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人

来源 :科幻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diaz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白炽灯按时亮起,仁初睁开眼睛,此时已经是早上十点。房间没有窗户,四周糊上了水泥。水泥外包裹着钢板,钢板外又是一层厚铅板。这是老旧防空洞的一隅。
  仁初伸了伸懒腰,穿上衬衫,沿着楼梯上到二楼。
  “早上好。”他打着哈欠。
  “早上好。”五岁的仁未来回复。平板的光线照亮了他的脸颊,他正在学习今天的课程。
  “物资不够了……”他的妻子单杏说。
  “我知道。”仁初打断她的话,“还够几天?”
  鹰嘴豆罐头浸泡在沸水之中,单杏小心夹起,将它放在餐桌上。她用抹布将水擦干净,熟练地打开罐头,拿出一把锃亮的勺子将罐头推到仁初的面前。
  “两天,”她说,“如果是一家人的话。”
  罐头壁上还有水珠缓缓下滑,仁初盯着罐头说道:“大小姐,这是无辐射水吧?”
  他拿起勺子,将鹰嘴豆往自己嘴里塞。“下次用铅锅加热吧,二十毫西弗①的临界水就可以了。”
  仁初闷声吃饭。没过多久,勺子和罐头底铁片摩擦,发出嘎吱的响声。
  “我们现有的资源可不多啊,哪怕是原子能也得节约一点儿……”
  “妈妈用的是太阳能板的电。”仁未来打断他,“她说我还小,接触辐射过多对我不好。”
  “也对,我都快忘了太阳能电池板的事儿了。” 仁初点点头,转而小声喃喃,“颗粒天气太阳能发电效率低。蚊子肉少,但好歹也是肉啊。”
  仁初拿出手帕,擦了擦嘴。他又摸了摸仁未来的头,走到门口,穿上铅服。
  “我走了。”声音透过铅服发出闷响,单杏似乎没有听清楚他说了些什么。只有仁未来抬起头,向他挥挥手,“爸爸回来的时候,能和我一起修火车吗?”
  仁未来虽然还小,学东西倒是异常得快,他对上世纪残留的火车格外感兴趣。
  “行。”仁初打开门。
  地面层和地下层之间有一个辐射缓冲地带,那里停着一辆勘探车。仁初握住门把手,铅服内置芯片通过了车门校验,清脆的机械弹动声音后,车门自动打开了。他习惯性地坐进车中,手腕部分铅服和座椅背后的控制器通过电磁吸附在一起,预示着他可以采用手势控制了。
  前方的显示屏上显示炉芯温度为二百摄氏度,还是一个低温状态。初代的可控核反應堆就是这样,温度总是在大范围波动,就目前的温度而言,他所能行驶的极限速度还不到5千米/时,还不如走路。仁初无奈地把手搭在手托上,等待炉芯温度回到一个合理的值。
  原子能的开发使得人类逐渐放弃了传统的蓄电池。尽管石墨烯电池的容量足够大,但是和近乎不竭的能源比起来,还是逊色了不少。目前的低电量状态雷达都不能完全使用。干脆还是快速扫描算了,仁初这么想。
  低电量下,雷达快速更新,一个弹窗出现在仁初的眼前。雷达显示出一个巨大的废墟,在半个月前这里还是一片平地。
  “沉船!”仁初心里一惊。
  为了逃避颗粒天气,相当一部分的人通过飞船离开了地面,在颗粒天气干涉不到的高空生活。但是,飞船难免会出现故障,一旦坠落,将是送给仁初这类地上居民的一次巨大补给。更令人兴奋的是,沉船的位置距他直线距离不过四十千米。
  可惜炉芯温度还没有上升到合适的位置。仁初的手指在空中焦急摆动,他在纠结是否要动用石墨电池的能源。这是他从废墟里组装出来的勘探车,既有颗粒天气出现之前人类的巅峰科技可控核聚变电池,也有老旧的前几个世纪的石墨电池。设置石墨电池的初衷就是为了平衡炉芯的温度,既可以用来制冷又可以用来加热。只是老旧的石墨电池放电快但充电慢,可能他出去这么一趟工夫,回来的时候还是没有充满电。
  不管了,时间就是生命。仁初一个下拉手势,石墨电池放电给炉芯加热。炉芯温度暴涨,整辆车冲了出去。
  “嘿!”仁初笑笑,石墨电池的电量归零。
  勘探车平稳地行驶在道路上。他翻转右手调出雷达,查看周围的情况。四周空无一物,只有棕黄的扬尘弥散在空气之中,再往远处看就是一片模糊的黑色。即便此刻是正午,阳光也并没有多少,只有在偶尔路过一些潮湿、扬尘稀疏的地方还能有那么一点点暖色的光亮。
  炉芯温度进一步上升,供能更加充足,仁初转动右手,雷达精度进一步提升。密密麻麻的扬尘在计算机辅助下从雷达图上逐渐消失,只留下一块立体投影,中间是勘探车,周围都是凹凸不平的土地,远处的山脉若有若无。
  头顶偶尔飘过几朵“白云”。当然,和过去的“白云”不同,颗粒天气中颗粒物本身会引起水珠附着,因此难以形成“云朵”。准确来讲,应该是塑料云,微小的塑料颗粒在颗粒摩擦的静电下聚集,如果运气足够好,甚至能看到成片的带状塑料云。
  尽管勘探车的防震系统相当出色,但在地面上快速行驶依然有些颠簸。仁初得赶快,赶在“鬣狗”之前把物资搜刮干净。乱世的生存之道就是这样,要么像鬣狗一样群起攻之,要么就像猎人一般一意孤行。仁初是后者,鬣狗是他的对手。
  “滴滴——”急促的雷达探测声响起,雷达图上出现了一个快速移动的物体。仁初猛踩刹车停下,避免对方的雷达先一步发现自己。只要不动,勘探车在雷达图上就是一块普通的铁矿,在这个矿石被人类从地下翻起的环境之中,早已见惯不怪。
  那群鬣狗!仁初心里怒号。鬣狗们总会风卷残云地将沉船和核避难所中的物资吃干抹净,普通的独狼根本不可能撼动他们的行进。这也意味着仁初将会像丧家犬一样,悻悻地放弃这块到嘴的肥肉。不,总得再观察一下,仁初默念,万一……他看见雷达图上的那个物体飞速移动,如同流星划破天空。他再次翻转右手,雷达图的范围进一步扩大,方圆一千米内只有那一个物体在飞速移动。   “太棒了!”仁初兴奋地叫起来。那是一匹独狼,在这个森林之中独自狩猎的动物。对方似乎并没有发现仁初,速度依然均匀向前行驶。仁初动了动右手拇指,打开雷达测速,40千米/时。不算快,但是速度均匀得可怕。
  应该是三代悬浮改装车,仁初想,滚轮车可没有办法在如此颠簸的地上做到匀速行驶。接下来需要做的就是把这个不速之客驱赶开,自己独享沉船上的所有物资。对方的雷达系统显然会比自己的雷达系统先进,唯一能够屏蔽信号的办法就只有一个——地下。
  仁初右手握拳,在空气中向下摁下,勘探车缓缓下沉。这里的地下情况他再熟悉不过了,一个世纪前人类的地铁工程如今依然得到保留。圆形的隧道并没有因为地质改变而坍塌,仍有数目可观的地铁工程保留了下来,尽管它们都被厚厚的辐射尘埃所掩埋。
  勘探车很快就下沉到地铁的位置。偌大的站台空无一人,吊顶因为年代久远塌落,暴露出一根根电线和锈迹斑斑的管道。仁初指挥着勘探车方向,来到了地铁的隧道中。勘探车沿着隧道飞速穿行,仁初的速度已经达到5千米/秒。偶尔头顶经过一个洞窟,代表了仁初每一次成功的伏击。每次伏击过后仁初都会小心翼翼地在表面把洞给堵上,以免太过显眼。
  在一段隧道中间,勘探车缓缓停下,轮子方向改变,沿着隧道墙壁直冲而上。勘探车前端的钻探设备缓缓转动,松散的沙石如流水般散开。在距离地面两米的地方,仁初停了下来,车顶的小型探头已经突破了地面,在探头传回的图像之中,一辆四代飞行轿车正在飞来。
  那辆轿车表面因为被颗粒物磨损而暴露出原本的银白金属颜色,前挡风玻璃板也变成磨砂玻璃板。怎么会有人用轿车来巡逻?仁初百思不得其解。上个世纪的家用轿车根本没有办法承受天气的巨变,甚至连颗粒物中巨大的辐射都难以隔离。这太奇怪了,况且它完全没有改装的痕迹。
  或许是扮猪吃老虎呢?仁初提醒自己,万一这只是一个躯壳,里面是更为先进的其他代步工具呢?
  仁初屏息凝神,静静等待这辆轿车飞到自己的正上方。三、二、一!仁初双手放下,勘探车的车轮传动将整辆勘探车托起。随着一声巨大的金属碰撞声,轿车被勘探车撞翻在地。仁初并没有给轿车喘息的机会,他左手上划,众多金属子弹在勘探车两侧的电磁炮中迸射出来,在小轿车上发出乒乒乓乓的撞击声。还不够,必须有足够的火力来压制对方,否则万一……
  没有万一,整辆轿车突然爆炸,纷飞的金属与周围的颗粒物融为一体。仁初愣住了,勘探车的安全测试语音自动开始播报了:“检测到金属爆炸,由威力推测疑是锂电池爆炸。车体无明显损害,炉芯温度正常。”
  锂电池?再往前数几个世纪的产物?自从可控核聚变技术出现之后,电池这个东西就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各种小型可控核反应堆……仁初这才意识到,这根本就不是什么四代飞行轿车,这就是一辆几个世纪之前的测试车。领先于过去,却落后于现在的一辆车。
  仁初左手比了个“V”,勘探车开始扫描爆炸后的废墟。
  “无生物痕迹,请执行下一步指示。”
  仁初愣住了,他做梦也没有想到,在这个世界之中真的会有人选择用小轿车来获取物资。
  随后,一串串子弹打在勘探车上。仁初心里一惊。
  这是鬣狗们的饵!
  很快,雷达图上有三个目标动了起来。勘探车浑身发抖,仁初赶快下潜。下潜的同时,小型勘探机从勘探车底部脱离,留在地面回传信息。仁初心里暗骂自己为什么会忘记在电量充足的时候重新细致扫描一遍,但此刻已经容不得反思。
  在他面前的副屏上,三个目标的分析数据很快就出来了。一辆重型勘探车,两辆轻型四代车。这几乎不像是鬣狗们的作风,即便是仁初见过最少的鬣狗群也有三台重型车。如此轻巧的配置,仁初感觉自己撞了大运。不过情况仍然很棘手。
  子弹飞速冲击着勘探车上方的土地。该死!对面显然配备有地下声呐,将自己锁得死死的。
  尽管如此,地下仍有优势。一旦到地面上,自己必死无疑,仁初想。
  但很快,一台轻型车就沿着洞口潜入,冲着仁初而来。
  仁初右手向后,勘探车的尾部抛出两个钩子,将铁轨拉起来。铁轨将仁初的来路给封住了。奈何轻型车足够小巧,稍稍倾斜便灵活穿过。
  仁初驾驶勘探车在隧道驰骋,轻型车在后面死死咬住。不能这么逃下去,得找机会反击,仁初想。他双手向前,勘探车再一次加速。地面上的小型勘探机小心翼翼地飞进隧道,贴在某个变电箱上面。
  勘探车在隧道中横冲直撞,经过一个个破败的月台。轻型车仍然在后面穷追不舍。子弹和水泥冲撞火花四射,偶尔有几颗与勘探车碰撞发出金属的脆响。仁初面前的投影变得亮红,显示有子弹卡在了勘探车的轮轴之中。真是怕什么来什么,仁初左手右滑,备用轮轴在機械摩擦声后被换上。被后轮卷起的轮轴狠狠地砸在轻型车的前面,砸出一个小凹槽。
  轻型车和仁初的勘探车都能够抗衡子弹,但是难以应对剧烈的撞击。仁初双手握拳,两个铁球弹出,飞向轻型车。轻型车左躲右闪,稍稍降速,铁球仅仅将表面黑漆擦下,露出银白色外壳。
  快到了,仁初心想,就快到了。仁初再次加速,甩开轻型车几百米。
  隧道逐渐宽阔,轨道由单轨变成了四轨——这里是地铁的终点站。仁初放慢了速度,整个人躺平,他摁下拇指上的一个按钮。仁初从车后冲出,手中握住一根大腿粗细的铜线。他快速跑向老旧的变压器,试图将接口插入变压器。
  锈迹斑斑的接口有些变形,仁初费劲地将铜线向接口处塞。好不容易塞进去了,此时,轻型车来了。
  轻型车瞄准仁初,几颗子弹快速飞出,把悬浮的颗粒划开一道道口子。仁初向着勘探车狂奔,子弹在铅服上弹开,留下不小的弹痕。轻型车一个俯冲,向仁初的方向压来。
  快啊,仁初冲进勘探车,手指快速挪动。
  此刻,远处的小型勘探机亮起来绿灯——它开始工作了。
  命令通过古老的电缆传输到终端,仁初将勘探车的功率调整为最大输出。   勘探车车灯熄灭了,只剩下轻型车的前照灯。
  突然,隧道深处亮起两条灯柱,轻型车的灯光在它面前相形见绌;接着响起了沉重的轰鸣声,那是几个世纪之前的声音——一条破败的地铁拖着破败的车厢,如同一头发疯的野牛冲撞向轻型车。火花四溅,轻型车外壳破裂,很快便被卷入车底,狠狠碾压。
  “都去死吧。”仁初嘴角上翘,灯光勾勒出冷笑。
  地铁沿着轨道,向仁初来时的路碾去,只不过终点的铁轨被翻了起来。那也无关紧要,仁初就是要让它飞起来。
  地面上的重型勘探车操作员通过声呐探测出有东西来了,但是一切都晚了。
  地铁冲出地面,狠狠地碾向地面的两台车。轻型车在撞击下爆炸,重型车也受到了波及,半边车身在巨大的冲撞下扭曲了。
  惊恐之中,重型车调转方向,飞速驶离。
  仁初驾驶勘探车从地底探出时,重型车早已消失在雷达图上。安全了,他心想,总算可以获取自己的猎物了。
  勘探车开过沉船边缘。
  沉船的外壳锈迹斑斑,毕竟历经百年还能悬浮在天空的飞船寥寥无几。刚刚掉落的沉船里,最为珍贵的是新鲜蔬果,一般都种植在飞船的外沿。高空坠落基本都会将果蔬摔个粉碎,但仍然会有幸运的蔬果在叶子的包裹下完好无损。
  这次的沉船有一些奇怪。蔬果一般都是在沉船的边缘,但是在这艘沉船的边缘并没有什么土壤存在过的痕迹。或许蔬果在更靠近沉船中心的地方?仁初心想。
  仁初驾车向沉船中心驶去。不像其他沉船拥有复杂的建筑群落,这艘沉船简洁得瘆人。
  仁初的心脏扑通直跳,汗水浸透了他的后背。他并没有过多在意,毕竟刚刚才穿着厚重的铅服跑了好些距离。
  沉船的建筑结构都有些敷衍,就好像一副下半部分精雕细琢,上半部分敷衍几笔的油画一样。它的正中间是一个类似谷仓的建筑,周围一圈停满了勘探车。仁初打开雷达图分析,有七辆重型车,八辆轻型车。又是鬣狗!仁初心头一紧,如果自己再往前走,勘探车肯定会被发现,自己甚至会被围攻。
  他轻声停下勘探车,下车走去。在右脚接触地面的一瞬间,剧烈的阵痛一下直冲他的大脑。他咬牙忍住了。估计是之前子弹冲击造成的脚伤。他一瘸一拐地向前走过去,同时从腰间抽出一把旧式手枪,将枪管向前推起,开启消音装置。
  颗粒天模糊的光线下,前方突然出现了一个匍匐着的细瘦人影,一动不动。仁初蹲下,瞄准他的头,扣下扳机。一声闷响,头颅动了几下,一切归于寂静。仁初小心向前挪动,凑近了一看,才发现是一个人——准确来讲已经不是人了,是一具干尸。
  尸体爬行的方向是仁初来时的方向。沉船居民?不,沉船居民一般都死于沉船时的撞击,至少是会见血的,仁初心想。虽然仁初不想承认,但这个尸体更像是被活活烤干的。
  仁初心里发毛,他身上的汗更多了。
  他继续向前,手腕上的雷达显示他已经靠近中心的勘探车周围。他小心谨慎地朝远处开了一枪,希望自己能够声东击西。子弹撞到金属发出清脆的响声,但勘探车一片死寂,没有一丝生气。
  仁初拖着右脚紧贴勘探车的铁皮,向勘探车里面看去,几个同样身着铅服的人躺在车内。仁初不知道这些人是失去意识还是完全死去了,他们的头罩内部结了一层厚厚的水珠。
  这太诡异了,仁初使劲压抑着心慌。
  然后,他小心地打开了粮仓的门,举起枪指向内部——
  粮仓内什么人也没有。
  银色的罐头像是久违的宝藏,静静等待着勇士的到来。仁初缓步走向前,他背后滑出一个滚轮袋子,他将罐头放进袋子中,但罐头的重量似乎有些奇怪——太轻了。他又摇了摇,听见了水的声音。他狐疑地看了看罐头,用枪托上的锐角将罐头打开。
  透明液体从罐头缝隙中舒展开身子,落在布满灰尘的地面——这就是水而已。随即,地底传来震感,仁初一个没站稳,摔倒在了地上。
  必须得赶快离开这里!他心里冒出莫名的恐惧,浑身都湿透了。
  左臂的警报灯亮起,显示外界温度60摄氏度。这个地方在加热自己!仁初拖着右腿向门外跑去。
  太热了,热得他意识开始模糊。他应该是中暑了。
  得赶快回到自己的车上去,不,回自己的车上太迟了,根本来不及。仁初尝试将粮仓外勘探车的门拉开,但是他根本拉不开——车门都从内部反锁了。只有回自己的车上去!
  仁初拖着右脚飞奔起来,大地传来的颠簸几次将他绊倒在地。他的右脚有好几个划痕被磕破了,颗粒开始与他的皮肤接触。
  温度进一步上升,辐射也在灼伤他的皮肤。他捂着右脚,一步一步地跳向自己的勘探车。又一个颠簸将他狠狠地摔到地上。他光顾着捂着右脚避免顆粒物混入,因此在摔倒的时候只有左手支撑,他的左臂脱臼了。
  他整个人都瘫倒在地面,感受着大地传来的股股震动。
  不,他还不能在这里结束,他要回去,还有妻儿在等着他!
  他将左手背到身后,右手撑地缓缓向前爬行。他的左手摸到了一个滚轮——那是之前他的滚轮袋。
  他的脑海里闪过一道亮光,一道照亮前路的亮光。他取下滚轮袋,侧转着身子将滚轮袋塞到自己的下方,右手撑地,左脚蹬地。总算快点儿了,他想。
  透过颗粒,他看见了自己勘探车的轮廓,那是希望的曙光。温度进一步升高,体表温度已经达到了近两百度,铅服的降温系统正在呼呼喘着粗气。他将右手搭在门锁上,门锁应声打开——终于他回到了车上。
  得赶快离开这个鬼地方,车内的降温系统也开始工作。此时,周边的环境温度已经达到了三百度。勘探车飞奔向沉船之外,发动机炉芯温度已经近万度,快要接近爆炸极限了。
  就在这时,仁初急踩刹车——
  沉船已经飞离地面了。
  准确来讲,沉船此时已经不能叫沉船了。
  脚下是灰蒙蒙的一片,偶尔飘过一片片塑料云。   温度还在上升,发动机炉芯的温度接近极限值,制冷系统也开始报警。
  跳?意味着自己将会落地而亡。不跳?要么死于炉芯爆炸,要么死于高温脱水。
  石墨电池早已耗干,充电还不到百分之十。仁初深吸一口气,将双手前推。在炉芯过高的能量中,勘探车飞了出去。
  颗粒物摩擦着车窗,仁初看着窗外发呆。
  他应该没有什么挂念了。他答应了仁未来帮他修地铁,但是他自己将地铁给弄坏了。估计那小子长大了都会记恨自己吧;单杏应该还会记恨他小气吧?今天要是没回去,她估计会在泪眼中睡去,然后第二天外出打猎吧……
  他的双眼有点儿模糊,白茫茫的。他正好穿过了一片塑料云。
  ……塑料云?
  雷达显示只有十几秒的时间落地,仁初希望一切还来得及。
  他几乎是本能般转动手腕,将石墨电池弹出。他用手枪击碎电池的金属外壳,露出漆黑的石墨烯。他把石墨轻轻抛向远处,石墨烯随风飘散,在颗粒天中形成一张大网。然后,他打开了电磁武器,武器强度设置为弱,范围设置为方圆两千米。
  他闭上眼祈祷,按下了按钮。
  炉芯电流通过车顶释放开来,电弧呈圆形扩散,整个石墨烯被静电激活。颗粒天中的塑料云被吸引过来,白色的涓流在空中绽放,形成一片片的塑料云。塑料云逐渐聚集,勘探车穿过一片又一片的塑料云,速度逐渐放缓。
  但速度还是有些快,落地的时候,仁初依然遭到了冲击,胸口一热。但他没有窒息的感觉,应该只是断了一根肋骨而已。勘探车基本报废,但在勘探车的下方,是之前那辆逃跑的重型车。重型车已经被压垮了,里面的人员也没能存活,储粮的地方被撞破,掉出好些罐头,像银白色的宝藏等待勇士的光临。
  蓝天之下,顆粒之上,静静地悬浮着一艘船。锈迹斑斑的外壳依然能够看出它的名字:巴比伦。
  整个巴比伦被一块玻璃罩所笼罩,其中只有少数的绿色和几个在花园散步的行人。
  走在前面的是巴顿先生,他是这座船的第五代传人。跟在他后面的是秘书艾伦。
  “我们放下去的‘饵’钓了多少碳元素?”巴顿先生问。
  “毛重大概一吨左右,”秘书艾伦拿着平板查阅数据,“这次收获还是比较多的。”
  “空气中提取的碳元素怎么样了?”巴顿先生又问。
  “这个……”艾伦先生面露难色,“先生,您也知道,这边的空气二氧化碳浓度过低,根本没办法富集。”
  “算上这次地面上获取的碳,新的碳循环能够加多少个子民?”
  “六人。”艾伦小心翼翼地回答。
  “行吧,你一会儿去发布消息吧。告诉城里的夫妻,总共只有五个名额。”
  【责任编辑:拉 兹】
  ①辐射剂量的基本单位之一。
其他文献
十一月过后,就进入了冬天。经历了萧瑟的秋风,万物都学会了蕴藏。在残酷的环境面前,他们将生机藏的很深很深,等待春雨的来临。就在这辞旧迎新之际,一场无形的战争在华夏这片土地上悄然打响。  已经记不清有多少个早晨,起床的第一件事情不再是去享用那丰盛的早餐,抑或者沐浴着晨光打理自己的着装。今天的患者又增加了多少?一个看似不起眼的阿拉伯数字,却决定了接下来一天的安排。随意取一本书翻阅,却味同嚼蜡。窗外的大喇
预测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90高龄的徐怀中凭借《牵风记》获得第十届茅盾文学奖。在座谈中,他说到:“早在1962年,我就请长假写《牵风记》这部长篇小说,写了20余万字。不久,又接受其他任务,《牵风记》创作被搁置下来。多年后,书稿被我忍痛付之一炬。过后想想,倒也并不觉得多么可惜:如果当时匆匆忙忙把书出了,也就不会重改一次。现在《牵风记》只有10多万字,我对壁耗费5年,所以称自己“爬
主持人说  知名科普博主@宁静海的菊石君曾经写过一篇介绍古生物化石复原的文章《你可别骗我!这些“古生物复原图”真的不是科学家胡B画的?》,既有趣又有料,不但引发热议,也让我们知道了这门科学的有趣和严謹。的确,基于化石的考古生物学是我们链接过去世界的重要方式,某种意义上说,它也和科幻小说一样,是科学与想象力的结晶。古生物化石既带给我们无数超乎想象的神奇物种,也让我们对过去的世界脑洞大开。但在研究古生
题 目 展 示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作文。  人与人之间相处,有时候感到非常无奈:明明气怨恼恨,却仍然得相聚一室,不得分开;想念的人总在远方——长年累月就在身边的人,不必想念,也不会去想念;怨偶(不和睦的夫妻,引申借指敌对双方)的形成多是由于亲密的时间太长,缺乏空间去放大彼此的优点。  读了上面材料你有何感想,请以“空间与情感”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题目自拟,立意自定,不得抄袭,不少于
我和她相见的地方,是一颗遥远星球上的饮料店。  地点是她定的,她说这家饮料店很特别。当时我觉得有些不可理喻,为了一杯可食液体,花上几十万光年的路费,实在不划算。但这毕竟是我们第一次见面,我便没多说什么。  我们是在虚拟网络上认识的。她的网络形象是一个娇小的里奥星人,独自坐在虚拟公园的虚拟长椅上,旁若无人地舒展着自己的触须。但很显然,她并不是里奥星人。  我向她打招呼,过了半晌她才注意到我,并说了一
书法家王徽之,是书圣王羲之第五子,住在浙江山阴(今绍兴市)。此人生性高傲,放荡不羁,对公务并不热忱,时常东游西逛。有一天夜里,天降大雪。他一觉醒来,打开房门,叫家人取酒来喝。四周一片皎洁,于是他来回踱步,吟诵左思的《招隐》诗(左思,西晋诗人。西晋时以“招隐”为题作诗蔚然成风。左思的《招隐》诗通过描写隐士的生活及居住环境,表达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决心),忽又想起戴安道,当时戴安道住在百里外的剡县,
编者按:  《莫克森的主人》是十九世纪美国作家安布罗斯·比尔斯的短篇作品,最早收录于1893年的短篇小说合集《真有这样的事吗?》中。比尔斯以短篇小说闻名,其小说题材多为恐怖和死亡,讽刺辛辣,语言精练,代表作品有《鹰溪桥上》和《魔鬼辞典》等。他本人也是一位极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中学肄业后去印刷所当学徒,1861年以志愿兵身份参加南北战争。其后在多家杂志社任职编辑,也曾旅居英国。1913年,由于厌倦美国
一  小美是一名刚从护士学校毕业的年轻护士,在一所临终关怀医院工作,像她这样的年轻女孩,竟然很意外地接到了高高在上的军方雇佣函。  在医院院长的办公室里,她忐忑不安地看见一名军官背着手,看着墙上的图表。  看军官胸前那枚带翅膀的特殊履历章,此人可能是参加过太阳系战役的老兵。军官看见她,开门见山地拿出一封信,说:“我们的一名老战友快不行了,你们护士长向我推荐你,希望你能陪我们的那位老战友走完生命中的
讲“传统文化”绕不过一个问题:究竟什么是“文化”?古今中外的学者们做出了各种各样的界定和解释,然而罕有世界范围内公认度较高的准定义。仅举两例参考,十七世纪德国法学家普芬多夫提出,“文化是社会人的活动所创造的事物以及有赖于人和社会生活而存在的事物的总和。”十九世纪英国文化学家泰勒认为,“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总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人类在社会生活里所得到的一切能力与习惯。”笔者尝试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生活的平静。那时,每日新增病例如同一团乌云,笼罩在城市上空,慢慢渗进每个人的内心深处。  即便是在那黑暗的日子里,也总有些阳光拨开云雾,撒向大地。 无论是迎难而上的医生和护士,还是为疫情做出大大小小贡献的普通人,都值得我们尊重,铭记。而我们从中学到了什么呢?  “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像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待炬火。”从个人的角度来看,每个人都可以为抗疫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