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初中化学 三元方式教学 有效教育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4B-
0054-02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我们认识到,那种依靠增加课时来完成教学任务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做法,是违背教学规律的,是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要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教学质量,必须致力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孟照彬教授倡导的有效教育(MS—EEPO)中的各种新教学方法,为我们指明了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这里介绍有效教育中的三元方式教学,谈谈自己在实践中的一些收获和体会。
一、三元方式教学的操作流程
三元方式教学由三个部分组成,分别是一元区、二元区和三元区教学。
一元区教学——充分地想。在现行的教材中,特别是在物理、化学、生物和综合实践学科中,相当注重科学探究和调查、制作等活动。科学探究一般包括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方案、实施方案、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等六个过程。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和设计方案的过程实质上是让学生去“想”,是给学生创造宽松的环境,保证他们有比较充裕的时间去想。让学生思维扩张,形成头脑风暴,才能做出假设,并设计出个性化的研究方案。
二元区教学——二次排序。根据探究活动的具体要求,学生经过“充分地想”之后,进行分工合作,设计一个个性化的研究方案。各组的方案要做到科学合理,需要运用二次排序法去不断修改完善。二次排序中的第一次是选择重要的研究方案,第二次是选择可能的研究方案,直到找到符合要求的方案。这样经过小组讨论和全班质疑,完成从部分到整体的设计过程,学生的方案才富有个性、创新性和可行性,才能培养学生思考的周密性。
三元区教学——科学地做。经过修改后的设计方案比较有条理,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接着就进行方案实施,严谨科学地去做,做好观察和记录,做好分析推理,得出结论。在做的过程中强调原来怎么设计的就怎么做,不要中途改变方案。通过做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如果试验结果与假设不一致,要引导学生仔细分析原因,然后在以下三种后续步骤中做出选择:(1)否定原来的假设,得出与假设相反的结论;(2)按照原来的实验方案重做一遍实验,检验你的实验结果是不是可以重复的;(3)重新设计实验方案,并通过实验重新检验假设。
二、三元方式教学在化学课堂中的实际应用
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手段,是优化教学过程的一种推动力。初中生学习化学,往往觉得内容多、杂乱,理不出头绪,要记的东西多,容易忘。刚开始学习时,他们虽然对实验现象兴趣很浓,但并没有因此而形成稳定的内在学习动机,也不晓得应该怎样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想问题,更不会联系自己熟悉的事物和现象去想问题,不重视理解、记忆重要的事实、术语和原理,以致形成知识学习上的脱节,甚至出现学习水平分化。所以化学教学要从学生实际出发,从学科的特点出发,针对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和发展学生探索、求知的内在动机。三元方式教学可以很好地做到这一点。
如“二氧化碳制法”的探究教学就可以这样设计:教师先复习氧气实验室制法的一般过程,再让学生小结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方法,然后顺理成章地引出新课。新课的学习则可以用三元方式进行。首先,在一元区,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方案。设计时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地想,使学生对有关知识有一个大概的了解。接着让学生组成四人小组,学生将自己的方案在组内交流,选出本组最好最可行的方案用大卡纸展示出来。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强化知识,并把知识进行一次排序。然后在全班交流各组展示的内容,进行二元区中的二次排序,把可行的方案选出来。这样可以进一步强化学生所学的知识。在此环节中教师的精讲补漏非常重要。比如,能不能用浓盐酸或硫酸来替代稀盐酸等细节问题就在此处补充。通过这两个环节的教学学生对知识已经比较了解。接下来到巩固知识环节,进入三元方式里的三元区教学。在这个环节中学生自己选择已通过的可行方案在四人小组中进行试验,并自己选择需用的仪器,试验过后把试验现象和结论都写在大卡纸上展示。完成后各小组发言人作小结,其他同学补缺补漏,教师精讲补讲。这样学生通过几个环节的操作全部掌握了本节知识,从而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下面列举一些化学科三元方式教学的课题: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氧气的制取、人吸入气体与呼出气体的探究、爱护水资源(水污染情况调查和节约用水的社会调查,网上查资料)、CO2制取的研究(原料、反应物探究和装置探究)、CO2的物理性质及化学性质、燃烧与灭火的探究或燃烧条件的探究、酸雨危害的模拟实验、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究、金属锈蚀条件的探究、溶解时吸热放热现象的探究、洗去衣服污渍的方法探究、影响溶液饱和因素的探究、设计实验证明CO2能与NaOH反应、酸和碱恰好完全反应的探究、塑料的有关调查等。
三、三元方式教学的收获和体会
我校是一所农村中学,学生素质没有城里的好,而且教学资源也比较缺乏。在使用新教学方法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都大大增强了。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求知的巨大动力,是发明创造的源泉。三元方式教学能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扫除学习中的障碍,唤起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使他们能主动积极地学习。
初中化学需要识记的知识比较多、比较集中,提高教学效率是教学的基本要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三元方式教学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消除满堂灌、注入式教学的弊病,同时还能避免出现教师放任自流、学生各行其是的现象,从而能保证教学质量。
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认识过程。初中化学课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关键在于教师的启发和引导。教师要在课前充分理解吃透教材,了解掌握学生的情况,课上要结合学生暴露的问题,瞄准教学目标,进行深入、准确的画龙点睛式的讲解。课堂教学要激发学生的思维,而三元方式教学的应用能使学生在课堂时间内思维始终保持在最佳状态,从而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教师的教要落实到学生的学上。课堂教学不能只满足符合科学性、系统性,还必须致力于使学生产生获得知识的动力,带着高涨的情绪进行思考和学习,积极投入教学活动中,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
(责编 王学军)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4B-
0054-02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我们认识到,那种依靠增加课时来完成教学任务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做法,是违背教学规律的,是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要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教学质量,必须致力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孟照彬教授倡导的有效教育(MS—EEPO)中的各种新教学方法,为我们指明了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这里介绍有效教育中的三元方式教学,谈谈自己在实践中的一些收获和体会。
一、三元方式教学的操作流程
三元方式教学由三个部分组成,分别是一元区、二元区和三元区教学。
一元区教学——充分地想。在现行的教材中,特别是在物理、化学、生物和综合实践学科中,相当注重科学探究和调查、制作等活动。科学探究一般包括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方案、实施方案、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等六个过程。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和设计方案的过程实质上是让学生去“想”,是给学生创造宽松的环境,保证他们有比较充裕的时间去想。让学生思维扩张,形成头脑风暴,才能做出假设,并设计出个性化的研究方案。
二元区教学——二次排序。根据探究活动的具体要求,学生经过“充分地想”之后,进行分工合作,设计一个个性化的研究方案。各组的方案要做到科学合理,需要运用二次排序法去不断修改完善。二次排序中的第一次是选择重要的研究方案,第二次是选择可能的研究方案,直到找到符合要求的方案。这样经过小组讨论和全班质疑,完成从部分到整体的设计过程,学生的方案才富有个性、创新性和可行性,才能培养学生思考的周密性。
三元区教学——科学地做。经过修改后的设计方案比较有条理,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接着就进行方案实施,严谨科学地去做,做好观察和记录,做好分析推理,得出结论。在做的过程中强调原来怎么设计的就怎么做,不要中途改变方案。通过做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如果试验结果与假设不一致,要引导学生仔细分析原因,然后在以下三种后续步骤中做出选择:(1)否定原来的假设,得出与假设相反的结论;(2)按照原来的实验方案重做一遍实验,检验你的实验结果是不是可以重复的;(3)重新设计实验方案,并通过实验重新检验假设。
二、三元方式教学在化学课堂中的实际应用
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手段,是优化教学过程的一种推动力。初中生学习化学,往往觉得内容多、杂乱,理不出头绪,要记的东西多,容易忘。刚开始学习时,他们虽然对实验现象兴趣很浓,但并没有因此而形成稳定的内在学习动机,也不晓得应该怎样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想问题,更不会联系自己熟悉的事物和现象去想问题,不重视理解、记忆重要的事实、术语和原理,以致形成知识学习上的脱节,甚至出现学习水平分化。所以化学教学要从学生实际出发,从学科的特点出发,针对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和发展学生探索、求知的内在动机。三元方式教学可以很好地做到这一点。
如“二氧化碳制法”的探究教学就可以这样设计:教师先复习氧气实验室制法的一般过程,再让学生小结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方法,然后顺理成章地引出新课。新课的学习则可以用三元方式进行。首先,在一元区,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方案。设计时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地想,使学生对有关知识有一个大概的了解。接着让学生组成四人小组,学生将自己的方案在组内交流,选出本组最好最可行的方案用大卡纸展示出来。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强化知识,并把知识进行一次排序。然后在全班交流各组展示的内容,进行二元区中的二次排序,把可行的方案选出来。这样可以进一步强化学生所学的知识。在此环节中教师的精讲补漏非常重要。比如,能不能用浓盐酸或硫酸来替代稀盐酸等细节问题就在此处补充。通过这两个环节的教学学生对知识已经比较了解。接下来到巩固知识环节,进入三元方式里的三元区教学。在这个环节中学生自己选择已通过的可行方案在四人小组中进行试验,并自己选择需用的仪器,试验过后把试验现象和结论都写在大卡纸上展示。完成后各小组发言人作小结,其他同学补缺补漏,教师精讲补讲。这样学生通过几个环节的操作全部掌握了本节知识,从而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下面列举一些化学科三元方式教学的课题: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氧气的制取、人吸入气体与呼出气体的探究、爱护水资源(水污染情况调查和节约用水的社会调查,网上查资料)、CO2制取的研究(原料、反应物探究和装置探究)、CO2的物理性质及化学性质、燃烧与灭火的探究或燃烧条件的探究、酸雨危害的模拟实验、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究、金属锈蚀条件的探究、溶解时吸热放热现象的探究、洗去衣服污渍的方法探究、影响溶液饱和因素的探究、设计实验证明CO2能与NaOH反应、酸和碱恰好完全反应的探究、塑料的有关调查等。
三、三元方式教学的收获和体会
我校是一所农村中学,学生素质没有城里的好,而且教学资源也比较缺乏。在使用新教学方法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都大大增强了。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求知的巨大动力,是发明创造的源泉。三元方式教学能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扫除学习中的障碍,唤起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使他们能主动积极地学习。
初中化学需要识记的知识比较多、比较集中,提高教学效率是教学的基本要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三元方式教学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消除满堂灌、注入式教学的弊病,同时还能避免出现教师放任自流、学生各行其是的现象,从而能保证教学质量。
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认识过程。初中化学课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关键在于教师的启发和引导。教师要在课前充分理解吃透教材,了解掌握学生的情况,课上要结合学生暴露的问题,瞄准教学目标,进行深入、准确的画龙点睛式的讲解。课堂教学要激发学生的思维,而三元方式教学的应用能使学生在课堂时间内思维始终保持在最佳状态,从而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教师的教要落实到学生的学上。课堂教学不能只满足符合科学性、系统性,还必须致力于使学生产生获得知识的动力,带着高涨的情绪进行思考和学习,积极投入教学活动中,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
(责编 王学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