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高中信息技术教育逐渐普及化,高中信息技术教育成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本文通过激发学生兴趣,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设计好课外实践课等方面来探究如何提高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 教学方法 素质教育
高中信息技术基础教学应始终围绕一个“用”字,使学生学会使用、便于利用、能够应用。在高中开展信息技术教学的直接目的在于普及信息技术应用知识,使学生学会使用这个工具并充分利用这个工具多方面获取信息,以促进学生知识、技能以及基础素质的综合提升。
一、激发学生兴趣是动力源泉
信息技术教育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使学生能自发探索信息技术科学,培养信息技术素质,打好信息技术理论基础,达到能熟练运用信息技术技术乃至将来成为杰出信息技术专家的目的。高中生由于其年龄特点,对新鲜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因此,我们在高中信息技术教育中要注重激发他们的这种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不断提高信息技术能力,尤其是实践和创新能力。我们老师则要重视教学目标的导向功能,既要有认知目标,更要有创新精神、创造性思维、创造能力的培养目标。
二、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统一
有关信息技术方面的理论知识在信息技术这门学科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因此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理论知识是非常必要的,但在理论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突出重点,联系实践,切忌学生死记硬背理论知识,完全脱离学生的精神生活和社会实践的状态。如果说理论教学难以对学生产生吸引力、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要原因就是缺乏教学的实践性。那么教师就应该使所教的理论知识密切联系实践,并且能够指导实践,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理论指导实践的可行性。在高中信息技术普及教育的过程中,基础理论教学固然是必不可少的,但实践教学占有很大的比例并且十分重要,教师必须努力加强教学的实践性。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让学生尽可能多地进行上机实习,掌握操作技巧,增强操作技能,使学生体验到知识就在我们身边,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从而使所学的理论知识得到进一步验证、巩固和深化。
三、改革传统教学模式
网络的发展,对我们传统的教育形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学生可以借助网络利用最好的学校、教师、课程和图书馆进行学习而不必受时间、地点和很多外在因素的影响。因此,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帮助学生建构知识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为了适应教学的要求,作为教师首先必须完成教育观念的转变,把以教为中心的传统教学转变到以学为中心的方式上来。其次,要勇于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模式的探索无论对教学内容的考虑还是教学方式都有新的要求。在内容上,我们应该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基础的实用性。为了达到教学目的就需要教师在内容的把握上好好地思考和选择。同时,教育理论的发展也为我们的教学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的教学不再是“填鸭式”,而是开放、以人为本的方式。教学中要考虑:怎样让学生充分地掌握和应用信息技术的方法和能力?在知识的传递中如何成功地使用信息工具?因此,在具体的教学模式中,我们应该从学生出发,选择基于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设计合理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亲自实践中品尝艰辛和乐趣,从而培养他们的独立操作能力。
四、改进教学方法,注重“精讲多练”
“因材施教”的原则,改进教学方法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我们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提倡“精讲多练”的原则。“精讲”是指对于学生自己看得懂的、理解的内容,教师少讲,甚至不讲;而对于一些理论概念,要有针对性地讲解,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突破难点,简明轭要地讲授,让学生掌握知识要领。“多练”是指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参加实践操作,以掌握计算机操作的基本技能技巧。在学生实验时,我们加强巡回辅导,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错误,反对让学生放任自流,无目的地实践。我们也注重运用“因材施教”的原则。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青少年时期是学生学习科学文化基础知识的最活跃、最具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时期,是学习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掌握基本操作技能,并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期,在关键期内加强信息技术教育,效果最佳。
五、设计好课外实践课
在高中信息技术学习中会涌现出许多信息技术爱好者,这些学生不满足课堂所学,对信息技术的许多知识和应用技术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教师应通过有组织、有计划的课外实践活动,对这些学生的爱好给予保护、培养和正确引导,以保证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学有所长。课外实践是课堂教学的拓展和延伸,能够更充分展现学生的个性。按学生的爱好,将学生进行合理分组。学生在整合各学科所学文化知识的基础上进行丰富多彩的创作和信息交流活动。如通过Internet 进行信息交流、资料搜集和查询等,这些活动打破了学科界线,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学到、巩固相关学科的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更加有效地提高了应用已有知识进行创新和规划的能力,深受学生的喜爱。由于这些指导活动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从而也有利于促进教师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自身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 教学方法 素质教育
高中信息技术基础教学应始终围绕一个“用”字,使学生学会使用、便于利用、能够应用。在高中开展信息技术教学的直接目的在于普及信息技术应用知识,使学生学会使用这个工具并充分利用这个工具多方面获取信息,以促进学生知识、技能以及基础素质的综合提升。
一、激发学生兴趣是动力源泉
信息技术教育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使学生能自发探索信息技术科学,培养信息技术素质,打好信息技术理论基础,达到能熟练运用信息技术技术乃至将来成为杰出信息技术专家的目的。高中生由于其年龄特点,对新鲜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因此,我们在高中信息技术教育中要注重激发他们的这种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不断提高信息技术能力,尤其是实践和创新能力。我们老师则要重视教学目标的导向功能,既要有认知目标,更要有创新精神、创造性思维、创造能力的培养目标。
二、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统一
有关信息技术方面的理论知识在信息技术这门学科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因此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理论知识是非常必要的,但在理论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突出重点,联系实践,切忌学生死记硬背理论知识,完全脱离学生的精神生活和社会实践的状态。如果说理论教学难以对学生产生吸引力、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要原因就是缺乏教学的实践性。那么教师就应该使所教的理论知识密切联系实践,并且能够指导实践,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理论指导实践的可行性。在高中信息技术普及教育的过程中,基础理论教学固然是必不可少的,但实践教学占有很大的比例并且十分重要,教师必须努力加强教学的实践性。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让学生尽可能多地进行上机实习,掌握操作技巧,增强操作技能,使学生体验到知识就在我们身边,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从而使所学的理论知识得到进一步验证、巩固和深化。
三、改革传统教学模式
网络的发展,对我们传统的教育形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学生可以借助网络利用最好的学校、教师、课程和图书馆进行学习而不必受时间、地点和很多外在因素的影响。因此,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帮助学生建构知识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为了适应教学的要求,作为教师首先必须完成教育观念的转变,把以教为中心的传统教学转变到以学为中心的方式上来。其次,要勇于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模式的探索无论对教学内容的考虑还是教学方式都有新的要求。在内容上,我们应该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基础的实用性。为了达到教学目的就需要教师在内容的把握上好好地思考和选择。同时,教育理论的发展也为我们的教学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的教学不再是“填鸭式”,而是开放、以人为本的方式。教学中要考虑:怎样让学生充分地掌握和应用信息技术的方法和能力?在知识的传递中如何成功地使用信息工具?因此,在具体的教学模式中,我们应该从学生出发,选择基于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设计合理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亲自实践中品尝艰辛和乐趣,从而培养他们的独立操作能力。
四、改进教学方法,注重“精讲多练”
“因材施教”的原则,改进教学方法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我们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提倡“精讲多练”的原则。“精讲”是指对于学生自己看得懂的、理解的内容,教师少讲,甚至不讲;而对于一些理论概念,要有针对性地讲解,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突破难点,简明轭要地讲授,让学生掌握知识要领。“多练”是指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参加实践操作,以掌握计算机操作的基本技能技巧。在学生实验时,我们加强巡回辅导,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错误,反对让学生放任自流,无目的地实践。我们也注重运用“因材施教”的原则。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青少年时期是学生学习科学文化基础知识的最活跃、最具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时期,是学习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掌握基本操作技能,并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期,在关键期内加强信息技术教育,效果最佳。
五、设计好课外实践课
在高中信息技术学习中会涌现出许多信息技术爱好者,这些学生不满足课堂所学,对信息技术的许多知识和应用技术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教师应通过有组织、有计划的课外实践活动,对这些学生的爱好给予保护、培养和正确引导,以保证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学有所长。课外实践是课堂教学的拓展和延伸,能够更充分展现学生的个性。按学生的爱好,将学生进行合理分组。学生在整合各学科所学文化知识的基础上进行丰富多彩的创作和信息交流活动。如通过Internet 进行信息交流、资料搜集和查询等,这些活动打破了学科界线,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学到、巩固相关学科的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更加有效地提高了应用已有知识进行创新和规划的能力,深受学生的喜爱。由于这些指导活动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从而也有利于促进教师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自身的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