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少辉教学情境形神兼备的价值判断

来源 :中小学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ZiT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形神兼备的教学情境只有具有知识性、探究性、情感性,才能克服诸多误区,体现情境教学的本义和价值。
  关 键 词思想政治课;情境教学;价值判断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编码A
  文章编号2095-1183(2015)08-0016-03
  情境教学是新课程大力倡导的教学模式,在实践中,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也存在不少误区,诸如重数量,轻设计;重趣味,轻思维;重认知,轻探究;重虚拟,轻体验等,阻碍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进一步提升。究其原因,在于教学情境运用形式化、泛滥化、虚假化、设置问题两极化,没有真正体现情境教学的本义与价值,即有“形”无“神”,导致情境创设无效、弱效甚至是失效。
  教学情境的本义是指,在课堂中,根据教学内容,为落实教学目标所设定的,适合学习主体并作用于学习主体,并能够使其产生一定情感反应,主动建构具有学习背景、景象和学习活动条件的学习环境。因此,笔者认为,形神兼备的教学情境应具有知识性、探究性、情感性等特性。以下,以《经济生活》第九课第一框《市场配置资源》为例,作一探讨。
  【教学片段一】贴近生活,预热情境
  师:同学们今天再也不会因粮食不够吃而担忧,可儿时的我与同时代的人一样,经常因为缺少粮食而忍饥挨饿。一样的天,一样的地,一样勤劳的中国人民,为什么会有这样不同的境况呢?
  (生讨论)
  师(总结概括):改革开放前后,我国采取了不同的资源配置方式。那么资源为什么要配置?资源配置的方式有哪些?应该如何配置资源?
  (生自主学习教材)
  师引导学生按提纲作如下总结(注意结合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内容):
  一、资源配置
  1.必要性:相对于人的无限需要,在一定时期和范围内,社会能够加以利用的资源是有限的。
  2.基本手段:计划与市场是资源配置的基本手段。
  3.市场经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经济。
  【解读】
  情境必须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紧密联系,要为教学内容服务。现行高中教材中,诸如“市场调节”等内容,与学生生活相距较远,并且教材文本内容比较抽象、凝炼。因此,有效教学情境的价值之一是能将枯燥、抽象的文本知识生活化、具体化。教师以两代人不同的温饱状况做引子,导出本课主题,实现了由“生动的直观到抽象思维”的飞跃,拉近了学生与知识、生活与知识之间的距离,引发学生的探究热情,为其后的情境“热身”。
  【教学片段二】自然对接,铺垫情境
  师:(展示多媒体课件)请同学们先观看材料,感知问题,带着问题阅读教材,接着小组讨论如下问题。
  材料1:1978年—2013年我国粮食产量
  材料2:统计数据显示,从2009年起,我国粮食总体转为净进口。2013年12月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我国是个人口众多的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一个国家只有立足粮食基本自给,才能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进而才能掌控经济社会发展这个大局。
  问题:
  (1)改革开放后粮食供求走向市场、粮食价格由市场形成会产生什么影响?
  (2)请同学们用图示的方式画出供求、价格、竞争机制如何调节我国的粮食生产?
  生:自主学习教材,合作讨论、交流后,小组代表上讲台发言并展示图示,教师点拨,得出如下结论:
  (1)粮食供求走向市场,居民的粮食需求增加,导致价格上涨,农民从中获取的利益增加,调动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于是农民扩大生产规模,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了粮食供给,保障了我国的粮食安全。(2)请一位学生简单表述,然后由其他同学评价。
  在上述讨论的基础上,同学们总结出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优点、局限(略)。
  【解读】
  高中生对社会现实生活的接触和感知有限,因此,情境应提供足够的素材为其思维的展开作铺垫。在这一教学片断中,情境采用具象化的语言描述,将艰深的市场调节理论与日常吃饭的道理类比,帮助学生深入浅出地理解理论。情境的展开呼应课堂导入,使学生的学习前后贯通,理解透彻。同时,问题设计遵循教材逻辑,并从材料引出,如立足粮食供求调节的情境材料,从不同角度引出相应问题。教材内容与情境素材和问题设计自然对接,从而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教材知识,在合作探究中提高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教学片段三】巧设问题,深化情境
  师:(展示多媒体课件)请同学们观看课件,感知问题;然后带着问题阅读教材,小组讨论如下问题:
  1.结合材料,分析政府的强农惠农政策促进粮食生产说明了什么?
  2.结合材料2,从《经济生活》的角度,简要说明政府为什么要采取强农惠农政策来促进我国的农业和粮食生产发展?
  (生学习、讨论、交流)由小组代表发言,教师点拨,得出如下结论:
  1.粮食生产离不开国家宏观调控;国家的宏观调控应该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充分发挥宏观调控手段的总体功能。如:①充分发挥财政作用,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②干预商品价格,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③完善农业生产的政策,增强农业生产的活力。
  2.①加强宏观调控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促进我国的农业和粮食生产发展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提高生活水平。②国家加强宏观调控能够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有利于稳定国内粮食价格,抑制通货膨胀,保持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③有利于防范经济风险,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在上述讨论的基础上,学生讨论总结出如下知识:(展示多媒体课件)
  宏观调控理论
  (一)是什么
  (1)含义:指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调节和控制。
  (2)主要目标:促进经济增长(调结构、转方式、惠民生),增加就业(不是解决),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不是保持顺差)。
  (二)为什么
  (1)加强宏观调控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提高生活水平。
  (2)(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国家加强宏观调控能够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如资源配置、结构调整、转变方式、自主创新)。
  (3)其他方面—物价、就业、国际收支、国家经济安全等。
  (三)怎么办
  国家宏观调控,应该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不是任何时候),充分发挥宏观调控手段的总体功能。
  【解读】
  随着教学的逐步推进,问题情境的思维含量逐渐提升。此处的两个问题理论联系实际,针对性强,有效拓展了学生思维的层次和能力,增进了学生对知识的深度理解,推动了教学深入展开。从“市场配置资源”到“宏观调控”,情境问题环环相扣、前后相继,形成了问题链,推动学生在合作探究和自主思考中,得出新的认知。
  【教学片段四】善于点拨,“情”“境”交融
  师:改革开放35年来,我国粮食生产总体呈现增长态势的原因是什么?给我们什么启示?
  生:讨论、交流,由小组代表发言,教师点拨,得出如下结论:
  1.通过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激发和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国家加强宏观调控,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支持,促进了农业和粮食生产发展。
  2.粮食生产的发展离不开国家的宏观调控和市场的调节作用,这说明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正确认识和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1)遵循价值规律,充分发挥市场调节的决定性作用,优化资源配置。
  (2)坚持科学发展观,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加强宏观调控,完善市场规则,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建立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
  (3)把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有机地结合起来,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的职能作用。
  【解读】
  “情”与“境”有机结合,情因境生,境为情设,二者和谐统一,方成“情境”。教学情境追求知识与情感结合的美妙境界,使知识的吸附和情境的熏陶凝成一种制胜的力量,唤起学生追求真理、向往崇高、探索未来的热情。从“市场调节是什么—市场调节怎么样—我们要怎样对待市场调节—我们要怎样正确处理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的关系”,情境逐渐深入,依托情境和问题,教师不断点拨“境”中之“情”。在学以致用的体验中,学生对宏观调控和市场调节的理解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增强了对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认同感,提高了认识和参与现代经济生活的能力,有效达成了本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将教学情境理论转化为富有成效的教学实践,需要一线教师不断研究和实践。教学情境的知识性让课堂充盈知识,更顺利地达成知识生成的目标;教学情境的探究性让师生思维碰撞、教学富有思辨,提高教学的思维含量;教学情境的情感性则让教学“情”与“境”和谐交融,让教学充满情感张力、神彩飞扬,助推三维目标的达成。
  (作者单位:赣州市全南中学
  江西赣州 341800)
  责任编辑 毛伟娜
其他文献
公民法治素养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以及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然而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多元价值的冲击导致儿童价值紊乱,违法低龄化现象日益严重,在小学阶段开展遵纪守法教育已迫在眉睫。那么,如何在小学阶段有效开展法治教育呢?显然,由于受年龄和阅历所限,小学生不可能完全理解平等、自由、安全、共同福利等抽象的法律概念,但规则意识作为法律的初步形态,却可以成为法治启蒙教育的有效抓手。孩
本刊记者:于司长,您好!很高兴您能接受我们的采访。《教育部关于建立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委员会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的颁布引发了社会热议。您能否谈一谈,此次《意见》颁布是基于哪些方面的考虑?  于长学:好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早已明确提出,要完善中小学学校管理制度,建立中小学家长委员会。温家宝总理在2010年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所作
顾逸飞,张家港市第二中学校长,苏州市“十杰教师”,在《教育参考》《江苏教育研究》《中小学校长》等报刊发表文章三十多篇。  2010年9月10日清晨,张家港市第二中学校门前,两排手捧鲜花的少女含笑而立。在她们前面,同样身姿挺拔的,是新上任的顾逸飞校长和二中的所有行政领导,他们的脸上,同样洋溢着春风般的微笑。  这鲜花、微笑、敬意迎接的,不是领导、来宾,而是二中最平凡的老师。在惊喜中,教师们心中感动莫
【一般资料】  小强,男孩,10周岁,汉族,小学四年级,他个子高高的,身材偏胖,看起来像六年级的孩子。小强家里一共四口人:外婆、爸爸、妈妈和他。爸爸常年在外打工,妈妈在附近工厂做工人,外婆是小强的主要陪伴人,而且格外疼爱孩子,总是希望自己时刻保护他。  【个人自述】  今天,我看见五年级的一个大同学欺负小同学,就想教育他,没想到我俩打了一架,但那个被他欺负的小同学不仅没有来帮助我,还嘲笑我,我很伤
学生社团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发和培育学生体艺潜能和特长的重要载体,也是实现学校内涵发展、提升办学品位的重要抓手。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具有自主性、兴趣性、活动性和选择性特点的学生社团正日益受到重视。2015年3月,浙江省教育厅下发文件,首次把义务教育课程分成基础性课程和拓展性课程两类,为学生社团建设的转型升级指出了方向。在此理念下,许多学校纷纷行动起来,把学生社团纳入拓展性课
摘 要小学品德课程中的地理题材教学一直是教学的难点。只有坚持源于生活,服务生活,引领学生从生活出发,回归生活实践,才能提升学生的地理生活能力,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  关 键 词小学品德课程;地理题材教学;生活经验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编码A  文章编号2095-1183(2015)08-0028-04  小学品德课程中的地理题材内容源于生活,自当服务于儿童生活。但是,在教材中,地理题材的内容
程新民,潍坊外国语教育集团理事长,潍坊外国语学校校长,中国西部地区教育顾问,山东省十大潜力校长,2007年中国思想校长,潍坊市民办教育协会副会长,潍坊市人民政府督学,山东省齐鲁名校长。发表论文百余篇,著有《为明天准备民族素质》《数学求异思维》《布局起点 赢在终点》等10本教科研论著。  这是一片充满创新精神的土地。19项潍坊市人民政府教学成果奖等奖项,21篇发表于《中国教育报》等高端媒体的报道文章
摘 要:校园环境文化建设只有努力挖掘校史遗存,努力链接地域文化,努力彰显文化的精神个性,才能呈现出学校文化的原生态,才能使环境文化真正属于独特的“这一个”学校。  关键词:学校文化;环境文化;校史;地域文化  中图分类号:G7 文献编码:A 文章编号:2095-1183(2014)05-0065-03  南京市溧水区第一初级中学滥觞于1933年的“私立伯纯初级中学”,一直在原址生存发展,时至今日,
开栏小语:在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人们对优质教育需求日益强烈的形势下,通过学校品牌建设战略,谋划学校快速发展,有效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成为区域教育和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共同选择。为此,本刊自今年起开设“品牌工作室”栏目,就区域和学校德育品牌进行“发展诊断、特色提炼、成长设计、品牌打造、品牌推介”,为学校优质持续发展出谋划策,为教育者的成长搭建平台,为德育品牌学校、品牌校长、品牌教师、品牌班主任的打造奉献心力
摘 要:作为新时期德育研究的先锋,班华先生立足时代前沿,探赜索隐,钩深致远,开创了中国道德教育的新时代;作为构建新中国德育思想体系的栋梁,创新性地提出了“心育—道德教育”思想并搭建了理论框架;作为中国道德教育理想的筑梦者,以坚定的德育信念铸就心中的德育理想——“心理—道德教育服务人生幸福”。班华先生用质朴平实的言行诠释了“道德”,更用其自然真实的言行书写了“道德”,成为新中国德育的一代宗师。  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