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课堂效能观察的途径

来源 :教师·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22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堂观察是课堂研究最经常、最基本的方法,课堂观察技术是一种重要的质性评价方法,寻找合适的观察途径,实施课堂效能观察,树立正确的评价观,提高教学质量,是当前中学课堂改革的当务之急。
  关键词:课堂观察;效能评价;途径
  课堂观察就是通过观察课堂的运行状况,进行记录、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谋求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促进教师自身发展的专业活动。研究者或观察者要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思想及有关的观察量表、录音、录像设备等辅助工具,直接或者间接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并依据记录进行分析研究,从而不断改进课堂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堂观察是在一般观察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特殊的质性评价技术,它可以很好地洞察和反思课堂教学的进程,落实有效教学。因此,寻求实施课堂效能观察的有效途径是当前中学课堂改革的必然要求。
  一、精心观察准备,引领课堂观察目标
  课堂观察是有目的的研究活动,观察者只有清楚观察的目的,做好观课前的充分准备,才能收集到更确切有效的资料,才能确保观察的有效性。教师做好观课的准备,首先是要有正确的课堂观察理念。课堂观察理念是听课人课堂教学理念的自然沉淀,教师的这些课堂观察理念有着他人所没有的长处,也有着自身无法克服的短处;希望教师在彼此课堂观察理念的交互与碰撞中,能够让自己课堂理念中的长处更多,让自己课堂理念中的短处更少。其次观察者在上课前选择好一个不显眼的观察位置,是课堂观察的前提,确保这堂课是原生态的;因为当听课人进入课堂之后,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会不由自主地改变自己在课堂中的表现。因此,听课人要尽量减少本人对这堂课的影响,尤其是自己的座位不要醒目,以免学生因为关注自己的一言一行而影响课堂教学秩序。听课人同时要准备好自己需要的资料,包括记录的资料本、听课教材等,这样才可能保证自己在课堂观察中不陷入混乱之中。再次,一个善于观察和善于捕捉信息的教师,并不单纯是在上课过程中去观察和记录。他对课堂上的观察和记录,实际上从走进课堂、正式上课前就开始了。因此,能够提前几分钟到上课的教室,可以让学生对这堂课有心理预期,避免因为听课人的突然来到打破课堂教学的常规秩序。可以通过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为这堂课做了哪些准备工作,学生对这堂课的预期是什么,学生觉得这堂课的难点与重点是什么,对将要上课内容的兴趣,对教师的看法,对学习的态度等。只有了解到了这些常规的信息,听课人才能够让自己在课堂中具有学生的心态,并站在学生立场来分析与观察这堂课。此外,观察者可以与任教教师聊天,打个招呼,向他解释来听课的动机与目的,让上课教师消除警惕性,避免他在课堂教学中的“做秀”成分;同时向上课教师了解在这堂课与上堂课,甚至与上几节课之间的“转承关系”,避免我们在听课时“断章取义”。还可以画出教室桌椅安排的草图:注明讲台的位置,哪些座位上有学生,哪些是空位,周围的墙上都贴了些什么,等等,以方便观察和记录:教师如何与学生交往,提问哪些学生,哪些学生上课活跃,哪些学生上课沉闷,教师在教学时巡回的走向等。如果事先确定了记录的符号并据此记录,则凭图就能反映出课堂上的实际情况,做出切合实际的判断。当然在上课前与上课教师谈谈他对这堂课的安排,以及他认为这堂课的教学重点是什么,他对这堂课的预期是什么。他认为学生对这堂课的预期是什么,倒是没有必要在课前就知道,从而避免在听课时被教师的教学设计所引导,失去对课堂教学的真实性体验。
  二、选择观察视角,凸显课堂观察主题
  课堂观察一般需要预设一些具体的“靶子”,即观察的视角与切入的维度。由于这种维度有很多,如何才能体现学科课程的特点是我们需要选择的。
  (1)观课者所确定的观察点必须是可观察的现象,是观察者或被观察者想观察的内容,是观察者能观察的。观察视角应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如以检查指导为目的指向的观课,主要观察该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态度、教学基本功和教学艺术等;以研究为目的的观课,就要围绕研究主题制定有效性评判标准,观课要有鲜明的针对性,不必面面俱到,否则“面面俱到”的结果是“面面不到”。
  (2)课堂观察视角必须主题明确。不同的观察者,可以因人而异确立不同的观察主题,研究型教师的观察主题可能更有深度一些,而新教师的观察主题应相对浅显一些;不同的观察对象,也必须确立不同的观察主题,观察新上岗的老师,可以教学常规的形成等为主题,而对于成熟教师的课堂,则以教学个性的体现等为主题。课堂观察可以是一些通用性的主题,也可以根据不同的学科因科而异设计不同的观察主题,语文课上可以观察学生的朗读,数学课上可以观察学生的思维,自然课上可以观察学生的实验。此外,课堂观察的主题常常产生于课堂教学的问题,“问题即课题”,“问题”也即课堂观察的主题。如观察提问, 其要素就可以从“提问的数量”“提问的认知层次”“问题的目的指向”“提问的方式”“学生回答的方式”“学生的回答类型”“教师理答的方式”等方面观察分析。课堂观察没有“唯一的主题”,观察者从走进课堂时就应有明确的主题视角。
  (3)观察视角的确定关键在于针对性与有效性。参与观察的每位教师事先根據观察目的重点确定一到两个观察点:诸如教师教学机智的观察、学生学习目标达成的观察、教师指导有效性的观察、教师讲授的观察、学生回答行为的观察、课堂教学环节的观察等。而且教师甚至可以长期就某一主题开展课堂观察活动,这时,这个“主题”其实就是教师的课堂教学研究的“课题”。当然在确定观察视角时,也可以根据上课者说课材料去挖掘、提炼,根据学情、教学设计、教师的特点与需要去选择、确定,并且观察者要考虑自己是否熟悉观察内容、观察工具和记录方式等。如选择“学生参与教学”这一视角,由于学生参与教学中的数量、广度、深度是衡量主体地位发挥的重要标志。教师就应该从显性和隐性方面观察学生在课堂上参与学习度。显性的如举手发言,朗读讨论。隐性的如倾听、思考、默读等。我们一般比较关注发言积极的学生。其实,在学生学习的各种角色中,我们更要关爱“倾听者”“沉默者”,毕竟课堂上更多的是在聆听的学生。这犹如一座冰山,学生显性的学习方式只是露出水面上的那一块,水下面庞大的冰体则是学生隐性的学习方式——“听”与“思”。又如若选择观察“教师的指导” 这一视角,那么教师可考虑三个方面的观察:一是教师怎样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从教师对学生课前收集资料(比如说教师指导学生对资料的收集与整理)、欣赏图片以及学生评述的指导来观察;二是教师怎样指导学生合作学习,从教师的指导方法、教师对学生讨论的介入、教师的答疑情况这几方面来观察;三是教师怎样指导学生探究学习,从对欣赏的指导、对课题研究的指导和评述这两方面来观察。   三、丰富观察形式,活化课堂观察技术
  没有一种方法能穷尽教学研究的全部,但课堂观察,作为教师研究课堂教学的基本方法,理应得到应有的重视,理应发挥其在课堂研究的重要作用。课堂观察一般有五种基本形式:一是“课堂活动全程观察”,即对所有影响该主题的课堂教学因素进行观察,涉及面广,需要观察的领域多,比较适合对整堂课的全面分析,对教师观察技术的训练有好处。但一堂课涉及的观察领域过多往往难以聚焦关键问题,对课堂教学的分析会流于肢解,影响整体感;二是“关键问题聚焦观察”,即对观察视角、视点如何设计。聚焦需要解决的问题,分析其相关的重要因素,选择视角,设计视点进行课堂观察。首先,聚焦需要研究的问题,分析其相关因素,选择视角,设计视点。其次,所提供的视点的设计要突出重点,注意科学性。最后,要有较强的问题分析能力和合作能力;三是“现场情境描述性观察”,要求观察者围绕特定主题,设计观察视角和视点,对结果进行除数字外的各种形式的描述,具有灵活性、情境性、开放性特点,适合对主题作深入、全面、动态的分析,特别对主题的生成、拓展过程的观察有一定作用。但这种观察方法需要观察者有较强的理论功底和分析能力,同时观察过程中观察者的主观意识对结果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四是“典型个体追踪观察”,有意识地选择一个或几个目标学生进行课前、课中、课后跟踪观察,深入了解某些学生的学习情况或通过了解有代表意义的学生个体的学习情况,验证或研究某一教育措施的实施、某一教育教学新方法对教学对象产生的效果的方法;五是“视频教研精细观察”,它是实现回味观察和上课者自我观察的重要形式。它与“关键问题聚焦观察”成为观察的最基本形式。即教师“坐在自己的课堂”前观察自己的录像课,这种形式对固有理念的冲击是十分强烈的,比以他人为主体的“个体观察”具有更强的情感参与性。“视频教研精细观察”的作用体现在:①发现。教师在课堂上,必须善于发现,特别要善于发现学生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发现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情绪等,聪明的教师总是在不断地“察颜观色”,而不成功的教学总是无视课堂中出现的种种细节变化。我们甚至可以说善于发现是成功的课堂教学的基础。②调控。教师发现之后要作出调控,这种调控是即时的,或者改变原来的教学思路,或者加强点拨与指导,或者放慢教学的进程,或者辅以一定的铺垫,或者加大思维的难度,或者说一则相关的笑话以调节气氛,或者补充背景资料,等等。课堂调控是教学机智,是课堂发现之后的智慧应对。③回忆。“回忆”是一种补充性观察,是自我课堂观察的有机组成部分。能否回忆自己的课堂,反映出教师是否真正善于观察。课堂观察是一种深度的思考,而不是时过境迁的一时兴起。回忆自己的课堂,回忆课堂中的发现与调控,哪怕一节课中只回忆其中的一幕,长年的积累也是一笔珍贵的材料。
  四、科学制作量表,完善课堂观察记录
  要观察课堂必须理解课堂,要理解课堂则需要有一种分析载体来审视我们的课堂。课堂是丰富而复杂的,仅凭个人的观察力与理解力来掌握课堂的方方面面必定是力所不及的。这就需要教师充分利用观察量表进行记录。因此,观察量表的制定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课堂观察量表是通过研究教师在教学的主环节——课堂上的表现,确定合理的观察点,在收集客观数据的基础上,对数据进行科学分析,从而更好地改善課堂教学而开发的一种工具。它不仅仅是观课时的记录表,更像解剖课堂教学的一把手术刀,是关于课堂教学的结构性思考,支撑着课堂观察的骨架,掌握着课堂观察的方向。因此进行课堂观察,制作量表要先行。
  观察量表制作应以观察点为起跑线,结合具体的课以及观察者的特点进行开发。开发量表是整个课堂观察的核心技术,是突破口。量表的制作要从观察课的目标、重点、难点及具体分析观察对象的要素下手,寻找出清晰的目标指向,再根据观察课的具体情境设计。若从观察课的目标、重难点入手即立足“三个视点”——双基目标、过程目标、情感目标,“两条视线”——学生参与状态、教师调控策略。从观察对象的要素入手即从“提问的数量”“提问的认知层次”“问题的目的指向”“提问的方式”“学生回答的方式”“学生回答的类型”“教师理答的方式”等方面分析。从观察课的具体情境设计入手,即课堂观察更要根据情境设计的改变而调整与选用合理可行的观察量表。课堂是错综复杂且变化多端的,要观察到课堂里发生的每一件事情是不可能的,但如果我们不知道在找寻什么,就看不到更多的东西。因此,量表的设计要不停地进行改进,不同的课堂具有不同的情境,普适性太强意味着针对性的弱化,使用量表前必须根据观察课的具体情境调整原先设计的量表,不能只是简单地为了量表而量表,避免出现舍本逐末的现象。
  全面的课堂观察记录,定量分析量表是最直观的观察呈现形式,观察者还可以以非数字的形式呈现观察的定性记录方式。如课堂观察报告、课堂观察论文、课堂观察沙龙、课堂观察日记、课堂观察随笔、课堂观察记录表等。当然,课堂观察的多种成果表达形式是有层次的,也是相互关联的。定量的记录方式和定性的记录方式可以相互补充使用。所获得的数据、信息应尽可能地反映真实的教学环境和课堂活动。
  五、评估观察结果,提高课堂观察效应
  教师走进他人的课堂,可能会因此而发现他人的课堂经验,也可能总结出他人的课堂教训;但对于自己来说,既然主动地走进了他人的课堂,当走出他人的课堂时,也就得问自己一句话:我在他人的课堂中得到了什么?这才是课堂观察最为根本的目的。观察他人的课堂,鼓励他人是非常重要的,但最终还是要服务于自己的课堂,不仅仅要丰富自己的课堂经验,弥补自己的课堂不足,还要加深自己对课堂教学的理性认识。因此,评估上课人的课堂,就要对上课人的课堂教学优势与劣势进行分析,而且上课人还希望你能够为听课人的课堂教学提出可行性建议,甚至还希望听课人能够为课堂教学能力的提升指明方向,这实在是勉为其难。有效的评课并不在意对课本身的评价,而应用自己的语言介绍自己的体验;在分享经验中揭示教学的特点;在感受探究带给自己的乐趣的同时交流教学中的困惑。于是,这就要求上课人的课堂评估不要停留在一时一事之上,要能够站在课堂框架设计、课堂教学的内在机理、课堂教学内容的上下衔接、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等宏观方面来展开,从而在课堂教学理念层面与上课人展开交流,避免让课堂中的一时一事,成为课堂评估的重点,从而阻碍听课人与上课人之间的深层次交流。
  通过观察反思课堂,听课人学会用眼睛思考,借助于课堂观察中收集到的原材料,用自己的智慧来思辨理想与现实之间差异的原因,凭借先进的理念和“移情”的心态,设身处地分析问题的性质和成因,反观自己的课堂教学活动,来反省自己的课堂教学理念,完善自己的课堂逻辑,重构自己的课堂教学结构,使观察者自身在观察中得到学习和提高。此外,课后的反思实际上是听课的延续,也是备课和上课环节的进一步延伸,观察后形成的对课堂教学的评价,会指导被观察者进一步提升教师备课的质量和上课的水平。同时课堂观察者通过对闪光点的吸收、内化,使自身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得到进步和提高。
  总之,课堂观察的起点与归宿都是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无论是教师和学生行为的改进、课程资源的利用,还是课堂文化的创设,都是以学生课堂的有效学习为落脚点。通过课堂观察让教师获得教学反馈信息、捕捉教学复杂现象,分析研究教学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思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重要手段,同时能够唤醒隐藏在教师心中的教学智慧,对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教学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唐晓杰,等.课堂教学与学习成效评价[M].桂林: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
  [2]沈?毅.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 [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陈?瑶.课堂观察指导 [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4]崔允漷.论指向教学改进的课堂观察LICC模式 [J].教育测量与评价,2010(3).
  (作者单位:湖南省临澧县第一中学)
其他文献
数学教育的核心问题,是如何通过数学教学促进学生的发展。我们在课堂中所要关注的是:学生能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能不能在每一节课都有所发展。至于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对是错、是好是坏,不是最重要的。基于这一点,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就要解放学生,使数学课堂充满生命力。  一、激发学生开放的思维  在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中,学生会遇到形形色色的生活问题,如何灵活应对这些生活问题是数学教学活动的关键。所以,
为了全面了解本区乡镇企业职业危害现状和劳动卫生服务的需求程度,分析其差距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以保护职工身体健康,促进生产顺利发展,特对本区乡镇企业进行了初步调查与
笔者把多年从事美术教学中一些实用的经验和有针对性的思考说出来与大家一起交流和探讨,认为"只要孩子们开心地创作了"就达到了美术教学的目的。
金华区域疾病监测点的非传染性慢病监测系统于1993年1月1日开始正式运行,经过2年的监测,积累了大量的信息资料。为了摸清非传染性慢病在人群中的分布和影响健康状况,进一步提
为了做好儿童的蛔虫病防治工作,我区自1978年开始对一~六年级小学生于每年11月份进行集体普遍服用驱蛔药品,服药人数占学生总数的80%.药品包括驱蛔灵,驱虫净,噻嘧啶、左旋咪唑
采用恒温浸泡腐蚀、电化学腐蚀、润湿铺展测试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万能力学试验机等手段研究了复合银钎料中钎剂与钎料合金的腐蚀及钎料腐蚀对钎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银钎料处于含水钎剂环境中,会被钎剂腐蚀.在钎料中加入1.5%~2.5%的Sn,缩小了Ag-Cu-Zn合金中Ag-Zn相与Cu-Zn相之间的电位差,降低了两相之间的微电池效应,Sn细化Ag-Cu-Zn钎料中的共晶相,降低银钎料发生腐蚀的
以聚乙烯基吡咯烷酮(PVP)为稳定剂,聚乙二醇(EG)为还原剂,采用聚醇法[1]制备了银纳米线.根据硝酸银/PVP比例的不同制备了4种类型的银纳米线样品,其中样品D直径最均匀,杂质含量最低.通过改变硝酸银/PVP比例、加入速率和PVP分子量,可对对银纳米线的长度和直径进行控制,得到了小直径(17-100nm)、大长度(30nm到100μm以上)的银纳米线.采用XRD、SEM、TEM和紫外-可见光谱
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下,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是以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为定位的,其根本目的就是让人学会技能和本领,进而就业、生存、为社会服务。基于这一目标定位,面对知识经济和素质教育的要求,中职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特别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水平的提高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职业理想  所谓职业理想,就是指人们对于未来工作类别的选择,以及在工作上达到何种成就的向往和追求。中
随着经济体制不断完善、企事业单位改革不断深化,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如何适应形势发展需要、如何开展档案管理工作新局面、使档案管理工作迈上新台阶,管理人员认真学习、总结经验
针对当前会计教学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就如何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会计教学效果,培养合格会计人员作出一些探索,提出了几点改进建议:努力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兴趣,注重操作技能的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