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中美术新课程标准》指出,美术是一种视觉的艺术,这门课程注重发展和培养学生的视觉和知觉,使他们获得更为丰富的审美体验和视觉享受,是陶冶学生情操,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最佳的学科之一。通过对新课程标准的解读,可以了解到美术的重要性。为了使这门课程发挥出最佳的育人效果,就需要教师转变理念,重视对信息技术的渗透和使用,通过二者的科学融合,来充分发展和培养学生的视觉和听觉。本文对现代信息技术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进行了重点探究,希望为美术教学的发展和学生审美素养的提升贡献一份力量。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 高中美术 渗透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40-0111-02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使我国的现代教育化步伐迈得更稳健,使教育强国不再是梦,而是成为现实。2018年4月,国家教育部推出了《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该计划是对教育信息化1.0行动计划的升级,该计划的提出,不仅代表着我国的教育信息化建设正在迈入新的发展阶段,还成为了创新培育、驱动发展的新的动力。在此背景下,高中美术教学也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通过对信息化教学的采用和对网内外优质资源的共享和共建,可以使优质的资源得到有效的流动,推动教育公平,使贫困地区的学生也能享受到其他地域一样的优质教育资源。
信息技术与学科的全面、科学、有效融合,可以使静态、抽象的知识得以动态、形象化的展现,是提高学科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高中美术教师应积极创造有利的条件,通过对信息技术设备的投入,来加强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并将其纳入到课堂教学中去,通过其对教学内容的有效结合,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信息素养和创造能力,推动高中美术教育教学改革,使其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
一、加强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需要
高中美术教师在教学中,教学理念较为落后,“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仍为大部分教师所采用,这种一言堂的模式,不仅不受学生欢迎,还会对学生的低落、反感情绪带来负面的影响,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基于此,就需要教师转变理念,通过渗透信息技术,来解决美术课程中的重难点和疑点,并通过在网络上下载相关学习资料,来组织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这种方式,不仅使学生可以充分了解本节课所需要学习和掌握的知识点,还能使他们的预习方法更对路,更能满足他们的个性化学习的需求。对于在预习中存在的问题,学生可先自己或跟同学讨论解决,实在无法解决的则可以拿到课堂上进行讨论,这样便无形之中完成了先学后教,带着问题、带着目标去听课,效果良好。在听课时,教师注重学生的课堂参与度,通过使用微课、PPT等手段,来解决学生在预习中面临的问题。在此环节,教师也可以积极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及时地给予其引导、启发和点拨,使他们的讨论始终走在正确的道路上,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加强和学生的沟通,了解其真实的需要,还能使美术课程成为师生共同成长和进步的乐园。
二、豐富课堂资源,提升美术课堂教学效率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可以以微课为手段,充分利用其短小精悍的特点来起到聚沙成塔的功效。教师在教学中,可从高中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出发,来展现一些距离学生实际生活较远的美术作品或工艺品,通过对其立体化、形象化和动态化的展现,使他们能够更了解其内外构造,并通过对其细节的展现和放大,可以在聚焦学生目光的同时,来传递出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使他们进入到一个崭新、奇妙的微观世界,感受到作品传递出的文化内涵以及思想感情,对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审美素养具有积极意义。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感兴趣程度和接受程度,来下载或制作微课视频。对视频时间要进行准确把握,一般控制在5-8分钟为宜,通过对时间的把握,来突出微课在聚焦问题方面的功效,达到解疑答惑的功效,与此同时,还能丰富美术课程资源,何乐而不为呢。
例如在学习《中国工笔花鸟画》一课时,为了提高教学效率,首先对学生进行了全面的调研,发现他们在画年画的造型和构图方面存在不足。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便通过微课来加以呈现,使他们对于法的认知提升到一个新的阶段。在微课中,我从三个方面来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即宏观、微观和理的探究。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我将学生分为了若干个学习小组,让他们以小组的形式来学习、解惑。在微课的帮助下,学生对于法有了更为深刻、全面的认知,如法的微观包括章法、线条等,法的作用是包含在众多的美术作品中的。在学习了这些相关知识之后,我又将学生画花鸟画所需使用的工具、画法等借助微课加以展现,受到了学生的欢迎,为其日后进行写生、临摹等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不再是课堂的观望者,而是课堂的主人。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教案设计或是进行课堂反思时,都应将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让他们成为美术课堂的主角,成为良好美术学风和班风的缔造者、维护者。
例如,我在教授“美术鉴赏”中国古代画这一部分内容时,就将信息技术渗透其中。之所以采用此方式,主要是源于学生对于这部分内容缺乏学习兴趣,如何转变这一现状,让中国画进入到学生爱学的内容中来是我当下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为此,我将学生最喜欢的一幅古代油画作品——徐悲鸿的代表作《八骏图》以视频的形式加以展现。在引导学生欣赏完该油画作品之后,我让他们将自己的鉴赏意见写下来,由我来进行整理逐条列在黑板上。在这些鉴赏意见中,有些学生提到了其他美术大家的美术作品,如唐寅《落霞孤鹜图》、展子虔的《游春图》等。学生提到这些美术作品,有些并不属于教学范畴,当看到这些陌生的作品名字时,有些学生露出了惊讶的表情。此时,我及时抓住这一生成,来提出了一系列尖刻的问题。问题一:“在中国古代,有些人认为有许多画家的作品与《八骏图》不相上下,你是否认同这一观点?”问题二:“你认为是哪位画家的哪幅作品与《八骏图》相比,更有价值?”问题三:“如果你是画评家,你会如何评价?”之后,我便将学生分为了几个小组,让他们就上述问题进行相关讨论,以此来调动其参与积极性。在成果展现环节,学生的答案五彩纷呈,他们纷纷从不同的视角出发,来对作品进行了点评和打分。如有的学生认为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略胜一筹,有的学生则推荐的是顾恺之《洛神赋图》。对于学生的踊跃回答,我都给予了积极的肯定,并通过视频的方式呈现了学生推举最多的作品,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利用信息技术、虚拟仿真技术来呈现当时的场景,给予了学生强烈的视觉刺激,他们睁着大大的眼睛,仔细地观察着画面的每个细节,分析其不同点,并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美术鉴赏知识和技巧来加以说明,阐明观念,说明作品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信息技术对于作品细节的呈现,不仅可以让学生真切感受到古代中国画的魅力,还使他们能够领略其中蕴含的魅力和人文精神,让美术课堂变得更有吸引力。 四、借助韵雅之美、促进学生情感发展
美术作为人类艺术的造型载体,形式也逐渐多样化,高中美术教学中,教师应该顺应时代发展,将信息技术融入到课堂教学之中,帮助学生在学习美、感受美的同时融入情感教育,在培养学生良好审美的同时,情感也更加丰富,对日后学生的综合素养起到积极作用。以中国传统水墨丹青画和西方传统油画鉴赏为例,在欣赏一幅作品前首先应该掌握当时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文化发展程度。首先我先借助多媒体播放将艺术发展历程展现给学生,帮助学生对艺术发展过程有一个初步了解。然后引导学生从作品类型、色彩、透视关系等方面先对整体布局有一个大致了解,然后加以深化帮助学生耐心品味作者以及对当时文化艺术和生活蕴涵的情感,从里面呈现出的意境延伸出的思想道理,哪些值得我们学习效仿。我在授课时向学生展示了中国的《江南》和西方的《雷根斯堡的多瑙河》这两幅色彩对比强烈的作品,然后让学生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对中西方绘画差异进行讨论,帮助学生了解多种艺术绘画风格。然后我在此基础上对作品进行深入分析,从整体的布局、再到细节的把控进而抓住作者所蕴含的情感。进而帮助同学总结出:艺术的表达形式与社会文化发展相关,古代人的思想受宗教影响,主张艺术与自然相融合,作画着重注意色彩、层次的变化,加上古代人表达自己感情都较为含蓄。所以画中多为柔美的线条为主,将作者情感完美地隐藏在景色之中,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景色之中。相反,西方油画则偏于写实,较为客观,再加上思想上的奔放,强调自由、放纵的精神。因此,绘画表现就富有张力,色彩鲜明,相比于中国水墨画色彩对比度也更加强烈。这样一来,学生能够对艺术作品有一个深度的认知。
由于艺术形式的多样化,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采用多样化教学方式,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帮助学生感受不一样的艺术美。建筑依靠独特的艺术形式,能更直观地凸显当时社会的艺术文化。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从网络上收集一些建筑构筑物,举办建筑赏析活动,帮助学生拥有一双观察美的眼睛。在欣赏建筑之美时,我从体量、空间、结构、细节等方面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全方位地了解建筑的构造,以中西方建筑为例,中国建筑注重与景色的融糅、表达意境为主,障景、抑景等建造手法更能体现中国的哲学思想、谦逊的理性精神。而且中式建筑细节的处理手法也体现出了古人的智慧。相比之下,西方建筑则采用规则式的艺术手法,西方人以建筑作为艺术的重点表现形式,墙体外雕刻精细,巍峨壮观。加上西方建筑受古埃及园林的影响,致使建筑多为庄严肃立,作为主体凸显在景色之中。学生借助多媒体,对不同形式的美术形式进行学习,从而培养一个良好的美术素养。
结语
总之,虽然现代信息技术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方法眾多,但如果没有学生的大范围参与和支持,再好的教学方法,也只是表面功夫,起不到真实的效果。基于此,就需要教师从学生出发,让信息技术成为学生学习美术中最为重要的一个伙伴,让他们都能学有所获,学有所成。
参考文献:
[1]丁龙.论多媒体教学在高中美术课程中的运用[J]. 美术教育研究. 2019(16)
[2]虞赛玉.微课不微,素养可养——高中美术微课中培育学生核心素养探析[J]. 美术教育研究. 2019(14)
[3]周衡.信息技术与高中美术教学关联产生的问题与对策[J].学周刊. 2017(07)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 高中美术 渗透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40-0111-02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使我国的现代教育化步伐迈得更稳健,使教育强国不再是梦,而是成为现实。2018年4月,国家教育部推出了《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该计划是对教育信息化1.0行动计划的升级,该计划的提出,不仅代表着我国的教育信息化建设正在迈入新的发展阶段,还成为了创新培育、驱动发展的新的动力。在此背景下,高中美术教学也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通过对信息化教学的采用和对网内外优质资源的共享和共建,可以使优质的资源得到有效的流动,推动教育公平,使贫困地区的学生也能享受到其他地域一样的优质教育资源。
信息技术与学科的全面、科学、有效融合,可以使静态、抽象的知识得以动态、形象化的展现,是提高学科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高中美术教师应积极创造有利的条件,通过对信息技术设备的投入,来加强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并将其纳入到课堂教学中去,通过其对教学内容的有效结合,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信息素养和创造能力,推动高中美术教育教学改革,使其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
一、加强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需要
高中美术教师在教学中,教学理念较为落后,“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仍为大部分教师所采用,这种一言堂的模式,不仅不受学生欢迎,还会对学生的低落、反感情绪带来负面的影响,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基于此,就需要教师转变理念,通过渗透信息技术,来解决美术课程中的重难点和疑点,并通过在网络上下载相关学习资料,来组织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这种方式,不仅使学生可以充分了解本节课所需要学习和掌握的知识点,还能使他们的预习方法更对路,更能满足他们的个性化学习的需求。对于在预习中存在的问题,学生可先自己或跟同学讨论解决,实在无法解决的则可以拿到课堂上进行讨论,这样便无形之中完成了先学后教,带着问题、带着目标去听课,效果良好。在听课时,教师注重学生的课堂参与度,通过使用微课、PPT等手段,来解决学生在预习中面临的问题。在此环节,教师也可以积极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及时地给予其引导、启发和点拨,使他们的讨论始终走在正确的道路上,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加强和学生的沟通,了解其真实的需要,还能使美术课程成为师生共同成长和进步的乐园。
二、豐富课堂资源,提升美术课堂教学效率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可以以微课为手段,充分利用其短小精悍的特点来起到聚沙成塔的功效。教师在教学中,可从高中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出发,来展现一些距离学生实际生活较远的美术作品或工艺品,通过对其立体化、形象化和动态化的展现,使他们能够更了解其内外构造,并通过对其细节的展现和放大,可以在聚焦学生目光的同时,来传递出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使他们进入到一个崭新、奇妙的微观世界,感受到作品传递出的文化内涵以及思想感情,对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审美素养具有积极意义。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感兴趣程度和接受程度,来下载或制作微课视频。对视频时间要进行准确把握,一般控制在5-8分钟为宜,通过对时间的把握,来突出微课在聚焦问题方面的功效,达到解疑答惑的功效,与此同时,还能丰富美术课程资源,何乐而不为呢。
例如在学习《中国工笔花鸟画》一课时,为了提高教学效率,首先对学生进行了全面的调研,发现他们在画年画的造型和构图方面存在不足。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便通过微课来加以呈现,使他们对于法的认知提升到一个新的阶段。在微课中,我从三个方面来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即宏观、微观和理的探究。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我将学生分为了若干个学习小组,让他们以小组的形式来学习、解惑。在微课的帮助下,学生对于法有了更为深刻、全面的认知,如法的微观包括章法、线条等,法的作用是包含在众多的美术作品中的。在学习了这些相关知识之后,我又将学生画花鸟画所需使用的工具、画法等借助微课加以展现,受到了学生的欢迎,为其日后进行写生、临摹等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不再是课堂的观望者,而是课堂的主人。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教案设计或是进行课堂反思时,都应将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让他们成为美术课堂的主角,成为良好美术学风和班风的缔造者、维护者。
例如,我在教授“美术鉴赏”中国古代画这一部分内容时,就将信息技术渗透其中。之所以采用此方式,主要是源于学生对于这部分内容缺乏学习兴趣,如何转变这一现状,让中国画进入到学生爱学的内容中来是我当下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为此,我将学生最喜欢的一幅古代油画作品——徐悲鸿的代表作《八骏图》以视频的形式加以展现。在引导学生欣赏完该油画作品之后,我让他们将自己的鉴赏意见写下来,由我来进行整理逐条列在黑板上。在这些鉴赏意见中,有些学生提到了其他美术大家的美术作品,如唐寅《落霞孤鹜图》、展子虔的《游春图》等。学生提到这些美术作品,有些并不属于教学范畴,当看到这些陌生的作品名字时,有些学生露出了惊讶的表情。此时,我及时抓住这一生成,来提出了一系列尖刻的问题。问题一:“在中国古代,有些人认为有许多画家的作品与《八骏图》不相上下,你是否认同这一观点?”问题二:“你认为是哪位画家的哪幅作品与《八骏图》相比,更有价值?”问题三:“如果你是画评家,你会如何评价?”之后,我便将学生分为了几个小组,让他们就上述问题进行相关讨论,以此来调动其参与积极性。在成果展现环节,学生的答案五彩纷呈,他们纷纷从不同的视角出发,来对作品进行了点评和打分。如有的学生认为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略胜一筹,有的学生则推荐的是顾恺之《洛神赋图》。对于学生的踊跃回答,我都给予了积极的肯定,并通过视频的方式呈现了学生推举最多的作品,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利用信息技术、虚拟仿真技术来呈现当时的场景,给予了学生强烈的视觉刺激,他们睁着大大的眼睛,仔细地观察着画面的每个细节,分析其不同点,并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美术鉴赏知识和技巧来加以说明,阐明观念,说明作品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信息技术对于作品细节的呈现,不仅可以让学生真切感受到古代中国画的魅力,还使他们能够领略其中蕴含的魅力和人文精神,让美术课堂变得更有吸引力。 四、借助韵雅之美、促进学生情感发展
美术作为人类艺术的造型载体,形式也逐渐多样化,高中美术教学中,教师应该顺应时代发展,将信息技术融入到课堂教学之中,帮助学生在学习美、感受美的同时融入情感教育,在培养学生良好审美的同时,情感也更加丰富,对日后学生的综合素养起到积极作用。以中国传统水墨丹青画和西方传统油画鉴赏为例,在欣赏一幅作品前首先应该掌握当时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文化发展程度。首先我先借助多媒体播放将艺术发展历程展现给学生,帮助学生对艺术发展过程有一个初步了解。然后引导学生从作品类型、色彩、透视关系等方面先对整体布局有一个大致了解,然后加以深化帮助学生耐心品味作者以及对当时文化艺术和生活蕴涵的情感,从里面呈现出的意境延伸出的思想道理,哪些值得我们学习效仿。我在授课时向学生展示了中国的《江南》和西方的《雷根斯堡的多瑙河》这两幅色彩对比强烈的作品,然后让学生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对中西方绘画差异进行讨论,帮助学生了解多种艺术绘画风格。然后我在此基础上对作品进行深入分析,从整体的布局、再到细节的把控进而抓住作者所蕴含的情感。进而帮助同学总结出:艺术的表达形式与社会文化发展相关,古代人的思想受宗教影响,主张艺术与自然相融合,作画着重注意色彩、层次的变化,加上古代人表达自己感情都较为含蓄。所以画中多为柔美的线条为主,将作者情感完美地隐藏在景色之中,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景色之中。相反,西方油画则偏于写实,较为客观,再加上思想上的奔放,强调自由、放纵的精神。因此,绘画表现就富有张力,色彩鲜明,相比于中国水墨画色彩对比度也更加强烈。这样一来,学生能够对艺术作品有一个深度的认知。
由于艺术形式的多样化,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采用多样化教学方式,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帮助学生感受不一样的艺术美。建筑依靠独特的艺术形式,能更直观地凸显当时社会的艺术文化。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从网络上收集一些建筑构筑物,举办建筑赏析活动,帮助学生拥有一双观察美的眼睛。在欣赏建筑之美时,我从体量、空间、结构、细节等方面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全方位地了解建筑的构造,以中西方建筑为例,中国建筑注重与景色的融糅、表达意境为主,障景、抑景等建造手法更能体现中国的哲学思想、谦逊的理性精神。而且中式建筑细节的处理手法也体现出了古人的智慧。相比之下,西方建筑则采用规则式的艺术手法,西方人以建筑作为艺术的重点表现形式,墙体外雕刻精细,巍峨壮观。加上西方建筑受古埃及园林的影响,致使建筑多为庄严肃立,作为主体凸显在景色之中。学生借助多媒体,对不同形式的美术形式进行学习,从而培养一个良好的美术素养。
结语
总之,虽然现代信息技术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方法眾多,但如果没有学生的大范围参与和支持,再好的教学方法,也只是表面功夫,起不到真实的效果。基于此,就需要教师从学生出发,让信息技术成为学生学习美术中最为重要的一个伙伴,让他们都能学有所获,学有所成。
参考文献:
[1]丁龙.论多媒体教学在高中美术课程中的运用[J]. 美术教育研究. 2019(16)
[2]虞赛玉.微课不微,素养可养——高中美术微课中培育学生核心素养探析[J]. 美术教育研究. 2019(14)
[3]周衡.信息技术与高中美术教学关联产生的问题与对策[J].学周刊. 201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