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研究CT增强扫描及彩超对于无症状小肾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且经本院手术病理证实的29例无症状小肾癌患者资料,对比螺旋CT增强扫描与彩超的诊断准确率,分析无症状小肾癌的影像学特征。结果: CT增强检查总准确率为96.43%,彩超检查总准确率为92.86%,CT检查准确率高于彩超检查准确率,但无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 :CT增强扫描联合彩超检查无症状小肾癌诊断准确率高,可于临床诊断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螺旋CT 多期增强扫描 彩色多普勒超声
肾细胞癌发源于肾远曲小管上皮细胞组织,属于临床中一种最为常见肾肿瘤,早期小肾癌多无明显典型临床特征,有临床表现时多已进展至中末期,预后多不理想[1]。近些年来,随着CT等医学影像学检查手段在腹部常规检查当中的普遍应用,极大的提高了无症状小肾癌的早期检出率[2]。为研究CT增强扫描与彩超检查对无症状小肾癌的诊断价值,本院回顾性分析了相关病例资料。现将详细情况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本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间本院检出且最终经本院手术病理证实的29例无症状小肾癌患者作为本院研究资料。全部患者中男18例,女11例;年龄为23~81岁,平均63.09±10.21岁;常规体检发现肾脏肿物而行进一步检查的22例,肝、肾囊肿治疗后复查时发现7例。
1.2 方法
1.2.1 检查方法 CT检查方法,患者于接受CT检查前8~10h常规禁食,检查前30~60min饮用纯净水1000ml,充盈胃肠道。检查时取仰卧位,使用8排螺旋CT扫查,自膈顶至耻骨联合进行平扫,平扫结束后将30g/100ml浓度的碘海醇以高压注射器经肘静脉推注70~100ml,剂量标准为1.5~2.0ml/kg,推注速度为3.5ml/s。推注后30s开始皮质期增强扫查,推注后60~90s时行实质期增强扫查,推注后3~5min行肾盂延迟期扫查,视患者情况继续行延时扫描。扫描检查完成后将全部获取的数据传至专用工作站行血管成像、多平面重建及容积再现等多方位分析。
彩色多普勒检查,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采用腹部检查专用变频探头,设置中心频率3.5MHz。检查时患者分别取仰卧位、俯卧位、侧卧位,暴露腹部后对肾脏的各切面行纵向、横向以及冠状面的全面扫查,见肿块后对肿块行多切面观察,获取清晰完整的二维声像图以后,对肿块的二维形态特征进行重点观察,获取肿块最大直径切面后停帧,对肿瘤大小进行测量记录;叠加多普勒血流显影(CDFI)以及能量多普勒血流显影(CDE),找到血流最丰富的断面后,引脉冲多普勒(PW)对病灶的血液颁布与频谱情况进行观察。
1.2.2诊断标准 CT诊断标准,平扫中肿瘤CT的密度与肾实质近似或略有降低,极少也可见肿瘤密度较肾实质偏高;增强期扫描中肿瘤密度与 肾实质相比可见显著降低;肿瘤与肾实质可见不规则的交界线。彩超诊断标准,肿瘤较肾实质回声相比可见低低回声、稍高回声或等回声[3];大部分可见均匀性回声改变,少数可见不均匀性回声或囊肿型回声;肿瘤与肾实质的分界线较清晰,少数欠清晰;大多数可见肿瘤血管形状异常,多呈抱球状、星点状以及血流丰富形等。PW可见肿瘤的内部或边缘处有动脉性的血流频谱,典型表现为高阻性 RI>0.7或低阻性RI<0.6。
1.2.3 统计学方法 以手术病理作为确诊标准,分别将CT检查结果、彩超结果与确诊结果进行对比,再将CT结果与彩超结果进行对比,对比均采取直线相关与回归检验,以0 2. 结果
2.1 与病理结果对比
CT增强检查总准确率为96.43%,彩超检查总准确率为92.86%,CT检查准确率高于彩超检查准确率,但无统计学差异性,x2=0.0000,P=0.5529,P>0.05具体数据见表1。
表1 两种检查方法诊断准确率统计表n(正确率%)
2.2 相关性分析结果
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结果与确诊结果间均具有正相关性,0 表2 不同检查方式诊断结果相关性分析表
2.3 CT与彩超影像表现
彩超检查的影像图表现见下图:
图1:肾中部见高回声肿块,边界较清晰
图2:肾中部见低回声肿块,边界较清晰
图3:CDFI肿块周边可见半环形血流信号
CT检查图像表现见下图:
图4:CT增强扫查小肾癌
3. 讨论
肾癌为泌尿系统临床上最为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以肿瘤直径≤3.0cm为小肾癌[4]。小肾癌的影像学检查方式多为肾排泄造影、CT、B超、MR等,由于小肾癌直径较小尚未对肾盂、肾盏形成压迫破坏,导致肾排泄造影的检出率较低,B超的敏感性虽较高但定性仍有一定困难[5]。无症状的小肾癌为保留肾手术的一项适应证,可通过局部或微创手术进行治疗,但治疗仅适用于早期的小肾癌,因此无症状小肾癌的早期诊断对于提高疗效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6]。
CT平扫是临床上的传统诊断方法,但均无症状小肾癌的病灶微小且血管丰富,密度表现基本均匀与肾实质密度的差异较小,分界多呈不清晰,易导致漏诊的发生。采用CT多期增强扫描后,能够对肿瘤实质期、皮质期及肾盂期行多期全面扫描,可清晰呈现小肾癌与邻近正常肾实质间的动态增强过程。皮质期表现为不均匀的明显强化,能够清晰的观察到肿物强化的程度,这一期的小肾癌密度高于或近似肾实质期,对病灶的形态与边界情况可清晰显像;实质期的肿块强化程度可见一定程度的衰减,可对强化程度的改变进行动态观察,改变呈“快进快退”特征,实质期病灶多表现为低密度,边界清晰;肾盂期的病灶密度则进一步减小,能够对肿块强化的均匀程度、边界情况及肾盂肾盏的推移压迫等情况行详细观察。螺旋CT增强扫描能够清晰呈现0.5~1.0cm的肿瘤,因此对无症状小肾癌的诊断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彩超检查中小肾癌的二维声像图表现为边界清晰,形态多呈圆形或类圆形,有明显的占位效应,病灶内部可见高回声为主,少数也可见低回声或等回声。彩超能够对病灶及周边血流情况进行详细观察,对于小肾癌特别是血管性肿瘤的诊断具有明显优越性。彩超检查具有易操作、无创、可重复等优势,并且可为手术治疗提供全面评估,因此彩超检查更适用于临床常规检查、筛查有手术治疗评估中使用。
本次研究中CT增强及彩超检查均具有令人满意的诊断准确率,临床应用中应充分结合两种检查方式的先进性,能够有效提高无症状小肾癌的早期检出率,对于尽早诊断及早期治疗均具有重要指导价值。
参考文献:
[1]李坤.多层螺旋CT对小肾癌的诊断价值[J].中国乡村医药2013,20(14):60-61.
[2]刘静,赵岩.无症状小肾癌CT增强及彩超诊断价值[J].中国CT和MRI杂志,2008,6(1):75-76.
[3]李超群,韩秀婕,张伟,王川予,张征.小肾癌声像图特征与病理结构相关性的研究[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14,16(1):34-36.
[4]姜涛,肖莉.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小肾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J].内蒙古中医药,2013,(18):107-108.
[5]陈福来,刘爱琴,王晓雷,严香兰,卢海滨.无症状小肾癌影像学14例诊断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11):2761-2762.
[6]赵艳,王成林,袁知东,等.肾脏小肾癌的影像学特征[J].罕少疾病杂志,2010,14(5):47-49.
关键词:螺旋CT 多期增强扫描 彩色多普勒超声
肾细胞癌发源于肾远曲小管上皮细胞组织,属于临床中一种最为常见肾肿瘤,早期小肾癌多无明显典型临床特征,有临床表现时多已进展至中末期,预后多不理想[1]。近些年来,随着CT等医学影像学检查手段在腹部常规检查当中的普遍应用,极大的提高了无症状小肾癌的早期检出率[2]。为研究CT增强扫描与彩超检查对无症状小肾癌的诊断价值,本院回顾性分析了相关病例资料。现将详细情况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本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间本院检出且最终经本院手术病理证实的29例无症状小肾癌患者作为本院研究资料。全部患者中男18例,女11例;年龄为23~81岁,平均63.09±10.21岁;常规体检发现肾脏肿物而行进一步检查的22例,肝、肾囊肿治疗后复查时发现7例。
1.2 方法
1.2.1 检查方法 CT检查方法,患者于接受CT检查前8~10h常规禁食,检查前30~60min饮用纯净水1000ml,充盈胃肠道。检查时取仰卧位,使用8排螺旋CT扫查,自膈顶至耻骨联合进行平扫,平扫结束后将30g/100ml浓度的碘海醇以高压注射器经肘静脉推注70~100ml,剂量标准为1.5~2.0ml/kg,推注速度为3.5ml/s。推注后30s开始皮质期增强扫查,推注后60~90s时行实质期增强扫查,推注后3~5min行肾盂延迟期扫查,视患者情况继续行延时扫描。扫描检查完成后将全部获取的数据传至专用工作站行血管成像、多平面重建及容积再现等多方位分析。
彩色多普勒检查,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采用腹部检查专用变频探头,设置中心频率3.5MHz。检查时患者分别取仰卧位、俯卧位、侧卧位,暴露腹部后对肾脏的各切面行纵向、横向以及冠状面的全面扫查,见肿块后对肿块行多切面观察,获取清晰完整的二维声像图以后,对肿块的二维形态特征进行重点观察,获取肿块最大直径切面后停帧,对肿瘤大小进行测量记录;叠加多普勒血流显影(CDFI)以及能量多普勒血流显影(CDE),找到血流最丰富的断面后,引脉冲多普勒(PW)对病灶的血液颁布与频谱情况进行观察。
1.2.2诊断标准 CT诊断标准,平扫中肿瘤CT的密度与肾实质近似或略有降低,极少也可见肿瘤密度较肾实质偏高;增强期扫描中肿瘤密度与 肾实质相比可见显著降低;肿瘤与肾实质可见不规则的交界线。彩超诊断标准,肿瘤较肾实质回声相比可见低低回声、稍高回声或等回声[3];大部分可见均匀性回声改变,少数可见不均匀性回声或囊肿型回声;肿瘤与肾实质的分界线较清晰,少数欠清晰;大多数可见肿瘤血管形状异常,多呈抱球状、星点状以及血流丰富形等。PW可见肿瘤的内部或边缘处有动脉性的血流频谱,典型表现为高阻性 RI>0.7或低阻性RI<0.6。
1.2.3 统计学方法 以手术病理作为确诊标准,分别将CT检查结果、彩超结果与确诊结果进行对比,再将CT结果与彩超结果进行对比,对比均采取直线相关与回归检验,以0
2.1 与病理结果对比
CT增强检查总准确率为96.43%,彩超检查总准确率为92.86%,CT检查准确率高于彩超检查准确率,但无统计学差异性,x2=0.0000,P=0.5529,P>0.05具体数据见表1。
表1 两种检查方法诊断准确率统计表n(正确率%)
2.2 相关性分析结果
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结果与确诊结果间均具有正相关性,0
2.3 CT与彩超影像表现
彩超检查的影像图表现见下图:
图1:肾中部见高回声肿块,边界较清晰
图2:肾中部见低回声肿块,边界较清晰
图3:CDFI肿块周边可见半环形血流信号
CT检查图像表现见下图:
图4:CT增强扫查小肾癌
3. 讨论
肾癌为泌尿系统临床上最为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以肿瘤直径≤3.0cm为小肾癌[4]。小肾癌的影像学检查方式多为肾排泄造影、CT、B超、MR等,由于小肾癌直径较小尚未对肾盂、肾盏形成压迫破坏,导致肾排泄造影的检出率较低,B超的敏感性虽较高但定性仍有一定困难[5]。无症状的小肾癌为保留肾手术的一项适应证,可通过局部或微创手术进行治疗,但治疗仅适用于早期的小肾癌,因此无症状小肾癌的早期诊断对于提高疗效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6]。
CT平扫是临床上的传统诊断方法,但均无症状小肾癌的病灶微小且血管丰富,密度表现基本均匀与肾实质密度的差异较小,分界多呈不清晰,易导致漏诊的发生。采用CT多期增强扫描后,能够对肿瘤实质期、皮质期及肾盂期行多期全面扫描,可清晰呈现小肾癌与邻近正常肾实质间的动态增强过程。皮质期表现为不均匀的明显强化,能够清晰的观察到肿物强化的程度,这一期的小肾癌密度高于或近似肾实质期,对病灶的形态与边界情况可清晰显像;实质期的肿块强化程度可见一定程度的衰减,可对强化程度的改变进行动态观察,改变呈“快进快退”特征,实质期病灶多表现为低密度,边界清晰;肾盂期的病灶密度则进一步减小,能够对肿块强化的均匀程度、边界情况及肾盂肾盏的推移压迫等情况行详细观察。螺旋CT增强扫描能够清晰呈现0.5~1.0cm的肿瘤,因此对无症状小肾癌的诊断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彩超检查中小肾癌的二维声像图表现为边界清晰,形态多呈圆形或类圆形,有明显的占位效应,病灶内部可见高回声为主,少数也可见低回声或等回声。彩超能够对病灶及周边血流情况进行详细观察,对于小肾癌特别是血管性肿瘤的诊断具有明显优越性。彩超检查具有易操作、无创、可重复等优势,并且可为手术治疗提供全面评估,因此彩超检查更适用于临床常规检查、筛查有手术治疗评估中使用。
本次研究中CT增强及彩超检查均具有令人满意的诊断准确率,临床应用中应充分结合两种检查方式的先进性,能够有效提高无症状小肾癌的早期检出率,对于尽早诊断及早期治疗均具有重要指导价值。
参考文献:
[1]李坤.多层螺旋CT对小肾癌的诊断价值[J].中国乡村医药2013,20(14):60-61.
[2]刘静,赵岩.无症状小肾癌CT增强及彩超诊断价值[J].中国CT和MRI杂志,2008,6(1):75-76.
[3]李超群,韩秀婕,张伟,王川予,张征.小肾癌声像图特征与病理结构相关性的研究[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14,16(1):34-36.
[4]姜涛,肖莉.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小肾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J].内蒙古中医药,2013,(18):107-108.
[5]陈福来,刘爱琴,王晓雷,严香兰,卢海滨.无症状小肾癌影像学14例诊断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11):2761-2762.
[6]赵艳,王成林,袁知东,等.肾脏小肾癌的影像学特征[J].罕少疾病杂志,2010,14(5):4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