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和两年前的《投名状》一样,同由陈可辛监制的《十月围城》也是一部略显严肃的贺岁大片——不过放在2009年的市场背景下,仅凭这一点该片就配得上掌声,毕竟现在有点人文追求的商业电影越来越少了。
作为今年贺岁档的种子选手之一,影片已于12月18日在国内上映。
影片故事设置在辛亥革命前的1906年,孙文秘密到香港谋划起义。清朝政府闻讯派出暗杀队伍,当地革命志士组织起民间的一切力量,力保其领袖在港安全。最终双方均伤亡惨重,孙文顺利离港。
其实《十月围城》的故事多少有点类似斯皮尔伯格的《拯救大兵瑞恩》(Saving Private Ryan),讲的都是舍生取义、以多救少。不过本片还是把表现的重点放在了革命烈士的前仆后继上,并没有像后者那样深入地探讨:以8个普通人的牺牲换取某位特殊人物的安全是否值得。或许在中国的传统价值观中根本不称其为问题。不过从另一角度来说,在电影已经泛娱乐化的今天,《十月围城》能够重新关注革命、牺牲这些业已被淡忘的话题,无疑是值得称赞的。相比之前推出的几部贺岁片,《十月围城》确实显得更为言之有物,也有心表达一些东西,至少不算是顶着娱乐旗号的精神鸦片。
执导本片的是香港资深商业导演陈德森,另一位著名导演陈可辛作为制片,也对影片创作有明显影响。本片故事的时间跨度其实很短,高潮戏更是集中在孙文来港的1小时内,但全片策划期却长达10年。虽然这是一个发生在香港的故事,幕后主创以香港班底为主,但从最后的结果来看,《十月围城》无疑是“内地化”得相当成功的一部作品,影片已经是国内观众所熟悉的大片面貌了,这也证明了两地电影合作渐趋成熟。
与此同时,香港电影的一些特色在片中得以保持,比如动作等商业元素的处理。本片最大问题在于创意的执行缺少新意。其实剧本骨架颇为有力,但感觉故事潜力最终只发挥了六七成。编导叙事野心很大,几乎想给每个人物都设置相应的背景,但具体的取舍做得不够。此外编、导创作中的某种流水线痕迹也比较明显,剧本中仍有港产影视剧一贯的机巧感。一些局部的处理有待商榷。比如后半段每位志士牺牲时,影片都会献上一个配着舒缓音乐的慢镜特写——我理解创作者向烈士致敬的心情,但同样的手法难免重复,也影响了影片整体的节奏感。
演员方面,《十月围城》群星云集,基本以香港影星为主,但其中发挥最好的还是来自内地的王学圻,这位老戏骨的戏沉稳依旧;张涵予扮演的孙文出场不多,造型不错。梁家辉、任达华等香港演技派明星不辱使命,年轻演员们的表演相形见绌。影片在技术层面基本保持水准,但音乐让人有些失望,配乐缺乏个性,尤其是从开头就反复重现的主旋律,明显“借鉴”了美国电影《慕尼黑》(Munich)中的“哀悼”主题音乐,有拾人牙慧之嫌。
作为今年贺岁档的种子选手之一,影片已于12月18日在国内上映。
影片故事设置在辛亥革命前的1906年,孙文秘密到香港谋划起义。清朝政府闻讯派出暗杀队伍,当地革命志士组织起民间的一切力量,力保其领袖在港安全。最终双方均伤亡惨重,孙文顺利离港。
其实《十月围城》的故事多少有点类似斯皮尔伯格的《拯救大兵瑞恩》(Saving Private Ryan),讲的都是舍生取义、以多救少。不过本片还是把表现的重点放在了革命烈士的前仆后继上,并没有像后者那样深入地探讨:以8个普通人的牺牲换取某位特殊人物的安全是否值得。或许在中国的传统价值观中根本不称其为问题。不过从另一角度来说,在电影已经泛娱乐化的今天,《十月围城》能够重新关注革命、牺牲这些业已被淡忘的话题,无疑是值得称赞的。相比之前推出的几部贺岁片,《十月围城》确实显得更为言之有物,也有心表达一些东西,至少不算是顶着娱乐旗号的精神鸦片。
执导本片的是香港资深商业导演陈德森,另一位著名导演陈可辛作为制片,也对影片创作有明显影响。本片故事的时间跨度其实很短,高潮戏更是集中在孙文来港的1小时内,但全片策划期却长达10年。虽然这是一个发生在香港的故事,幕后主创以香港班底为主,但从最后的结果来看,《十月围城》无疑是“内地化”得相当成功的一部作品,影片已经是国内观众所熟悉的大片面貌了,这也证明了两地电影合作渐趋成熟。
与此同时,香港电影的一些特色在片中得以保持,比如动作等商业元素的处理。本片最大问题在于创意的执行缺少新意。其实剧本骨架颇为有力,但感觉故事潜力最终只发挥了六七成。编导叙事野心很大,几乎想给每个人物都设置相应的背景,但具体的取舍做得不够。此外编、导创作中的某种流水线痕迹也比较明显,剧本中仍有港产影视剧一贯的机巧感。一些局部的处理有待商榷。比如后半段每位志士牺牲时,影片都会献上一个配着舒缓音乐的慢镜特写——我理解创作者向烈士致敬的心情,但同样的手法难免重复,也影响了影片整体的节奏感。
演员方面,《十月围城》群星云集,基本以香港影星为主,但其中发挥最好的还是来自内地的王学圻,这位老戏骨的戏沉稳依旧;张涵予扮演的孙文出场不多,造型不错。梁家辉、任达华等香港演技派明星不辱使命,年轻演员们的表演相形见绌。影片在技术层面基本保持水准,但音乐让人有些失望,配乐缺乏个性,尤其是从开头就反复重现的主旋律,明显“借鉴”了美国电影《慕尼黑》(Munich)中的“哀悼”主题音乐,有拾人牙慧之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