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将企业界的执行力理论引入非营利组织,在分析非营利组织执行力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从明确目标等五各方面提升非营利组织执行力,期望通过提升执行力来提高非营利组织生存力和竞争力,促进非营利组织健康、持续地发展。
关键词:非营利组织;执行力;现状;提升
中图分类号:C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6-00-01
一、引言
当前,学术界和社会实践部门从执行力的角度研究和探讨了提高政府组织和营利组织在社会经济体系中的作用,并认为执行力是影响政府组织和营利组织作用发挥和能力提升及目标实现的关键因素。由于中国的非营利组织起步较晚,与强大政府和愈加繁荣的企业相比,非营利组织仍然显得那么无力与弱小,受关注程度也低,理论成果和实践探索较少,关于非营利组织执行力的研究就更少。本文试图将执行力理论引入非营利组织研究领域,用执行力理论促进非营利组织发展,进一步提高非营利组织在经济和社会建设中的作用。
二、非营利组织执行力含义
结合执行力的理论分析和实际情况,本文对非营利组织执行力的定义是:非营利组织执行力是指在正确的组织使命指引和合理的制度安排下,通过发挥组织内各个成员及组织的功效,配置和使用各种有效资源,贯彻落实非营利组织制定的战略决策,实现组织战略目标,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三、非营利组织执行力现状
1.执行过程存在执行主体缺失
笔者走访非营利组织发现,在非营利组织存在不同程度的执行角色缺失。高层领导认为非营利组织执行力强不强关键在于中层人员能否正确领会高层的意图并把这种意图完整地落实下去,并在落实过程中做好监督和指导,从而使整个组织在执行过程中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强大的竞争力。中层人员认为自己既不是战略的制定者,也不是战略的最终实施者,只是处在高层和基层之间一个“夹层”,起桥梁纽带作用,因此非营利组织的能否做好,发展好,既要看高层领导的领导能力,又要看基层员工的执行力。所以,在非营利组织中普遍存在执行主体的缺失现象。
2.执行过程缺乏有效的执行文化
在我国,相当一部分的非营利组织的高层领导都是从政府部门退休的领导,其将非营利组织作为保留原来政治待遇的平台,缺乏将非营利组织的发展作为事业来做的动力,容易满足于现状,忽视了要创新,忽视了非营利组织内外环境是一直变化的,更无暇进行文化的塑造和升华,导致非营利组织的文化与非营利组织自身及外部环境脱节,长期以往,非营利组织文化将被束之高阁,起不到应有的效果,良好的执行文化也无法在非营利组织落地生根。
3.执行缺乏有效控制,流于形式
笔者调查发现,由于缺乏有效的控制系统,非营利组织的员工在执行过程中对什么样的结果是合格和满意的,感到困惑,无所适从,于是出现注重“口号执行”,不按制度执行,使执行流于形式。更有甚者,有些非营利组织对执行的控制还停留在高层领导的想法或做一些表面文章,并没有具体、科学的、系统的、完善的控制体系,这就很容易造成“无制可依”的严重后果。执行过程中存在因时而异、因人而异、因情而异、因事而异,处于无原则状态。诸如此类现象导致各种制度变成了一纸空文,执行力也就无从体现。这种现象不仅浪费非营利组织的资源,而且具有一定的欺骗性,使人盲目乐观。
4.执行过程中缺乏明确定位
非营利组织的性质和地位决定组织从事的是群众性、弱势性工作,特别是在我国这样的环境,很多人认为非营利组织是政府的附属机构,因此使得许多非营利组织工笔者把非营利组织地位看得比较低,定位比较低,没有意识到非营利组织有独特的优势,没有充分认识到非营利组织负有关怀弱势群体、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使命,它们通过开展各种公益活动,起到均衡社会分配、缓解社会矛盾的作用,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中发挥无可替代作用。所以,非营利组织的执行力受到了严重挑战,没有了在人民群众心中那种公信力,也就没有了社会影响力。
四、非营利组织执行力提升措施
1.树立明确目标,确定执行方向
目标是组织和员工得以发展的动力所在。目标能为组织和员工的行为设定明确的方向,使组织和员工充分了解自己的行为所产生的效果;目标可以使组织和员工明确事情的重要程度,有助于合理安排时间;目标为组织和员工提供了评估行为进展和效果的标准和参考。
2.采用企业管理模式,优化业务流程
非营利组织内部管理采用企业管理模式并不是指非营利组织机械地搬用或套用企业的模式,而是指非营利组织在管理事务和向公众提供产品的过程中,在某些方面和在一定程度上借鉴或仿效企业经营管理中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涉及管理理念、组织结构、运作机制、人事行政以及管理方法等[1]。
3.建立执行力文化,营造良好执行氛围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一定历史环境的产物,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改造人。环境于人,有着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社会心理学家烈文曾提出这样一个关于人的行为的公式:B=F(P·E)。这里,B表示行为,F表示函数,P表示个人,E表示环境。从公式可以看出,人的行为是一个人及其所处环境的函数。因此,提升非营利组织的执行力离不开非营利组织有利于提升非营利组织员工执行力的人文环境[2]。
4.增强政府监管力度,激发组织执行力
政府作为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调控者和非营利组织的利益相关者,对非营利组织的监管负有不容忽视的责任。增强政府监管力度,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建立健全非营利组织监管法律体系。(2)改革政府对非营利组织监管机制。(3)建立非营利组织信誉档案制度。
五、结束语
提升执行力是非营利组织追求进步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可完成的,应树立系统思考的理念,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围绕明确目标、内部管理采用企业管理模式、营造执行力文化和增强政府监管力度等方面,全方位、全过程提高非营利组织执行力,才能把非营利组织做大、做实、做强。
参考文献:
[1]卢智增.浅析政府管理仿企业化模式[J].商业时代,2008(22):55-56.
[2]杨艳晖.在社会转型期提升妇联组织执行力研究——以吉安市妇联为例[D].南昌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09.
关键词:非营利组织;执行力;现状;提升
中图分类号:C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6-00-01
一、引言
当前,学术界和社会实践部门从执行力的角度研究和探讨了提高政府组织和营利组织在社会经济体系中的作用,并认为执行力是影响政府组织和营利组织作用发挥和能力提升及目标实现的关键因素。由于中国的非营利组织起步较晚,与强大政府和愈加繁荣的企业相比,非营利组织仍然显得那么无力与弱小,受关注程度也低,理论成果和实践探索较少,关于非营利组织执行力的研究就更少。本文试图将执行力理论引入非营利组织研究领域,用执行力理论促进非营利组织发展,进一步提高非营利组织在经济和社会建设中的作用。
二、非营利组织执行力含义
结合执行力的理论分析和实际情况,本文对非营利组织执行力的定义是:非营利组织执行力是指在正确的组织使命指引和合理的制度安排下,通过发挥组织内各个成员及组织的功效,配置和使用各种有效资源,贯彻落实非营利组织制定的战略决策,实现组织战略目标,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三、非营利组织执行力现状
1.执行过程存在执行主体缺失
笔者走访非营利组织发现,在非营利组织存在不同程度的执行角色缺失。高层领导认为非营利组织执行力强不强关键在于中层人员能否正确领会高层的意图并把这种意图完整地落实下去,并在落实过程中做好监督和指导,从而使整个组织在执行过程中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强大的竞争力。中层人员认为自己既不是战略的制定者,也不是战略的最终实施者,只是处在高层和基层之间一个“夹层”,起桥梁纽带作用,因此非营利组织的能否做好,发展好,既要看高层领导的领导能力,又要看基层员工的执行力。所以,在非营利组织中普遍存在执行主体的缺失现象。
2.执行过程缺乏有效的执行文化
在我国,相当一部分的非营利组织的高层领导都是从政府部门退休的领导,其将非营利组织作为保留原来政治待遇的平台,缺乏将非营利组织的发展作为事业来做的动力,容易满足于现状,忽视了要创新,忽视了非营利组织内外环境是一直变化的,更无暇进行文化的塑造和升华,导致非营利组织的文化与非营利组织自身及外部环境脱节,长期以往,非营利组织文化将被束之高阁,起不到应有的效果,良好的执行文化也无法在非营利组织落地生根。
3.执行缺乏有效控制,流于形式
笔者调查发现,由于缺乏有效的控制系统,非营利组织的员工在执行过程中对什么样的结果是合格和满意的,感到困惑,无所适从,于是出现注重“口号执行”,不按制度执行,使执行流于形式。更有甚者,有些非营利组织对执行的控制还停留在高层领导的想法或做一些表面文章,并没有具体、科学的、系统的、完善的控制体系,这就很容易造成“无制可依”的严重后果。执行过程中存在因时而异、因人而异、因情而异、因事而异,处于无原则状态。诸如此类现象导致各种制度变成了一纸空文,执行力也就无从体现。这种现象不仅浪费非营利组织的资源,而且具有一定的欺骗性,使人盲目乐观。
4.执行过程中缺乏明确定位
非营利组织的性质和地位决定组织从事的是群众性、弱势性工作,特别是在我国这样的环境,很多人认为非营利组织是政府的附属机构,因此使得许多非营利组织工笔者把非营利组织地位看得比较低,定位比较低,没有意识到非营利组织有独特的优势,没有充分认识到非营利组织负有关怀弱势群体、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使命,它们通过开展各种公益活动,起到均衡社会分配、缓解社会矛盾的作用,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中发挥无可替代作用。所以,非营利组织的执行力受到了严重挑战,没有了在人民群众心中那种公信力,也就没有了社会影响力。
四、非营利组织执行力提升措施
1.树立明确目标,确定执行方向
目标是组织和员工得以发展的动力所在。目标能为组织和员工的行为设定明确的方向,使组织和员工充分了解自己的行为所产生的效果;目标可以使组织和员工明确事情的重要程度,有助于合理安排时间;目标为组织和员工提供了评估行为进展和效果的标准和参考。
2.采用企业管理模式,优化业务流程
非营利组织内部管理采用企业管理模式并不是指非营利组织机械地搬用或套用企业的模式,而是指非营利组织在管理事务和向公众提供产品的过程中,在某些方面和在一定程度上借鉴或仿效企业经营管理中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涉及管理理念、组织结构、运作机制、人事行政以及管理方法等[1]。
3.建立执行力文化,营造良好执行氛围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一定历史环境的产物,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改造人。环境于人,有着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社会心理学家烈文曾提出这样一个关于人的行为的公式:B=F(P·E)。这里,B表示行为,F表示函数,P表示个人,E表示环境。从公式可以看出,人的行为是一个人及其所处环境的函数。因此,提升非营利组织的执行力离不开非营利组织有利于提升非营利组织员工执行力的人文环境[2]。
4.增强政府监管力度,激发组织执行力
政府作为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调控者和非营利组织的利益相关者,对非营利组织的监管负有不容忽视的责任。增强政府监管力度,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建立健全非营利组织监管法律体系。(2)改革政府对非营利组织监管机制。(3)建立非营利组织信誉档案制度。
五、结束语
提升执行力是非营利组织追求进步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可完成的,应树立系统思考的理念,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围绕明确目标、内部管理采用企业管理模式、营造执行力文化和增强政府监管力度等方面,全方位、全过程提高非营利组织执行力,才能把非营利组织做大、做实、做强。
参考文献:
[1]卢智增.浅析政府管理仿企业化模式[J].商业时代,2008(22):55-56.
[2]杨艳晖.在社会转型期提升妇联组织执行力研究——以吉安市妇联为例[D].南昌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