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诗歌《致橡树》的经典性

来源 :文学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诗人舒婷所作诗歌《致橡树》的艺术手法、文学价值、思想内容、社会意义等内容论证了《致橡树》之所以被认为是经典诗歌的原因。
  关键词:舒婷;爱情;女权;经典
  《致橡树》是中国当代诗人舒婷在1977年创作的诗歌,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作之一。在20世纪70年代,公开谈论爱情或者喜欢的人是一件大胆的事,而在1975年,作者的一位福建的男性朋友在与她散步时谈论起女性的各种不足,向她表达了男性眼中的完美女性形象。这让作者认为他这是大男子主义,是对女性的不公正看法,所以她写了这首《橡树》,后来发表时改为《致橡树》。一首诗被视为经典,不仅仅是因为其新颖的艺术表现方法和具开创意义的文学创作手法,最重要的还有其值得被人们崇尚和赞美的思想。
  一、艺术价值
  抒情方式:作者利用抒情主体“木棉”对抒情对象“橡树”做了诚挚的感情表白,采取了内心独白的抒情方式,直抒胸臆,坦诚自然的表达了自己的内心世界。“木棉”象征着柔中带刚且具有独立意义的现代女性角色,而“橡树”则象征着阳刚坚毅的男性。“木棉”在“橡树”面前的态度和形象代表了作者思想中女性与男性比肩而立又紧密相连的关系,这很好的映衬了诗歌的主题。这种新颖的抒情方法是当时新的诗派,即朦胧诗的一种常用方法,这与过去诗歌的抒情方法大有不同,可以说是一个比较具有创新意义的抒情方法,而且这样的抒情方法可以使作者的感情表达的更为直接、明了,坦然。另外,这样的抒情方法使得这首诗看起来又不太有“朦胧”的意味,反而显得比较清晰简单。
  艺术手法:朦胧诗派是一种经常运用象征、暗示、隐喻、通感等写作技巧的诗派,这首诗就采用了朦胧诗派最常用的一个艺术表现方式,即整体象征。作者通过“木棉”和“橡树”两个主要意象,将抒情主体和对象拟人化,描写了“木棉”对“橡树”的内心独白。这种整体象征的艺术手法对于那个时代的诗歌文学来说是一件比较新颖且受欢迎的写作技巧。新的艺术手法,雕刻出了精美的诗歌,而诗歌反过来又让下一代的人在记住诗歌本身的同时,也让人们开始运用了现代意义上的艺术手法。所以说,这也是使得《致橡树》之所以被称之为经典的原因。
  二、文学价值
  《致橡树》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作之一,在当时舒婷、北岛等人的诗歌发表之后,很多人因为这些诗歌新颖的抒情方式和诗风而议论纷纷,所以他们被称为“朦胧诗”、“现代主义”、“先锋派”。实际上只是因为当时的阅读者对这种诗歌的表达技巧感到陌生而将他们视为朦胧诗,到底是否朦胧,我认为主要区别于诗人和阅读的文学功底了。所以说,“朦胧诗”不仅仅是阅读者对诗歌的一种感受,更重要的是诗歌文学思潮的更新。
  朦胧诗强调人的主观感受对外界事物的能动作用,这种能动作用是自我的,是不受社会其他因素干扰的心理思考。在当时那样一个保守的年代,作者跟从自己的主观感受,将自己的内心世界表现在《致橡树》当中,从这个角度来讲,《致橡树》这首诗对诗歌创作者起到了模范作用。
  三、思想意义
  爱情观:首先,作者在诗歌开头就通过六个否定的物象对自己在爱情中的角色作了清晰的定位。“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衬托你的威仪。”可以看出作者眼中的女性在爱情中是完全可以与男性独立存在的,女性对事物的认识和判断掌握在自己手里。其次,作者通过比喻的方式更进一步表达了女性在爱情中的位置。“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却又终身相依。”作者笔下的自己是一个自然的生命体,有柔弱的一面也有坚毅的一面,也是一个值得被信赖的爱人,能够与自己的另一半同甘共苦。表明了一个自由、没有思想束缚的伟大爱情。作者否定了传统的爱情观,提出了现代意义上的更具人性特征的理想的爱情观,但实际上在70年代是罕见的,也就只有一些具有现代思想的人才会支持这样的爱情观。现如今,我想大多数人,尤其是新一代的人们应该会支持这样的爱情观,我想这也是《致橡树》被很多时代的人们铭记的原因。
  女权主义:在我看来,这首诗不仅表达了作者自己平等基础上的伟大爱情观,而且还表达了女权主义思想,极力了维护了女性应有的特权,所以这也是一首“女权主义诗”。她认为女性有自己的追求和理想,有自己独立的人格和尊严,自己的一切只掌握在自己手里,而不是被男性无端的做各种评价,更不能从男性的视角对女性的外貌和智慧做完美的要求。女性应该意识到自己的价值,应该意识到自己在社会中同样肩负着重要的义务和责任,这是作为一个人的价值体现,而非对女性固化的认识。
  随着文革结束、改革开放,西方女权主义思想开始被国人了解和认识,国人,尤其是女性的性别平等意识和自我价值观念开始觉醒,女性开始为了争取平权而作斗争。在那样一个时代,《致橡树》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逐渐被觉醒的一代人所接受,被女权主义者大力传颂。甚至在影响着我们这一代人的爱情观的树立。我认为这是《致橡树》被称之为经典的最主要的原因
  四、社会意义
  《致橡树》写于1975年,在1977年發表的,而在此之前是十年文革,也就是说,诗歌的创作背景正是文化专制年代的结束时期,也是政治压迫的解冻时期。其实,从这首诗歌为代表的朦胧诗派以象征和暗示等隐含的手法去表达自己的思想观念的角度去思考,这与当时的时代背景,既十年文革有很大的关系。所以说,正是时代出佳作。这样一个能够引起年轻一代人强烈关注的作品自然而然就会影响下一代的人了。虽然后来依稀存在时代的束缚和局限,但这首诗仍然在很多青年人间传颂。在这首诗歌之后,有很多女诗人相继响应女权主义思想的号召,发表了一些女权主义思想的爱情诗。至今,女权主义思想还在影响着我们的社会。
  结语
  这首诗,无论在艺术表现层面还是思想内容层面都对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影响,尤其是其平等独立的爱情观和女权主义思想,熏陶着21世纪新一代的人们的爱情观和性别意识。除了艺术手法和文学创作上的开创意义,平等公正的爱情观和女权思想是《致橡树》成为经典诗歌的主要原因。
  (西南民族大学  四川成都  610041)
其他文献
摘要:创作于左翼电影运动期间的《姊妹花》,以完整的叙事和创造性的艺术表达描绘了三十年代的底层人民的生活困境,表现一种敢于冲破阶级的进步意识,但是电影在创作表达上不可避免的带有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甚至被认为有着“阿Q”式的精神满足,是一部不合格的左翼电影。其影史价值需要一个客观的评价。  关键词:左翼电影运动;《姊妹花》;进步意识  一、引言  电影《姊妹花》是1933年明星电影公司摄制出品的中国故
期刊
摘要:随着近年来网络的高速发展,素质教育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教师也在改变着自己的教育方式,用更好的教育方式适应学生更全面的发展。对于学生的信息素养方面的培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而微电影拍摄是多媒体技术更好融合的一种体现,能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合作实践的能力,在潜移默化中促进了学生信息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微电影、信息素养  在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强调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借助计算机和
期刊
摘要:该文旨在解读影片《伊卡洛斯》与小说《1984》的互文性。文章主要介绍互文性的概念及分类,并从电影《伊卡洛斯》中的引用、人物塑造及语篇功能三个方面去探析电影《伊卡洛斯》与小说《1984》的互文性。笔者试图通过比较寓言性政治小说《1984》和体育纪录片《伊卡洛斯》的互文性关系,让观影者对《伊卡洛斯》所映射出的跨文化交际中的政治、体育和价值观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关键词:《伊卡洛斯》;《1984》
期刊
摘要:《月亮与六便士》是毛姆的长篇小说代表作,深入探讨了生活与艺术二者的矛盾和相互作用,在学术界一直被视为研究其长篇小说艺术技巧与思想的典型。叙事距离通过对文本的主题、人物、结构和对话的控制,影响文本的审美与解读。本文研究以叙事距离为核心,对《月亮与六便士》进行文本分析、小说主题探讨的文献进行综述。  关键词:叙事距离 《月亮与六便士》 叙事学  1.国内外研究现状  基于CNKI期刊数据库检索结
期刊
摘要:个体与群体的关系往往是莫里森作品的线索之一。在其著名长篇小说《最蓝的眼睛》中,社区和家庭作为群体的两种基本表现形式,在佩科拉的悲剧人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种族主义的压迫下,佩科拉所在的黑人社区不仅没有做到团结互助,反而成为白人文化势力的共谋,加之伤残家庭的冷落与伤害,最终导致了佩科拉在自我憎恨中走向毁灭。  关键词:《最蓝的眼睛》;群体;黑人社区;家庭  作为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黑人女作家
期刊
摘要:殷璠的《河岳英灵集》是一部盛唐诗歌选本,此选本不仅收录了24位诗人的作品二百余首,还标举佳篇名目和摘引佳句来分析诗人们的创作风格并进行评论,其中颇多精到的见解。他指出唐开元十五年以后,“声律风骨始备”“既多兴象,复备风骨”。殷璠开启了以“兴象”论诗的开端,唐及以后的明清之际更有文人提出“兴在象外”“兴象风神”“兴象玲珑”等评价诗歌的标准。“兴象”成为后人评价盛唐诗歌审美特质的理论范畴,是重要
期刊
摘要:祠堂是中华文明中一个独特的组成部分,是封建宗法制度的产物,是中华民族家族制度的重要载体,也是儒家传统道德文化体系的象征符码。在陈忠实的《白鹿原》中,田小娥的命运走向与祠堂密切相关。一方面,祠堂是审判禁锢田小娥的道德高地,她痛恨祠堂的规矩,祠堂宣判了她的不幸命运;另一方面,她又极力渴望祠堂对于自身的认同,渴望被白鹿村的祠堂所接纳和认可,成为其中名正言顺的一员。对于祠堂,田小娥可谓爱恨交织,既想
期刊
摘要:本文以人文主义思想为视角,重新探讨了藏族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旋努达美传》中所体现的爱情观和婚姻观、政治观、女权等方面的内容。  关键词:旋努达美;人文;依翁玛  人文主义思想产生于西方,其内容在时代更新和历史演变中发生了多次变化,但探讨的核心始终都是关于“人”的问题。大致可概括为:歌颂人的尊严和价值;表现人的聪明才智,发挥人的创造潜质;宣扬奋发有为的人生态度;主张人性向善;重视人的思想;
期刊
摘要:关于狄更斯的人道主义探究,现有论文多数围绕几个典型人物如马内特医生、露西、卡顿等去溯源狄更斯在《双城记》中“爱与牺牲”的人道主义体现。事实上狄更斯对《双城记》中各类群众形象的刻画描写同样赋予了不同的情感色彩,由此揭示《双城记》中狄更斯的人道主义局限性。  关键词:人道主义局限性;群众形象;态度转变;《双城记》  在1855年的一封信中,狄更斯指出19世纪50年代的英国和18世纪末的法国非常相
期刊
摘要:由于受到好莱坞商业电影的影响,商业类型电影逐渐成为大势所趋。《战狼2》由吴京执导并主演,影片主人公冷锋凌厉的拳脚间所体现出的强烈责任感、大无畏的英雄主义情结,以及浓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向观众展示了一个属于中国的超级英雄形象。影片通过叙述冷锋在非洲独自营救中非同胞的故事,弘扬了主旋律,增强了民族自豪感、民族成就感。影片不仅获得了五十三亿的高票房,其对主旋律的弘扬,淋漓尽致细致现实的人物刻画,和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