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标实施之后,越来越多的小学老师开始转变了教学观念,调整了教学思路,从思想上认识到教育教学的目的不再是理论知识的掌握,而是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生活化的教学策略,可以有效实现教学目标,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实施策略
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是教材,一般人认为教材就是教科书,是学生数学学习的主要依据,也是数学教学得以进行的基础。但是在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中,老师一定要使用好教材,知道教材编写的目的是教育目标、教学计划的根据,要在教学中处理好教材与生活的关系,才能在教学中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一、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现象
新课标指出“目前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将致力于如何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数学与自然社会、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从而了解数学的价值。”基于这种认知,老师作为数学生活化教学的组织者,也应该是生活化教学方式的来源者,教学中要促进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就必须不断找到数学与生活的结合点,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现象。由于小学生的认知经验不足,所以在数学教学中,要寻找更多的数学知识与生活的结合点,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激发小学生的求知欲望,取得学习的最佳效果。
比如学习“认识长度单位”一节内容时,老师设置如下案例:
老师:同学们好,请同学们生在不用尺子的前提下,可以量出自己书桌的长度吗?
学生:可以用手来测量,可以用手臂来测量,可以用拳头来测量……
老师:同学们说得很好,这些方法都可以,古人把大拇指和中指之间的距离叫拃,用拃可以测量出物体的长度,那么请同学们测出自己的书桌的长度吧。
这里老师在讲课时,运用学生身边的素材,生活中的实例,调动了学生的注意力,当老师提出问题时,学生的积极性很高,都在主动参与,老师考虑一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还不具备,所以没有直接引入米和厘米的单位名称,但是这节课中采用了生活化的情境,效果就大为不同,如果直接引入数学概念,那么学生一开始是很难接受的,引不起足够的关注度。因此老师在教学中,启发学生去关注生活中的事物,用自己的手指去丈量,在对事物有了感知之后进行新概念的学习,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
二、从生活中善于选取教学内容
生活中处处存在着数学知识,这就需要老师用一双慧眼去发现,并引导学生主动去关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老师首先要做到对教材进行深入发掘和研究,把握好教材中的知识点,找到教材与生活的结合点。
比如,每个班级都有送餐的人员,这一生活情景是学生司空见惯的,其实这也是一个很不错的生活中数学中的实例,数学老师可让学生推测一下每份饭菜的重量,有的学生可能知道,有的学生可能不会表述,这个时候老师适时地引出单位重量“克”的概念,让学生亲自体验到“克”的内涵,明白了“克”到底是一个怎样的称量单位,这样全班的同学大部分就会明白。接下老师再设置情境,“如果送餐员给我们全班同学要送饭,共有多重呢?能否算出总重量呢?”学生马上进入问题情境,积极讨论起来,这个时候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回顾之前所学的“乘法”知识。同时,引入“千克”这个重量单位。学生开始搜集相关数据并进行计算,这一情境既锻炼了学生的计算能力,还接触到了新数学知识,也让学生受到了情感教育,知道送餐员的辛苦,同时也让他们懂得劳动者的艰辛,理解了节约的内涵,思想上得到了熏陶。
三、采用游戏式的生活化数学教学方式
小学生由于年龄特点,他们对外界事物充满了好奇心,课堂几十分钟时间,他们是很难长久保持注意力集中的,所以在生活化数学教学中,可以采用游戏的方式来进行教学,这样会大大提高他們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能让他们长久地记住知识。
比如在学习“加倍与减半”内容时,可设置以下的情境:
老师可以和同学之间做拍手游戏来巩固所学的知识点。老师先告诉同学们一起做拍手游戏,一听做游戏学生的兴趣当然很高了,老师把学生分成四组,分别和老师来进行游戏,并且比赛哪一组同学能够全部正确完成。其实在分组的过程中,老师引入了简单的“减半”概念,然后老师引导学生,“首先全班同学分成两个大组,每一个大组再分成两个小组”,这样通过非常直观的方式,让学生复习了什么是“减半”概念,这样的减半概念适用于能力较差的学生,让他们有认知的基本感受。然后进行游戏,老师拍四下手,说“加倍”,让其中的一组同学生来拍八下手;说“减半”,则让其中的一组同学拍两下手,这样简单的游戏中,学生巩固了新知识,也复习了旧知,让一些不懂数学概念的同学在游戏中再一次学习,一节课下来,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学到了新知。
总之,数学源于生活,但同时又对应着生活,最终要应用于生活,解决生活中出现的数学问题,这也是新课改所体现出来的教学理念。同时,新课标提出数学生活化教育的要求,在这些理念的引领下,数学生活化教学一定要体现以小学生生活为本的教学模式,这是小学数学顺应时代需求而发展起来的。生活化教学尤其在小学阶段意义重大,因为一个人的思维能力就是从小培养发展起来的,所以作为最初接触数学教育的小学生,在小学阶段一定要注重生活化的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
[1]林良富.课堂教学生活化探索与实践[M].宁波:宁波出版社,2004.
[2]徐斌艳.教学课程与教学论[M].(第二版).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
[3]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M].教育研究,1997:103-104.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实施策略
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是教材,一般人认为教材就是教科书,是学生数学学习的主要依据,也是数学教学得以进行的基础。但是在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中,老师一定要使用好教材,知道教材编写的目的是教育目标、教学计划的根据,要在教学中处理好教材与生活的关系,才能在教学中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一、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现象
新课标指出“目前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将致力于如何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数学与自然社会、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从而了解数学的价值。”基于这种认知,老师作为数学生活化教学的组织者,也应该是生活化教学方式的来源者,教学中要促进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就必须不断找到数学与生活的结合点,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现象。由于小学生的认知经验不足,所以在数学教学中,要寻找更多的数学知识与生活的结合点,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激发小学生的求知欲望,取得学习的最佳效果。
比如学习“认识长度单位”一节内容时,老师设置如下案例:
老师:同学们好,请同学们生在不用尺子的前提下,可以量出自己书桌的长度吗?
学生:可以用手来测量,可以用手臂来测量,可以用拳头来测量……
老师:同学们说得很好,这些方法都可以,古人把大拇指和中指之间的距离叫拃,用拃可以测量出物体的长度,那么请同学们测出自己的书桌的长度吧。
这里老师在讲课时,运用学生身边的素材,生活中的实例,调动了学生的注意力,当老师提出问题时,学生的积极性很高,都在主动参与,老师考虑一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还不具备,所以没有直接引入米和厘米的单位名称,但是这节课中采用了生活化的情境,效果就大为不同,如果直接引入数学概念,那么学生一开始是很难接受的,引不起足够的关注度。因此老师在教学中,启发学生去关注生活中的事物,用自己的手指去丈量,在对事物有了感知之后进行新概念的学习,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
二、从生活中善于选取教学内容
生活中处处存在着数学知识,这就需要老师用一双慧眼去发现,并引导学生主动去关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老师首先要做到对教材进行深入发掘和研究,把握好教材中的知识点,找到教材与生活的结合点。
比如,每个班级都有送餐的人员,这一生活情景是学生司空见惯的,其实这也是一个很不错的生活中数学中的实例,数学老师可让学生推测一下每份饭菜的重量,有的学生可能知道,有的学生可能不会表述,这个时候老师适时地引出单位重量“克”的概念,让学生亲自体验到“克”的内涵,明白了“克”到底是一个怎样的称量单位,这样全班的同学大部分就会明白。接下老师再设置情境,“如果送餐员给我们全班同学要送饭,共有多重呢?能否算出总重量呢?”学生马上进入问题情境,积极讨论起来,这个时候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回顾之前所学的“乘法”知识。同时,引入“千克”这个重量单位。学生开始搜集相关数据并进行计算,这一情境既锻炼了学生的计算能力,还接触到了新数学知识,也让学生受到了情感教育,知道送餐员的辛苦,同时也让他们懂得劳动者的艰辛,理解了节约的内涵,思想上得到了熏陶。
三、采用游戏式的生活化数学教学方式
小学生由于年龄特点,他们对外界事物充满了好奇心,课堂几十分钟时间,他们是很难长久保持注意力集中的,所以在生活化数学教学中,可以采用游戏的方式来进行教学,这样会大大提高他們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能让他们长久地记住知识。
比如在学习“加倍与减半”内容时,可设置以下的情境:
老师可以和同学之间做拍手游戏来巩固所学的知识点。老师先告诉同学们一起做拍手游戏,一听做游戏学生的兴趣当然很高了,老师把学生分成四组,分别和老师来进行游戏,并且比赛哪一组同学能够全部正确完成。其实在分组的过程中,老师引入了简单的“减半”概念,然后老师引导学生,“首先全班同学分成两个大组,每一个大组再分成两个小组”,这样通过非常直观的方式,让学生复习了什么是“减半”概念,这样的减半概念适用于能力较差的学生,让他们有认知的基本感受。然后进行游戏,老师拍四下手,说“加倍”,让其中的一组同学生来拍八下手;说“减半”,则让其中的一组同学拍两下手,这样简单的游戏中,学生巩固了新知识,也复习了旧知,让一些不懂数学概念的同学在游戏中再一次学习,一节课下来,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学到了新知。
总之,数学源于生活,但同时又对应着生活,最终要应用于生活,解决生活中出现的数学问题,这也是新课改所体现出来的教学理念。同时,新课标提出数学生活化教育的要求,在这些理念的引领下,数学生活化教学一定要体现以小学生生活为本的教学模式,这是小学数学顺应时代需求而发展起来的。生活化教学尤其在小学阶段意义重大,因为一个人的思维能力就是从小培养发展起来的,所以作为最初接触数学教育的小学生,在小学阶段一定要注重生活化的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
[1]林良富.课堂教学生活化探索与实践[M].宁波:宁波出版社,2004.
[2]徐斌艳.教学课程与教学论[M].(第二版).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
[3]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M].教育研究,1997:103-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