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特重度烧伤伴吸入性损伤患者支气管壁厚度(BWT)动态变化趋势,并确定BWT对患者预后诊断的意义。
方法2016年7—11月,南开大学附属医院(天津市第四医院)重症烧伤科收治43例符合入选标准的特重度烧伤伴吸入性损伤患者,将其根据入院14 d内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27例和死亡组16例。所有患者均在入院时完成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依据简明损伤定级行吸入性损伤评级。分别于入院时及入院24 h、3 d、7 d、14 d对2组患者行胸部高分辨率CT检查,测量右肺上叶支气管主干开口处的BWT。绘制43例患者入院时吸入性损伤评级及入院时BWT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其对死亡的预测效果。对数据行χ2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Wilcoxon秩和检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LSD-t检验。
结果(1)存活组中吸入性损伤评级0、1、2、3、4级患者数分别为0、19、6、2、0例,死亡组中分别为0、2、7、7、0例,2组差异明显(Z=-3.79,P<0.01)。(2)死亡组患者入院时及入院24 h、3 d、7 d、14 d的BWT分别为(2.72±0.26)、(3.18±0.22)、(2.98±0.18)、(2.29±0.17)、(1.45±0.21)mm,明显大于存活组的(2.24±0.15)、(2.49±0.15)、(1.51±0.17)、(1.04±0.16)、(1.01±0.13)mm(t=7.55、12.14、27.11、19.99、7.11,P<0.01)。存活组、死亡组患者入院24 h、3 d、7 d、14 d的BWT均与对应组内入院时有明显差异(t=5.97、16.63、28.21、38.57,5.34、3.31、4.39、6.48,P<0.01),入院3、7、14 d的BWT均较对应组内入院24 h减小(t=22.27、34.02、45.03,2.77、10.53、10.59,P<0.01),入院7、14 d的BWT均较对应组内入院3 d减小(t=10.49、18.26,9.57、11.44,P<0.01),入院14 d的BWT均较对应组内入院7 d减小(t=6.97、6.15,P<0.01)。(3)预测43例患者死亡的入院时吸入性损伤评级、入院时BWT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总面积分别为0.880、0.956(95%置信区间分别为0.768~0.991、0.882~1.000,P<0.05),入院时吸入性损伤评级、入院时BWT的最佳阈值分别为1.5级、2.75 mm,其对死亡预测的敏感度分别为87.50%、83.33%,特异度分别为77.78%、96.00%。
结论存活和死亡的特重度烧伤伴吸入性损伤患者伤后BWT均明显增大,而存活患者的BWT恢复至正常水平较快。BWT可用于特重度烧伤伴吸入性损伤患者的吸入性损伤严重程度评估及死亡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