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3月22日,全球最大的私人基金凯雷投资集团以2500万美元购入国内最大民营担保机构中科智担保集团新股。
凯雷董事总经理兼亚洲风险投资负责人祖文萃表示,担保行业风险大潜力也大,凯雷看重的是中科智处在中国一个融资需求庞大而未饱和的中小企业市场。他透露,凯雷将协助中科智进军更多的新城市,并在担保服务咨询、履约担保、保理等新领域拓展业务。
凯雷集团此次投资之后,中科智的股权结构已经发生较大变化,除董事局主席张锴雍个人持有的50%多的股份外,外资股份合计已经超过30%,中科智也成为中国大陆国际化色彩最为浓厚的担保公司。
这是资本大鳄凯雷集团初次试水中国担保业,昭示着国际资本对国内庞大中小企业市场的觊觎。
政府助力,推动新兴担保业
在中国,担保业是一个充满风险和机会的新兴行业。
担保的作用,在于提供信用支持。担保公司凭借自己的信用,为缺乏信用能力的多家企业和个人融得银行贷款。信用担保额的放大倍数是担保机构信用能力的标识,正常的应在自有资金的5至12倍。担保的核心作用在于信用增级,从而增加双方交易的机会。
担保业务可以分为融资担保、合同担保、金融衍生产品担保和其他非合同担保等。目前国内的专业性担保公司,绝大多数从事的都是融资担保业务,即为本身资质不够从银行直接获得贷款的法人或个人提供担保,提升其信用级别,使得他们能够获得商业银行的贷款。担保公司则从其中收取担保费用。在海外,担保是一种用途广泛的金融工具,既可以为政府实施政策性业务服务,也可以为市场实施商业性业务服务,是金融链条中至为重要的一环。
中国担保业起源于1990年代初,根据当时的规定,国家行政机构不能再为企业经营活动提供担保,企业获得技术改造贷款和流动资金贷款立刻出现困难。1993年,财政部与原国家经贸委组建了中国经济技术投资担保公司,标志着我国首家以担保为主业的专业担保机构产生。
但担保业发展的真正动力,来自于对中小企业融资困局的求解。我国政府自1990年代中期开始意识到中小企业在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并开始借鉴国外中小企业融资体系的经验,先后颁布一系列政策法规,尝试在中国建立信用担保体系、创业投资体系、中小企业板等间接和直接的融资平台。其中担保作为金融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发挥着积极而深远的作用。
在政府的直接推动下,担保业发展迅猛。据统计,1998年底,全国登记注册的担保机构不足10家。而2004年,已倍增至3000多家,平均每年翻一番。这一方面是因为国务院及原国家经贸委、财政部、人行在努力推动中小企业发展,颁布了《中小企业法》、《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风险管理暂行办法》等法律法规,推动相关担保业务的发展;另一方面,在住房改革的大潮下,建设部也与人行联合发布了《住房置业担保管理试行办法》等一系列条文,推动了个人担保业务的发展,尤其是住房公积金贷款担保的问世。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司副司长狄娜表示,由于担保业的介入,国内中小企业的一次融资率提高了76%。
国际资本觊觎,中国担保业风云涌动
中国金融领域一直是国外资本关注的焦点,而国内中小企业的蓬勃发展与中产阶层的日益兴起,使得担保业务的市场需求越来越大;与此同时,外资金融机构对尚未完全放开的中国金融业充满遐想,担保业的准金融概念,更是外资觊觎的重要动力源泉。担保业的“金融血统”以及背后所代表的庞大潜力,成为外资追逐的目标。正如专家指出的,担保业正在成为外资进入中国金融业的桥头堡。
早在2001年,中科智所提供的中小企业一体化融资服务,就已经受到国际资本的青睐,美洲投资银行投资300万美元,所占股份为9.5%,香港兰德出资500万美元,获得中科智15.9%的股份。2004年10月,亚洲开发银行(ADB)投资1000万美元成为中科智担保集团的战略投资者,这是ADB对国内民企的第一次投资。2005年11月,花旗集团通过旗下亚洲企业投资公司(CVCI)出资2500万美元投资中科智。
外资在参股现有担保公司的同时,频频落子,直接成立担保公司,加速在中国担保业的资本布局。
2004年2月,总投资1200万美元的吉斯达(宁波)信用担保有限公司在宁波保税区注册成立,成为宁波第一家外资信用担保企业。继而,美国AIG、澳大利亚辉煌集团、英国伦敦亚洲基金公司等资本巨头接踵而至。
结语
美国金融专家姜礼斌认为, “在美国担保已成为主流行业,每一级证券市场,甚至OTC,都可以找到担保公司,有50多家。担保实际上是信誉的价值化,中国是资本稀缺的国家,如果能把信誉价值化,就能提供更多的融资渠道。”
在既活跃又混乱、既生机勃勃又步履沉重的中国担保业,国际资本的入局,改变着行业格局。资金进入的同时,也带来了先进的经营理念和管理经验,更带来了新的挑战。在中国流光溢彩的经济大舞台上,担保业正演绎着风云变幻的故事。
作者:中山大学教授经理研究会秘书长中山大学企业管理研究所特聘研究员
责任编辑:尚千琳
凯雷董事总经理兼亚洲风险投资负责人祖文萃表示,担保行业风险大潜力也大,凯雷看重的是中科智处在中国一个融资需求庞大而未饱和的中小企业市场。他透露,凯雷将协助中科智进军更多的新城市,并在担保服务咨询、履约担保、保理等新领域拓展业务。
凯雷集团此次投资之后,中科智的股权结构已经发生较大变化,除董事局主席张锴雍个人持有的50%多的股份外,外资股份合计已经超过30%,中科智也成为中国大陆国际化色彩最为浓厚的担保公司。
这是资本大鳄凯雷集团初次试水中国担保业,昭示着国际资本对国内庞大中小企业市场的觊觎。
政府助力,推动新兴担保业
在中国,担保业是一个充满风险和机会的新兴行业。
担保的作用,在于提供信用支持。担保公司凭借自己的信用,为缺乏信用能力的多家企业和个人融得银行贷款。信用担保额的放大倍数是担保机构信用能力的标识,正常的应在自有资金的5至12倍。担保的核心作用在于信用增级,从而增加双方交易的机会。
担保业务可以分为融资担保、合同担保、金融衍生产品担保和其他非合同担保等。目前国内的专业性担保公司,绝大多数从事的都是融资担保业务,即为本身资质不够从银行直接获得贷款的法人或个人提供担保,提升其信用级别,使得他们能够获得商业银行的贷款。担保公司则从其中收取担保费用。在海外,担保是一种用途广泛的金融工具,既可以为政府实施政策性业务服务,也可以为市场实施商业性业务服务,是金融链条中至为重要的一环。
中国担保业起源于1990年代初,根据当时的规定,国家行政机构不能再为企业经营活动提供担保,企业获得技术改造贷款和流动资金贷款立刻出现困难。1993年,财政部与原国家经贸委组建了中国经济技术投资担保公司,标志着我国首家以担保为主业的专业担保机构产生。
但担保业发展的真正动力,来自于对中小企业融资困局的求解。我国政府自1990年代中期开始意识到中小企业在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并开始借鉴国外中小企业融资体系的经验,先后颁布一系列政策法规,尝试在中国建立信用担保体系、创业投资体系、中小企业板等间接和直接的融资平台。其中担保作为金融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发挥着积极而深远的作用。
在政府的直接推动下,担保业发展迅猛。据统计,1998年底,全国登记注册的担保机构不足10家。而2004年,已倍增至3000多家,平均每年翻一番。这一方面是因为国务院及原国家经贸委、财政部、人行在努力推动中小企业发展,颁布了《中小企业法》、《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风险管理暂行办法》等法律法规,推动相关担保业务的发展;另一方面,在住房改革的大潮下,建设部也与人行联合发布了《住房置业担保管理试行办法》等一系列条文,推动了个人担保业务的发展,尤其是住房公积金贷款担保的问世。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司副司长狄娜表示,由于担保业的介入,国内中小企业的一次融资率提高了76%。
国际资本觊觎,中国担保业风云涌动
中国金融领域一直是国外资本关注的焦点,而国内中小企业的蓬勃发展与中产阶层的日益兴起,使得担保业务的市场需求越来越大;与此同时,外资金融机构对尚未完全放开的中国金融业充满遐想,担保业的准金融概念,更是外资觊觎的重要动力源泉。担保业的“金融血统”以及背后所代表的庞大潜力,成为外资追逐的目标。正如专家指出的,担保业正在成为外资进入中国金融业的桥头堡。
早在2001年,中科智所提供的中小企业一体化融资服务,就已经受到国际资本的青睐,美洲投资银行投资300万美元,所占股份为9.5%,香港兰德出资500万美元,获得中科智15.9%的股份。2004年10月,亚洲开发银行(ADB)投资1000万美元成为中科智担保集团的战略投资者,这是ADB对国内民企的第一次投资。2005年11月,花旗集团通过旗下亚洲企业投资公司(CVCI)出资2500万美元投资中科智。
外资在参股现有担保公司的同时,频频落子,直接成立担保公司,加速在中国担保业的资本布局。
2004年2月,总投资1200万美元的吉斯达(宁波)信用担保有限公司在宁波保税区注册成立,成为宁波第一家外资信用担保企业。继而,美国AIG、澳大利亚辉煌集团、英国伦敦亚洲基金公司等资本巨头接踵而至。
结语
美国金融专家姜礼斌认为, “在美国担保已成为主流行业,每一级证券市场,甚至OTC,都可以找到担保公司,有50多家。担保实际上是信誉的价值化,中国是资本稀缺的国家,如果能把信誉价值化,就能提供更多的融资渠道。”
在既活跃又混乱、既生机勃勃又步履沉重的中国担保业,国际资本的入局,改变着行业格局。资金进入的同时,也带来了先进的经营理念和管理经验,更带来了新的挑战。在中国流光溢彩的经济大舞台上,担保业正演绎着风云变幻的故事。
作者:中山大学教授经理研究会秘书长中山大学企业管理研究所特聘研究员
责任编辑:尚千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