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使教学实现师生双赢,让学生对数学乐学、好学、自主地学、创造性地学,最后达到会学、博学的效果,是每一位数学教师的梦想和追求,高效的课堂可以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二四六教学模式
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使教学实现师生双赢,让学生对数学乐学、好学、自主地学、创造性地学,最后达到会学、博学的效果,是每一位数学教师的梦想和追求。为促进学生学习和成长,我校的“二四六”教学模式仅供数学教师参考。
“二”是“二分”,即分组和分层两种教学手段。
“四”是“四备”,即备课的四个阶段:个人主备、组内集备、课前复备、课后补备。
“六”是“六步”,即课堂教学的六个环节:检测、定向、自学、展示、反馈、总结。
一、“二分”:分组、分层
“分组”是指各班把学生平均分成几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6~8人,分组的原则是“异质同组,同质结对”。课堂上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学习,师生的评价、加分、奖励也都针对学习小组进行,促使组内合作,形成合力,从而增强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分层”指的是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成绩进行分层次教学。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课堂展示时,不同层次的问题安排不同层次的学生来展示,课后作业、课外辅导都要分层次进行。
二、“四备”:个人主备、组内集备、课前复备、课后补备
1.个人主备:由各教研组长对组内备课进行分工,每课(或单元、章节)由一名教师主备,完成导学案初稿。
2.组内集备:即集体备课,教研组长组织集体教研,主备教师说课汇报,其他教师提出修改意见进行修改,形成正式导学案,交教研组长审批、签字,然后打印、下发。
3.课前复备:每位教师在上课前要进行复备,根据自己任教班级的学情,结合个人教学特点,形成个性化导学案。
4.课后补备:每位教师课后及时进行教学反思,将课堂上的生成性问题进行整理续备;并把课堂存在的问题、原因和改进措施记入导学案的教学反思栏内。交给教研组长进行汇总,进一步修改导学案,整理电子稿存档,为下一循环教学提供资源。
三、“六步”:检测、定向、自学、展示、反馈、总结
1.检测
根据上节课所学知识,联系本节课内容,安排课前一练。时间约5分钟。
每节课由一名学生在课前准备好練习题并在课上主持,任课教师要对练习题把关。检测题应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
2.定向
教师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并解读学习目标。时间约2分钟。
教师根据本课时的知识点及课标要求,确立学习目标,使学生明确本节课要学到哪些知识,应该掌握到什么程度;学习过程中应该形成哪些能力,掌握哪些方法;思想上应该受到哪些启迪。
3.自学
学生通过独学、对学、组学,完成对本节课知识的学习。时间约15分钟。
(1)独学:学生在课前充分预习的基础上,独立完成导学案中的问题。运用双色笔对遇到的问题进行标注,将问题带到对学和组学中解决。教师在学生独学过程中不断巡视,对学生完成的问题随时批阅、点评。对个别学生尤其是学困生要适时进行点拨指导。这一环节学生要完成导学案中自学部分50%以上的问题。
(2)对学:独学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在对学中采用“兵教兵”的方式解决。教师要深入了解学情,并适时点拨。这一环节学生要完成导学案中自学部分70%以上的问题。
(3)组学:对学仍不能解决的问题,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集合大家智慧,发挥团队作用。组学后,学生要完成导学案中自学部分85%以上的问题。组学中,教师要了解各小组存在的问题,并适时地对个别学生进行点拨与引导,需要展示的问题,布置学生写好板书。
4.展示
学生对自学结果进行展示交流。时间约15分钟(小学约10分钟)。
展示分为组内小展示和班级大展示。
小展示在组学阶段完成,由学习组长组织,组员将学习成果在小组内进行展示。
大展示由教师或学生代表组织各学习小组在全班进行展示。大展示主要展示的是组学后个别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备课时的预设性问题和课堂上的生成性问题。
通过展示交流和师生点评,学生应解决导学案中自学部分的所有问题,学生随时用双色笔整理导学案。
5.反馈
通过随堂训练的方式,对本节课学习内容进行达标测评。时间约5分钟。
测评题要分层次设计,通过口答、笔答、板答等方式进行检测。
6.总结
师生共同梳理本节课的知识体系,并总结学习收获。时间约3分钟。
总结要从学到的知识、形成的能力、掌握的方法、受到的启迪以及自己的课堂表现等方面进行。教师在学生总结的过程中,要对本节课知识点进行必要的梳理,用课件或板书展示。学生用双色笔整理导学案。
以上六个环节,在实际数学课堂教学中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应该按照教材内容的特点、教学目的和班级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
作者簡介:柳青(1968—),女,汉族,辽宁省盘锦市人,大学专科,研究方向:小学教育。
编辑 谢尾合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二四六教学模式
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使教学实现师生双赢,让学生对数学乐学、好学、自主地学、创造性地学,最后达到会学、博学的效果,是每一位数学教师的梦想和追求。为促进学生学习和成长,我校的“二四六”教学模式仅供数学教师参考。
“二”是“二分”,即分组和分层两种教学手段。
“四”是“四备”,即备课的四个阶段:个人主备、组内集备、课前复备、课后补备。
“六”是“六步”,即课堂教学的六个环节:检测、定向、自学、展示、反馈、总结。
一、“二分”:分组、分层
“分组”是指各班把学生平均分成几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6~8人,分组的原则是“异质同组,同质结对”。课堂上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学习,师生的评价、加分、奖励也都针对学习小组进行,促使组内合作,形成合力,从而增强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分层”指的是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成绩进行分层次教学。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课堂展示时,不同层次的问题安排不同层次的学生来展示,课后作业、课外辅导都要分层次进行。
二、“四备”:个人主备、组内集备、课前复备、课后补备
1.个人主备:由各教研组长对组内备课进行分工,每课(或单元、章节)由一名教师主备,完成导学案初稿。
2.组内集备:即集体备课,教研组长组织集体教研,主备教师说课汇报,其他教师提出修改意见进行修改,形成正式导学案,交教研组长审批、签字,然后打印、下发。
3.课前复备:每位教师在上课前要进行复备,根据自己任教班级的学情,结合个人教学特点,形成个性化导学案。
4.课后补备:每位教师课后及时进行教学反思,将课堂上的生成性问题进行整理续备;并把课堂存在的问题、原因和改进措施记入导学案的教学反思栏内。交给教研组长进行汇总,进一步修改导学案,整理电子稿存档,为下一循环教学提供资源。
三、“六步”:检测、定向、自学、展示、反馈、总结
1.检测
根据上节课所学知识,联系本节课内容,安排课前一练。时间约5分钟。
每节课由一名学生在课前准备好練习题并在课上主持,任课教师要对练习题把关。检测题应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
2.定向
教师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并解读学习目标。时间约2分钟。
教师根据本课时的知识点及课标要求,确立学习目标,使学生明确本节课要学到哪些知识,应该掌握到什么程度;学习过程中应该形成哪些能力,掌握哪些方法;思想上应该受到哪些启迪。
3.自学
学生通过独学、对学、组学,完成对本节课知识的学习。时间约15分钟。
(1)独学:学生在课前充分预习的基础上,独立完成导学案中的问题。运用双色笔对遇到的问题进行标注,将问题带到对学和组学中解决。教师在学生独学过程中不断巡视,对学生完成的问题随时批阅、点评。对个别学生尤其是学困生要适时进行点拨指导。这一环节学生要完成导学案中自学部分50%以上的问题。
(2)对学:独学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在对学中采用“兵教兵”的方式解决。教师要深入了解学情,并适时点拨。这一环节学生要完成导学案中自学部分70%以上的问题。
(3)组学:对学仍不能解决的问题,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集合大家智慧,发挥团队作用。组学后,学生要完成导学案中自学部分85%以上的问题。组学中,教师要了解各小组存在的问题,并适时地对个别学生进行点拨与引导,需要展示的问题,布置学生写好板书。
4.展示
学生对自学结果进行展示交流。时间约15分钟(小学约10分钟)。
展示分为组内小展示和班级大展示。
小展示在组学阶段完成,由学习组长组织,组员将学习成果在小组内进行展示。
大展示由教师或学生代表组织各学习小组在全班进行展示。大展示主要展示的是组学后个别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备课时的预设性问题和课堂上的生成性问题。
通过展示交流和师生点评,学生应解决导学案中自学部分的所有问题,学生随时用双色笔整理导学案。
5.反馈
通过随堂训练的方式,对本节课学习内容进行达标测评。时间约5分钟。
测评题要分层次设计,通过口答、笔答、板答等方式进行检测。
6.总结
师生共同梳理本节课的知识体系,并总结学习收获。时间约3分钟。
总结要从学到的知识、形成的能力、掌握的方法、受到的启迪以及自己的课堂表现等方面进行。教师在学生总结的过程中,要对本节课知识点进行必要的梳理,用课件或板书展示。学生用双色笔整理导学案。
以上六个环节,在实际数学课堂教学中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应该按照教材内容的特点、教学目的和班级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
作者簡介:柳青(1968—),女,汉族,辽宁省盘锦市人,大学专科,研究方向:小学教育。
编辑 谢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