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标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文本、教师、作者,乃至编者之间的对话。而这对话更多的是多元互动、多向交流。相比传统教学中的“哑巴英语”,它更注重实用、突出语用,而对话更是趋向高效的主要途径。现实中,很多教师也注重对话,积极创设条件给学生对话搭建平台,然而这样的课堂看似热闹,有师生对话、小组交流,但大多流于形式。笔者认为,要想真正把握对话深度,真正成为点燃高中英语激情的引擎,还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抓住问题关键点
文本是基础,是有效对话的前提。教师只有充分挖掘教材,引导学生多层次品读文本,才能为有效对话搭建平台。只有教师熟读文本,能够驾驭教材,才能在教学过程中真正担当起平等的首席,从而真正引导对话趋向;学生也只有在认真研读文本的基础上,产生一种内在的需求与欲望,从而主动去完成对话,并且在对话中提升自我认识。对于一堂课来说,有很多重点,如果追求全面开花、处处重点,最终只会让学生感到疲惫,让学生激情淡去。教师只有把握关键,把握课堂的切入点,有针对性开展对话,才能让学生在对话中找到情感的共鸣,才能让学生针对阅读文本带来的疑惑,在对话中得以解决。这样以学生为主,以文本切入点为关键,着力在对话中唤起学生的自我意识,从而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去学习,去参与对话。比如:针对模块三Unit3 Reading这一部分时,笔者课前就想到,对于地震来说,学生虽然熟悉但是却没有经历过,具体对于地震造成的危害往往停留在印象上。因而,笔者一开始就给学生播放一个《唐山大地震》的视频,呈现地震给人类带来的灾难,从而有效拉近了学生与地震的距离,接着开始导入:
师:As a lucky one, we have never experienced an earthquake,but many people like those in the short video are not as lucky as us. They suffered a lot in the earthquake, some dying and some homeless. So what do you know about an earthquake?
(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各自想法)
师:OK. Today we are going to experience an earthquake together——the biggest one in our country.
在新课程改革推进过程中,很多文质兼美、富有时代气息的阅读素材往往被选编入教材中,而且将语用也提高到了突出的地位,自然注重学生对文本的阅读体验,强化综合运用。所以教师需要给学生时间,让学生深入阅读文本,去思考,去讨论,用自己的想法去体验文本中所涉及的知识,用自己的理解去体会作者、编者的真正意图,从而真正让学生与文本融为一体,为呈现精彩对话做好铺垫。
强化引导作用
重视个性的阅读,往往注重学生深入对话。毕竟“高层次的阅读,绝非是仅仅探寻和领悟文章的思想主题、表层性地解释文章的结构,或是解析文章的结构,或是解析文章的技巧”。因而,在具体阅读过程中,在课堂教学中,要强化学生的感受,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出现的“生存情感”。但是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是学生心目中的文本形象,而不是作者、编者所要表达的真正意图。所以,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强化对话引导,正确把握对话文化,从而引导学生在对话中真正体验文本的“内在视域”。这前提是教师要真正以生为本,做到尊重学生,充分考虑到学生感受,尽可能调动学生积极性,但是由于年龄等原因,学生对文本理解存在着一定的难度,这就需要教师“在对话中充分发挥引导、促进与推动的作用,使学生由一个相对稚嫩的对话者成长为一个比较成熟的对话者”。当学生有了疑惑,教师轻轻点拨,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学生讨论达到一定程度,教师稍微归纳一下,则会让学生体会到一种茅塞顿开的感受。当然,凸显教师对话,并不否定教师讲,关键是怎么讲,在什么时间讲,这才是重点,要真正讲出实效,讲到点上,才是重点。比如,针对以下两道典型易错题:
1.--Where did you buy this beautiful skirt?
--It was in the shop _______ my mother is working.
A.that B.which C.where D.what
2.--Where did you get the information on the cost of living in Australia as an exchange student?
--It was from the educational department______ my uncle works.
A.that B.which C.where D.as
师:第一道题,你们是怎么思考的?
生1:这道题有个It was,所以要选that,这是强调句型。
生2:如果在句子中把It was 和that划去,那么“My mother is working in the shop.”这一句话是成立的。
师:很好!你们对强调句的理解很到位,知识点归纳得也很到位。“It was in the shop that my mother is working.”的确是一个强调句,请同学们翻译下。
生1:我的妈妈在这家商店工作。
师:不错!但是你们需要注意,这个题目中还有一个信息,似乎你们都忽略了。(学生思考,讨论)
生2:老师,这个信息是“Where did you buy this beautiful skirt?” 师:那你们思考一下,这个问题与刚才的答案切合吗?(学生思考,讨论)
生2:老师,我想这个可以翻译为我在那个商店买的。(哪个商店呢?)我妈妈工作的商店。
浙江师范大学王尚文教授所说:“教师必须进行引导,说理甚至训诫——这是教师的权利,也是教师的职责。”在这则对话中,笔者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鼓励他们大胆表达;同时,积极把握对话方向,从而顺利解决问题。
提出解决问题的契机
具体对话过程中,教师不仅需要做一个倾听者,认真倾听学生对话,更需要做到有益参与,即瞄准学生对话过程中的契机,围绕文本积极引导学生与文本、编者、作者之间的对话,从而让课堂在学生对话中生成精彩。毕竟课堂只是对学生注重教育的一个方向,而学生在对话过程中,随时都有可能发现美丽的图画。当前正面临课改大潮,新的教育理念不断产生,而新的理念同样也在呼唤新的课堂,教师在学生对话过程中,需要积极关注学生的疑惑、错误乃至创新,尽可能让这些“意外”因素成为教育资源,从而真正推动课堂精彩生成。比如:笔者在教学模块五Unit2 Project这一部分时,具体内容是谈长江白鳍豚自然保护区方面。要让学生认识到白鳍豚是一种濒危野生物种,可以抛出话题:What can we do to protect endangered wildlife in china?学生们讨论得很热烈,但有个学生不太“老实”,竟然讨论起广东人吃野生动物的违法之事,还说吃果子狸、吃猴脑、吃穿山甲,样子很“野蛮”。这时,笔者并没有横加干涉,而是灵机一动,又抛出一个话题“Have you ever eaten wild animals?”让学生讨论,结果学生议论了一段时间,笔者没有停留,又立刻抛出另一个话题:“Do you think it’s a good habit to eat wild animals? what will happen if people continue to eat lots of wild animals? ”由于有了前面的议论,因而学生在交流中自然谈到怎样改变吃野生动物的习惯,同时也认识到要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最终影响到周边人。针对这个话题,学生讨论非常热烈、非常投入。讨论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还让学生产生了一种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从某种角度出发,课堂教学是动态的,是不断变化的,针对课堂教学过程出现的“突发事件”,教师需要正确对待,需要积极把这纳入到课堂教学环节中去,并尽量以此为契机,引导学生开展对话,从而化被动为主动,化不利为有利,让课堂偶然事件成为课堂精彩生成的源泉。在高中英语课堂上开展对话,创造一种轻松、自由的环境,从而真正推动英语教学更趋实用。但是教师也需要把握方向,遵循课堂教学规律,围绕课堂教学内容,要准确把握教学实践,而不能失去重点,空空而谈,结果虽然注重了对话,但是却忽略了实质,得不偿失。
结束语
其实,教学是一个交流的过程,而这交流某种程度上就体现在对话上。只有通过师生对话,才有可能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亮点,生成精彩。当前,在英语教学中积极开展对话,已经成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而积极组织开展生生对话、师生对话、生本对话,则更多的是一种回归生本的体现,是尊重学生主体价值的需要。也只有在宽松的环境里,才能让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也只有正确把握对话方向,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也只有关注对话过程,才能最终生成精彩。
(作者单位:江苏省栟茶高级中学)
抓住问题关键点
文本是基础,是有效对话的前提。教师只有充分挖掘教材,引导学生多层次品读文本,才能为有效对话搭建平台。只有教师熟读文本,能够驾驭教材,才能在教学过程中真正担当起平等的首席,从而真正引导对话趋向;学生也只有在认真研读文本的基础上,产生一种内在的需求与欲望,从而主动去完成对话,并且在对话中提升自我认识。对于一堂课来说,有很多重点,如果追求全面开花、处处重点,最终只会让学生感到疲惫,让学生激情淡去。教师只有把握关键,把握课堂的切入点,有针对性开展对话,才能让学生在对话中找到情感的共鸣,才能让学生针对阅读文本带来的疑惑,在对话中得以解决。这样以学生为主,以文本切入点为关键,着力在对话中唤起学生的自我意识,从而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去学习,去参与对话。比如:针对模块三Unit3 Reading这一部分时,笔者课前就想到,对于地震来说,学生虽然熟悉但是却没有经历过,具体对于地震造成的危害往往停留在印象上。因而,笔者一开始就给学生播放一个《唐山大地震》的视频,呈现地震给人类带来的灾难,从而有效拉近了学生与地震的距离,接着开始导入:
师:As a lucky one, we have never experienced an earthquake,but many people like those in the short video are not as lucky as us. They suffered a lot in the earthquake, some dying and some homeless. So what do you know about an earthquake?
(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各自想法)
师:OK. Today we are going to experience an earthquake together——the biggest one in our country.
在新课程改革推进过程中,很多文质兼美、富有时代气息的阅读素材往往被选编入教材中,而且将语用也提高到了突出的地位,自然注重学生对文本的阅读体验,强化综合运用。所以教师需要给学生时间,让学生深入阅读文本,去思考,去讨论,用自己的想法去体验文本中所涉及的知识,用自己的理解去体会作者、编者的真正意图,从而真正让学生与文本融为一体,为呈现精彩对话做好铺垫。
强化引导作用
重视个性的阅读,往往注重学生深入对话。毕竟“高层次的阅读,绝非是仅仅探寻和领悟文章的思想主题、表层性地解释文章的结构,或是解析文章的结构,或是解析文章的技巧”。因而,在具体阅读过程中,在课堂教学中,要强化学生的感受,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出现的“生存情感”。但是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是学生心目中的文本形象,而不是作者、编者所要表达的真正意图。所以,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强化对话引导,正确把握对话文化,从而引导学生在对话中真正体验文本的“内在视域”。这前提是教师要真正以生为本,做到尊重学生,充分考虑到学生感受,尽可能调动学生积极性,但是由于年龄等原因,学生对文本理解存在着一定的难度,这就需要教师“在对话中充分发挥引导、促进与推动的作用,使学生由一个相对稚嫩的对话者成长为一个比较成熟的对话者”。当学生有了疑惑,教师轻轻点拨,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学生讨论达到一定程度,教师稍微归纳一下,则会让学生体会到一种茅塞顿开的感受。当然,凸显教师对话,并不否定教师讲,关键是怎么讲,在什么时间讲,这才是重点,要真正讲出实效,讲到点上,才是重点。比如,针对以下两道典型易错题:
1.--Where did you buy this beautiful skirt?
--It was in the shop _______ my mother is working.
A.that B.which C.where D.what
2.--Where did you get the information on the cost of living in Australia as an exchange student?
--It was from the educational department______ my uncle works.
A.that B.which C.where D.as
师:第一道题,你们是怎么思考的?
生1:这道题有个It was,所以要选that,这是强调句型。
生2:如果在句子中把It was 和that划去,那么“My mother is working in the shop.”这一句话是成立的。
师:很好!你们对强调句的理解很到位,知识点归纳得也很到位。“It was in the shop that my mother is working.”的确是一个强调句,请同学们翻译下。
生1:我的妈妈在这家商店工作。
师:不错!但是你们需要注意,这个题目中还有一个信息,似乎你们都忽略了。(学生思考,讨论)
生2:老师,这个信息是“Where did you buy this beautiful skirt?” 师:那你们思考一下,这个问题与刚才的答案切合吗?(学生思考,讨论)
生2:老师,我想这个可以翻译为我在那个商店买的。(哪个商店呢?)我妈妈工作的商店。
浙江师范大学王尚文教授所说:“教师必须进行引导,说理甚至训诫——这是教师的权利,也是教师的职责。”在这则对话中,笔者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鼓励他们大胆表达;同时,积极把握对话方向,从而顺利解决问题。
提出解决问题的契机
具体对话过程中,教师不仅需要做一个倾听者,认真倾听学生对话,更需要做到有益参与,即瞄准学生对话过程中的契机,围绕文本积极引导学生与文本、编者、作者之间的对话,从而让课堂在学生对话中生成精彩。毕竟课堂只是对学生注重教育的一个方向,而学生在对话过程中,随时都有可能发现美丽的图画。当前正面临课改大潮,新的教育理念不断产生,而新的理念同样也在呼唤新的课堂,教师在学生对话过程中,需要积极关注学生的疑惑、错误乃至创新,尽可能让这些“意外”因素成为教育资源,从而真正推动课堂精彩生成。比如:笔者在教学模块五Unit2 Project这一部分时,具体内容是谈长江白鳍豚自然保护区方面。要让学生认识到白鳍豚是一种濒危野生物种,可以抛出话题:What can we do to protect endangered wildlife in china?学生们讨论得很热烈,但有个学生不太“老实”,竟然讨论起广东人吃野生动物的违法之事,还说吃果子狸、吃猴脑、吃穿山甲,样子很“野蛮”。这时,笔者并没有横加干涉,而是灵机一动,又抛出一个话题“Have you ever eaten wild animals?”让学生讨论,结果学生议论了一段时间,笔者没有停留,又立刻抛出另一个话题:“Do you think it’s a good habit to eat wild animals? what will happen if people continue to eat lots of wild animals? ”由于有了前面的议论,因而学生在交流中自然谈到怎样改变吃野生动物的习惯,同时也认识到要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最终影响到周边人。针对这个话题,学生讨论非常热烈、非常投入。讨论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还让学生产生了一种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从某种角度出发,课堂教学是动态的,是不断变化的,针对课堂教学过程出现的“突发事件”,教师需要正确对待,需要积极把这纳入到课堂教学环节中去,并尽量以此为契机,引导学生开展对话,从而化被动为主动,化不利为有利,让课堂偶然事件成为课堂精彩生成的源泉。在高中英语课堂上开展对话,创造一种轻松、自由的环境,从而真正推动英语教学更趋实用。但是教师也需要把握方向,遵循课堂教学规律,围绕课堂教学内容,要准确把握教学实践,而不能失去重点,空空而谈,结果虽然注重了对话,但是却忽略了实质,得不偿失。
结束语
其实,教学是一个交流的过程,而这交流某种程度上就体现在对话上。只有通过师生对话,才有可能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亮点,生成精彩。当前,在英语教学中积极开展对话,已经成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而积极组织开展生生对话、师生对话、生本对话,则更多的是一种回归生本的体现,是尊重学生主体价值的需要。也只有在宽松的环境里,才能让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也只有正确把握对话方向,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也只有关注对话过程,才能最终生成精彩。
(作者单位:江苏省栟茶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