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让生活与数学紧密相连,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感受数学;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体验生活。
【关键词】生活 数学 教学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尽管我们教师进行了大量的教学改革尝试,但教学中仍存在着重书本,轻实践,重结果,轻过程等弊端。这将直接造成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降,学习负担明显加重,创新能力也受到较大影响,不利于学生的素质提高。所以,我们教师在教学时,应当结合学生的实际,设计有趣味又有意义的活动,使学生们有更多机会从生活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和理解数学,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同时服务于生活,数学与生活密切相关,学生们能把学来的数学应用于日常生活之中,这样才能提高学生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们的综合素质。
一、数学实践活动生活化
怎样使得小学低年级数学与生活紧密相连呢?这当然要依赖于实践活动生活化教学。数学实践活动生活化教学是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和主动创新的肥沃土地。低年级学生虽然已有一些实践能力,对周围事物有一些理解,但这些理解都是浅表的,一知半解,无法形成概念。然而,他们又天真无邪,对世间事物充满好奇心,对知识若饥若渴,我们可以抓住这份求知欲,创设情境,步步诱导,以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事件为例,激发兴趣,实践中掌握真知。例如:在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时,如果老师直接引入乘法概念,学生是难以接受的,我首先是创设一个情境:节假日,同学们都喜欢去公园玩吗,今天同学们想不想和王老师一起去公园玩吗?然后同学们可以看到课件中公园的动态图。有4人一节车厢的小火车,有3人一组的旋转木马,也有2人一组的小飞机。最后由加法引出乘法概念。还比如:在教学“认识时间”一课时,首先创设情境:“小红的一天”从这样一个情境中可以了解到小红几点钟上课,几点钟午睡,几点钟作业。从而既让学生学到知识,又能渗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利于生活,更有利于学习。
数学即生活,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基础,既有益于学习知识,又益于生活经验的提升,确确实实提高学生学习与生活的能力。
在教学“元、角、分的认识”的第二节课时,我设计了一个“我是小老板”,课前准备了一个小商店,所有商品都标上价格,让学生分别扮演“老板”与“顾客”,用儿童纸币进行训练,此时,学生们的学习兴趣高涨,个个跃跃欲试。课后,我还设计了“小跳蚤市场”,让学生们把自己所有的小东西进行交易,真正体会到身边有数学,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同时我还嘱咐学生在生活中主动参与购物活动,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二、日常生活“数学化”
数学不是教会的,而是儿童自己发明的,皮亚杰的话让我深有感触,现实中,我们的教学往往让学生去记忆现成的知识,而忽略学生对新知识的认知过程,造成学生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这样的教学老师累,学生也累,如果能让日常生活“数学化”,指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数学,养成事事、时时吸收数学知识,调动学生们的主动学习数学、运用数学的积极性,这样可谓“一举两得”。例如:数学长度单位中,让学生走出课堂,测一测,量一量,不管用什么方法,不管是什么东西上,都可以利用。学生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不仅提高了学习兴趣,更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动手能力。在学习了“认识时间”之后,让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中,更清楚地知道自己要多久才能做完作业,多长时间吃好一顿饭,晚上几点该睡觉了,早上该什么时候起床,晨读几分钟等等,让生活有条理了,作息时间更有规律了。这不单单加深了对时间的理解,同时,使学生懂得合理安排学习生活了,感觉自己长大了,懂事了。又比如,在教“找规律”时,学生回家发现一些有规律的事物,来学校讲一讲,比如家里一些有条纹的衣服,有规律的珠子项链等等,学生要拿一些实物作例子,边讲解,边演示,更形象,更具体。就是这样一个情境,学生顿时情绪高涨,来了兴趣,现场直播。把生活带到了课堂,学生很快就掌握了“规律”的原理,并迅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所以,教师要尽可能地贴近生活,举生活中的生动有趣事例,激发学生的兴趣,巩固学生已有知识,提高其生活认知水平。
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不光要重视知识的教学,也应该多关注知识与生活联系,让学生学会了知识就可以解决有关的生活实际问题,这样才是“学以致用”,这样就不会造成知识与生活脱节,对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都会有所帮助。数学知识有些过于概念化,抽象化,所以教师更应贴近生活,以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作基础,才能使数学简单化,生活化,血肉化,然而,从生活中来,也应回生活中去,所以更应注重活学活用,把已有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使学生生活更得心应手,避免“高分低能”,就必须注重这个“用”,从而提高生活的能力,达到学为生活所用的目的。因此,课堂上,数学“生活化”;课外时,让生活“数学化”。使数学教学更贴近学生的生活,使学习变得有趣、生动、易懂,并会把数学运用于实践,使数学变得更有活力,时刻让小学数学与生活紧密相连,激发学生求知欲,让学生亲自发现、探索、解决问题,享受乐趣,获得成功。
(作者单位:江西省余干县黄金埠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1]朱琳.走进生活,让数学教学生活化[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10,(20).
[2]白羽.让生活融入数学 让数学走进生活[J].新课程(教研版),2010,(2).
【关键词】生活 数学 教学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尽管我们教师进行了大量的教学改革尝试,但教学中仍存在着重书本,轻实践,重结果,轻过程等弊端。这将直接造成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降,学习负担明显加重,创新能力也受到较大影响,不利于学生的素质提高。所以,我们教师在教学时,应当结合学生的实际,设计有趣味又有意义的活动,使学生们有更多机会从生活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和理解数学,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同时服务于生活,数学与生活密切相关,学生们能把学来的数学应用于日常生活之中,这样才能提高学生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们的综合素质。
一、数学实践活动生活化
怎样使得小学低年级数学与生活紧密相连呢?这当然要依赖于实践活动生活化教学。数学实践活动生活化教学是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和主动创新的肥沃土地。低年级学生虽然已有一些实践能力,对周围事物有一些理解,但这些理解都是浅表的,一知半解,无法形成概念。然而,他们又天真无邪,对世间事物充满好奇心,对知识若饥若渴,我们可以抓住这份求知欲,创设情境,步步诱导,以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事件为例,激发兴趣,实践中掌握真知。例如:在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时,如果老师直接引入乘法概念,学生是难以接受的,我首先是创设一个情境:节假日,同学们都喜欢去公园玩吗,今天同学们想不想和王老师一起去公园玩吗?然后同学们可以看到课件中公园的动态图。有4人一节车厢的小火车,有3人一组的旋转木马,也有2人一组的小飞机。最后由加法引出乘法概念。还比如:在教学“认识时间”一课时,首先创设情境:“小红的一天”从这样一个情境中可以了解到小红几点钟上课,几点钟午睡,几点钟作业。从而既让学生学到知识,又能渗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利于生活,更有利于学习。
数学即生活,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基础,既有益于学习知识,又益于生活经验的提升,确确实实提高学生学习与生活的能力。
在教学“元、角、分的认识”的第二节课时,我设计了一个“我是小老板”,课前准备了一个小商店,所有商品都标上价格,让学生分别扮演“老板”与“顾客”,用儿童纸币进行训练,此时,学生们的学习兴趣高涨,个个跃跃欲试。课后,我还设计了“小跳蚤市场”,让学生们把自己所有的小东西进行交易,真正体会到身边有数学,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同时我还嘱咐学生在生活中主动参与购物活动,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二、日常生活“数学化”
数学不是教会的,而是儿童自己发明的,皮亚杰的话让我深有感触,现实中,我们的教学往往让学生去记忆现成的知识,而忽略学生对新知识的认知过程,造成学生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这样的教学老师累,学生也累,如果能让日常生活“数学化”,指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数学,养成事事、时时吸收数学知识,调动学生们的主动学习数学、运用数学的积极性,这样可谓“一举两得”。例如:数学长度单位中,让学生走出课堂,测一测,量一量,不管用什么方法,不管是什么东西上,都可以利用。学生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不仅提高了学习兴趣,更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动手能力。在学习了“认识时间”之后,让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中,更清楚地知道自己要多久才能做完作业,多长时间吃好一顿饭,晚上几点该睡觉了,早上该什么时候起床,晨读几分钟等等,让生活有条理了,作息时间更有规律了。这不单单加深了对时间的理解,同时,使学生懂得合理安排学习生活了,感觉自己长大了,懂事了。又比如,在教“找规律”时,学生回家发现一些有规律的事物,来学校讲一讲,比如家里一些有条纹的衣服,有规律的珠子项链等等,学生要拿一些实物作例子,边讲解,边演示,更形象,更具体。就是这样一个情境,学生顿时情绪高涨,来了兴趣,现场直播。把生活带到了课堂,学生很快就掌握了“规律”的原理,并迅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所以,教师要尽可能地贴近生活,举生活中的生动有趣事例,激发学生的兴趣,巩固学生已有知识,提高其生活认知水平。
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不光要重视知识的教学,也应该多关注知识与生活联系,让学生学会了知识就可以解决有关的生活实际问题,这样才是“学以致用”,这样就不会造成知识与生活脱节,对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都会有所帮助。数学知识有些过于概念化,抽象化,所以教师更应贴近生活,以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作基础,才能使数学简单化,生活化,血肉化,然而,从生活中来,也应回生活中去,所以更应注重活学活用,把已有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使学生生活更得心应手,避免“高分低能”,就必须注重这个“用”,从而提高生活的能力,达到学为生活所用的目的。因此,课堂上,数学“生活化”;课外时,让生活“数学化”。使数学教学更贴近学生的生活,使学习变得有趣、生动、易懂,并会把数学运用于实践,使数学变得更有活力,时刻让小学数学与生活紧密相连,激发学生求知欲,让学生亲自发现、探索、解决问题,享受乐趣,获得成功。
(作者单位:江西省余干县黄金埠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1]朱琳.走进生活,让数学教学生活化[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10,(20).
[2]白羽.让生活融入数学 让数学走进生活[J].新课程(教研版),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