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语文教学;意境;共鸣;激情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13—0099—01
一、发掘真情,感悟真情
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应在教学的一开始就牢牢吸引住学生,这就需要运用导入艺术来抓学生的心,使他们的思维随着老师的情感入境,激发起求知欲,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老师满怀激情的导语很容易感染学生,激发他们的兴奋点。我在教《乡愁》这一课时,曾这样设计导入语:(同时播放《江河水》音乐)同学们,我国伟大诗人屈原在《九章·哀野》中写到“狐死必首丘”,也就是说狐狸死时必将头朝向出生的山丘。兽尚且如此,人又怎能不承受思乡之愁?多少海外赤子抱着叶落归根的情感回到祖国回到家乡!是啊,树高千尺也忘不了根!无论你走得多远,但总犹如风筝一样,有一根用眷眷爱心织成的线紧紧地握在母亲手中。你的根是在故园的井土之中。故园暂不能还,便滋生了那宝马香车也载不动的乡愁!乡愁啊乡愁,你是什么模样?为什么千百年来的人们想起你总是心惊魄动,总是泪水涟涟?今天,我们来学习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乡愁》,让我们走进那如烟似雾的乡愁世界。这样学生带着被激起的情绪和兴趣走进课文。
二、巧设意境,情景交融
在《不朽的失眠》中,作者跨越千年时空展开丰富的遐思联想,描绘出张继落榜之后的落魄、失意、凄凉的情感。再现了《枫桥夜泊》这首诗创作的背景。为此,笔者以《枫叶颂》为题与师生同题作诗,与学生一起感悟枫桥的枫叶:“千年的渔火,万年的风霜,带你走进岁月的沧桑。朦胧的月色,绚丽的霞光,照亮你心头的视窗。悠扬的钟声,在无尽地遐想,沉浸在思念的梦乡。啊,每一片枫叶,都是一轮火红的太阳。永远凝聚与辉耀着,圣洁的生命之光!”
其实,对于诗歌作品的欣赏,从来就是因人而异,见仁见智的。因为好的诗歌作品总是给人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我们在讲授此篇课文的时候,要结合对那首脍炙人口的著名诗歌的欣赏,通过播放幻灯片,配乐诗朗诵等多种形式,把学生带进诗的意境。在讲授莎士比亚名剧《威尼斯商人》这篇课文的时候,特别要注重分角色朗读课文,让学生充分把握剧中人物的思想性格,以境生情,以情感人。
三、互动共鸣,传递深情
师生课堂互动,是教改实验中对教师的基本要求。只有互动,才能产生共鸣;只有互动,才能更好地传递深情。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层层蓄势,气象恢弘。以富有音乐美的凝练语言,表达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志。我们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轮读课文、课堂讨论、师生分别写读后感等多种方式,增强互动,共同体验和传递胸怀宽广,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培养学生拼搏向上的道德情操。初一语文课本中都德的《最后一课》,表现了对祖国领土沉沦的悲情,可以结合咏唱纪念“9.18”等抗日救亡歌曲,加深学生的感受。
四、生发情感,再现激情
在语文教学中,要结合课文与作文的有机衔接,进一步升华真情实感,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以朴素的语言,从微小的细节,描绘出父亲的感人形象,表达了父子深情。结合本篇课文,让学生回忆亲人们留给自己的深刻印象,写出亲情作文。有个学生从自己的爷爷为乞丐端饭、穿鞋等细节描写中,表达了对爷爷的敬佩之情,并以《天堂里的笑声》为这篇作文命名,写出爷爷对自己潜移默化的影响,对于关注弱势群体,创建和谐社会,谈出了切身感受,体现出情感的升华与灵魂的洗礼。对于相近的课文,应通过比较分析的方法,让学生善于从不同角度体会作者的情感。孟浩然的《过故人庄》与陆游的《游山西村》同样是对友情的赞美,都描绘了美妙的田园风光。但在语言风格上,孟浩然的诗自然朴实,陆游的诗于平易处见工整,富有哲理色彩。以情感为主线,可以使课堂教学灵动起来。
总之,情感教育是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苏霍姆林斯基说:“请记住:每一个儿童都是带着想好好学习的愿望来学习的。这种愿望像一颗耀眼的大星星,照亮着儿童所关切和操心的情感世界。他们无比信任地把这颗大星星交给我们——做教师的人。要是我们做教师的人,在心里面像儿童对待我们一样,把无限的信任同样给予他们就好了!那将是一种富有人情的相互尊重的美妙与和谐。”只有充分重视培养健康完善的情感对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重要作用,并切实地把它落实于教学工作之中,让学生在学习中陶冶情操,愉悦性情,滋润心灵,健全人格。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才能培养出真正具有高素质的一代人才,我们的社会才能不断走向进步。
编辑:刘於诚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13—0099—01
一、发掘真情,感悟真情
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应在教学的一开始就牢牢吸引住学生,这就需要运用导入艺术来抓学生的心,使他们的思维随着老师的情感入境,激发起求知欲,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老师满怀激情的导语很容易感染学生,激发他们的兴奋点。我在教《乡愁》这一课时,曾这样设计导入语:(同时播放《江河水》音乐)同学们,我国伟大诗人屈原在《九章·哀野》中写到“狐死必首丘”,也就是说狐狸死时必将头朝向出生的山丘。兽尚且如此,人又怎能不承受思乡之愁?多少海外赤子抱着叶落归根的情感回到祖国回到家乡!是啊,树高千尺也忘不了根!无论你走得多远,但总犹如风筝一样,有一根用眷眷爱心织成的线紧紧地握在母亲手中。你的根是在故园的井土之中。故园暂不能还,便滋生了那宝马香车也载不动的乡愁!乡愁啊乡愁,你是什么模样?为什么千百年来的人们想起你总是心惊魄动,总是泪水涟涟?今天,我们来学习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乡愁》,让我们走进那如烟似雾的乡愁世界。这样学生带着被激起的情绪和兴趣走进课文。
二、巧设意境,情景交融
在《不朽的失眠》中,作者跨越千年时空展开丰富的遐思联想,描绘出张继落榜之后的落魄、失意、凄凉的情感。再现了《枫桥夜泊》这首诗创作的背景。为此,笔者以《枫叶颂》为题与师生同题作诗,与学生一起感悟枫桥的枫叶:“千年的渔火,万年的风霜,带你走进岁月的沧桑。朦胧的月色,绚丽的霞光,照亮你心头的视窗。悠扬的钟声,在无尽地遐想,沉浸在思念的梦乡。啊,每一片枫叶,都是一轮火红的太阳。永远凝聚与辉耀着,圣洁的生命之光!”
其实,对于诗歌作品的欣赏,从来就是因人而异,见仁见智的。因为好的诗歌作品总是给人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我们在讲授此篇课文的时候,要结合对那首脍炙人口的著名诗歌的欣赏,通过播放幻灯片,配乐诗朗诵等多种形式,把学生带进诗的意境。在讲授莎士比亚名剧《威尼斯商人》这篇课文的时候,特别要注重分角色朗读课文,让学生充分把握剧中人物的思想性格,以境生情,以情感人。
三、互动共鸣,传递深情
师生课堂互动,是教改实验中对教师的基本要求。只有互动,才能产生共鸣;只有互动,才能更好地传递深情。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层层蓄势,气象恢弘。以富有音乐美的凝练语言,表达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志。我们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轮读课文、课堂讨论、师生分别写读后感等多种方式,增强互动,共同体验和传递胸怀宽广,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培养学生拼搏向上的道德情操。初一语文课本中都德的《最后一课》,表现了对祖国领土沉沦的悲情,可以结合咏唱纪念“9.18”等抗日救亡歌曲,加深学生的感受。
四、生发情感,再现激情
在语文教学中,要结合课文与作文的有机衔接,进一步升华真情实感,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以朴素的语言,从微小的细节,描绘出父亲的感人形象,表达了父子深情。结合本篇课文,让学生回忆亲人们留给自己的深刻印象,写出亲情作文。有个学生从自己的爷爷为乞丐端饭、穿鞋等细节描写中,表达了对爷爷的敬佩之情,并以《天堂里的笑声》为这篇作文命名,写出爷爷对自己潜移默化的影响,对于关注弱势群体,创建和谐社会,谈出了切身感受,体现出情感的升华与灵魂的洗礼。对于相近的课文,应通过比较分析的方法,让学生善于从不同角度体会作者的情感。孟浩然的《过故人庄》与陆游的《游山西村》同样是对友情的赞美,都描绘了美妙的田园风光。但在语言风格上,孟浩然的诗自然朴实,陆游的诗于平易处见工整,富有哲理色彩。以情感为主线,可以使课堂教学灵动起来。
总之,情感教育是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苏霍姆林斯基说:“请记住:每一个儿童都是带着想好好学习的愿望来学习的。这种愿望像一颗耀眼的大星星,照亮着儿童所关切和操心的情感世界。他们无比信任地把这颗大星星交给我们——做教师的人。要是我们做教师的人,在心里面像儿童对待我们一样,把无限的信任同样给予他们就好了!那将是一种富有人情的相互尊重的美妙与和谐。”只有充分重视培养健康完善的情感对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重要作用,并切实地把它落实于教学工作之中,让学生在学习中陶冶情操,愉悦性情,滋润心灵,健全人格。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才能培养出真正具有高素质的一代人才,我们的社会才能不断走向进步。
编辑:刘於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