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由于初中生物学科不属于中考科目,仅在学生完成初中阶段的学习后以会考形式进行考查,这导致该科目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偏低,也导致很大一部分学生对生物实验的学习不是很重视,这样学生的实验能力得不到有效培养,更谈不上学生的实验技能有较大的发展。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应研究生物实验教学的新方法,实现生物实验的高效教学。本文拟从初中生物实验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角度谈谈自己的心得和体会。
关键词:初中生物实验 小组合作 有效性
由于初中生物学科不属于中考科目,仅在学生完成初中阶段的学习后以会考形式进行考查,这导致该科目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偏低,也导致很大一部分学生对生物实验的学习不是很重视,这样学生的实验能力得不到有效培养,更谈不上学生的实验技能有较大的发展。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作为一线的初中生物教师,我们在课时有限的情况下,提高课堂效率是保证生物实验教学有效的康庄大道。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标准提倡的学习方式,它能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提高课堂效率,克服传统教学存在的一些弊端。笔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把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引入到学生实验操作中,发现对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有很大的帮助,使实验教学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效。
一、科学分组,合理分工,明确职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合理分组是确保小组合作学习有效、高效的前提。一般情况下的小组合作,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往往大包大揽,单独完成小组任务,这样一来,那些后进生相当于做了观众,没有经过实践就看到结论,更没有兴趣去研究、思考,导致好的更好,差的更差。因此,教师需要事先做好安排,讲清合作规则,每组以4人为宜,好中差均匀,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使得分工合理,职责明确。一般由组长负责组织,确定好操作员、记录员、汇报员等,操作员负责具体操作,记录员负责成果的记录和整理,并完成实验记录单的填写,汇报员负责将本组实验情况与结果在全班汇报。一定周期后,分工进行轮换调整,以便让每个学生得到不同的锻炼机会,并明白每一个环节都是不可或缺的。
如对于“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为了验证光是不是绿色植物制造淀粉的必需条件,组长先分配任务并做好协调工作,在合作设计好方案后开始实验,操作员负责实验的具体操作,记录员负责观察操作步骤是否合理、正确,并记录下来,然后共同得出实验结论——“叶片的见光部分产生了有机物(淀粉),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在此基础上,学生共同总结出光合作用的意义——“它制造的有机物,不仅满足了植物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需要,还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来源”。最后,汇报员进行汇报交流。从实验效果来看,学生都各司其职,很好地完成了学习任务,基本实现了组员之间相互合作、互相启发、共同进步的目的。而如何溶解色素,如何检验淀粉,如何设置对照等问题在各小组都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只是在控制变量上有所欠缺,但学生经过分析讨论,也解决了这个问题。这样的课堂才真正属于所有的学生。
二、激发兴趣,营造氛围,明确目标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极强的学科,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展示出独特的魅力。生物实验教学形式包括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应用与实践、调查研究等几种形式。初中生物实验能帮助学生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由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与规律。新课程理念要求,生物教师要端正态度,正确认识生物实验的重要性,并设疑激趣,努力为学生提供紧张而平等自由的实验环境,让学生产生亲自实践、动手实验的意愿,形成良好的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实验的乐趣。不是所有学生都重视生物实验,其重视程度和实验效果成正比,这要求教师在实验前强调实验的重要意义,明确实验目的,并且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实验的兴趣,营造积极的、良性竞争的氛围。
例如,学习“尝试探究水温的变化对金鱼呼吸的影响”时,教师向学生提问:“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发现夏季买回来的活鲫鱼放水里很难养活,而冬季活鲫鱼养在水里可以养很长时间,这是为什么呢?你能通过实验来证明你的看法吗?”这些问题犹如一石激起了千重浪,学生纷纷动手,提出自己对水温和鱼类呼吸关系的看法,并且积极组织实验,以佐证自己的观点。有了研究兴趣,有了水温和呼吸次数之间关系的目标,学生的实验积极性大大提高了。有的学生认为鱼类的呼吸次数和温度成正比,有的认为鱼类的呼吸次数和温度成反比,有的则认为鱼类的呼吸次数和温度没有直接的关系。观点不一致,认知有冲突,学生积极主动进行金鱼呼吸与水温关系的实验,以常温作为参照,以降低、升高十度来探究水温的变化对金鱼呼吸的影响,最终发现,24°时金鱼每分钟大约呼吸110次,14°时金鱼每分钟大约呼吸50次,低于5°金鱼每分钟呼吸仅仅三五次。水温低时鱼呼吸慢,就像进入冬眠,避免因活动而消耗大量能量;水温高时鱼呼吸较快,体内各系统活动偏快,需要大量氧气。可以想象,如果我们在讲解“尝试探究水温的变化对金鱼呼吸的影响”一节不设置实验,不提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单靠教师说教,学生死记硬背,是很难能让学生真正地理解水温对鱼类的呼吸的影响和作用。可见,巧妙地激发学生兴趣,营造学习氛围,设计一个有效的实验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帮助学生认识事物的形成原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知识。
三、培训方法,把握方法,精通方法
有的学生有动手实验的愿望,但只是觉得上实验课好玩,缺乏正确的、严谨的科学态度,目的不明确,对实验步骤、实验方法缺少了解。这样学生会很难做成功实验,也给本组集体拖后腿。合作的价值就在于通过合作,能实现学生间的优势互补。对实验有正确认识的学生应该帮助本组后进生,培训其实验方法,让其端正认识,把握好正确的实验方法,精通实验步骤与操作方法。
如在教学“显微镜的使用”一课时,有的学生把显微镜当做玩具,没有认真的态度,造成操作的失误,本组学生就要提醒他,让其知道显微镜应用的正确要求,让其树立科学态度,再帮助其掌握实验步骤,从而实现规范操作。实验步骤是学生动手规范操作的要领,学生只有理解、掌握了才能很好的规范操作,实验才能成功。如显微镜使用过程中的“三个一”:安放距桌边一掌、对光要目物通光一直线、标本对孔正中距离物镜一厘米。对此,学生很难一下子全都掌握好。教师要先给几个小组长演示,以兵带兵的形式,让别的同学模仿、操作。期间,教师进行巡视,及时表扬操作快而且准确的学生。对于“制作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教师应让学生明确“擦→滴→取→展→盖→染→观察”的实验步骤,使学生掌握步骤要领,在显微镜下观察到自己制作临时装片中的细胞,认识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然后根据观察画出细胞结构图。这样,让学生端正态度,掌握实验步骤,精通仪器使用方法,最终达到实验的目的。 四、科学评价,多元评价,鼓励为主
刚步入青春期的初中学生普遍表现为:自我意识强、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男生则好动和好表现,自控能力差,往往一知半解就手忙脚乱地胡操作一通;而女生大多胆小,缩手缩脚,有尝试操作的欲望却又害怕失败或误操作而羞于动手。为此,教师应告诉学生:刚开始实验时,出现失败的情况是很正常的。新课程标准指出,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提高小组合作实验的效率,科学的评价是很重要的一环。教师应关注学生合作的气氛是不是很活跃,同学间的交流是不是多且投入,是不是能始终热情关注着实验。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况进行评价时,要纵向比,不要横向比;要和学生自己比,比以前有进步就好;坚持以小组为单位比,不和个人比,形成组内同学合力的格局,组间竞争才有力。教师将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大家合作达标,激发学生主动合作的热情,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教师同时实行量化积分,充分激励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维持学生长久的合作激情。
例如,对于探究“暴食暴饮引起消化不良的原因”的实验,教师可让学生每人负责一部分任务,有的负责计划的制定,有的负责器具的整理,有的负责实验操作,有的负责体会发言,各有职位,均有实验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并且每个学生都能整体参与实验过程。学生开始实验,教师到每个小组巡视和指导,注意学生的一些不规范操作,及时进行评价。如一般是取4支试管,分别编号为A、B、C、D,各注入2ml淀粉糊,要高度一致,振荡,将4支试管同时放入约37℃水中恒温保存10分钟,同时取出4支试管冷却。学生如操作不当,教师可叫停,要及时将实验过程中各小组出现的各种不规范操作展示给全体学生,让他们自己评价并纠正。在不断的评价与修正中,学生在实验中明白了:暴食暴饮会使食物不能与消化液充分混合,消化液有限,不能消化过多的食物,从而引起消化不良。科学的评价、及时的评价、鼓励性的正面评价,是非常重要的,是学生学业不断向前的发动机。
初中生物实验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培养了学生动手的能力、实践的能力、合作的能力,提升了学生的实验能力,有效提高了生物实验教和学的效率。作为在教学一线工作的教师有责任与义务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努力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效益,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崔允漷.有效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责编 高伟)
关键词:初中生物实验 小组合作 有效性
由于初中生物学科不属于中考科目,仅在学生完成初中阶段的学习后以会考形式进行考查,这导致该科目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偏低,也导致很大一部分学生对生物实验的学习不是很重视,这样学生的实验能力得不到有效培养,更谈不上学生的实验技能有较大的发展。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作为一线的初中生物教师,我们在课时有限的情况下,提高课堂效率是保证生物实验教学有效的康庄大道。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标准提倡的学习方式,它能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提高课堂效率,克服传统教学存在的一些弊端。笔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把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引入到学生实验操作中,发现对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有很大的帮助,使实验教学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效。
一、科学分组,合理分工,明确职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合理分组是确保小组合作学习有效、高效的前提。一般情况下的小组合作,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往往大包大揽,单独完成小组任务,这样一来,那些后进生相当于做了观众,没有经过实践就看到结论,更没有兴趣去研究、思考,导致好的更好,差的更差。因此,教师需要事先做好安排,讲清合作规则,每组以4人为宜,好中差均匀,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使得分工合理,职责明确。一般由组长负责组织,确定好操作员、记录员、汇报员等,操作员负责具体操作,记录员负责成果的记录和整理,并完成实验记录单的填写,汇报员负责将本组实验情况与结果在全班汇报。一定周期后,分工进行轮换调整,以便让每个学生得到不同的锻炼机会,并明白每一个环节都是不可或缺的。
如对于“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为了验证光是不是绿色植物制造淀粉的必需条件,组长先分配任务并做好协调工作,在合作设计好方案后开始实验,操作员负责实验的具体操作,记录员负责观察操作步骤是否合理、正确,并记录下来,然后共同得出实验结论——“叶片的见光部分产生了有机物(淀粉),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在此基础上,学生共同总结出光合作用的意义——“它制造的有机物,不仅满足了植物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需要,还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来源”。最后,汇报员进行汇报交流。从实验效果来看,学生都各司其职,很好地完成了学习任务,基本实现了组员之间相互合作、互相启发、共同进步的目的。而如何溶解色素,如何检验淀粉,如何设置对照等问题在各小组都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只是在控制变量上有所欠缺,但学生经过分析讨论,也解决了这个问题。这样的课堂才真正属于所有的学生。
二、激发兴趣,营造氛围,明确目标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极强的学科,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展示出独特的魅力。生物实验教学形式包括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应用与实践、调查研究等几种形式。初中生物实验能帮助学生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由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与规律。新课程理念要求,生物教师要端正态度,正确认识生物实验的重要性,并设疑激趣,努力为学生提供紧张而平等自由的实验环境,让学生产生亲自实践、动手实验的意愿,形成良好的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实验的乐趣。不是所有学生都重视生物实验,其重视程度和实验效果成正比,这要求教师在实验前强调实验的重要意义,明确实验目的,并且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实验的兴趣,营造积极的、良性竞争的氛围。
例如,学习“尝试探究水温的变化对金鱼呼吸的影响”时,教师向学生提问:“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发现夏季买回来的活鲫鱼放水里很难养活,而冬季活鲫鱼养在水里可以养很长时间,这是为什么呢?你能通过实验来证明你的看法吗?”这些问题犹如一石激起了千重浪,学生纷纷动手,提出自己对水温和鱼类呼吸关系的看法,并且积极组织实验,以佐证自己的观点。有了研究兴趣,有了水温和呼吸次数之间关系的目标,学生的实验积极性大大提高了。有的学生认为鱼类的呼吸次数和温度成正比,有的认为鱼类的呼吸次数和温度成反比,有的则认为鱼类的呼吸次数和温度没有直接的关系。观点不一致,认知有冲突,学生积极主动进行金鱼呼吸与水温关系的实验,以常温作为参照,以降低、升高十度来探究水温的变化对金鱼呼吸的影响,最终发现,24°时金鱼每分钟大约呼吸110次,14°时金鱼每分钟大约呼吸50次,低于5°金鱼每分钟呼吸仅仅三五次。水温低时鱼呼吸慢,就像进入冬眠,避免因活动而消耗大量能量;水温高时鱼呼吸较快,体内各系统活动偏快,需要大量氧气。可以想象,如果我们在讲解“尝试探究水温的变化对金鱼呼吸的影响”一节不设置实验,不提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单靠教师说教,学生死记硬背,是很难能让学生真正地理解水温对鱼类的呼吸的影响和作用。可见,巧妙地激发学生兴趣,营造学习氛围,设计一个有效的实验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帮助学生认识事物的形成原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知识。
三、培训方法,把握方法,精通方法
有的学生有动手实验的愿望,但只是觉得上实验课好玩,缺乏正确的、严谨的科学态度,目的不明确,对实验步骤、实验方法缺少了解。这样学生会很难做成功实验,也给本组集体拖后腿。合作的价值就在于通过合作,能实现学生间的优势互补。对实验有正确认识的学生应该帮助本组后进生,培训其实验方法,让其端正认识,把握好正确的实验方法,精通实验步骤与操作方法。
如在教学“显微镜的使用”一课时,有的学生把显微镜当做玩具,没有认真的态度,造成操作的失误,本组学生就要提醒他,让其知道显微镜应用的正确要求,让其树立科学态度,再帮助其掌握实验步骤,从而实现规范操作。实验步骤是学生动手规范操作的要领,学生只有理解、掌握了才能很好的规范操作,实验才能成功。如显微镜使用过程中的“三个一”:安放距桌边一掌、对光要目物通光一直线、标本对孔正中距离物镜一厘米。对此,学生很难一下子全都掌握好。教师要先给几个小组长演示,以兵带兵的形式,让别的同学模仿、操作。期间,教师进行巡视,及时表扬操作快而且准确的学生。对于“制作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教师应让学生明确“擦→滴→取→展→盖→染→观察”的实验步骤,使学生掌握步骤要领,在显微镜下观察到自己制作临时装片中的细胞,认识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然后根据观察画出细胞结构图。这样,让学生端正态度,掌握实验步骤,精通仪器使用方法,最终达到实验的目的。 四、科学评价,多元评价,鼓励为主
刚步入青春期的初中学生普遍表现为:自我意识强、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男生则好动和好表现,自控能力差,往往一知半解就手忙脚乱地胡操作一通;而女生大多胆小,缩手缩脚,有尝试操作的欲望却又害怕失败或误操作而羞于动手。为此,教师应告诉学生:刚开始实验时,出现失败的情况是很正常的。新课程标准指出,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提高小组合作实验的效率,科学的评价是很重要的一环。教师应关注学生合作的气氛是不是很活跃,同学间的交流是不是多且投入,是不是能始终热情关注着实验。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况进行评价时,要纵向比,不要横向比;要和学生自己比,比以前有进步就好;坚持以小组为单位比,不和个人比,形成组内同学合力的格局,组间竞争才有力。教师将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大家合作达标,激发学生主动合作的热情,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教师同时实行量化积分,充分激励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维持学生长久的合作激情。
例如,对于探究“暴食暴饮引起消化不良的原因”的实验,教师可让学生每人负责一部分任务,有的负责计划的制定,有的负责器具的整理,有的负责实验操作,有的负责体会发言,各有职位,均有实验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并且每个学生都能整体参与实验过程。学生开始实验,教师到每个小组巡视和指导,注意学生的一些不规范操作,及时进行评价。如一般是取4支试管,分别编号为A、B、C、D,各注入2ml淀粉糊,要高度一致,振荡,将4支试管同时放入约37℃水中恒温保存10分钟,同时取出4支试管冷却。学生如操作不当,教师可叫停,要及时将实验过程中各小组出现的各种不规范操作展示给全体学生,让他们自己评价并纠正。在不断的评价与修正中,学生在实验中明白了:暴食暴饮会使食物不能与消化液充分混合,消化液有限,不能消化过多的食物,从而引起消化不良。科学的评价、及时的评价、鼓励性的正面评价,是非常重要的,是学生学业不断向前的发动机。
初中生物实验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培养了学生动手的能力、实践的能力、合作的能力,提升了学生的实验能力,有效提高了生物实验教和学的效率。作为在教学一线工作的教师有责任与义务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努力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效益,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崔允漷.有效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责编 高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