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来自片厂的支持减少的情况下,外来资本力量也在获得越来越多的投资机会。
近来好莱坞频出动荡,一方面是在经济危机的背景下,作为传统势力的大片厂不断收缩战线:另一方面,在电影制作的投融资领域也发生了一系列事件,这些看似孤立的个案背后,是新资本与势力在产业内的出现与聚集,以及好莱坞产业格局的嬗变。
大片厂收缩战线
好莱坞目前的情况可以用一句中国老话来形容,叫做“机遇与挑战并存。”虽然近年来票房的持续增长在很大程度上稳住了电影业的阵脚,但在另一方面,影视业传统的业务格局与商业模式正在逐渐被打破。早在经济危机以前,曾经的收入大头DVD就已被视为夕阳产业,即便是蓝光产品的推出也未能为音像业挽回颓势。此外,新媒体的冲击使得电视播出等既有业务也面临转型。
经济危机则加剧了产业演变的过程,旧有的秩序与格局也正在逐渐改变。首先是位于食物链最顶端的各大片厂纷纷选择了精兵简政和收缩战线,即使是最为逆市而上的迪士尼也是如此。由于近两年进行了多笔大型交易,支出巨大,迪士尼目前也在大幅削减经营成本和对旗下各公司的投入。虽然今夏的票房形势喜人,现有的大片表已经排到了2010-2011年,但值得注意的是,各片厂明年上马的新项目数量肯定将减少。
在此情况下,曾经为大片厂承担文艺、外语片业务的各独立公司地位迅速被边缘化。例如迪士尼就把未来的希望寄托在了皮克斯(Pixar)和布鲁克海默(Jerry Bruckheimer),以及新加盟的梦工厂与惊奇娱乐(Marvel)身上,其曾经的骄傲米拉麦克斯公司则成了鸡肋。不久前迪士尼宣布将裁撤后者75%的员工,仅留买片和合拍部门。虽然目前说的还是“重组”,但米拉麦克斯的未来似已注定。去年,曾推出过《老无所依》(No Country for Old Men)的派拉蒙优势(Paramount Vantage)也是先被母公司撤消了发行和市场部门,随后就被彻底关闭。而曾经独霸一方的新线(New Line)也在被华纳全面收购后沦为了后者的一个部门型企业。
大片厂的频下狠手出于其目前背负的沉重压力,尤其是在财务方面。9月中旬,迪士尼当政多年的主席迪克·库克(Dick Cook)下台。10月5号,环球也传出高层变动,两位主席施马格(Marc Shmuger)和林德(David Linde)双双走人。深陷泥潭的米高梅则再一次走到了破产边缘。虽然8月份公司请到了曾使安然免于破产的斯蒂芬·库伯(Stephen Cooper)掌舵,然而其债务状况已是积重难返:自2005年被索尼收购以来,米高梅的债务已从20亿美元飙升至37亿。
9月24号,库伯召集股东和债权人开会,宣布公司的财务状况几近绝望,《纽约邮报》形容这次6个小时的长会有如一部“战争片”,破产几乎是“众望所归”。而米高梅在如此窘境下居然能再次幸免,靠的还是手中仅有的两个大片项目:《指环王》的前传《霍比特人》(The Hobbit)与第23部007电影。不过目前股东的让步只是同意暂缓支付35亿美元的债务利息,至于米高梅要到哪里去筹措运作这两个项目所需的1.5亿美元还是个未知数。
艰难时世的新机遇
大片厂的收缩战略,尤其是对其独立公司和“第一优先合作协议”(First-Look Deal)的削减已经对整个好莱坞产生了明显的影响。要知道去年梦工厂在苦苦寻找投资时,很多业内人士还抱着一种隔岸观火的心态,但时至今日,很多制片公司与制片人都已感受到了寒意。要知道连斯皮尔伯格和他那家久经考验的梦工厂都花了一年多才解决资金问题,其他人的日子自然更不好过。另一方面,发行公司与小买家的减少使得外语片和艺术片在北美的经营也更加困难,这在今年的圣丹斯电影节上已初现端倪。而随着发行方数量的减少,其对片方提出的条件也日益苛刻。
但是挑战同样也带来了机遇。首先,虽然大片厂纷纷减产,但市场的需求并未减少,这就意味着新的市场空间。此外,在经历了北美编剧大罢工和经济危机之后,作为电影核心资源的专业人才,其劳资正在稳步下降。大片厂的收缩战线使得越来越多的知名导演与制片人恢复了“自由身”。
事实上,无论是导演还是明星,大家现在似乎都开始放下以往的身段,更愿意以制片人的身份来参与制作。例如今年最大的票房黑马《宿醉》(The Hangover),该片导演托德·菲利普(Todd Phillips)用片酬换来的股份为其带来了4500万美元的分红——这个数字在传统的好莱坞模式下是很难想象的。因此对于具有一定声誉的电影人来说,现在是赌一把的好时候。10月初,大导演迈克尔·曼(Michael Mann)就自己掏钱买下了小说《Waiting for Robert Capa》的改编权。另一位著名导演索德伯格(Steven Soderbergh)也放弃了在新作《Knockout》中的工资,以换取这部低成本惊悚片的一半所有权。
新的资本势力
在来自片厂的支持减少的情况下,外来资本力量也在获得越来越多的投资机会。10月7日,长期与梦工厂合作的夫妻档制片人沃尔特·帕克斯(Walter Parkes)和劳瑞·麦克唐纳(Laurie MacDonald)得到了 Imagenation公司的1000万美元投资。仅仅一天后,好莱坞的金牌制片人布鲁克海默也宣布与英国的巴克莱银行(Barclays Bank)达成协议,将接受后者提供的一笔为期三年的2000万美元融资。作为迪士尼的台柱之一,布鲁克海默每年还能从老东家手中获得数百万美元的项目发展资金。
此外,一向自力更生且精打细算的狮门(Lionsgate)也在借机壮大门户。同样在10月份,狮门得到了摩根大通(JP Morgan Chase)与另外2家银行提供的总额高达1.1亿美元的资金支持。这笔资金将用于公司未来3年的电影制作与购片,根据业绩其总额还可追加至2亿美元。而在此前,狮门已经接受了JP摩根(JP Morgan)等风险投资公司提供的一笔为期5年、总额3.4亿美元的投资。得到了充分支持的狮门计划在明年一口气推出14部电影。
除了传统的风险投资和金融基金以外,新的资本力量也在扮演更积极的角色,尤其是来自印度和中东的资金。例如去年为梦工厂解决了燃眉之急的印度公司Reliance Big Entertainment,该公司还投资2000万美元和CAA共同建立了一个发展基金,计划通过打包明星与剧本参与项目的共同投资。目前这个计划已有10个项目在推进中,领衔的都是布拉德·皮特(Brad Pitt)、汤姆·汉克斯(Tom Hanks)这样的大牌明星或知名导演。
此外,上文提到的Imagenation也是一家阿联酋的企业。该公司去年和Participant Media共同发起了一个总额为2.5亿美元的联合基金,Imagenation还将投资后者的新片——朱迪·福斯特(Jodie Foster)执导、梅尔·吉布森(Mel Gibson)主演的《河狸》(The Beaver)。此外,Imagenation在2年前就与华纳达成了关于电影和游戏的合作协议,目前双方已经合作推出了5部电影改编游戏和罗德里格兹(Robert Rodriguez)执导的电影《奇石》(Shorts)。10月份,公司还与新加坡的媒体管理局(MDA)等方共同发起了一个7500万美元的联合基金,计划在未来5年拍摄3-4部英语片。
对于资历较浅的投资者来说,投资个体项目的风险还是过高。因为单个的独立项目变数很多,快的18个月就能出片,但也有拖上十多年的。正因为如此,那些手中拥有多个项目的成熟制片人无疑更能获得投资人的青睐。但对于片方来说,与新老板合作也有需要磨合适应的时间。《七宗罪》的制片人科普森(Arnold Kopelson)2年前曾与某基金签署了一笔数百万美元的融资协议,但时至今日才拿出了第一个正式立项的新片《Sleeper Spy》。不过科普森对自己的计划还是很有信心的,因为其整个项目中的9个新片中只要有1部大卖,就能满足投资人的要求。因此当前的挑战也意味着更多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