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让中学生关心时事,了解时事,并对他们实施行之有效的时事教育。引导学生深刻体会社会生活的重大变化,将自身成长与祖国强盛、现代化建设进程紧密联系,树立远大理想信念,使他们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和树立崇高理想。培养学生运用书本理论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培养; 中学生; 关心 ;时事
无锡的“东林书院”有一副对联,是明朝学者顾宪成的,叫做“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就是告诫学生要关心时事。
时事即当前国内外发生的引人注目的、具有重大意义的新闻。现在的中学生,学习任务很繁重,对于国家大事和世界大事知道得很少,偶然关心学习时事,也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这种现象同学校教育有很大关系,加上时事政治在考试中所占比例不大,因此大多数学校对时事教育不够,有的学校甚至没有阅报栏,而且不少老师与家长认为,中学生没有必要关心国家大事,只有学好文化才是实在的,加之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学生几乎成了游离于社会现实之外的“笼中鸟”。
中学生是国家的未来,负有振兴中华的使命,只有了解中国的过去与现在,才能激发他们的使命感与责任感,才能使他们树立崇高的爱国主义思想。中学生如果“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对国家大事所知甚少,又怎么能树立起振兴祖国的宏伟志向呢?所以让中学生关心时事,了解时事,并对他们实施行之有效的时事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国内外形势,养成关心国家大事的良好习惯,激发爱国主义情感,逐步树立正确的政治观和价值观;同时,它也是对青少年进行生动、活泼的国情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引导学生深刻体会社会生活的重大变化,将自身成长与祖国强盛、现代化建设进程紧密联系,树立远大理想信念,使他们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和树立崇高理想,是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教师需要认真对待的一项重要任务。而且,一个国家的兴衰荣辱是与这个国家的每一个公民连在一起的,个人的前途与国家的命运密不可分,因而关心国家大事是每个公民爱国意识的重要表现,是公民应该具备的品质,中学生更不能例外。
青少年学生,即将成为国家与社会的建设者,关心国家时事,是他们成长与成才的内在需要。未入社会而先知天下,可以为将来担负起国家建设重任打下良好的基础。中学生应该时刻跟上时代的步伐,保持与社会的紧密联系,提高和增强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
那么,中学生应该关心哪些时事和怎样关心呢?我想,首先要关心一些重大的时事,如2009年我国建国60周年的阅兵式,关注上海世博会的一些情况,每年我国的最高科学技术奖的情况,日本大地震和福岛核泄漏的情况等等。
另外,我们可以化整为零地关注、学习、吸取时事知识,然后达到零存整取式的运用效果。我们更应该养成这样良好的习惯,以不时之学供不时之用。
中学生现在课业负担重,学习时间紧,但完全可以将关心时事与文化学习相融合。如每天中午饭后或休息时间,在经过走廊、墙报、板报、图书馆、阅览室时候,花几分钟或更短的时间作短时阅览,也将使你得益匪浅,甚至终身受用。每个班级都订有报纸,我们可以很好地利用这伸手可及的阅览资源?养成每天关心时事的习惯,阅览时做到泛读与精读相结合,浏览与钻研相结合。我们在读报时一定要对“第一版”特别留意!此外,我们通学生还可以听广播,可以收看电视新闻,将动漫变成新闻,将连续剧改为大时事,这样不必集中太多的时间,每天有几分钟或更短时间,长期坚持,聚沙就可以成塔。
学校还可以充分利用广播、电视与媒体,通过橱窗、板报、时事角、校园广播、校园网络等多种途径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内外重大时事。定时组织开展时事论坛、主题班会、主题校会等多种喜闻乐见的时事活动;还可以以国内外重大节日、纪念日和杰出人物事迹为契机,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开展时事教育。
最后,我重点想说,中学政治课应特别重视对学生关心重大时事的培养和引导。
政治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思想政治课教学结合时事教育既是思想政治教学紧密联系当前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的有效渠道,又能弥补教材相对于形势发展滞后的不足,同时也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政治课的兴趣,培养学生运用书本理论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起到“一石多鸟”的作用。例如,以新鲜的时事热点为话题导入新课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对整堂课的学习兴趣,为整堂课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还有,可以把一些重大时事和课本知识结合起来,如,在“感受科技创新”的课堂上,我重点向同学们介绍了“京沪高铁”的情况,学生非常感兴趣,同时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大大提高。所以,政治课教学不应该只是以传播课本知识为己任,而要敢于突破课本的束缚,引进重要时事知识来激活政治课的教学。时事热点、焦点虽是课外内容,然而常常也是学生津津乐道的话题。作为政治课老师要善于抓住这一点,及时地捕捉各种热点、焦点信息,为学生作更深入、更全面的讲解。
总之,当代中学生就应该有这样的理想:我们要有关心国家大事的责任心,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决心,更有“天下兴盛,舍我其谁”的雄心,那么,我们就是或将是这个天下的主人。
【关键词】培养; 中学生; 关心 ;时事
无锡的“东林书院”有一副对联,是明朝学者顾宪成的,叫做“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就是告诫学生要关心时事。
时事即当前国内外发生的引人注目的、具有重大意义的新闻。现在的中学生,学习任务很繁重,对于国家大事和世界大事知道得很少,偶然关心学习时事,也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这种现象同学校教育有很大关系,加上时事政治在考试中所占比例不大,因此大多数学校对时事教育不够,有的学校甚至没有阅报栏,而且不少老师与家长认为,中学生没有必要关心国家大事,只有学好文化才是实在的,加之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学生几乎成了游离于社会现实之外的“笼中鸟”。
中学生是国家的未来,负有振兴中华的使命,只有了解中国的过去与现在,才能激发他们的使命感与责任感,才能使他们树立崇高的爱国主义思想。中学生如果“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对国家大事所知甚少,又怎么能树立起振兴祖国的宏伟志向呢?所以让中学生关心时事,了解时事,并对他们实施行之有效的时事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国内外形势,养成关心国家大事的良好习惯,激发爱国主义情感,逐步树立正确的政治观和价值观;同时,它也是对青少年进行生动、活泼的国情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引导学生深刻体会社会生活的重大变化,将自身成长与祖国强盛、现代化建设进程紧密联系,树立远大理想信念,使他们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和树立崇高理想,是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教师需要认真对待的一项重要任务。而且,一个国家的兴衰荣辱是与这个国家的每一个公民连在一起的,个人的前途与国家的命运密不可分,因而关心国家大事是每个公民爱国意识的重要表现,是公民应该具备的品质,中学生更不能例外。
青少年学生,即将成为国家与社会的建设者,关心国家时事,是他们成长与成才的内在需要。未入社会而先知天下,可以为将来担负起国家建设重任打下良好的基础。中学生应该时刻跟上时代的步伐,保持与社会的紧密联系,提高和增强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
那么,中学生应该关心哪些时事和怎样关心呢?我想,首先要关心一些重大的时事,如2009年我国建国60周年的阅兵式,关注上海世博会的一些情况,每年我国的最高科学技术奖的情况,日本大地震和福岛核泄漏的情况等等。
另外,我们可以化整为零地关注、学习、吸取时事知识,然后达到零存整取式的运用效果。我们更应该养成这样良好的习惯,以不时之学供不时之用。
中学生现在课业负担重,学习时间紧,但完全可以将关心时事与文化学习相融合。如每天中午饭后或休息时间,在经过走廊、墙报、板报、图书馆、阅览室时候,花几分钟或更短的时间作短时阅览,也将使你得益匪浅,甚至终身受用。每个班级都订有报纸,我们可以很好地利用这伸手可及的阅览资源?养成每天关心时事的习惯,阅览时做到泛读与精读相结合,浏览与钻研相结合。我们在读报时一定要对“第一版”特别留意!此外,我们通学生还可以听广播,可以收看电视新闻,将动漫变成新闻,将连续剧改为大时事,这样不必集中太多的时间,每天有几分钟或更短时间,长期坚持,聚沙就可以成塔。
学校还可以充分利用广播、电视与媒体,通过橱窗、板报、时事角、校园广播、校园网络等多种途径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内外重大时事。定时组织开展时事论坛、主题班会、主题校会等多种喜闻乐见的时事活动;还可以以国内外重大节日、纪念日和杰出人物事迹为契机,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开展时事教育。
最后,我重点想说,中学政治课应特别重视对学生关心重大时事的培养和引导。
政治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思想政治课教学结合时事教育既是思想政治教学紧密联系当前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的有效渠道,又能弥补教材相对于形势发展滞后的不足,同时也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政治课的兴趣,培养学生运用书本理论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起到“一石多鸟”的作用。例如,以新鲜的时事热点为话题导入新课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对整堂课的学习兴趣,为整堂课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还有,可以把一些重大时事和课本知识结合起来,如,在“感受科技创新”的课堂上,我重点向同学们介绍了“京沪高铁”的情况,学生非常感兴趣,同时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大大提高。所以,政治课教学不应该只是以传播课本知识为己任,而要敢于突破课本的束缚,引进重要时事知识来激活政治课的教学。时事热点、焦点虽是课外内容,然而常常也是学生津津乐道的话题。作为政治课老师要善于抓住这一点,及时地捕捉各种热点、焦点信息,为学生作更深入、更全面的讲解。
总之,当代中学生就应该有这样的理想:我们要有关心国家大事的责任心,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决心,更有“天下兴盛,舍我其谁”的雄心,那么,我们就是或将是这个天下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