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azon VS Google

来源 :第一财经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31778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不是联合创始人谢尔盖·布林(Sergey Brin)带领着一群疯狂的极客和跳伞运动员突然降落旧金山莫斯康尼会议中心的屋顶上,骑着脚踏车闯进Google I/O大会的会场,并把一切都通过Google Glass—这款最疯狂的穿戴式数据产品记录下来的话,Google I/O大会第一天的其他产品发布和演讲,都会让你有种身临一家位于西雅图的科技公司的幻觉。
  对Google来说,它从没像现在这样痴迷于无所不包的绵长战线,对生态系统每个细节的控制,以及推出低价硬件设备而导致的低利润。在代号“Jelly Bean”的Android 4.1对上一代Android操作系统进行了一次不大不小的版本升级后,该公司终于发布了一款由华硕代工,刻着Google自己品牌标识的平板电脑Nexus 7,当屏幕上打出“199美元”的售价时,台下的听众一阵骚动。
  它的靶子是谁,答案不言而喻。去年9月28日,亚马逊在纽约发布了迄今为止世界上仅次于iPad之外最畅销的平板电脑Kindle Fire—或者你可以认为它是一款具有平板电脑功能和亚马逊购物体验的超级阅读器,售价也是199美元。在苹果iPad创造了一种完整而崭新的体验同时拉升了它的消费门槛,以及一堆价格与iPad相仿但粗陋笨拙的Android平板电脑蜂拥而上后,Kindle Fire让人们多了一款不同价格段位、且相对性价比合理的产品。
  但Google正试图终结这一切。Nexus 7提供1280×800的分辨率,默认设置了Chrome浏览器,重新设计了YouTube、Google地图和Currents等流行必备的应用,Google声称它适合流畅地阅读Google Play(Android官方程序商店)提供的电子图书和杂志,也适合观看视频,以及玩一些流畅度要求高的游戏,比如Horn和Dead Trigger。
  这一系列应用和功能的总结,几乎都与亚马逊在近一年致力于强调的一模一样。很多人还没忘了贝索斯在新闻发布会上表演用Kindle Fire玩水果忍者秀流畅感的一幕。
  Google高级副总裁、Android业务负责人安迪·鲁宾(Andy Rubin)一年前曾公开表示Android平板电脑的惨淡销量让他深感恼火,他认为这主要是因为Android生态系统的不完善,缺少电视、电影和杂志等内容,以及平板电脑应用程序的稀缺。他声称Android将完善平板电脑的生态系统,鼓励开发者开发手机与平板的通用软件程序。鲁宾还说:“平板电脑竞争的重点应该是生态系统,而不是价格。”
  但这次在生态系统的升级之外,Google并没有放弃和亚马逊打价格战的机会。而略带讽刺的是,其实很多人都习惯地把亚马逊的Kindle Fire视作Android生态系统的一部分。
  没错,Kindle Fire采用了Android的内核架构,以至于人们经常把它的销量统计在Android平板电脑的门类下。市场调查机构comScore发布报告指出,亚马逊KindleFire出货量占美国Android平板总出货量的54.4%,比去年12月上市后一个多月即占据Android平板29.4%的市场份额再度飙升一倍—但这和Google有什么关系?Kindle Fire去掉了Google的全部应用和套件,再用亚马逊自己的一套从浏览器到应用程序商店和支付系统的东西彻底替代了它。Kindle Fire在Android平板电脑的销量比重越高,就意味着Google对Android平板电脑市场正日益失去控制。
  Google决定用自己的一款Nexus 7终结这一切,这也决定了199美元的价格几乎是不可避免的。而亚马逊也即将展开反击,消息称它将在7月底推出自己的下一代Kindle Fire平板电脑,而接下来的大动作是,它将推出Kindle系列的智能手 机。
  在苹果尚未推出iPad的廉价“迷你版”之前,亚马逊和Google所做的一切可以完全看作是彼此的攻防战。至少在“Android VS Kindle”两个生态系统的对峙中,双方的战线已经渗透到了浏览器、应用程序商店、支付工具、电子媒体内容合作伙伴、设备制造甚至在线销售的每个环节,战争全面开火了。
  


  这是在人们已经看倦了的持续20多年的微软与苹果,持续了近8年的Google与微软的科技界经典意义上的对决之后,一组新的对决组合,从长期看,它们的意义并不亚于以上的任何一个组合,甚至会在未来5年至10年决定消费电子和人们选择数字消费品及其背后服务的未来走向。
  而Android与Kindle在Google和亚马逊两家公司内部的位置也十分相似。Android是Google移动时代的押注,围绕它的收购与各种投入高达数百亿美元,此前曾被视为独立的未来基于Web的操作系统Chrome在最近的Google I/O大会上已完全让位于Android,至少在移动平台上成了Android上的一个浏览器装置。而Android在Google内部依然保持着相当高的独立性,尽管Google的大部分服务都已经深度整合在Android平台里,Android Market也已经改名为Google Play,但Android仍是Google内部的一个特区—它几乎是Google内部独立且最大的平台级业务部门。据《第一财经周刊》所知,Android部门的一些核心员工仍在使用后缀域名为android.com而并非google.com的企业邮箱。
  Kindle在亚马逊内部的地位与此十分接近。它的地位相当于一个独立的子公司,且项目严格高度保密。像Android位于Google总部山景城园区的46号楼那样相对独立的门禁和安全体系一样,Kindle部门在亚马逊雷德蒙总部的Fiona大楼采用了更严格的安全措施—任何其他部门员工不能出入,而其中2层至3层的员工不能进入到更高的楼层中,因为那里有Kindle内部极为保密的顶级项目。在Kindle Fire推出之前,公司内部几乎很少有人知道这款产品的任何细节,而在汇报体系上,Kindle业务的一些经理经常获得直接越级汇报给公司最高层管理者的权利。此外,它也是亚马逊内部被严重倾入了大量资源和投入的业务单元。
  但看上去Google这款Nexus 7的势头不错。从7月13日正式销售以来,它基本在全美各大零售商那里处于脱销状态。有人认为它是7英寸平板电脑产品的标杆—当然在一年前,它们对Kindle Fire的评价也差不多如此。不过,即使在亚马逊内部的一些员工看来,Kindle Fire也还是一款相对粗糙的产品,销量很大,但退货率也不低。相比之下,它远不如仅仅作为一款阅读器的Kindle那么成熟。
  但亚马逊把它当成了未来—无论是Kindle Fire,还是即将推出的Kindle智能手机。看上去,Android和Kindle的智能设备都将越来越像是Google和亚马逊的自家购物车。在这一点上,亚马逊有着更深厚的基础。
  “我不想预测未来,但我相信人们会在移动设备上做更多的事,可能不是阅读,而是看视频和玩游戏,以及越来越频繁地通过移动设备购物,我们要做的就是将这些体验通过亚马逊的服务做得更好,无论是在iOS、Android和其他的计算设备上,还是在亚马逊自己的设备上。”亚马逊全球传播副总裁Craig Berman对《第一财经周刊》说。
  但Google显然也已经追了上来,“你从Nexus 7中已经能更多地体验到平板电脑带给人们在搜索、浏览、阅读和购物时的不同做法和操作,而有些数据同步甚至是与用户正在通过Google TV观赏的节目同步完成的。所有的体验应该是完整的。”Google移动销售与战略负责人Jason Spero对《第一财经周刊》说。
  云是衔接这一切“完整体验”的重要筹码。
  比起硬件设备的价格战、两个不同的应用程序商店,以及对媒体、图书、影音和视频出版商资源的争夺与圈地,在云端的拼杀已经成为Google和亚马逊更深层次的战场。
  如人们所知道的那样,Google是最早将当前的“云计算”应用在个人和企业商业用途上的公司—从最早期的Google Docs办公套件系列,再到企业级的App Engine和最近推出的Google Drive云存储。而亚马逊显然在企业级云计算领域比Google走得更快,它的云计算应用平台Amazon Web Service(AWS)已经成为全世界中小企业最普遍采用的数据存储与优化管理工具。
  而在个人的云服务上,亚马逊似乎也并不逊色。“亚马逊的云服务是一种连接性的设施,使我们可以同时提供很多种不同的服务,比如音乐,你可以通过亚马逊的Cloud Drive下载任何音乐并把它们同步到任何一个使用亚马逊服务的设备上去。”Craig Berman表示。
  显然,个人“云服务”也正在成为Google的重心—除了不久前发布的Google Drive能让人们存储、管理和同步大量的个人数据与信息之外,Nexus 7也是一款在多媒体内容和体验上彻底“云端化”的设备—它的内存很小,可见Google并不鼓励人们真正将大量的内容存储在设备上,而是在Google的云中,这与Kindle Fire的配置思路几乎完全相 同。
  值得注意的是,刚刚登陆Google Play和Android移动设备的Google Chrome浏览器,也是一款云端产品。云计算使其操作的速度和流畅性大大提升—而这也是亚马逊Kindle Fire内置的通过云端绘制网页的Silk浏览器所一直强调的属 性。
  而更重要的是,云计算的能力进一步决定了它们能在各自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内部,为用户提供哪些更深层次的服务—比如地图。
  7月初,亚马逊正式宣布收购三维地图创业公司UpNext。此前,亚马逊坚持不在自己的应用程序商店里引入Google的地图应用,反倒是提供了MapQuest和诺基亚地图应用的下载选项。而分析人士预测,UpNext将很有可能会成为Kindle设备—包括Kindle Fire平板电脑和未来Kindle手机的内置地图应用。
  如果加上另外两个生态系统的玩家—苹果和微软的话,你会发现它们将越来越多的应用下沉到了操作系统的层面,更准确地说是划到了自己的围墙和花园里。最典型的三个例子莫过于:刚刚瓜分过的云存储,正在瓜分的地图,以及即将瓜分的移动支付工具。
  而这些工具和应用无一例外地指向了所有巨头们在这场圈地运动中最在意的东西—数据。那些只能被自己掌握而不能与其他巨头分享的数据。
  这本质上是一场关于数据的战争,更深层次的竞争也正在于此。而更不能忽视的是—Google和亚马逊,几乎是互联网上掌握人们数据最多的两个巨头。
  数据决定一切,你可以把这个抽象概念等同于你在各个硬件上玩的一切游戏、看过的书和电影,和朋友聊的天和点击的心仪图片。这些正是两家公司如今势不两立的最根本源泉。
  以整合人类全部信息为己任的公司从一出生就是一家数据公司—它通过搜索引擎和算法,以及对人们搜索、购买与消费互联网内容习惯的分析,将广告变成了它唯一且迄今颠簸不破的商业模式。某种程度上,它是“广告即算法”的一个典型例证。而另一方面,它也成了Google饱受诟病的源泉—几乎它的每款新产品发布,都会被苛刻的批评者质疑为滥用了用户在Google上积累的大量数据。从早期的Google Buzz和Google Wave,到去年推出的目前已拥有2.5亿名用户的Google社交网络Google+,都是如此。
  而值得注意的是,代表了Google对未来最大开拓野心的两款产品—Google Glass(穿戴式数字眼镜)和无人驾驶汽车,本质上也都是不折不扣的数据驱动产品。前者集成和自动记录了一个人所经历和需要的各种数据并迅速转化为各种视觉效果,后者则是通过跑遍全美国的每个角落,采集了充分的地理位置、建筑、地形和交通线路数据而建设生成的。
  亚马逊的“数据问题”看上去似乎要低调得多,但事实上它一点也不逊色。除了早年收购的A9成为亚马逊电子商务的重要搜索引擎外,亚马逊最近还悄悄地向企业推出了一项“云搜索”服务,它也是基于A9进行的。企业及其程序开发人员在他们自己开发的应用程序中内嵌入搜索功能。亚马逊在基础架构方面为其搜索业务作了一些准备,目的在于根据数据和查询问题本身而进行下一步扩展。而这将有助于企业层面更好地管理他们的数据和信息。
  还有一个让Google感到有些可怕的事实是:亚马逊的广告收入,去年已达到10亿美元。它不仅出售自家和第三方合作伙伴的产品,还出售其他尚未与之建立合作关系的第三方商家的广告和链接。这些链接和广告被放在页面底端,完全基于用户搜索商品的结果,通过算法匹配相应的广告。
  而更不为人们所注意到的是,去年9月,亚马逊收购了美国语音技术公司Yap—这是一家提供语音命令转换为文本技术的公司。凭借亚马逊的A9搜索引擎与Yap的技术,亚马逊完全可以打造出与苹果Siri和谷歌Google Now类似的智能语音产品。而这显然是另一款以数据为中心的产品。美国科技博客ReadWriteWeb总编辑Richard Manus在2011年年底甚至曾预测,亚马逊今年将推出以媒体内容为中心的社交网络,用户可以在该网络上基于自己的阅读、音乐和浏览开展社交。
  这是一切动荡、不安与冲撞的源泉,但没有人会把数据孤立对待。硬件让用户获得服务与内容,让公司获得数据与利润—这是一场空前复杂的战争。
其他文献
有多大的新车市场,就会有多大的二手车市场。我们想到这里的时候,一下子就感觉豁然开朗了。这期的专题始于我们的记者调查二手车市场,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几乎每个环节都感觉自己“卖亏了”或者“不赚钱”,这是一个因为信息高度不对称、没有规则而让所有交易环节都不那么满意的市场。我们在探讨选题的时候,还注意到我们的一个思维惯性:没有规则?那么呼吁建立规则……这是最好的选择吗?  呼吁规则的结果未必带来监管的到位
期刊
伦敦自然博物馆于6月27日开幕的新展览“风气变化的故事”(Climate Changing Stories)是一个为期两年的长展览。“Climate”一词只是比喻,这个展览结合了不同时期与视角的科学、想象、手工制品和艺术,对这个不断变化的世界做一个长长的回顾。展览以时间为线索,参观者漫步博物馆长廊,从回顾19世纪伦敦的社会风气开始,一直到展望以科学小说为灵感幻想出的未来世界。不同时期不同视角的科学
期刊
坚持到底可能是现在中国经济最为重要的一件事情。但现在看来可能很难。  难度最大的地方则是看到GDP的数字,人们很难置若罔闻,转身就走。在7月13日那些关于6月的宏观数据发布之前,人们就已经显示出了极大的担忧。比如股市在这个星期又再次累计下跌了大约100点,再次证明“熊市不言底”这句话是有多么靠谱。  继一季度实际GDP增速放缓至8.1%之后,二季度同比增幅进一步回落至7.6%。与之相比,国家统计局
期刊
未来一段时间,将有数千万的iGoogle用户忙于搬家,他们需要为这款即将关闭的产品中的个人数据做好备份。按照Google的计划,iGoogle将于2013年11月1日停止使用,移动版本将于2012年7月31日停止使用。  随着一些科技类公司的衰败,很多可怜的用户都要考虑自己的个人信息如何备份和转移。但是,如果Google这样的公司都无法确保永远提供某一项服务,我们还能相信谁?还是我们必须成立专业的
期刊
7月14日,前摩根士丹利首席全球策略师巴顿·比格斯(Barton Biggs)因病去世,享年79岁。比格斯在1999年1月最早指出了互联网股的投机性成长,并预言“终将会有一个非常糟糕的结局”。纳斯达克综合指数在2000年3月10日达到了峰值,并在之后的两年半中下跌了近80%。  西莱斯特·霍姆  当地时间7月15日,著名好莱坞女演员西莱斯特·霍姆(Celeste Holm)在纽约家中离世,享年95
期刊
CBN=CBNweekly C=Bernard Charles  CBN: 三维体验包括虚拟现实,在1980年代到1990年代就已经提出,现在的虚拟现实跟以前有何本质区别?  C: 首先虚拟现实其实是一个可视化的手段,这个本身只是一个手段而已,相比通过三维体验所带来的逼真体验更为重要,三维体验会告诉你如何在一个可视化的环境下使用这样一个产品,我认为虚拟现实就是一个可视化的工具,真正的价值体现在实际
期刊
C=CBNweekly A=James Anderson   : 在这次发布的指数中,中国市场其他数据都很好,但移动商务整合度非常低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对移动支付的推广有何影响?    A: 从我们对于中国市场的研究来看,中国在单一的银行业和移动网络方面做得非常好,也展现出了中国市场的客户相当成熟,但是和西欧或者新加坡不同,我们并没有看到银行和电信行业或者电信行业和电子商务企业的进一步合作。  我认
期刊
C=CBNweekly P=edgar Perez  C: 什么是高频交易?  P: 简单地说,就是用大量的交易试图捕捉转瞬即逝的非常小的机会,他们对趋势不感兴趣,而只专注于变化的速度,交易量和市场波动性是高频交易获益的两个基本要素。去年美国市场的波动很大,由于美国的债务触到上线,对于是否提高债务上线的争议很大。投资者的恐慌导致了市场的波动很大,这对于高频交易者意味着许许多多的机会,8月很多正在度
期刊
社区报纸像亲切而唠叨的邻居一样在这里存在了上百年。巴菲特知道它的价值,本地广告商也知道─只是他们都未必抵挡得了席卷而来的数字浪潮。  一份美国报纸的头版,到底是放奥巴马的新闻还是放一个普通孩子的新闻?  “当然是普通孩子的新闻。”Shane Miller说,他迟疑一下又补充说,“除非是奥巴马和那个普通孩子聊了天,他才能上头版。”说完自己就笑了起来。  Miller在Queens Ledger做执行
期刊
“高峰和谷底都不会有铃响”,这是一句在华尔街流传的话,对于在中国高歌猛进的奢侈品公司来说同样如此。  最近5年以来,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增速最快的奢侈品市场,超越了日本甚至美国,几乎所有品牌都高调涌入中国。但是现在,虽然还没有铃声响起,但种种迹象表明也许中国市场奢侈品的销售高峰已经悄悄过去,一切都开始下滑。  许多奢侈品公司已经感受到这里销售增速的减慢。英国高级时装品牌博柏利集团(Burberry G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