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党内民主“异化”现象

来源 :理论前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sherChen24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文章分析了目前存在的党内民主“异化”现象的几种表现形式,提出根治党内民主“异化”现象,必须大力发展有序化、制度化、权威化的民主。
   [关键词] 党内民主; “异化”现象; 有序化、制度化、权威化民主
   [中图分类号] D262.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7-1962(2005)18-0013-02
  
  党内民主“异化”现象,是指在发展党内民主过程中,采取一些与民主相悖,但又“合情合理”的做法,从而导致党内民主被“打折”,或流于形式的一种比较普遍的倾向。这种现象具有一定的麻痹性,很容易被披上合法的外衣,常常被视为惯例。如果不加以纠正,势必会制约党内民主的健康发展。因此,必须引起我们的警惕。
  目前,党内民主“异化”现象,表现形式不尽相同,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1.党内民主的“虚化”。所谓“虚化”,就如虚拟经营一样,党内民主实际上被领导层或主要领导遥控,通过设置的“程序”,使领导班子、领导人的意志代替了绝大多数党员的意志,某一个领导层面党员权利的行使代替了不同层面党员的权利行使,在一级对一级的统一思想中,党员民主权利被截留、打折、虚化,导致规定的程序、制度形同虚设,不正常的党内民主被“正常”化。如:有的地方干部选拔任用,在一把手说了算的情况下,一把手与组织部长个别酝酿、与分管书记统一思想后,经过书记会这一集体决定的形式,再放到常委会研究决定。从形式上看,完全符合干部选拔的程序,但实质上却是在三次统一思想中,把一把手的个人意见变成书记会的意见,接着书记会的意见就自然成了常委会的意见,也就代表绝大多数党员的意见。
  2.党内民主的“简化”。就是在制定党内民主制度时,注重对党员权利的制约和限制,而忽视考虑制度的人性化功能,相当一部分党内民主制度缺乏可操作性,重形式轻效果,缺乏权威性和约束力,使人感到党内民主缺乏诚意和实效,或者明知效果甚微仍然坚持推行,人们称之为民主的“简化”。最有代表性的观点是“党内民主做比不做好”。相当一部分同志尽管对执行效果存在疑义,但认为对存在违纪苗头的干部能起到提醒、告诫作用,起码多了一道约束力。如果把党内民主制度仅仅定位在提醒、告诫作用上,约束之微弱、监督之浅薄就可想而知。还有一种倾向,也应引起高度重视。个别领导以中国特色为借口,把民主看成一个抽象的概念,随心所欲地按照是否有利于自己的原则,扩大或缩小民主的范围,民主成为一个借口,而不是惠及党内全体党员,局限于一部分人或极少数人。如在重大决策过程中,调查研究时讲民主,决策拍板时不讲民主,如此等等。
  3.党内民主的“泛化”。撇开中国国情,不论条件、不看环境,照搬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民主政治模式,片面采取完全民主的办法,把党内民主简单地等同于党员说了算,“好人主义”当道,结果是党内盛行无政府主义,甚至还可能导致人心涣散,思想混乱,出现民主的无序化,最终受到损害的还是绝大多数党员的整体利益。在个别地方基层政权瘫痪的情况下,采取党员直接选举,拉票、贿票盛行,工作实绩平平、善于活动协调的人往往当选。一部分干部当“老好人”,遇到矛盾绕道走,多栽花少栽刺。另外,还可能出现另一种极端现象。拉山头,买选票,片面追求党内意见的“绝对统一”,压制和打击不同意见的发表,使党内部分决策出现“高票通过、损失巨大”的问题。
  4.党内民主的“错化”。党内民主的主体错位,普通党员与党员领导干部位置不平等,普通党员往往处于弱势或劣势,当两者意见相左或发生争论时,缺少一个真正的第三方——协调、监督主体,难以形成党内民主的和谐,也难以做到正确地抉择。如党章中要求建立党务公开制度,增强党组织工作的透明度,充分发挥党员的民主权利,让党员享有知情权、决策权和监督权。但在实际操作中,尽管党内民主的规章制度比较多,也比较严密,却受阻于主要领导藐视制度,民主意识淡薄,使民主只在领导层面上宣传,对广大党员以“保密要求”、“组织原则”和“防止杂音”为借口,使领导权力的行使游离于党内民主制度之外。当领导与党员意见发生争论时,反馈渠道不畅,只能依赖于上级领导部门,缺乏一个日常的协调、监督主体。党内民主由于缺乏有效的第三方而呈现出一定程度的“人治因素”。
  根治党内民主的“异化”现象,必须充分研究其存在和发展的根源,坚持标本兼治,既要考虑复杂性,又要把握长期性。
  1.大力发展有序化的民主。有序是民主的应有之义,民主必须通过一定的形式和程序来实现。从总体上看,我们党内民主发挥不够。出现“异化”现象,是党内民主发展不充分的结果,而不是民主自身带来的。解决“异化”现象,最根本的途径是进一步扩大民主。从法治的层面上代之以更科学的制度和更民主的程序。当前,要加大三个方面的力度。一是加大基层党组织的民主建设力度。在条件成熟的乡、村等基层党组织逐步推行党内直选制、重大决策党员票决制。二是加大党务公开力度。进一步规范党务公开的内容、程序、方式和纪律要求,对涉及重要岗位的干部选拔任用和重大决策的酝酿制定,必须通过党员代表大会等形式,实行适时有序的公开,需要强调的是决策前公开,而不是决策后公开。三是加大党内监管的力度。全面落实党员的知情权、评议权。推行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党员代表旁听制,逐步实行党内决策听证制度,将一些重大事项和重要问题的决策权交给党员。进一步拓展党员评议的范围和内容,把干部任用、廉洁自律、财务收支等作为评议重点,对评议的结果要及时在党内公示,防止走过场。
  2.加快发展制度化的民主。民主制度化是保证党内民主最重要、带有根本性的措施。在制度化建设过程中,要改变过去注重设计对人的管理、制约和限制功能的状况,充分考虑制度的人性化功能,提高可操作性。我们认为在党内民主制度建设方面要注重把握两点。一是要解决党内民主“由谁运作”的问题。解决“由谁运作”比解决“怎样运作”更重要。“由谁运作”实质就是解决谁给谁民主的问题。党内民主管理的对象是领导干部。党内民主的主体是党员,这是由党的性质决定的,而不是某一级领导机关、某一位领导干部授予的。因此,党内民主须把党员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切实做到对党负责、对党员负责。在党内民主发展过程中,必须始终突出维护绝大多数党员的根本利益,代表最广泛的党员意志。二是要解决人性化建设的问题。制度是为人而存在的,对象是人。制度设计的最终目的是通过一种规范的社会秩序满足人的要求,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党内民主制度要最大限度地体现人性化,而不是程序上的民主和形式上的民主。因此,应逐步推行公推公选、党内直选、党内决策无记名投票等制度,尽量减少人为障碍、人为因素的干扰,最大限度地体现党员的意志。同时,要注意防止出现一把手说了算的“一面倒”现象,在党内形成人人平等、和而不同、尊重个人意愿、包容个性差异,多样化与差异性统一的党内民主局面。
  3.稳步发展权威化的民主。党内民主健康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民主的权威性。一要用法律、法规确认党内民主的地位、作用和程序,规范民主活动,实现党员参与政治生活的有序化、规范化。如:规定领导干部提拔、重大决策出台必须经党的委员会全体党员投票决定。二要提高党员民主权利的质量。不仅要注重权利的实现,而且要注重权利实现的质量,实现权利时要力求“足斤足两”,不能“打折”。三要增强领导干部的民主意识。在党内广泛开展民主教育,破除与民主规则不相符的错误观念,以观念更新推动党内民主制度的创新。
  (作者单位:江苏省连云港市外事办公室;江苏省连云港市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
其他文献
[摘要] 自古以来纵横滇、川、藏、青等西部民族地区的茶马古道,既是一条民族贸易之路,也是一条促进西部多民族间和谐共进的发展之路。基于这个认识,本文从多个角度和层面重新诠释了茶马古道的发展意义,并在借鉴茶马古道历史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探讨了西部多民族地区和谐社会构建的特殊性以及多元化发展路径选择的必要性。  [关键词] 茶马古道; 和谐社会; 多民族地区; 发展路径  [中图分类号] D616;C95
期刊
[摘要] 城市发展战略和规划的研究与制定,既要有理论基础、知识储备,又要有实践经验和每个城市研究者、规划者和决策者的悟性;既要领导得力,又要有科学态度和民主程序。理论、经验和悟性,领导和群众,部门和专家等等相结合,才能使城市发展战略制定得有特色和有创造性。  [关键词] 城市发展; 战略; 规划  [中图分类号] C912.8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7-1962(2006)02-
期刊
[摘要] “十一五”规划的最突出特点,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提出了我国“十一五”期间的奋斗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彰显了中央在发展战略决策上的重大转变。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十一五”规划; 发展  [中图分类号] D6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7-1962(2005)22-0007-02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
期刊
编者按 减免农业税是中央推行的一项重要的惠农政策。今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向全国9亿农民郑重宣布:“比预定计划提前两年,于2006年全面免除农业税”。这标志着自春秋战国时期的“初税亩”至今2600多年来政府向农村收取钱赋时代的终结,是城市支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开始,是中国步入工业化时代的重要昭示。但这项政策的出台,必将引起农村基层建设多方面的连锁反应。取消农业税究竟会带来哪些方面的影响
期刊
[摘要] “十一五”期间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及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准确判断政府改革在发展关键时期的重要地位,理性思考政府改革的难点所在,科学分析政府进一步改革的突破点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几个重大问题。  [关键词] 发展; 关键时期; 政府改革a  [中图分类号] D693.0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7-1962(2005)21-0017-02    在“十
期刊
[关键词] 遏制; 不孤立; 腊斯克  [中图分类号] D8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7-1962(2005)21-0038-01    1966年美国富布赖特听证会历时一个月,是在美国国内反战舆论不断高涨,有关中国问题的辩论也空前热烈起来的背景下举行的。1966年3月8日,鲍大可与费正清、斯卡拉彼诺、戴德华、汉斯·摩根索等14位中国和国际问题专家出席了听证会。  鲍大可在发言中
期刊
[摘要]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我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选择。当前我国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就必须确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理念;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生产方式的根本转变;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 人与自然; 和谐发展; 思考  [中图分类号] D6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7-1962(2006)02-0042-02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走符
期刊
[摘要] 全球化为中国思想意识的现代化带来了机遇和挑战。面对全球化,中国需要确立理性的规则意识、自信的竞争意识、和谐的宽容意识和开放的交往意识。  [关键词] 全球化; 思想意识; 现代化  [中图分类号] D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7-1962(2006)02-0026-02    一、全球化的特点    (一)全球化趋势在加速。  所谓全球化,指人类不断跨越民族和国家界限,
期刊
[摘要] 我国的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是在政府的计划、调控管理之下的进程,因而公共政策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的公平与效率问题、规模和速度问题、质量政策问题等,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 高等教育; 大众化; 公共政策  [中图分类号] G5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7-1962(2005)21-0010-03    西方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基本上是
期刊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充满创造活力、促进公平正义的社会,也是安定有序的社会。在实践中,人们越来越深切地体会到维护社会安定有序,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   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要实现社会安定有序,就应从以下五个方面努力。  (一)不断强化大局意识。当前全国上下正在为早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迫切需要一个稳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