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特殊学生小韦,三年级了,却不认字,还有小偷小摸的毛病,有一次偷拿同学的乘车卡被发现,老师及时去家访,经过帮扶教育,小韦渐渐改掉了坏毛病,转化为一个有荣誉感、有爱心的阳光少年。
【关键词】特殊学生 转化 尊重信任 习惯培养 尊严感 荣誉感 安全感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40-0003-02
都说,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在班主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工作中,最难摇动的是那棵叫作特殊学生的树。
我教过一个学生,名叫小韦,从一年级开始,凡考试必交白卷,被老师们戏称为“白公子”,三年级我接班时,他已经全校出名。
初见小韦,发现他是一个长相俊美的小男孩,身材匀称,皮肤白皙,双眼皮大眼睛,表达清楚,是一个非常正常的学生,单从外表上看,怎么都无法和那个学啥啥不会的“白公子”划等号。
小韦很热情,每天都围在我身边,主动和我说话,对我这个新班主任极尽巴结之能事。有一天我问全班同学:“谁愿意放学留下和老师一起布置宣传栏?”小韦是全班手举得最高的、喊“我!我!我!”声音最响亮的。
放学后,我和小韦留在教室里,我负责剪字卡,小韦负责把字卡贴到宣传栏上,字卡的位置我已用工字钉标记好了,小韦只要按照顺序贴上去即可,但是小韦却拿着一张张字卡无从下手……天哪,在义务教育全面普及的年代怎么还会有文盲?看来“白公子”真不是浪得虚名啊!我惊讶得半天没缓过神来。
是的,小韦真的不认字。
为了帮小韦认字,根据他喜欢帮我做事的特点,我让他发作业本。别人发本子或许三五分钟就会发完,但是他很慢,全班每一个同学的名字他都要问一遍,开始时是问我,后来问同学,再后来,谁也不用问——他认识全班同学的名字了!
小韦上我的英语课很老实,毕竟是班主任的课,他听不懂也不打闹,但是上别的老师的课,就任意说话随时打闹,老师若是批评他,他就摆出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爱谁谁的样子,气得任课老师经常向我告状。我烦不胜烦:自身的教学任务已经很繁重,每天哪有那么多闲功夫处理小韦的问题呢?怎么办呢?
记得苏霍姆林斯基在《给老师的一百条建议》里说:“只有教师关心学生的尊严感,才能使学生通过学习而受到教育,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质来说,就在于让儿童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
我自忖:小韦为什么在课堂上打闹?因为别人都有事干,而他听不懂学不会没事可干,和成人发朋友圈一样,打闹有时只是为了刷存在感。既然如此,那就让他有点事干,而且干点正事。从最简单的古诗和字母表入手,我先教他读,然后让他上课时抄写,下课检查。检查时,无论他写得多么丑陋,我都要找出他的一点进步加以肯定。每一天都给他布置不同的任务,小韦有事可干,捣乱纪律的次数越来越少。
每个人的心灵里总有点滴的优点,特殊学生也是,班主任应该擅于找到他的优点并使之发扬光大。小韦的优点是热情,所以,我让他当全班的“总务主任”,负责给班级领材料、书籍、杂志、粉笔、到分餐室领水果等等,只要是跑腿的活,小韦都特别喜欢特别开心,因为以前这些事只有班长才有资格做,现在他也可以做了,他渐渐有了荣誉感。要是有谁不小心给班级扣了纪律分、卫生分,他就理直气壮地去找该同学理论,他的底气来源于:“小韦我都不给班级抹黑了,你怎么可以?”每当这个时候,我就觉得小韦挺可爱的。
众所周知,作为学生最可爱的应该是有一份美丽的成绩单,偏偏小韦拿不出来,而且小韦最大的缺点并不是学习不好,而是手不老实。
是的,小韦是个不折不扣的小偷。我的耳朵里每天都充斥着学生大体相同的状词:“老师,小韦偷了我的钢笔。”“老师,小韦拿了我的水彩笔不还给我,我上面有记号。”……小韦的辩解则千篇一律:“不是我拿的,不是我拿的,是我在地上捡的。”
有一次收饭费,我反反复复数了好几遍,怎么数都是少了二十块钱。当时小韦坐在第一位,和我的教桌无缝衔接,我问小韦:“你动我的钱了吗?”小韦信誓旦旦地说没有,同位却在他的鞋子旁邊找到了丢失的钱。他竟然在我的眼皮底下偷钱!还狡辩说:“不是我拿的,不是我拿的,是钱自己掉下去的。”我气得发誓一定要抓他个“现行”。
俗话说“擒贼擒王捉贼捉赃”,小韦的“现行”终于被我抓到了。那是在阳光体育活动结束之后,我正要准备放学,一个同学告诉我他的乘车卡不见了!
体育活动前,我让所有的同学把书包放在操场上,这样,活动结束后,学生可以背着书包直接放学。那么多书包集中放在一起,只有熟悉的人才知道谁的书包里有乘车卡,才能在很短的时间里偷到乘车卡。“老师,刚才我看见小韦在我们放书包的地方转来转去,会不会是他拿去了?”学生的推理很符合逻辑,果然,从小韦的书包里找到了乘车卡!乘车卡上贴着同学的照片,人证物证俱在,没想到小韦居然还抵赖:“我不知道他的乘车卡怎么到了我的书包里,我真的不知道。”看着小韦那恬不知耻的嘴脸,一瞬间,我真想一个耳光抽上去,亲手掐死这个小贼!
当然我控制住了自己的情绪,因为我十分清楚,作为班主任我必须想办法改变他,否则,我的班级将永无宁日,更严重的是:小韦将永远背负小偷的恶名。于是我当机立断,决定抓住人赃俱获的最好契机——去家访!
小韦的家庭比较特殊,妈妈未婚先孕,小韦至今不知道生父是谁,平时妈妈到外地工作,都是小韦的太姥姥(曾外祖母)照顾小韦。而年迈的太姥姥对小韦小偷小摸顺手牵羊的毛病选择性失明,实际上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小韦的恶习。班里还有其他同学跟小韦同住一个小区,他们告诉我,邻居们放在走廊上的东西经常丢失,去小韦家却发现在小韦家里,因此小韦在小区里的名声很不好,邻居们提起小韦纷纷摇头叹息,说:“可惜了这孩子,没有大人管教他。” 我家访的那天恰巧小韦妈妈在家,双方在彻底沟通的基础上,达成了基本共识:如果小韦再犯毛病,就打110让警察把他带走,在派出所拘留半个月,不能回家,不能上学,戴上手铐,失去自由,当然也不能看动画片。
孩子毕竟是孩子,需要管教,即使这份管教是吓唬。我充分利用了孩子不谙世事惧怕警察的心理特征,通过家访让他知道怕,知道出了事妈妈也不能护着他,知道偷窃要承担一切法律后果。这犹如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头顶上,让小韦有了畏惧之心。
这招真管用,小韦偷东西的坏毛病收敛不少。
让特殊学生知道怕是一招,还有一招更厉害,是让他知道——爱。
对小韦而言,最大的安慰是老师的信任,而信任是爱的别称。我明明知道小韦的手不老实,收饭费保险费等费用时,却总是让他帮着我数钱(前几年还不能微信收款,缴费都要收现金的),小韦手里拿着巨款, 却不动心(实际上他不敢偷),我就在所有同学面前表扬他,为他树立正面形象,这样越发使他不好意思再去偷东西,我放在教室里的教具也不用担心丢失了,同学来告状的也少了。
同时,我从生活细节入手关心帮助他。我给他买了很多文具,比如钢笔,水彩笔,他原来偷拿别人的,是因为他自己没有,眼馋,现在他自己有了,就不会眼馋别人的东西了。
以前的班主任,因为小韦总是捣乱,不遵守纪律,所以把小韦安排在教室的最后面,单人单桌,而且不允许同学和他玩。我当他的班主任后,让他坐在教室的最前面,给他安排了一个文静的女同学做同桌;以前的班主任,嫌小韦调皮,不允许他在学校吃午饭,我却经常把我午餐里好吃的分给小韦。
“一个好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热爱孩子。”苏霍姆林斯基如是说。正如一首歌里唱的:“爱是人类最美好的语言,爱是正大无私的奉献。”对于小韦,我倾注了更多的关爱。发现他衣服脏的几天不换,校服小得紧绷在身上,我便自己花钱给他买了新的外套和校服;每次学校郊游,我都带两份午餐,一份给我,一份给他;如果他没有吃早餐,我还会让他在办公室里吃我的面包饼干;……
“在我们创造性的教育工作中,对后进生的工作是最难啃的骨头之一。”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都如此坦言,说明后进生的转化确实难做,不是仅有关爱就可以的。因为除了爱,还要有方法。
首先,要尊重和信任。我让小韦做我的“管家”就是对他莫大的尊重和信任。一般情况是晨读时我收齐了学生的饭费,但是我要上课,没有时间去找会计交钱,那么多现金随身携带不方便,于是我让小韦暂时替我保管,经他保管的钱款从来没有出过差错。班里的物品比如小药箱、针线盒也交由他保管,这种尊重和信任使他产生了一种类似主人翁的愉悦感和责任感。
其次,要培养习惯。小韦落下的功课实在太多,于是他自暴自弃,上课不是玩就是闹,经我转化之后,他不好意思再捣乱纪律,然而还是不听讲。在我的英语课上,我经常鼓励他参与课堂活动,即使他说错,也不允许其他同学笑话他;如果他不会,也不为难他,只要他认真听讲我就表扬他。另外,在待人接物和团结同学方面,我也通过具体事例,比如当他和同学闹矛盾时,我就不失时机地教他如何文明礼貌如何与人为善。这些学习和生活上的好习惯让他十分受益,给人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
第三,给他安全感。著名的恒河猴实验告诉我们:为孩子建立安全感,是保障他心理健康发展的基础。特殊学生一般都有一个不完美的原生家庭。从小缺失父爱的小韦,内心十分自卑脆弱,他十分羡慕那些有爸爸接送的同学,明明是妈妈给他买的铅笔盒,他非要说成是爸爸买的,似乎只有这样,他才能在同学面前有安全感。我非常同情他,竭尽所能让他知道老师对他始终“不放弃不抛弃”。有一天中午,他在操场上不小心碰伤了一个一年级的小女孩,我赶紧联系家长,不巧小韦妈媽不在青岛,为了避免事态扩大,我立即买了礼品,带着小韦第一时间去看望小女孩,取得了小女孩父母的谅解,平息了他们的怒火。当我们离开小女孩家时,小韦紧紧地拉了拉我的手,对我说:“老师,我刚才害怕极了,但是现在不怕了。”我马上拥抱了小韦,我知道我给了他足够的安全感。
从此,小韦的眼里有了善良的光芒,他知道心疼人了。有一次我感冒了身体特别难受,他就主动给我倒水,给我揉肩,给我喂药,殷勤之至简直就是一枚暖男,那一刻,我觉得我在他身上所花费的所有心血都得到了回报,那句诗:“心有猛虎,细嗅蔷薇”好像就是用来形容小韦的。
时光荏苒,一转眼四年过去了。四年里,小韦的语数英三科虽然不再交白卷,但是很少及格过,如果单纯看学习,也许你会说这个特殊学生并没有转化好,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小韦由一个没脸没皮没羞没臊没心没肺的“白公子”,变成了一个热爱班级、尊敬老师、团结友爱、助人为乐的阳光少年,我觉得这也是一种成功的转化。
岁月流逝,特殊学生的转化是始终伴随着班主任工作的长期的问题,每一位班主任都需要用心、用爱、用科学的方法去帮扶他们。老师不是点石成金的神仙,却可以是耐心等待花开的园丁,可以是一艘摆渡这些特殊学生过河的诺亚方舟。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老师的一百条建议》。
作者简介:
解明慧(1970-),女,汉族,山东青岛人,中学一级教师,本科学历,研究方向:特殊学生的转化。
【关键词】特殊学生 转化 尊重信任 习惯培养 尊严感 荣誉感 安全感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40-0003-02
都说,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在班主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工作中,最难摇动的是那棵叫作特殊学生的树。
我教过一个学生,名叫小韦,从一年级开始,凡考试必交白卷,被老师们戏称为“白公子”,三年级我接班时,他已经全校出名。
初见小韦,发现他是一个长相俊美的小男孩,身材匀称,皮肤白皙,双眼皮大眼睛,表达清楚,是一个非常正常的学生,单从外表上看,怎么都无法和那个学啥啥不会的“白公子”划等号。
小韦很热情,每天都围在我身边,主动和我说话,对我这个新班主任极尽巴结之能事。有一天我问全班同学:“谁愿意放学留下和老师一起布置宣传栏?”小韦是全班手举得最高的、喊“我!我!我!”声音最响亮的。
放学后,我和小韦留在教室里,我负责剪字卡,小韦负责把字卡贴到宣传栏上,字卡的位置我已用工字钉标记好了,小韦只要按照顺序贴上去即可,但是小韦却拿着一张张字卡无从下手……天哪,在义务教育全面普及的年代怎么还会有文盲?看来“白公子”真不是浪得虚名啊!我惊讶得半天没缓过神来。
是的,小韦真的不认字。
为了帮小韦认字,根据他喜欢帮我做事的特点,我让他发作业本。别人发本子或许三五分钟就会发完,但是他很慢,全班每一个同学的名字他都要问一遍,开始时是问我,后来问同学,再后来,谁也不用问——他认识全班同学的名字了!
小韦上我的英语课很老实,毕竟是班主任的课,他听不懂也不打闹,但是上别的老师的课,就任意说话随时打闹,老师若是批评他,他就摆出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爱谁谁的样子,气得任课老师经常向我告状。我烦不胜烦:自身的教学任务已经很繁重,每天哪有那么多闲功夫处理小韦的问题呢?怎么办呢?
记得苏霍姆林斯基在《给老师的一百条建议》里说:“只有教师关心学生的尊严感,才能使学生通过学习而受到教育,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质来说,就在于让儿童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
我自忖:小韦为什么在课堂上打闹?因为别人都有事干,而他听不懂学不会没事可干,和成人发朋友圈一样,打闹有时只是为了刷存在感。既然如此,那就让他有点事干,而且干点正事。从最简单的古诗和字母表入手,我先教他读,然后让他上课时抄写,下课检查。检查时,无论他写得多么丑陋,我都要找出他的一点进步加以肯定。每一天都给他布置不同的任务,小韦有事可干,捣乱纪律的次数越来越少。
每个人的心灵里总有点滴的优点,特殊学生也是,班主任应该擅于找到他的优点并使之发扬光大。小韦的优点是热情,所以,我让他当全班的“总务主任”,负责给班级领材料、书籍、杂志、粉笔、到分餐室领水果等等,只要是跑腿的活,小韦都特别喜欢特别开心,因为以前这些事只有班长才有资格做,现在他也可以做了,他渐渐有了荣誉感。要是有谁不小心给班级扣了纪律分、卫生分,他就理直气壮地去找该同学理论,他的底气来源于:“小韦我都不给班级抹黑了,你怎么可以?”每当这个时候,我就觉得小韦挺可爱的。
众所周知,作为学生最可爱的应该是有一份美丽的成绩单,偏偏小韦拿不出来,而且小韦最大的缺点并不是学习不好,而是手不老实。
是的,小韦是个不折不扣的小偷。我的耳朵里每天都充斥着学生大体相同的状词:“老师,小韦偷了我的钢笔。”“老师,小韦拿了我的水彩笔不还给我,我上面有记号。”……小韦的辩解则千篇一律:“不是我拿的,不是我拿的,是我在地上捡的。”
有一次收饭费,我反反复复数了好几遍,怎么数都是少了二十块钱。当时小韦坐在第一位,和我的教桌无缝衔接,我问小韦:“你动我的钱了吗?”小韦信誓旦旦地说没有,同位却在他的鞋子旁邊找到了丢失的钱。他竟然在我的眼皮底下偷钱!还狡辩说:“不是我拿的,不是我拿的,是钱自己掉下去的。”我气得发誓一定要抓他个“现行”。
俗话说“擒贼擒王捉贼捉赃”,小韦的“现行”终于被我抓到了。那是在阳光体育活动结束之后,我正要准备放学,一个同学告诉我他的乘车卡不见了!
体育活动前,我让所有的同学把书包放在操场上,这样,活动结束后,学生可以背着书包直接放学。那么多书包集中放在一起,只有熟悉的人才知道谁的书包里有乘车卡,才能在很短的时间里偷到乘车卡。“老师,刚才我看见小韦在我们放书包的地方转来转去,会不会是他拿去了?”学生的推理很符合逻辑,果然,从小韦的书包里找到了乘车卡!乘车卡上贴着同学的照片,人证物证俱在,没想到小韦居然还抵赖:“我不知道他的乘车卡怎么到了我的书包里,我真的不知道。”看着小韦那恬不知耻的嘴脸,一瞬间,我真想一个耳光抽上去,亲手掐死这个小贼!
当然我控制住了自己的情绪,因为我十分清楚,作为班主任我必须想办法改变他,否则,我的班级将永无宁日,更严重的是:小韦将永远背负小偷的恶名。于是我当机立断,决定抓住人赃俱获的最好契机——去家访!
小韦的家庭比较特殊,妈妈未婚先孕,小韦至今不知道生父是谁,平时妈妈到外地工作,都是小韦的太姥姥(曾外祖母)照顾小韦。而年迈的太姥姥对小韦小偷小摸顺手牵羊的毛病选择性失明,实际上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小韦的恶习。班里还有其他同学跟小韦同住一个小区,他们告诉我,邻居们放在走廊上的东西经常丢失,去小韦家却发现在小韦家里,因此小韦在小区里的名声很不好,邻居们提起小韦纷纷摇头叹息,说:“可惜了这孩子,没有大人管教他。” 我家访的那天恰巧小韦妈妈在家,双方在彻底沟通的基础上,达成了基本共识:如果小韦再犯毛病,就打110让警察把他带走,在派出所拘留半个月,不能回家,不能上学,戴上手铐,失去自由,当然也不能看动画片。
孩子毕竟是孩子,需要管教,即使这份管教是吓唬。我充分利用了孩子不谙世事惧怕警察的心理特征,通过家访让他知道怕,知道出了事妈妈也不能护着他,知道偷窃要承担一切法律后果。这犹如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头顶上,让小韦有了畏惧之心。
这招真管用,小韦偷东西的坏毛病收敛不少。
让特殊学生知道怕是一招,还有一招更厉害,是让他知道——爱。
对小韦而言,最大的安慰是老师的信任,而信任是爱的别称。我明明知道小韦的手不老实,收饭费保险费等费用时,却总是让他帮着我数钱(前几年还不能微信收款,缴费都要收现金的),小韦手里拿着巨款, 却不动心(实际上他不敢偷),我就在所有同学面前表扬他,为他树立正面形象,这样越发使他不好意思再去偷东西,我放在教室里的教具也不用担心丢失了,同学来告状的也少了。
同时,我从生活细节入手关心帮助他。我给他买了很多文具,比如钢笔,水彩笔,他原来偷拿别人的,是因为他自己没有,眼馋,现在他自己有了,就不会眼馋别人的东西了。
以前的班主任,因为小韦总是捣乱,不遵守纪律,所以把小韦安排在教室的最后面,单人单桌,而且不允许同学和他玩。我当他的班主任后,让他坐在教室的最前面,给他安排了一个文静的女同学做同桌;以前的班主任,嫌小韦调皮,不允许他在学校吃午饭,我却经常把我午餐里好吃的分给小韦。
“一个好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热爱孩子。”苏霍姆林斯基如是说。正如一首歌里唱的:“爱是人类最美好的语言,爱是正大无私的奉献。”对于小韦,我倾注了更多的关爱。发现他衣服脏的几天不换,校服小得紧绷在身上,我便自己花钱给他买了新的外套和校服;每次学校郊游,我都带两份午餐,一份给我,一份给他;如果他没有吃早餐,我还会让他在办公室里吃我的面包饼干;……
“在我们创造性的教育工作中,对后进生的工作是最难啃的骨头之一。”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都如此坦言,说明后进生的转化确实难做,不是仅有关爱就可以的。因为除了爱,还要有方法。
首先,要尊重和信任。我让小韦做我的“管家”就是对他莫大的尊重和信任。一般情况是晨读时我收齐了学生的饭费,但是我要上课,没有时间去找会计交钱,那么多现金随身携带不方便,于是我让小韦暂时替我保管,经他保管的钱款从来没有出过差错。班里的物品比如小药箱、针线盒也交由他保管,这种尊重和信任使他产生了一种类似主人翁的愉悦感和责任感。
其次,要培养习惯。小韦落下的功课实在太多,于是他自暴自弃,上课不是玩就是闹,经我转化之后,他不好意思再捣乱纪律,然而还是不听讲。在我的英语课上,我经常鼓励他参与课堂活动,即使他说错,也不允许其他同学笑话他;如果他不会,也不为难他,只要他认真听讲我就表扬他。另外,在待人接物和团结同学方面,我也通过具体事例,比如当他和同学闹矛盾时,我就不失时机地教他如何文明礼貌如何与人为善。这些学习和生活上的好习惯让他十分受益,给人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
第三,给他安全感。著名的恒河猴实验告诉我们:为孩子建立安全感,是保障他心理健康发展的基础。特殊学生一般都有一个不完美的原生家庭。从小缺失父爱的小韦,内心十分自卑脆弱,他十分羡慕那些有爸爸接送的同学,明明是妈妈给他买的铅笔盒,他非要说成是爸爸买的,似乎只有这样,他才能在同学面前有安全感。我非常同情他,竭尽所能让他知道老师对他始终“不放弃不抛弃”。有一天中午,他在操场上不小心碰伤了一个一年级的小女孩,我赶紧联系家长,不巧小韦妈媽不在青岛,为了避免事态扩大,我立即买了礼品,带着小韦第一时间去看望小女孩,取得了小女孩父母的谅解,平息了他们的怒火。当我们离开小女孩家时,小韦紧紧地拉了拉我的手,对我说:“老师,我刚才害怕极了,但是现在不怕了。”我马上拥抱了小韦,我知道我给了他足够的安全感。
从此,小韦的眼里有了善良的光芒,他知道心疼人了。有一次我感冒了身体特别难受,他就主动给我倒水,给我揉肩,给我喂药,殷勤之至简直就是一枚暖男,那一刻,我觉得我在他身上所花费的所有心血都得到了回报,那句诗:“心有猛虎,细嗅蔷薇”好像就是用来形容小韦的。
时光荏苒,一转眼四年过去了。四年里,小韦的语数英三科虽然不再交白卷,但是很少及格过,如果单纯看学习,也许你会说这个特殊学生并没有转化好,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小韦由一个没脸没皮没羞没臊没心没肺的“白公子”,变成了一个热爱班级、尊敬老师、团结友爱、助人为乐的阳光少年,我觉得这也是一种成功的转化。
岁月流逝,特殊学生的转化是始终伴随着班主任工作的长期的问题,每一位班主任都需要用心、用爱、用科学的方法去帮扶他们。老师不是点石成金的神仙,却可以是耐心等待花开的园丁,可以是一艘摆渡这些特殊学生过河的诺亚方舟。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老师的一百条建议》。
作者简介:
解明慧(1970-),女,汉族,山东青岛人,中学一级教师,本科学历,研究方向:特殊学生的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