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解心理矛盾,推动学生健康成长

来源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dong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通过思想品德课资源开发,用“生活”理念贯穿品德课改革,使思想品德课程教学贴近青少年的生活与身心特点,力求将满足学生成长需要和满足国家与社会对青少年成长的需要统一起来,让学生在矛盾冲突中思考探究,体验感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体。
  [关键词] 思品课程;资源开发;年龄特征;健康成长
  以初中生的生活体验为基点,重视从多变的生活中开发思想品德课程资源,引导初中生在鲜活的生活中的体验、感悟、内化教学内容,从而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是教师当前面临的重要任务。

一、走进学生的生活,抓住典型素材,帮助学生树立是非观念


  处于青春期的初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是思品课程设计的基础,课程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直面他们成长中遇到的问题,满足他们发展的需要。在讲授“生活需要宽容友善”时,我们曾经把一则学生为小事发生口角进而挥拳相向的案例作为素材,让学生对此做出评判。两位当事人一上台就进入了“角色”,站在评判人的立场对素材中的当事人行为做出了公正的评价。畅所欲言完毕,他们就会心地笑了,因为就是他们在事发当天千方百计地维护自己的利益,不愿意主动承认错误,承担相应的责任;而一旦站在了中间人的角度,他们就不由自主地通过审视他人的错误,进而反思了自己的行为,认识了自己的错误。就这样,一堂不动声色的思想品德课,避免了激烈的思想冲突,让学生从生活体验中获得了思想上的共鸣,收获了情感上的认同,真正体现了“为学生道德与精神成长服务”的课标要求。

二、走进学生的家庭,缓解家庭矛盾,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随着生理发育逐渐趋向成熟,孩子在心理上觉得自己是个大人,同时也希望别人把他当成大人,开始有了自己的主张,为未来的独立处理事情奠定了基础。这时,孩子往往也会表现得很叛逆:一种是外显的,直接和父母顶嘴冲撞,不管父母说得是对是错,一概不接受;另一种是内隐的叛逆,表面上虽不反抗,但内心或行动上却对父母说的置之不理,同样令父母头疼不已。
  “亲子关系处理得好,子女就会有良好的成长环境;处理得不好,则会影响子女的健康发展。”鉴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在设计“与父母平等沟通”之前先与多位家长取得联系,请他们结合自己年轻时的辍学原因、中年时的艰苦创业、对孩子未来的满怀期待等写一篇《给孩子的心里话》。这样,学生不仅理解了父母“高期待、严要求”的思想根源,更是从父母为谋生“早出晚归”、没有时间进行亲子交流的遗憾中读出了父母的忍辱负重,为自己的少不更事后悔不已。

三、走进学生的内心,树立榜样,推动学生“遇挫愈坚”


  由于初中生尚不能准确地评价和认识自己的智力潜能和性格特征,很难对自己做出一个全面、恰当的估价,而是凭借一时的感觉对自己轻下结论,这样,就导致他们对自己的自信程度把握不当。几次、甚至一次偶然的成功,就可以使他们认为自己是一个非常优秀的人才而沾沾自喜;几次偶然的失利,又会使他们认为自己无能透顶而极度自卑。这两种情绪往往交替地出现于同一个学生身上。
  在“换个眼光看老师”一课中,学生对本校几位德高望重的老师进行评价,并说出具体的理由。学生照例说出了几位教师的工作成绩、学校的评价、上级部门的宣传等。在此基础上,我们向学生展示了他们没有看到的另一面——几十年的辛勤耕耘、长达数年的学历进修、兢兢业业的教学研究、评职称过程中的坎坎坷坷……教师结合本校教师的自身修养对学生“言传身教”,学生通过“耳濡目染”,可以从优秀教师身上学到很多东西,也不再纠结于考试的暂时失利,而是放下包袱,轻装上阵,继续用功。
  教师不仅决定课程资源的鉴别、开发、积累和利用,是課程资源的重要载体,而且教师自身就是课程实施的首要的基本条件资源。学生感到教师亲切可信,思想品德课的教育价值就体现出来了。
  思想品德课资源的开发和有效运用,帮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行,思辨和理性的层次得到了提升,逐步形成了合格公民所必备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及基本的善恶、是非观念,为学生健康人格、良好品性及生活适应能力、交往沟通能力的养成奠定基础。学生在矛盾冲突中思考探究,体验感悟,真正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体。
  参考文献:
  [1]严开宏.生活即教育:涵义与疑义[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5(06):7-15.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阶段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其他文献
[摘 要] 现代诗歌的创作离不开意象的选择,因此在鉴赏时要用敏锐的感官感受其外在美,并透过原始美把握背后的精神内核,最终实现“外在美”与“精神内核”的统一。   [关键词] 感官享受;原始美;精神内核;艺术创造;诗歌教学  美,除了刺激我们的感官,还以一种原始美的张力冲击我们的心灵,使我们获得精神上享受。所以柏拉图推崇原始美,他认为“纯粹的美或原始的美是万象之永久型范,有时这种美还是抽象的、纯
学生参加少年宫活动,其目的就是愉悦身心、健康体魄、提升技能、增强综合能力,成为德智、体、美、劳和谐发展,知、技、情、思、能贯通一体的优秀少年。那么,怎样通过对以“多彩社團、心灵驿站”为主题的乡村学校少年宫活动模式的成功打造,让多彩社团成为农村学生心灵驻足的驿站呢?  一、结合少年宫活动的特点,充分发掘少年宫的愉悦育人因素,让活动模式因兴趣而“多彩”  义务教育阶段也是学生心灵成长的关键时期。他们的
早在2006年,欧洲经合组织就发表了“让教育个性化”的意见报告,教育要走个性化道路才可以与这个变革时代相适应。而在我国2010年的教育发展纲要中,也强调了要为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这说明个性化教育已经是教育发展的潮流和趋势。个性化教育的前提是尊重学生个性,而这也是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创新的切入点。新时期的青少年表现出了这个时代的特征,他们的思维更活跃,对于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和创造力都比较高,很多高中
人小情多,说儿童是“情感的王子(公主)”并不夸张。儿童的情感会形成一种驱动学习的“力”,教师应该利用儿童的情感,使其成为他们主动投入、参与教学过程的“力”;教师更应该培养、发展儿童的情感。  一、课始激情情即生,让学生“入情”  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第一次听到《二泉映月》时,泪流满面,激动地说:“这样的音乐应该跪下来听。”这里的“跪下来”不是形体的姿态,而是对这首乐曲的“理解姿态”。作为课文的《二泉
[摘 要] 学校管理重在教師的管理,教师的管理重在“理”不在“管”。针对当下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赢得教师的认同要从关心体恤教师开始,实现教师的归宿从帮助教师找到“归属”入手,尊重教师从激活使命意识着力,盘活教师队伍潜力,促进学校快速发展。   [关键词] 教师管理;激发活力;和谐发展  激发教师活力,需要从了解教师实际情况入手,不能一厢情愿,更不能用行政命令。只有在深入了解教师,理解教师,尊重教
[摘 要] 情境教学法旨在借助具体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以此发动和促进学生的认知活动。情境创设的优劣影响着一堂课的教学成败,好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乐学,为学生助学,为课堂教学增效。真实性、趣味性、体验性的情境,有助于融情入境,涵养德行。  [关键词] 情境创设;真实性;趣味性;体验性  情绪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情感对认知活动具有动力、调节等方面的效能,在此基础上,情境教学法得以诞生。教师在教学中创生具有
[摘 要]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追问是很细小的一个环节,但它却是引导课堂走向纵深处的潜在密码。本文通过对部分小学语文特级教师的典型课例分析,形成了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对话理论视野下“追问”较全面的认识,明确了追问的内涵意蕴,总结了特级教师的课堂“追问”效应,并提出了优化追问的策略。  [关键词] 追问;对话理论;切入点  最近,我校校本专题研修的主题是“核心问题”,为此,学校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校级
[摘 要] 客观分析小学古诗词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有针对性地优化中华传统文化的渗透策略,可以更好地促进小学生的精神发育。   [关键词] 古代诗词;传统文化;渗透对策  在语文学科渗透中华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古诗词由于饱含“原生态”,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又贡献了更大的份额。为此,探析小学古诗词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策略,很有意义。  一、小学古诗词渗透中华传统文化存在的问题  (
[摘 要] 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教师要善于借助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想象意识,充分调动积累的语言素材进行合理而形象的表达。本文提出应明晰画面,在想象情境中仿照练笔;体悟情感,在想象解读中衍生意蕴;聚焦词语,在相互融通中串联创编。   [关键词] 明晰画面体悟情感聚焦词语打通关联  统编版教材二下第四单元将“运用学到的词语把想象的内容写下来”作为语文要素。这就要求教师在精准研读教材的基础上,激发学生自
[摘 要] 在发展小学高年级校园足球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深入分析校园足球发展问题,找到制约校园足球发展的瓶颈,并逐个突破。通过突破高年级校园足球发展瓶颈,深度挖掘校园足球对高年级学生内在素质提升的促进作用,更好地彰显校园足球的育人价值。   [关键词] 小学高年级;校园足球;瓶颈突破;“三支持”  自2014年,校园里“打通校园足球培养途径”的口号响彻大江南北,足球工作开展的权责中心从体育系统转移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