位,他迈出了中国军事近代化的第一步,他建立了一套全新的完善的军事制度;他统一了军队的武器装备和军事编制;采取了近代化的训练方式;用严格的标准选拔军官和招募士兵;建立了一套严格考核、奖惩、抚恤和军队纪律。这些近代化的军事编制对中国近代的军事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乃至于对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各项军事制度都有深刻的影响,袁世凯对于中国军队近代化的贡献和影响不容忽视。
注释:
[1]来新夏:《北洋军阀史》,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92页。
[2]来新夏:《北洋军阀史》,第93页。
[3]来新夏:《北洋军阀史》,第110页。
[4]杨立强:《清末民初资产阶级与社会变动》,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263页。
[5]张玉田:《中国近代军事史》,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426页。
[6]张玉田:《中国近代军事史》,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424页。
[7]任光椿:《辛亥风云录》,桂林:漓江出版社,2007年,第287页。
[8]汤伏祥:《外国人眼中的袁世凯》,广州:广州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114页。
参考文献:
[1]来新夏.北洋军阀史稿[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83.
[2]来新夏.北洋军阀史[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0.
[3]罗尔纲.湘军兵志[M].北京:中华书局,1984.
[4]张玉田.中国近代军事史[M].沈陽:辽宁人民出版社,1983.
[5]章伯峰.北洋军阀[M].武汉:武汉出版社,1990.
[6]杜春和,林斌生,丘权政.北洋军阀史料选辑[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
[7]钱实甫.北洋政府时间政治制度[M].北京:中华书局,1984.
[8]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6.
[9]丁江中.北洋军阀实话[M].北京:人文社科出版社,1996.
[10]许冀琳,陈达凯.中国现代化史[M].上海:三联书店,1995.
作者简介:
李明(1992-),男,汉族,河南省驻马店市人,硕士研究生,单位: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