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特种设备行业的发展迅速,且为推动社会与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电梯作为常见特种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精细化管理不仅关系着企业的发展,而且对社会的进步也具有重要的影响。基于此,本文首先阐述了特种设备的概念、其次根据特种设备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管理工作的对策与建议。为了特种设备能够安全有效的应用到人们的生活当中,提出并落实精细化的管理制度,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特种设备 电梯 管理工作 精细化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25-0081-01
前言:
特种设备电梯的出现,使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很大的一个提升,它不仅为企业带来了丰厚的效益,也为人们日常生活节省了许多的时间与体力。电梯的的使用已经涉及到各个领域,成为了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特种设备电梯的发展呈现了很好的趋势。然而,近年来,电梯故障给人们生命以及财产带来的损失十分惨重,据调查,2015年全年,我国电梯事故共发生58起,死亡人数46人,其中违规操作引起事故26起,电梯本身缺陷引起事故32起。2016年全年,我国电梯事故共发生48起,死亡人数41人,其中80%事故原因是检修不到位。电梯行业鱼龙混杂,事故频频发生,相关部门必须落实精细化的电梯管理制度,全面提高电梯管理效率。
一、 特种设备电梯精细化的概述
特种设备是指一些存在危险性较大、涉及生命安全的特定领域使用的设备。例如,电梯,锅炉,压力管道,游乐场游乐设施,压力管道与容器,索道等等。其中特种设备电梯的数量比例占41.2%,特种设备电梯为企业生产运营提供了一个完备的平台,对企业的效率、质量、能源、成本、安全、环境等等,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于特种设备电梯精细化管理,保证企业正常运行,已经越来越得到企业的认可。
二、特种设备存在的问题
(一)维保安全意识薄弱
根据我国《机电类特种设备安装维修许可规则(试行)》规定,凡从事电梯的安装、改造、维修和电梯日常维修保养的单位,必须取得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许可证,并在许可的范围内从事相应工作。电梯的日常维修保养必须要取得资格许可,一般情况下,载货电梯需要每15天进行一次保养,来保证电梯的正常工作。但是,由于一些电梯维保人员职业素質差、安全意识薄弱,把电梯的保养工作,仅仅当做是帮助载货电梯搞卫生,未能及时发现问题并排除故障,导致电梯经常性的回路短接,使之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1]。
(二) 操作人员违反操作规则
电梯事故时有发生,电梯困人等故障常也有发生。许多的电梯管理人员未具有专业的操作能力,甚至未经培训便上岗,他们在日常操作的过程中,不能及时发现电梯的故障隐患,并在电梯发生故障时,不能及时应付,缺乏专业的应急能力。
(三) 管理制度执行不够到位
不仅是一些相关的工作人员操作不规范,对于一些电梯的使用者,也经常不按日常规章制度使用电梯,没有形成一个全员参加的电梯管理氛围当中。管理制度不到位,虽然建立了各样相关的制度,却缺少一个精细化的管理。
三、电梯管理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一)落实好电梯维修保养工作,保证质量
制定计划,做好维修保养工作,重在落实现场。因此必须要求维保人员每月固定时间交维保工作计划,维保人员必须按照法律规定进行维保,并逐项对电梯进行清洁杂物、零件润滑、部位调整和设备检修。采用“眼、鼻、耳、嘴”的方法进行排查询问。首先用肉眼观察电梯机房、轿厢等各个部分的作业环节是否异常。其次用鼻子闻各项设备是否有异味,尤其是电气设备。接下来用耳朵听在机房或操作载货电梯是否存在异常响声。最后是用嘴问操作人员的感受,做好详细的记录,并要求维保人员对电梯故障进行排查,对故障率较高的电梯要加强排查检修,避免故障的二次发生[2]。
(二)加强培训工作人员的专业化,持证上岗
为了提高现场工作人员的应急能力和技术水平,减少因操作失误出现的电梯故障,加强培训工作人员的专业化,严格执行电梯操作规则,工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载货电梯必须由专业的操作人员进行操作,定期对其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并能做到一些简单故障问题的排查,提高现场操作人员的应急能力,为电梯的持续稳定提供有力的安全保障。通过培训操作人员大体了解电梯管理重点,国家颁布的一些相关法律,安全操作规范和故障处理等知识,加强电梯操作人员的认知能力,要求工作人员做好日常的巡视检查工作,发现状况及时报告,维持电梯的安全运行[3]。
(三)制定电梯管理制度的精细化
从电梯的日常管理方法、安全操作规定、应急措施、预案演习及使用上,建立一个精细化的电梯管理制度,电梯才能长久安稳的运行。无论对于一个企业,还是对于人们日常生活所需,最起码应具备以下三方面制度,一是岗位责任制,二是消除隐患制度,三是应急救援制度。岗位责任制是指按照责任分配给个人,无论对于公司的员工,或者物业的维保人员按规定考核和奖惩。消除隐患制度是指定期对设备进行事故隐患预防和排除。应急救援是指根据常见的失效模式建立相应应急手段。发动全员参与,落实好各级管理人员的管理工作,使操作人员自觉按照正确的规定进行操作,宣传电梯的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不断加强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与应急能力,对不遵守规章操作的人员进行曝光,罚款等措施,落实到全员参与管理,维持电梯的管理制度,使电梯保持正常运行[4]。
结论:
本文在对特种设备电梯概念分析的基础上,分别从电梯维修保养工作、加强培训工作人员的专业化、持证上岗制定电梯管理制度的精细化三个方面展开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现阶段,电梯管理在维保人员安全意识、操作人员的操作、制度上依然存在问题。未来,我国还应继续加强特种设备(电梯)管理精细化水平,来保障人们的自身安全与生活水平。
参考文献
[1]陈庆勋,陈江,邱郡.韩国电梯应急管理与事故统计分析研究[J].中国特种设备安全,2016,(3):53-60.
[2]江鸣,徐小博,张啸.浅谈高层民用住宅电梯的施工管理[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7,(z1):3-5.
[3]卢焯权.关于提升特种设备(电梯)管理精细化水平的对策与建议[J].科学与财富,2016,(3):92-92,93.
[4]秦英凡,赵丽华.电梯使用单位落实安全主体责任措施探讨[J].标准科学,2017,(10):119-123.
[关键词]特种设备 电梯 管理工作 精细化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25-0081-01
前言:
特种设备电梯的出现,使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很大的一个提升,它不仅为企业带来了丰厚的效益,也为人们日常生活节省了许多的时间与体力。电梯的的使用已经涉及到各个领域,成为了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特种设备电梯的发展呈现了很好的趋势。然而,近年来,电梯故障给人们生命以及财产带来的损失十分惨重,据调查,2015年全年,我国电梯事故共发生58起,死亡人数46人,其中违规操作引起事故26起,电梯本身缺陷引起事故32起。2016年全年,我国电梯事故共发生48起,死亡人数41人,其中80%事故原因是检修不到位。电梯行业鱼龙混杂,事故频频发生,相关部门必须落实精细化的电梯管理制度,全面提高电梯管理效率。
一、 特种设备电梯精细化的概述
特种设备是指一些存在危险性较大、涉及生命安全的特定领域使用的设备。例如,电梯,锅炉,压力管道,游乐场游乐设施,压力管道与容器,索道等等。其中特种设备电梯的数量比例占41.2%,特种设备电梯为企业生产运营提供了一个完备的平台,对企业的效率、质量、能源、成本、安全、环境等等,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于特种设备电梯精细化管理,保证企业正常运行,已经越来越得到企业的认可。
二、特种设备存在的问题
(一)维保安全意识薄弱
根据我国《机电类特种设备安装维修许可规则(试行)》规定,凡从事电梯的安装、改造、维修和电梯日常维修保养的单位,必须取得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许可证,并在许可的范围内从事相应工作。电梯的日常维修保养必须要取得资格许可,一般情况下,载货电梯需要每15天进行一次保养,来保证电梯的正常工作。但是,由于一些电梯维保人员职业素質差、安全意识薄弱,把电梯的保养工作,仅仅当做是帮助载货电梯搞卫生,未能及时发现问题并排除故障,导致电梯经常性的回路短接,使之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1]。
(二) 操作人员违反操作规则
电梯事故时有发生,电梯困人等故障常也有发生。许多的电梯管理人员未具有专业的操作能力,甚至未经培训便上岗,他们在日常操作的过程中,不能及时发现电梯的故障隐患,并在电梯发生故障时,不能及时应付,缺乏专业的应急能力。
(三) 管理制度执行不够到位
不仅是一些相关的工作人员操作不规范,对于一些电梯的使用者,也经常不按日常规章制度使用电梯,没有形成一个全员参加的电梯管理氛围当中。管理制度不到位,虽然建立了各样相关的制度,却缺少一个精细化的管理。
三、电梯管理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一)落实好电梯维修保养工作,保证质量
制定计划,做好维修保养工作,重在落实现场。因此必须要求维保人员每月固定时间交维保工作计划,维保人员必须按照法律规定进行维保,并逐项对电梯进行清洁杂物、零件润滑、部位调整和设备检修。采用“眼、鼻、耳、嘴”的方法进行排查询问。首先用肉眼观察电梯机房、轿厢等各个部分的作业环节是否异常。其次用鼻子闻各项设备是否有异味,尤其是电气设备。接下来用耳朵听在机房或操作载货电梯是否存在异常响声。最后是用嘴问操作人员的感受,做好详细的记录,并要求维保人员对电梯故障进行排查,对故障率较高的电梯要加强排查检修,避免故障的二次发生[2]。
(二)加强培训工作人员的专业化,持证上岗
为了提高现场工作人员的应急能力和技术水平,减少因操作失误出现的电梯故障,加强培训工作人员的专业化,严格执行电梯操作规则,工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载货电梯必须由专业的操作人员进行操作,定期对其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并能做到一些简单故障问题的排查,提高现场操作人员的应急能力,为电梯的持续稳定提供有力的安全保障。通过培训操作人员大体了解电梯管理重点,国家颁布的一些相关法律,安全操作规范和故障处理等知识,加强电梯操作人员的认知能力,要求工作人员做好日常的巡视检查工作,发现状况及时报告,维持电梯的安全运行[3]。
(三)制定电梯管理制度的精细化
从电梯的日常管理方法、安全操作规定、应急措施、预案演习及使用上,建立一个精细化的电梯管理制度,电梯才能长久安稳的运行。无论对于一个企业,还是对于人们日常生活所需,最起码应具备以下三方面制度,一是岗位责任制,二是消除隐患制度,三是应急救援制度。岗位责任制是指按照责任分配给个人,无论对于公司的员工,或者物业的维保人员按规定考核和奖惩。消除隐患制度是指定期对设备进行事故隐患预防和排除。应急救援是指根据常见的失效模式建立相应应急手段。发动全员参与,落实好各级管理人员的管理工作,使操作人员自觉按照正确的规定进行操作,宣传电梯的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不断加强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与应急能力,对不遵守规章操作的人员进行曝光,罚款等措施,落实到全员参与管理,维持电梯的管理制度,使电梯保持正常运行[4]。
结论:
本文在对特种设备电梯概念分析的基础上,分别从电梯维修保养工作、加强培训工作人员的专业化、持证上岗制定电梯管理制度的精细化三个方面展开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现阶段,电梯管理在维保人员安全意识、操作人员的操作、制度上依然存在问题。未来,我国还应继续加强特种设备(电梯)管理精细化水平,来保障人们的自身安全与生活水平。
参考文献
[1]陈庆勋,陈江,邱郡.韩国电梯应急管理与事故统计分析研究[J].中国特种设备安全,2016,(3):53-60.
[2]江鸣,徐小博,张啸.浅谈高层民用住宅电梯的施工管理[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7,(z1):3-5.
[3]卢焯权.关于提升特种设备(电梯)管理精细化水平的对策与建议[J].科学与财富,2016,(3):92-92,93.
[4]秦英凡,赵丽华.电梯使用单位落实安全主体责任措施探讨[J].标准科学,2017,(10):119-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