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初探

来源 :中学理科园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gy19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学生获取知识、进行知识创新的重要的手段,是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科学能力的重要途径。用化学实验的方法学习化学,既符合化学的学科特点也符合学生学习化学的认识特点,是化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手段。新课程改革将科学探究作为突破口,科学探究不但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同时也是中学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它对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化学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形式。
  新课程标准提倡学生独立进行或合作开展化学实验研究。通过化学实验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通过使用探究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化学基础理论、掌握化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帮助学生发展思维能力和训练实验技能,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全面发展。
  
  一、对新课程标准下的中学化学实验的认识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明确了高中化学课程的基本理念: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着眼于提高21世纪公民的科学素养,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高中化学课程目标体系。新的课程理念的核心是“让学生在知识探索的过程中,在知识、学法、人文等方面得到发展。”其中第5条特别强调:“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高中化学课程由2个必修模块和6个选修模块组成,其中“化学实验”是作为一个独立的模块有别于以往教材的处理,突出其重要的地位。
  1、化学实验能够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
   知识模块中的化学实验,更多的是培养学生的感知兴趣和操作兴趣。由于教材编写的原因和实际教学的需要,多数都是在教材或教师给出原理和实验方案、甚至在已经知道实验结果的情况下,进行的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停留在感知和操作层面的兴趣上,缺少真正意义上的探究。 实验化学模块以问题解决、实验探究为主要课堂活动方式,很多实验只提出活动任务,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正确的实验原理并独立完成实验方案的设计。有些综合性实验还要求学生能够运用知识、实验技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因此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创造兴趣,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
  2、化学实验能够创设生动活泼的化学教学情景
  情景创设的方法很多,如化学实验、化学问题、科学史实等,而通过化学实验创设的教学情景具有直观、生动的特征,是化学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形式。化学实验以课题任务的形式驱动学生提出假设、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探究。将问题情景与实验情景融为一体,任务贯穿于整个实验活动过程,并随着活动的进行提出新的问题,强化并调控学生的实验探究活动。
  3、实验探究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和发展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
  实验探究是通过以实验方法为主进行的一种探究活动,实验探究具有问题性、活动性和体验性,能够有效地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使化学教学从当前的“学化学”、“听化学”向“做化学”、“探究化学”转变。
  4、化学实验是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重要手段
  化学实验以其体验、经历的特征让学生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培养热爱科学实验的积极情感,体验化学实验在生产、生活中的巨大价值。化学实验可以围绕某一个课题,广泛地选择与生活、生产联系最密切的、学生最感兴趣的日常生活和社会问题作为实验内容,培养学生积极的化学情感,感受化学实验在解决环境、生活和社会问题中的重要作用。
  
  二、新课程高考对化学实验教学的启示
  
  2009年新课改进入高考的第一年,高考化学试题成为化学教师、学生关注的热点。分析2009年福建高考理综化学实验试题的特点,给中学化学实验的教学带来有益启示。
  1、高考试题覆盖面广,题型多样
   2009年福建理综试卷中,与化学实验相关的题目总分达40分,实验涉及的内容包括典型仪器的使用、实验原理的理解、实验条件的控制、数据处理、实验评价、实验误差的分析等,试题以推断、信息迁移、数据分析、实验探究等综合题型的方式考查学生接受化学信息能力,解答化学问题能力,化学实验探究的能力。试题涉及环境、社会生活、生产等个方面,充分说明实验在化学学科中的重要地位。
  2、立足课本双基,突出能力的考查
   高考实验试题都是源于课本,又高于课本、活于课本。高考化学实验试题重基础、重操作、重原理、重分析,弃死记硬背,更加注重对学生实验综合能力的考查,“讲实验”、“背试验”将很难在高考实验中得高分。
  3、学生对实验题答题失分多
   从改卷结果分析,学生普遍感觉实验题目难、不知如何分析、不知道怎么答题。学生的失分主要表现为语言表达不严谨;实验操作不规范;不注重实验细节;灵活运用反应原理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薄弱等。因此,教师应更加注重对学生实验过程的指导、实验结果的规范表达,提高学生解答实验题的能力。
  
  三、开展化学实验教学的点滴经验
  
  1、创设学生实验环境,提高学生能力
  (1)利用“活动与探究”,让学生自主实验
  传统的化学实验大多数是为验证概念、原理和元素化合物性质等提供“证明”或“依据”的实验,教师往往是在“讲实验”,学生则是在“背实验”,忽视了化学实验所蕴涵的思想性、探究性和发展性的功能。新教材设计了 “活动与探究”,这些探究性实验不仅给学生增加了活动的机会,让学生亲历操作过程,而且更加侧重于探索和研究。这样的实验不是单纯地以理解知识和培养兴趣为目的,而是以实验为活动的载体,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来完成科学的探究活动。因此,我们在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要积极创造条件,以教材中的“活动与探究”为载体,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性实验活动。这样,学生才能在亲身经历的过程中体会到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在亲手操作的过程中培养出娴熟的实验技能;在小组合作中培养团队精神;在独立思考中提高分析归纳能力,从而加深对相关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2)改“演示实验”为“学生实验”
  由于实验条件等因素的限制,教科书中的实验主要以教师的演示为主,学生实验也多是重复一些演示实验的内容,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更谈不上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将这部分实验进行精心分类,将现有教学素材进行重组,凡是那些操作不过于繁琐、装置不过于复杂、安全性比较大的演示实验,只要条件允许,均可设计成探究性的学生实验。通过这样的改进让学生更直接地面对实验事实,更清晰地看到实验现象,往往学生亲自动手得出的结论,会比教师演示实验的结论更具有说服力,同时进一步加强了学生基本操作能力的训练,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了学习化学的兴趣。
  (3)重视化学实验与社会生产生活的关系
  新的化学课程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通过化学实验拉进学生与化学的科学间的距离,让学生体验到知识的实用性和价值性,化学与社会生产息息相关。比如化学实验的内容选取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许多化学现象,实验药品取用于学生身边常见的化学物质,这样可使学生有一种亲切感,感到化学并不神秘,就在我们身边,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激发他们对实验探究的兴趣。在新课程的教材中就有很多这样的实验素材。诸如必修2中“用生活中的材料制作简易电池”实验;选修1中“鲜果中维生素C的还原性”实验;选修2中“用淀粉自制吸水材料,并进行模拟保水试验”;选修4中“温度对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的影响”实验;选修5中“自制肥皂与肥皂的洗涤作用”实验;选修6中“用氧化还原滴定法或电化学分析法测定污水中化学耗氧量”实验等等。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关心我们身边的事物,观察和探究身边的常见现象,从中发现问题、解释问题,不断增强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带领学生走出学校,走向社会,亲身感受化学知识的作用,结合实际开展一些必要的实验设计活动。
  (4)重视绿色化学思想与可持续发展观念
  高中化学新课程在设计上十分注重“体现绿色化学思想”。例如:选修6(实验化学课程模块)中,将“形成绿色化学的观念”作为一项重要目标;将“树立绿色化学思想,形成环境保护的意识”单独作为一条“内容标准”;将“查阅资料:符合‘绿色化学’思想的化工产品的生产” 作为“活动与探究建议”中的一项学习活动。尽量开展微型化学实验探究活动,微型化学实验是指在微型化的仪器装置中进行,用尽可能少的试剂获取所需化学信息的一种化学实验方法和技术。其教育功能主要体现在有助于树立绿色化学观念、给学生更多的亲自动手实验的机会,增强实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这种仪器与操作简单,省试剂,省时间,但又能达到大型仪器的效果的实验活动的开展,改变过去那种“一人做、大家看”的局面。使学生由过去被动“等待”和“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变为“主动”和“探索式”的学习方式,极大地培养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又提高了动手能力和用实践去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大增强了化学实验教学中的探究性,增加了学生的实验参与程度。
  2、构建合作的教学模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化学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从过去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 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就教学内容进行平等的交流,真诚的沟通,互相借鉴,取长补短,在合作的氛围中各自构建自己的知识和认识。实验设计是一个动手动脑并可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的过程。通过学生自己思考设计实验,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设计能力。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实验设计时,可引导学生阅读、查找一些实验的小窍门、实验药品及仪器的代用品、实验装置的改进等有关资料,启迪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让学生在活动中迸发出创造的火花。教师应充分发挥组织者的作用,首先将学生分组,一般5~7人一组,动手能力与理论能力互补搭配为佳。先分小组讨论出不同的方案,然后教师将每一组设计方案列在一起,再让学生分析、比较,在积极商讨的过程中,学生自由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向他人的主张挑战,勇敢地修正自己的观点,加深了对自身经验的理解,这种讨论对话式的学习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建构能力,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
  3、构建合理评价体系,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
  促进每一名学生在科学素养的各个方面得到主动发展,是化学新课程价值的最重要体现。化学实验教学应将有效的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科学素养的各个方面得到主动、全面的发展,作为评价目的的最高追求。
  (1)正确评价学生的探究过程
  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学生应是知识意义主动建构者,要求学生主动去搜集并分析有关的信息和资料,对所学习的问题要提出各种假设并努力加以验证。教师在指导学生时,应充分注意让学生通过多种媒体来获取知识,鼓励学生走进社会,通过体会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化学知识,多渠道获取、验证探究实验的假设,最终得到合理的结论。学生只要在探究过程中实施了科学的方法,即使不完善,也应充分肯定其所做的努力,鼓励他们。
  (2)正确评价学生合作情况
  对于每一个探究实验,实验的过程设计、理论推测、动手实践等每一个环节都必须科学、严谨,这种工作对于中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学生在合作时必须发扬团结合作的精神,以形成积极向上的学风。如果不齐心协力,会出现消极后果。这样不利于学生个人品质和科学素养的培养,也不利于学生以后的发展。
  (3)正确评价学生的探究结果
  衡量成败与否并不能仅仅根据结论来定,关键是看结论是否尊重客观事实,方法是否科学。探究结论应以一个书面实验报告来完成。完成实验报告不仅能够锻炼学生表达能力,还能反映学生的探究成果,通过完成实验报告,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避免出现常见的表述问题。通过教学实验报告的评价,为改进实验教学,加强实验能力的培养提供重要信息与依据。
  总之,化学实验教学是一项繁重而复杂的教学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验教学,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动手能力,重视学生的发展,充分发挥化学实验的优越性,构建合理评价体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促进学生科学素养全面发展。
其他文献
摘 要:体育新课程尽管给中小学体育教学增添了活力与生机, 但由于存在重现象、重形式的误区, 阻碍了新课程的发展。因此, 需要在理解新课程有效教学含义和把握有效教学原则的基础上, 采取一些有力的措施,努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重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合理运用,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参与课堂教学评价,创造出一种适合学生健康发展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喜欢学习,喜欢体育。  关
摘 要:任何大于等于3的正整数都可存在在某一组勾股数之中。  关键词:勾股定理;勾股数;平方数;通项公式  在直角三角形中,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a、b,斜边长为c,那么a2 b2=c2,这个结论通常叫做勾股定理。因为在中国古代,称直角三角形中较短的一条直角边为勾,较长的一条直角边为股,斜边为弦。使a2 b2=c2成立的任何三个自然数便组成勾股数,我们知道(3,4,5);(6,8,10);(5,12,
摘 要: 高一新生由初中升入高中后,由于数学知识难度的突然增大以及学生对高中教学方法的不适应性,在高中阶段的第一次半期考的成绩中我们往往会发现高一学生的数学成绩差异性较大。许多在初中数学学科成绩的佼佼者,进入高中阶段便在数学上栽了大跟斗。本文介绍造成高一学生数学成绩差异的原因以及在教学中需要的一些对策 。  关键词:高中数学;影响成绩;原因;对策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智慧的火花”。在知识经济时
1988年10月,台湾的新学友书局、天下杂志、政大书局、光复书局等组成12人团,来到上海参与"海峡两岸图书展览",从此拉开了两岸文化出版交流的序幕.历经二十多年的努力,两岸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