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适诗歌中历史人物的特点

来源 :长安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rdi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为盛唐时期边塞诗歌的代表诗人,高适的诗歌历来被作为学者的研究对象。笔者主要对高适诗歌中涉及历史人物进行分析,对其特点和类型做出概括。
  关键词:高适;诗歌;历史人物
  文章编号:978-7-80736-771-0(2011)03-042-02
  
  高适是盛唐边塞诗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二十入长安,曾淹留梁宋,四十六岁中第,而仅得汴州封丘尉之职。仕途坎坷对他的诗风产生深远的影响,“高岑之诗悲壮,使人读之感慨”(严羽《沧浪诗话》),“左散骑常侍高适,朔气纵横,壮心落落,抱瑜握瑾,浮沉阊巷之间,殆侠徒也。故其为诗,直举胸臆,摹画景象,气骨琅然。”(《唐诗品》)高适诗多胸臆语,少用比兴等修辞手法。盛唐诗人有着与时代相符的积极入世心态,以兼济天下为己任,体现在诗歌中便是一泻千里的豪迈之气。
  诗歌是诗人思想的表现。所谓“诗言情”、“诗言志”。纵观诗人一生,大多都处于理想抱负无法实现中:高适天宝八载(公元749年)赴长安应试中第。永泰元年(公元765年)卒,一生短短六十二年。前四十六年均在梁、宋(今河南商丘)等地浪迹。多年的落拓浪游生活和早年干谒不成的经历使其诗歌中常带有一种悲壮慷慨的基调。对《四库全书》中《高常侍集》的分析数据显示,在高适作品中。“酒”出现47次,“愁”和“悲”共计77次,这些字相对较高的使用频率,从侧面反映了诗人的惆怅和悲愤。以及无可排解的忧郁。诗人创作的高峰时期是在仕途坎坷的浪游及入幕时期。这段时期占据了诗人的大半生,从“二十解书剑,西游长安城到“布衣不得干明主”“暮宿灵台私自怜”,诗人在现实中处处碰壁,怀古之情油然而生,不由得将自己的境遇和历史人物联系在一起。因此,在高适诗歌中,涉及到历史人物非常多。
  在高适的诗歌中出现了哪些历史人物,他们具有怎样的共性,又与诗人的生平经历与人生追求存在哪些联系,是笔者要考察的重点。本文旨在通过考察高适诗歌中历史人物的特点,分析这些历史人物与诗人人生旨趣之间的联系,主要参考了刘开扬《高适诗集编年笺注》(共收录诗作二229首)。
  
  一、高适诗歌中涉及的主要历史人物
  
  高适诗歌内容丰富,涉及边塞、咏怀、关心民生疾苦及讽刺现实等多方面内容,诗歌主旨在诗人不同的创作阶段也有差异。因此,在诗歌中,诗人所涉及到的历史人物或予以肯定,或予以否定,或予以辛辣的讽刺,不一而足。而与诗人人生旨趣相通的,必然是那些诗人肯定的历史人物。诗歌中涉及的历史人物从三皇五帝到唐太宗,从帝王将相到文人墨客,不可谓不多。在数量上占优势的是那些在历史上有着重要影响的君臣,如苏秦、韩信、李广、平原君等人。因此,我们通过这些人物的分析,考察诗人的人生追求。
  
  二、诗歌中历史人物的类型与特点
  
  1、帝王诸侯:黄帝、尧、舜、刘邦、梁孝王、平原君、信陵君、李世民等。高适诗歌中出现频率较高的是梁孝王和平原君、信陵君。
  梁孝王武者,孝文皇帝子也。即汉代梁孝王刘武。梁孝王非常好客,“梁孝王筑东苑,方三百余里”(《汉书》)。当时的文人如枚乘、司马相如等均为梁王的座上客。“梁王昔全盛,宾客复多才(《宋中十首》)”,“君王不可见,修竹令人悲。”(《宋中十首》)
  平原君和信陵君是战国四公子,他们广招天下之贤士,食客可达一千多人。“未知肝胆向谁是,令人却忆平原君。”(《邯郸少年行》),“礼乐遥传鲁伯禽,宾客争过魏公子。”(《题李别驾壁》)
  这些帝王将相在诗歌中的l出现,主要表达了诗人两方面的情感。一是对古代明君的向往,二是对自己不得重用的悲叹。高适二十入长安,怀抱经国济世的热忱,却一次次的失望,于是,便对历代明君表现出一种汲汲的渴望和追求而不得的失落,这两种情感贯在他的诗歌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2、文臣武将
  屈原、管仲、鲍叔、王粲、贾谊、杨雄、冯谖、苏秦、韩信、枚乘、蔡泽、谢安、诸葛亮、车胤、邹阳、范睢、萧何、范蠡、李广、霍去病、朱买臣、鲁仲连、陆逊等。在这些人中,苏秦、李广是诗歌中出现频率较高的人物。
  苏秦,字季子,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少有大志。“悬梁刺股”中的“刺骨”即是苏秦。苏秦在未得到重用以前,备尝人间冷暖。“长卿无产业,季子惭妻嫂。”(《酬裴秀才》),“吾知十年后,季子多黄金。”(《别王徼》),“苏秦憔悴人多厌,蔡泽栖迟世看丑。”(《九月九日酬颜少府》)
  李广,汉代名将。后世称为“飞将军”,在抗击匈奴的战争中取得了卓越的战果。“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燕歌行并序》)”,“惟昔李将军,按节临此都。”(《塞上》)
  苏秦在诗歌中出现的频率很高,诗人以这一类人自励。大凡在历史上有影响的人,他们要承受的磨难是常人难以想象的,承受这些,则是实现理想,施展抱负的必经之路。对历史上名臣的钦慕,一方面是对自己能够建功立业,兼济天下的愿望,另一方面则是以他们自励,在失意找到精神的寄托。对霍去病、李广等将帅的一再提及,则表现了诗人对征战沙场的向往。体现在诗歌中,则是诸多豪气横越的边塞之作。
  3、诸子百家及文人墨客
  孔子、庄子、王粲、曹植、王勃等。“忆昔鲁仲尼,悽悽此经过。”(《宋中十首》)在高适诗歌中,有多处对《论语》中的相关内容进行阐释,高适受儒家积极入世的思想影响较深,“道”在《论语》中出现了60次,在高适诗歌中,它出现的频率也很高。“君心本如此,天道岂无知。”(《宋中十首》)“昨日遇夫子,乃欣吾道存。”(《酬司空璲》)“万乘亲问道,六宫无敢听。”(《遇冲和先生》)“上天道昔未测,人心无所向。”(《自淇涉黄河途中十二首》)“远游怅不乐,兹赏吾道存。”(《同韩四薛三束亭翫月》)高适笔下的“道”,自然与孔子有相通之处,同时,也是诗人的内在精神的外化。是诗人志存高远的体现,所以诗人贯之以“吾道”。
  虽言“有唐以来,诗人之达者,唯适而已。”(《旧唐书·高适传》)但是,诗人是晚年而“达”,而这个阶段并不是高适创作的高峰时期。高适对历史人物的偏爱,一方面体现了他对历代明君贤臣的向往。另一方面则是对“布衣不得干明主(《别韦参军》)”的无奈。诗人在历史的经纬中来回穿梭,而无论现实生活和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相似或背离,均会引发诗人的感触。表现在诗歌创作过程中,便是诗人不自觉的将这些触动都化为自己的诗句。
  诗人半世漂泊,在现实中找不到寄托,理想抱负无法施展,即有建功立业的激情,也有功名未就的不平之鸣,只能在历史中得到慰藉。于是,诗人借历史人物抒发一己之怀。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本身就具有真实、可靠的特点,从三皇五帝到盛唐,历史在和平与战乱中不断交替,历史人物都真真切切存在过,他们是诗人在失意时最好的精神寄托。高适能将历史人物所独具的慷慨悲凉、不断追求等品质融入作品,使诗歌兼具历史厚重感与卓然之骨气。
其他文献
【习作目标】1.引导学生编写较完整、有趣的童话故事。2.培养学生养成认真倾听、主动评价的习惯。
《中药化学》是一门实验应用性学科,为实现中药现代化而培养中药新药研制与开发方面的人才是我们教学的主要目的。因此,如何更好地将药化实验与科研接轨,加强实验技能与科研设计
为了探讨红果黄肉楠茶水浸提有效成分的变化及优化浸提条件,以红果黄肉楠(Actinodaphne cupularis (Hemsl.) Gamble)为原料,对水浸提红果黄肉楠茶中总黄酮、茶多酚的溶出进行动态
目的建立感冒灵胶囊中对乙酰氨基酚、绿原酸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用Kromasil C18柱,分别以乙腈-水-冰醋酸(15:85:2)、乙腈-水-冰醋酸(8:92:2)为流动相,检
肌筋膜炎为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其特点是急性或慢性反复发作的颈肩腰背部疼痛。笔者根据本院骨科姚树国主任医师的经验方研制成“通络搽剂”,自2003年4月起采用随机分组
外阴营养不良是妇科常见病、难治病之一,以外阴局部皮肤粗糙、变白及剧痒为主要临床表现,目前尚无有效疗法。近年来,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设计概说以读为本,引导学生在读中了解内容,体会情感,领悟课文的表达方式。强调学生与文本深层次地对话,在对话过程中深刻感受和理解语言文字表达的情意。还给学生足够的思维空间
社会和时代影响着文学的发展进程和方式。同时,文学也是社会发展的“见证”。在解构主义、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下诞生的《活着》,以其独特的视角写出了一个平凡人福贵悲苦的一
通常认为,配价语法是法国语言学家泰斯尼耶尔首先提出来的。后来,中国的语言学家引进了配价语法理论,并根据汉语的语言实际和特点,对其进行修正,补充,完善,使之尽可能适用于汉语语法分析。这样汉语配价语法的研究就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
独立学院是近几年来普通高校本科联合社会力量办学,进行本科教育层次的高等教育机构。本文针对独立学院的学生特点,就如何进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一些探讨性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