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饕餮”是一个被重新使用的历史词语,最近使用非常频繁,经常出现在媒体上。随着使用范围的扩大,“饕餮”词义泛化了,出现了一些新义新用法,如比喻“菜肴的丰富、餐宴规模大”,用在文体等其他场合则表示“规模大、规格高”。它的感情色彩也发生了变化,不再只是贬义。“饕餮”复活、词义的演变和感情色彩的变化有语言内部发展的原因,更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
关键词: 饕餮,泛化,新义,感情色彩,隐喻
Evolution of the Concept and Acceptation of Word “Taotie”YING Xuefeng
Abstract: The expression“Taotie”had been used in the ancient. Now, it reoccurs frequently in papers. With the expansion of its usage, “Taotie” has adopted some new meanings, and its semantic prosody has changed too. The languages change,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are some vital factors for the reoccurrence of the expression.
Key words: “Taotie”,generalization, new meanings, semantic prosody, metaphor
现在很多历史词语被重新使用,有的还赋予它新义,古代汉语的书面语“饕餮”就是这些历史词语中的一个。“饕餮”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兽,它最大特点就是能吃。这种怪兽没有身体,只有一个大头和一个大嘴,十分贪吃,见到什么吃什么,由于吃得太多,最后被撑死。它是贪欲的象征。
《汉语大词典》所列“饕餮”的义项有七:1.传说中的一种贪残的怪物,古代钟鼎彝器上多刻其头部形状以为装饰;2.比喻贪得无厌者,贪残者;3.特指贪食者;4.比喻贪婪;贪残;5.贪婪地吞食;6.相传为尧、舜时的四凶之一;7.复姓之一。[1]由上可知,古代 “饕餮”主要有以下几个意思:(1)恶兽名(义项1和6可以合并);(2)贪婪、贪吃(义项4和5合并);(3)贪婪者、贪吃者(义项2和义项3合并)。用作姓氏的不多,倒有用作外号、自号的。如用作晋云氏不才子外号,《左传·文公十八年》云:“缙云氏有不才子,贪于饮食,冒于货贿,侵欲崇侈,不可盈厌;聚敛积实,不知纪极;不分孤寡,不恤穷匮。天下之民以此三凶,谓之饕餮”。文学家苏东坡就曾以“老饕”自居,并创作了有名的《老饕赋》。
《辞源》只有三个义项:1.恶兽名;2.晋云氏不才之子;3.贪婪。[2]
《现代汉语词典》中对“饕餮”的解释也有三种:1.传说中的一种凶恶贪食的野兽,古代鼎彝等铜器上面常用它的头部形状做装饰,叫做饕餮纹;2.比喻凶恶贪婪的人;3.比喻贪吃的人。[3]
现代汉语中,用作义项2的例子不多,倒是常用作动词,表示”贪吃、大吃大喝“的意思,如:
(1)其次,还有一个健康责任问题:比如饕餮,很多人知道不好,但就是无法改变,这就是个人健康责任感低。
——《人民日报》华东新闻,2004-09-09
(2)人走灯不灭;办公区开空调穿着西服;公用水源的跑冒滴漏;饕餮之后的杯盘狼藉……相信这样的场面我们都曾目睹。
——《人民日报》,2005-07-28
“饕餮”的这种意思古代近代也有,如《汉语大词典》的义项5。“饕餮”在下面例子中用作义项5的比喻义,例(4)感情色彩也发生了变化,不再表示贬义了。
(3)以阿根廷为例,该国按照美国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所开出的改革“菜单”认真地准备了一桌“大菜”,但是国际金融资本饕餮一顿之后便迅速撤离,给阿根廷留下了经济烂摊子。
——《人民日报》,2002-08-02
(4)据悉,北京京剧院将于近期在长安大戏院连续推出中英文字幕的《白蛇传》、《碧波仙子》等全本传统经典系列,外国友人饕餮中国京剧大餐的机会,可谓指日可待啦!
——《人民日报》海外版,2005-04-11
例(3)比喻国际金融资本“狠赚一笔”就撤离了,例(4)比喻外国友人“欣赏”中国戏剧,但又比“欣赏”形象生动。
“饕餮”不但可以表示“贪吃的人”,也可以指“美食、美食家”。《汉语大词典》义项3的例子表示的就是美食家的意思,而不是“贪吃者”。
(5)而且他最讲究吃,他是个有名的饕餮,精于品味食物的美恶。
——曹禺《北京人》,第一幕
近年来,“饕餮”有了新义新用法。它可以比喻菜肴的丰富、数量多、餐宴规模大,如:
(6)一顿饕餮大餐,大家心满意足,三五散去,打牌聊天,不亦乐乎。
——《人民日报》,2006-05-12
(7)2月17日,几十个非洲驻华大使馆的大使夫人在京举行了一个独特的“慈善非洲美食饕餮夜”。来宾可品尝到地道的非洲各国美食,而门票和捐款将贡献给慈善事业。
——《人民日报》海外版,2006-02-18
“饕餮”这种表示“数量多”的用法现在还常用于饮食以外的文艺体育等其他诸多场合,并进一步引申为“规模大、规格高”等。如:
(8)去年春节期间,央视少儿频道曾推出一套特别节目
——“动画饕餮周”,《丁丁历险记》、《蓝猫淘气三千问》等中外经典动画片让小观众们在寒假里一饱眼福。
——《人民日报》,2005-02-12
(9)自从几年前法国人布尔西科将它创办的“广告饕餮之夜”节目引进中国以来,看广告、品广告已经成了众多广告爱好者的一种全新时尚。
——《人民日报》,2002-12-13
(10)然而从1月28日比赛开幕到2月1日闭幕,中国乒乓球队的选手们在这里让希腊人品尝了乒乓球“饕餮宴”,就连希腊总统斯特凡诺普洛斯也成了“座上客”。
——《人民日报》海外版,2004-02-04
(11)法国人以最大的热情推出了内容丰富的“中国文化年”,为所有向往东方文明的人们提供了一份饕餮“文化大餐”。
——《人民日报》华东新闻,2003-12-10
例(8)、(9)分别指“动画”“广告”品种数量多、规模大;例(10)指“乒乓球赛”场次多、规格高;例(11)指“中国文化年”所展示的文化内容丰富。“饕餮”本是一个冷僻的词语,所以它一般跟“大餐”“盛宴”等组合成“饕餮大餐”“饕餮盛宴”,如:例(6)、(10)等。这样人们更加“大餐”“盛宴”的意思就容易类推出“饕餮”的意思。“饕餮”表示“数量多”的新义是通过隐喻实现的。隐喻是一种认知现象,我们根据已知事物认识另一事物的一种认知方式。事物间的相似性是隐喻产生的客观原因。“饕餮”的第三个义项“贪吃的人”具有“吃的量多”的隐含特征,而引申出的新义“数量多”等同样具有这样的特征,正是借助这种联系,人们的思维才可能在二者之间建立联想,从而产生新的意义。“饕餮”的使用范围扩大、语义泛化之后,既突破了原来的单一的餐饮领域,又增强了语言表达的生动性和形象性,符合当前人们在语言使用上热衷创新的心态,因而在现实生活中得到广泛运用。“饕餮”的复活和词义发展还跟社会经济发展有关。如今,人们不再缺吃少穿,吃的多点不再是一件不好的事,而且人们越来越注重生活的质量,也有能力追求适度的消费。所以“饕餮”多用作中性义和褒义。
参 考 文 献
[1]罗竹风.汉语大词典.香港:商务印书馆(香港),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2.
[2]辞源修订组,商务印书馆编辑部.辞源.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3436.
[3]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1330.
应学凤:杭州电子科技大学,310018
关键词: 饕餮,泛化,新义,感情色彩,隐喻
Evolution of the Concept and Acceptation of Word “Taotie”YING Xuefeng
Abstract: The expression“Taotie”had been used in the ancient. Now, it reoccurs frequently in papers. With the expansion of its usage, “Taotie” has adopted some new meanings, and its semantic prosody has changed too. The languages change,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are some vital factors for the reoccurrence of the expression.
Key words: “Taotie”,generalization, new meanings, semantic prosody, metaphor
现在很多历史词语被重新使用,有的还赋予它新义,古代汉语的书面语“饕餮”就是这些历史词语中的一个。“饕餮”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兽,它最大特点就是能吃。这种怪兽没有身体,只有一个大头和一个大嘴,十分贪吃,见到什么吃什么,由于吃得太多,最后被撑死。它是贪欲的象征。
《汉语大词典》所列“饕餮”的义项有七:1.传说中的一种贪残的怪物,古代钟鼎彝器上多刻其头部形状以为装饰;2.比喻贪得无厌者,贪残者;3.特指贪食者;4.比喻贪婪;贪残;5.贪婪地吞食;6.相传为尧、舜时的四凶之一;7.复姓之一。[1]由上可知,古代 “饕餮”主要有以下几个意思:(1)恶兽名(义项1和6可以合并);(2)贪婪、贪吃(义项4和5合并);(3)贪婪者、贪吃者(义项2和义项3合并)。用作姓氏的不多,倒有用作外号、自号的。如用作晋云氏不才子外号,《左传·文公十八年》云:“缙云氏有不才子,贪于饮食,冒于货贿,侵欲崇侈,不可盈厌;聚敛积实,不知纪极;不分孤寡,不恤穷匮。天下之民以此三凶,谓之饕餮”。文学家苏东坡就曾以“老饕”自居,并创作了有名的《老饕赋》。
《辞源》只有三个义项:1.恶兽名;2.晋云氏不才之子;3.贪婪。[2]
《现代汉语词典》中对“饕餮”的解释也有三种:1.传说中的一种凶恶贪食的野兽,古代鼎彝等铜器上面常用它的头部形状做装饰,叫做饕餮纹;2.比喻凶恶贪婪的人;3.比喻贪吃的人。[3]
现代汉语中,用作义项2的例子不多,倒是常用作动词,表示”贪吃、大吃大喝“的意思,如:
(1)其次,还有一个健康责任问题:比如饕餮,很多人知道不好,但就是无法改变,这就是个人健康责任感低。
——《人民日报》华东新闻,2004-09-09
(2)人走灯不灭;办公区开空调穿着西服;公用水源的跑冒滴漏;饕餮之后的杯盘狼藉……相信这样的场面我们都曾目睹。
——《人民日报》,2005-07-28
“饕餮”的这种意思古代近代也有,如《汉语大词典》的义项5。“饕餮”在下面例子中用作义项5的比喻义,例(4)感情色彩也发生了变化,不再表示贬义了。
(3)以阿根廷为例,该国按照美国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所开出的改革“菜单”认真地准备了一桌“大菜”,但是国际金融资本饕餮一顿之后便迅速撤离,给阿根廷留下了经济烂摊子。
——《人民日报》,2002-08-02
(4)据悉,北京京剧院将于近期在长安大戏院连续推出中英文字幕的《白蛇传》、《碧波仙子》等全本传统经典系列,外国友人饕餮中国京剧大餐的机会,可谓指日可待啦!
——《人民日报》海外版,2005-04-11
例(3)比喻国际金融资本“狠赚一笔”就撤离了,例(4)比喻外国友人“欣赏”中国戏剧,但又比“欣赏”形象生动。
“饕餮”不但可以表示“贪吃的人”,也可以指“美食、美食家”。《汉语大词典》义项3的例子表示的就是美食家的意思,而不是“贪吃者”。
(5)而且他最讲究吃,他是个有名的饕餮,精于品味食物的美恶。
——曹禺《北京人》,第一幕
近年来,“饕餮”有了新义新用法。它可以比喻菜肴的丰富、数量多、餐宴规模大,如:
(6)一顿饕餮大餐,大家心满意足,三五散去,打牌聊天,不亦乐乎。
——《人民日报》,2006-05-12
(7)2月17日,几十个非洲驻华大使馆的大使夫人在京举行了一个独特的“慈善非洲美食饕餮夜”。来宾可品尝到地道的非洲各国美食,而门票和捐款将贡献给慈善事业。
——《人民日报》海外版,2006-02-18
“饕餮”这种表示“数量多”的用法现在还常用于饮食以外的文艺体育等其他诸多场合,并进一步引申为“规模大、规格高”等。如:
(8)去年春节期间,央视少儿频道曾推出一套特别节目
——“动画饕餮周”,《丁丁历险记》、《蓝猫淘气三千问》等中外经典动画片让小观众们在寒假里一饱眼福。
——《人民日报》,2005-02-12
(9)自从几年前法国人布尔西科将它创办的“广告饕餮之夜”节目引进中国以来,看广告、品广告已经成了众多广告爱好者的一种全新时尚。
——《人民日报》,2002-12-13
(10)然而从1月28日比赛开幕到2月1日闭幕,中国乒乓球队的选手们在这里让希腊人品尝了乒乓球“饕餮宴”,就连希腊总统斯特凡诺普洛斯也成了“座上客”。
——《人民日报》海外版,2004-02-04
(11)法国人以最大的热情推出了内容丰富的“中国文化年”,为所有向往东方文明的人们提供了一份饕餮“文化大餐”。
——《人民日报》华东新闻,2003-12-10
例(8)、(9)分别指“动画”“广告”品种数量多、规模大;例(10)指“乒乓球赛”场次多、规格高;例(11)指“中国文化年”所展示的文化内容丰富。“饕餮”本是一个冷僻的词语,所以它一般跟“大餐”“盛宴”等组合成“饕餮大餐”“饕餮盛宴”,如:例(6)、(10)等。这样人们更加“大餐”“盛宴”的意思就容易类推出“饕餮”的意思。“饕餮”表示“数量多”的新义是通过隐喻实现的。隐喻是一种认知现象,我们根据已知事物认识另一事物的一种认知方式。事物间的相似性是隐喻产生的客观原因。“饕餮”的第三个义项“贪吃的人”具有“吃的量多”的隐含特征,而引申出的新义“数量多”等同样具有这样的特征,正是借助这种联系,人们的思维才可能在二者之间建立联想,从而产生新的意义。“饕餮”的使用范围扩大、语义泛化之后,既突破了原来的单一的餐饮领域,又增强了语言表达的生动性和形象性,符合当前人们在语言使用上热衷创新的心态,因而在现实生活中得到广泛运用。“饕餮”的复活和词义发展还跟社会经济发展有关。如今,人们不再缺吃少穿,吃的多点不再是一件不好的事,而且人们越来越注重生活的质量,也有能力追求适度的消费。所以“饕餮”多用作中性义和褒义。
参 考 文 献
[1]罗竹风.汉语大词典.香港:商务印书馆(香港),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2.
[2]辞源修订组,商务印书馆编辑部.辞源.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3436.
[3]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1330.
应学凤:杭州电子科技大学,310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