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要培养思维“求异性”,使学生在训练中逐渐形成具有多角度、多方位的思维方法与能力,必须给学生创造一个思维的“空间”,给学生呈现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很重要。
一、精选内容,培养思维的“求异性”
对于小学生来说,既要注意培养他们不盲从,喜欢质疑,打破框框,大胆发表自己意见的品质,又要培养他们敢于求“异”,发展他们的求异思维,进而养成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如,一位教师教学“乘法意义”的运用一课时,她出示了这样一道加法题:9+9+9+5+9=?让学生用简便方法计算。一个学生提出了9×4+5的方法,而另一个学生则提出了“新方案”,建议用9×5-4的方法解。这个学生的思维有创见,这个方案是他自己发现的。在他的思维活动中,他“看见了”一个实际并不存在的9,他假设在5的位置上是一个9,那么就可以把题目先假设为9×5。接着他的思维又参与了论证:9-4才是原题中的实际存在的5。对于这种在别人看不到的问题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这种创造性思维的闪现,教师要加倍珍惜和爱护。
又如:我在教学小数四则混合简便运算时,出了这样一道题让学生练习:3.5×0.98+0.07,一部分学生很快找到方法:3.5×1-3.5×0.02+0.07。然而有一位同学发现了新的方法:他说0.07可以拆成3.5×0.02,然后用乘法分配率进行简便运算:3.5×(0.98+0.02)。第一类学生,虽然能进行一些简便运算,其实他们的思维已形成一定的定势。后一个学生才是真正利用了这一题,切实地进行创新,进行求异思维,实现了这一题的价值所在。通过这样一些题型,使学生有内容、有层次、有空间去进行思维训练,提高思维能力。
二、一题多解,培养思维的创造性
创新性思维是指學生不盲目追从,不随波逐流,自己有见解,有思路,不迷信书本,不拘泥现成答案,敢于标新立异。打破常规,沿着崭新方向,找出解决问题方法的思维形式。
例如有这样一道数学题:“某车间制造一批零件,每天制400个,15个即可完成任务。如果把每天制出的个数提提高20%,几天能完成任务?”按教材所提供的方法解这道题,其解法是:400×15÷[400×(1+20%)]。有的学生通过独立思考,用自己所设计的新方法解这道题,其解法是15÷(1+20%),这个学生在解题时,思维就体现出了创新性。
三、转换角度思考, 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一些数学问题,尤其是思考题,它所呈现的条件和问题的方法与平时所说的有一定差异,学生在思考的时候往往不能透过语言把握问题的实质,这时,不妨引导学生转换思维的角度,从另一个角度看问题,就会使一些难题迎刃而解。例如,四则运算之间是有其内在联系的。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加与乘之间则是转换的关系。当加数相同时,加法转换成乘法,所有的乘法都可以转换成加法。加减、乘除、加乘之间都有内在的联系。如189-7可以连续减多少个7?应要求学生变换角度思考,从减与除的关系去考虑。这道题可以看作189里包含几个7,问题就容易了。这样的训练,既防止了片面、孤立、静止看问题,使所学知识有所升华,从中进一步理解与掌握了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又进行了求异性思维训练。 转换角度思考,训练思维的求异性。
四、变式引伸,培养思维的广阔性
思维的广阔性是发散思维的又一特征。思维的狭窄性表现在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稍有变化,就不知所云。反复进行一题多变的训练,是帮助学生克服思维狭窄性的有效办法。可通过讨论,启迪学生的思维,开拓解题思路,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过多次训练,既增长了知识,又培养了思维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重视计算结果,要针对教学的重难点,精心设计有层次、有坡度,要求明确、题型多变的练习题。要让学生通过训练不断探索解题的捷径,使思维的广阔性得到不断发展。要通过多次的渐进式的拓展训练,使学生进入广阔思维的佳境。现在课本中,有一部分例题的“想一想”是把例题进行变式训练的,我们可以利用它们切实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多进行发散性思维的训练,不仅要让学生多掌握解题方法,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灵活多变的解题思维,从而既提高教学质量,又达到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目的。
一、精选内容,培养思维的“求异性”
对于小学生来说,既要注意培养他们不盲从,喜欢质疑,打破框框,大胆发表自己意见的品质,又要培养他们敢于求“异”,发展他们的求异思维,进而养成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如,一位教师教学“乘法意义”的运用一课时,她出示了这样一道加法题:9+9+9+5+9=?让学生用简便方法计算。一个学生提出了9×4+5的方法,而另一个学生则提出了“新方案”,建议用9×5-4的方法解。这个学生的思维有创见,这个方案是他自己发现的。在他的思维活动中,他“看见了”一个实际并不存在的9,他假设在5的位置上是一个9,那么就可以把题目先假设为9×5。接着他的思维又参与了论证:9-4才是原题中的实际存在的5。对于这种在别人看不到的问题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这种创造性思维的闪现,教师要加倍珍惜和爱护。
又如:我在教学小数四则混合简便运算时,出了这样一道题让学生练习:3.5×0.98+0.07,一部分学生很快找到方法:3.5×1-3.5×0.02+0.07。然而有一位同学发现了新的方法:他说0.07可以拆成3.5×0.02,然后用乘法分配率进行简便运算:3.5×(0.98+0.02)。第一类学生,虽然能进行一些简便运算,其实他们的思维已形成一定的定势。后一个学生才是真正利用了这一题,切实地进行创新,进行求异思维,实现了这一题的价值所在。通过这样一些题型,使学生有内容、有层次、有空间去进行思维训练,提高思维能力。
二、一题多解,培养思维的创造性
创新性思维是指學生不盲目追从,不随波逐流,自己有见解,有思路,不迷信书本,不拘泥现成答案,敢于标新立异。打破常规,沿着崭新方向,找出解决问题方法的思维形式。
例如有这样一道数学题:“某车间制造一批零件,每天制400个,15个即可完成任务。如果把每天制出的个数提提高20%,几天能完成任务?”按教材所提供的方法解这道题,其解法是:400×15÷[400×(1+20%)]。有的学生通过独立思考,用自己所设计的新方法解这道题,其解法是15÷(1+20%),这个学生在解题时,思维就体现出了创新性。
三、转换角度思考, 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一些数学问题,尤其是思考题,它所呈现的条件和问题的方法与平时所说的有一定差异,学生在思考的时候往往不能透过语言把握问题的实质,这时,不妨引导学生转换思维的角度,从另一个角度看问题,就会使一些难题迎刃而解。例如,四则运算之间是有其内在联系的。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加与乘之间则是转换的关系。当加数相同时,加法转换成乘法,所有的乘法都可以转换成加法。加减、乘除、加乘之间都有内在的联系。如189-7可以连续减多少个7?应要求学生变换角度思考,从减与除的关系去考虑。这道题可以看作189里包含几个7,问题就容易了。这样的训练,既防止了片面、孤立、静止看问题,使所学知识有所升华,从中进一步理解与掌握了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又进行了求异性思维训练。 转换角度思考,训练思维的求异性。
四、变式引伸,培养思维的广阔性
思维的广阔性是发散思维的又一特征。思维的狭窄性表现在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稍有变化,就不知所云。反复进行一题多变的训练,是帮助学生克服思维狭窄性的有效办法。可通过讨论,启迪学生的思维,开拓解题思路,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过多次训练,既增长了知识,又培养了思维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重视计算结果,要针对教学的重难点,精心设计有层次、有坡度,要求明确、题型多变的练习题。要让学生通过训练不断探索解题的捷径,使思维的广阔性得到不断发展。要通过多次的渐进式的拓展训练,使学生进入广阔思维的佳境。现在课本中,有一部分例题的“想一想”是把例题进行变式训练的,我们可以利用它们切实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多进行发散性思维的训练,不仅要让学生多掌握解题方法,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灵活多变的解题思维,从而既提高教学质量,又达到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