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幼儿课堂教学有明显的特殊性,虽然相对来说幼儿心智发展还不完善,但是其创造性思维活跃。文章以此为切入点,分析科技活动课堂中幼儿小科技制作的开展策略,希望教师利用自己的大智慧,启蒙学生制作与学习的热情。
关键词:幼儿;小科技制作;教学
一、幼儿小科技制作概述
幼儿小科技制作强调的是小,因为幼儿心智不完善,且动手能力有限,设置过于复杂的科技制作会带给他们过于困难的挑战,导致他们自信心遭到破坏。幼儿一般都有爱玩的天性,且创造性思维并不低于一些高年级的学生,只要我们适当加以引导,就会让他们在感受到制作快乐的同时学习一些技能。
小科技制作强调的是“小”,首先,结构要简单,最好只有几个简单的拼装动作,且零件少;其二,材料简单,需要运用一些在生活中极易找到的材料,类似于矿泉水瓶子、塑料泡沫等;其三,工艺简单,需要选择工艺要求低的制作,从而保证幼儿通过自己的探索并在教师引导下能完成制作。
二、科技活动课堂中开展小科技制作的启蒙方法
在科技活动课堂中开展小科技制作教学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这样不仅可以丰富课堂教学,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思考、创造能力等。那么,如何在科技活动课堂中开展小科技制作教学呢?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特总结以下几点:
1.以适宜的教学内容为出发点,培养学生制作的积极性
幼儿不同于高龄学生,他们一般对事物的理解力有限,同时注意力很难集中,因此幼儿科技制作不能选择太复杂的内容,而应当以引导性制作为主;另外,还需要给他们足够的发挥空间,特别是探索性发挥,同时也要注重小制作的延伸性,这也正是幼儿教学独特之处。
当然,幼儿园大、中、小班学生年龄不同,理解力不同,因此小制作的设定层次也会有所不同。以“声音”为例,我们知道,不同材质的罐子敲击声音不同,即使相同的罐子内装物不同,声音也不同。在小班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导他们通过敲击不同的罐子采集不同声音;中班的教学,可以让他们通过罐子中装入不同的东西去采集不同声音;而大班的的教学中,我们就需要引导他们在不同材质的罐子中装入不同的东西,从而采集更多不同的声音。可见小班制作以基础为主,中班制作以拓展为辅,大班制作以拓展为主。
2.以合适的教学材料为切入点,培养学生制作的习惯性
幼儿的专注力有限,因此材料的选择要力求准确,不可多、更不可杂,在保证安全性的基础上,尽量做到有用则入,无用不入。另外,教学材料还应当简单实用,不可选择过于花哨和过于单调的材料,在我们需要的材料的基础上力图给幼儿更多的选择空间,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幼儿的制作能力,给他们自行研究提供充足的资源。最后,材料的选取要注重学生制作习惯的培养,尽量选择生活中常见的材料,这样即使在课堂结束后,幼儿在家里也可以根据课堂的记忆进行适当的再创造。
教学材料的选择上也要注重大、中、小班的区别。我们以“鼓”课堂制作为例,小班的同学主要是理解声音的发出,因此选择一些能够发声的“鼓”的造型成品为主,比如家中的拨浪鼓等;中班的教学要注重鼓的构造研究,因此材料的选择要注重拆装性;大班的教学要注重鼓的制作,因此我们需要选择一些做鼓的材料。在此基础注重增加一些生活中的材料,比如废弃的喜糖盒子、玩具包装盒子等。
3.以准确的教学方法为发展点,塑造学生制作的能力
教学方法得当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科技小制作课程来说,选择有效合理的教学方法会让教学活动更加水到渠成。笔者总结了以下三种适当的教学方法:
(1)直接示范法。这是最为常见、最为直接,也最能给幼儿最清楚指导的教学方法,教师优秀的示范可以令幼儿快速、有效地掌握制作方法。
(2)流程图法。此种方法需要幼儿具备一定的自主观察力与模仿力,因为教师给幼儿展示的是拍摄的实物步骤图,也可能是教师绘制的制作示意图,幼儿需要根据流程图自主完成操作步骤,这对于开发幼儿主动学习与思考能力非常有利。
(3)探索尝试法。这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方法,其颠覆传统的“教师在前,幼儿在后”的教学观念,将幼儿放在主动地位,先进行尝试再指导,先进行预练再教授,让幼儿成为科技制作活动的先行者,成为创造性的学习主体,让教学变得“灵动”起来。幼儿充分调动自己的感官去体验、尝试,激发好奇心,在探索尝试过程中发现事物的奥妙之处与可能存在的各种联系,解决未知的、充满神秘的问题。这种方法让幼儿学会了思考,学会了提问,学会了讨论与沟通。如当组装汽车时,幼儿就会想轮子和轴子该怎么连接,橡皮筋怎么能绕好在轴子上等问题,思维会变得活跃,当终于完成制作时,兴奋与愉快之情油然而生。
总之,教师要运用自己的大智慧,以好的内容、对的材料、合适的教学方法为基点启蒙幼儿小科技制作,这可以在增强教学效果的基础上让孩子们在科技制作的海洋中翱翔,让他们从中体会到快乐、成就,从而最终爱上科学、爱上制作、爱上生活,形成具有良好探索精神的时代品质。
参考文献:
[1]沈洁.幼儿园科技课堂中教师有效回应的策略[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3(5).
[2]徐幼萍.幼儿园科技教育课程内容的选择与实施[J].学前教育信息与研究,2005(1).
关键词:幼儿;小科技制作;教学
一、幼儿小科技制作概述
幼儿小科技制作强调的是小,因为幼儿心智不完善,且动手能力有限,设置过于复杂的科技制作会带给他们过于困难的挑战,导致他们自信心遭到破坏。幼儿一般都有爱玩的天性,且创造性思维并不低于一些高年级的学生,只要我们适当加以引导,就会让他们在感受到制作快乐的同时学习一些技能。
小科技制作强调的是“小”,首先,结构要简单,最好只有几个简单的拼装动作,且零件少;其二,材料简单,需要运用一些在生活中极易找到的材料,类似于矿泉水瓶子、塑料泡沫等;其三,工艺简单,需要选择工艺要求低的制作,从而保证幼儿通过自己的探索并在教师引导下能完成制作。
二、科技活动课堂中开展小科技制作的启蒙方法
在科技活动课堂中开展小科技制作教学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这样不仅可以丰富课堂教学,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思考、创造能力等。那么,如何在科技活动课堂中开展小科技制作教学呢?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特总结以下几点:
1.以适宜的教学内容为出发点,培养学生制作的积极性
幼儿不同于高龄学生,他们一般对事物的理解力有限,同时注意力很难集中,因此幼儿科技制作不能选择太复杂的内容,而应当以引导性制作为主;另外,还需要给他们足够的发挥空间,特别是探索性发挥,同时也要注重小制作的延伸性,这也正是幼儿教学独特之处。
当然,幼儿园大、中、小班学生年龄不同,理解力不同,因此小制作的设定层次也会有所不同。以“声音”为例,我们知道,不同材质的罐子敲击声音不同,即使相同的罐子内装物不同,声音也不同。在小班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导他们通过敲击不同的罐子采集不同声音;中班的教学,可以让他们通过罐子中装入不同的东西去采集不同声音;而大班的的教学中,我们就需要引导他们在不同材质的罐子中装入不同的东西,从而采集更多不同的声音。可见小班制作以基础为主,中班制作以拓展为辅,大班制作以拓展为主。
2.以合适的教学材料为切入点,培养学生制作的习惯性
幼儿的专注力有限,因此材料的选择要力求准确,不可多、更不可杂,在保证安全性的基础上,尽量做到有用则入,无用不入。另外,教学材料还应当简单实用,不可选择过于花哨和过于单调的材料,在我们需要的材料的基础上力图给幼儿更多的选择空间,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幼儿的制作能力,给他们自行研究提供充足的资源。最后,材料的选取要注重学生制作习惯的培养,尽量选择生活中常见的材料,这样即使在课堂结束后,幼儿在家里也可以根据课堂的记忆进行适当的再创造。
教学材料的选择上也要注重大、中、小班的区别。我们以“鼓”课堂制作为例,小班的同学主要是理解声音的发出,因此选择一些能够发声的“鼓”的造型成品为主,比如家中的拨浪鼓等;中班的教学要注重鼓的构造研究,因此材料的选择要注重拆装性;大班的教学要注重鼓的制作,因此我们需要选择一些做鼓的材料。在此基础注重增加一些生活中的材料,比如废弃的喜糖盒子、玩具包装盒子等。
3.以准确的教学方法为发展点,塑造学生制作的能力
教学方法得当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科技小制作课程来说,选择有效合理的教学方法会让教学活动更加水到渠成。笔者总结了以下三种适当的教学方法:
(1)直接示范法。这是最为常见、最为直接,也最能给幼儿最清楚指导的教学方法,教师优秀的示范可以令幼儿快速、有效地掌握制作方法。
(2)流程图法。此种方法需要幼儿具备一定的自主观察力与模仿力,因为教师给幼儿展示的是拍摄的实物步骤图,也可能是教师绘制的制作示意图,幼儿需要根据流程图自主完成操作步骤,这对于开发幼儿主动学习与思考能力非常有利。
(3)探索尝试法。这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方法,其颠覆传统的“教师在前,幼儿在后”的教学观念,将幼儿放在主动地位,先进行尝试再指导,先进行预练再教授,让幼儿成为科技制作活动的先行者,成为创造性的学习主体,让教学变得“灵动”起来。幼儿充分调动自己的感官去体验、尝试,激发好奇心,在探索尝试过程中发现事物的奥妙之处与可能存在的各种联系,解决未知的、充满神秘的问题。这种方法让幼儿学会了思考,学会了提问,学会了讨论与沟通。如当组装汽车时,幼儿就会想轮子和轴子该怎么连接,橡皮筋怎么能绕好在轴子上等问题,思维会变得活跃,当终于完成制作时,兴奋与愉快之情油然而生。
总之,教师要运用自己的大智慧,以好的内容、对的材料、合适的教学方法为基点启蒙幼儿小科技制作,这可以在增强教学效果的基础上让孩子们在科技制作的海洋中翱翔,让他们从中体会到快乐、成就,从而最终爱上科学、爱上制作、爱上生活,形成具有良好探索精神的时代品质。
参考文献:
[1]沈洁.幼儿园科技课堂中教师有效回应的策略[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3(5).
[2]徐幼萍.幼儿园科技教育课程内容的选择与实施[J].学前教育信息与研究,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