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查果拉哨所,西藏军区海拔最高的哨所,隶属岗巴边防某营,也是我们这次采访的目的地。采访团的人倒好,来了扫几眼就盼着走,走了就不愿再来。可对于这里的哨兵,就没有这么便宜的事了,他们即使走了,随时都有可能被召回。因为他们熟悉查果拉的生活,最重要的是他们不愿离开这不长树的查果拉。
如此来来往往,他们不愿意离开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这里的人和情。曾经一起在雪山路上巡逻,曾经一起在无人区里隐蔽,曾经一起拥在火旁取暖。一个摘掉军衔的老兵见到了这里唯一的一棵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浇灌终于活下来的红柳树,他飞一般跑上前去,抱紧了这棵树,就像抱紧了自己孩子。对于这棵树而言,无论往哪个方向挪动,即使只有半步,都是要命的事,就像这个老兵。三上查果拉
在西藏边防有这样一种说法:党组织只会让“放心人”到查果拉哨所服役,上过这个“最高哨所”的官兵便是最忠诚的国门卫士。岗巴边防某营连长武金多杰创下现役军人的一项戍边纪录:三上查果拉。正因如此,战友们都说他是“免检的合格卫士”。
登上查果拉,伸手把天抓。医学界断言:海拔4500米以上地域是“生命禁区”。而查果拉哨所海拔超过5300米,其中的固定巡逻点海拔在5500米以上,最高点位海拔6900米,整个防区有种诗意般的寂寞与荒凉: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坦诚地讲,武金多杰虽然从小就听过查果拉哨所的威名,但当兵之初却不愿与她有任何瓜葛。武金多杰生长在雪山村落,总是梦想着走出大山,投身城市。然而事与愿违——2007年军校毕业后,他被分到岗巴边防某营一连担任排长,查果拉哨所就归一连管辖。
当武金多杰怀着沮丧的心情来到一连,却发现一个奇怪现象:战友们既把连队驻扎的苦寒之地当成天堂,更对查果拉哨所心驰神往。在这里,所有从查果拉下来的哨兵都被奉为英雄。
是什么让官兵对查果拉如此魂牵梦萦?外号“雪山牦牛”的李伟告诉武金多杰,是信念的力量。他还说,军人不能光有血肉,更应拥有灵魂。
武金多杰当然不甘心成为行尸走肉的懦弱匹夫,于是在次年开山换防时递交了申请,争一个上哨名额。庆幸的是,武金多杰凭借过硬的身体素质和会说藏语英语的优势,搭上了去查果拉的“英雄车”。
连队的壮行仪式格外特别:到荣誉室参观出来,去党旗下宣誓离队。走完一个流程,武金多杰便热泪盈眶,热血沸腾。
攀登天路来到哨位,武金多杰很快领教到大自然的无情与残酷。这里,空气含氧量不到内地的35%,走路一步三喘,睡觉经常失眠,说话被风吹远,无论站岗、巡逻还是训练,不仅在拼搏,更是在拼命。只有军人这样的钢铁另类,才能在此扎下深根。
有偏执例子为证。一同上哨的大学生士兵雷文清高原反应强烈,咽不下东西,起不了床……大家准备送他下山。可他苦苦哀求,“就算死也要死在哨位上”。
北京奥运会开幕那天,哨所以巡逻方式庆贺盛会。站在国境线上,遥望壮美河山,对着党旗宣誓,武金多杰的胸腔中奔涌着能让血液发烫的情感。刹那间,军魂不再抽象,变得生动具体。
天蓝雪白红旗艳,风伴誓言震寰宇。武金多杰幸福得险些哭出声来,自豪感、责任感一齐卷入心头。那一刻,他忘记了呼啸寒风和漫天飞雪,感觉自己与国家民族紧密相连。
三次上哨,武金多杰渐渐明白,查果拉这个名字名符其实——
它的藏语意思是“鲜花盛开的地方”。是啊,这里盛产的不是自然界里娇艳的花朵,而是圣洁的精神之花和灵魂之花。
海拔5300米的“春天”
在雪域高原的边防线上,流传着一个种树的故事,这个故事蕴涵着官兵们对绿色的渴望和向往。
海拔5300多米的查果拉哨所,方圆百里没有一棵树,官兵们就立下规矩:谁种活一棵树,就给谁记三等功。官兵们年复一年地种啊种,可没有一人能戴上这枚军功章。在高寒缺氧的“生命禁区”,种活一棵树比养育一个婴儿还要艰难。
寒冬的严酷,让哨所连春天也望而怯步,当山外的世界花红柳绿时,这里仍然只有黑白两色:黑的是山石,白的是冰雪。
官兵们对春天的向往是阻挡不住的。说起“春天”,5年前在查果拉任哨长的扎西达瓦介绍说,每年开春雪融时,哨所的官兵就踏着尚未融尽的残雪,到山脚下摘柳枝、挖松树,再一步一步地背回山上,在哨所四周种上一片茵茵绿色。山下山上,一来一回,要走整整一天。
在哨所呆过5年的战士李林接着说到,每年从山下背上来的柳枝,种下不到3个月就变黄了,慢慢地离开了我们。见到这样的场景,我们很是伤心,可是没有什么好的办法,让柳树活下来,只有来年再种,年复一年……
然而,当你问到哨所官兵,这样做值得吗?官兵们无不自豪地说:“值得!春天自己不到哨所,我们只有把春天背进哨所。”
说到这里,有人会问,这样做有什么意义呢?可在这样一个几十公里见不到一点绿色的哨所,意义可大了。以前,哨所一个退伍老兵,两年没见到树了,退伍的时候,见到路边一棵小树,下车抱着小树痛哭了许久。
尽管这些绿色,都过不了雪域的寒冬,只能存活几个月的时间,但官兵们知足了:“让对面光秃秃山顶上的外军好好瞧瞧,这就是咱们中国军人的生活情调!”
没到过雪域高原边防的人,也许根本无法理解这种对绿色的珍爱。在哨所一块向阳的山石下,见到一个几平米的小温室,里面种着几十棵白菜,人在里面直不起腰,施肥、松土都得跪着、卧着干。可哨所的官兵总是这样说的,建这个温室不是为了吃菜,只是为了冬天时,让战士们在白茫茫的雪山中仍可以见到一点绿色。
山上的土养不活菜,温室里的每一抷土,都是官兵们从山下背来的。冬天刮暴风雪,官兵们把自己的皮大衣罩在温室上为白菜保暖。
内地的人家中,多多少少都会养几盆花几棵草。而查果拉哨所的这几棵菜,就是官兵们养的“花”了,在他们眼中,这是世界上最名贵、最漂亮的“花”!
“生命禁区”的“飞虎兵”
张建军,岗巴边防某营连长,瞧他,黑黑的脸膛、宽阔的双臂、挺拔的脊梁,十足的高原边防军人气质,难怪官兵们称他“岗巴一只鹰”。
去年10月底,岗巴狂风四起,黄沙滚滚,张建军率全连官兵迎风等待军区训练考核组的考核。
射击考核开始了,战士们个个精神抖擞。半自动步枪精度射击,冲锋枪200米射击,轻武器速度射击……一阵密集的枪声响过,考核组人员来到靶前,顿时瞪大眼睛:全连个个成绩优秀。
对于这出乎意料的成绩,考核组半信半疑。带队的军区副参谋长恐其中有诈,遂抓过连队花名册,即兴抽考几名勤杂兵。不料,被抽考的5名枪手个个指哪打哪,枪响靶落,靶场响起一片掌声。考核完毕,副参谋长握着张建军的手:“了不起,‘飞虎兵连长’带出‘飞虎兵’。”
张建军1994年入伍上岗巴,如今算是年久的“老岗巴”了。相伴冰峰雪岭20多年,他凭借顽强的进取精神,练成一身好武艺。近年来,经他严格训练严格要求,三连训练成绩直线上升,连续三年被军区评为训练先进单位。三连驻地海拔4900米,连走路都一步三喘,有人说:在岗巴能生存下来就不错了,还搞什么训练。他回答说:愈是艰苦的地方,愈能锤炼成钢。
训练从体能开始,最初课目是每天俯卧撑100下、独腿站立半小时,一次3公里长跑。他对战士的要求是:我是什么标准,你们就要达到什么标准。练习跨越400米障碍时,新入伍的战士怕缺氧昏倒不敢拉开练,他往前一跃,一连串的动作完成得迅速利落。在他带动影响下,战士们训练热情勃发,几个月下来,全连官兵人人脸上脱了几层皮,但同时体力和高原适应能力有了大幅度提高。全连五公里越野只需28分钟就可完成。
岗巴四季风雪,风向不定,射击战术训练难度极大。他带着全连官兵摸爬滚打在雪地里,边训练、边摸索,攻克了一道道难关。为提高八二式迫击炮的首发命中率,他带着炮班战士在复杂的气候条件下苦练,终于摸索出弹道规律,将首发命中率提高到100%。
有人说:在三连当兵太苦了,然而三连的干部战士说:苦一点,但苦得自豪。去年分区举行大比武,三连一下扛回7个第一。今年年终考核,全连又以优异成绩跃居分区前茅。
我要站着完成服役期
都说西藏军人躺着就是奉献,但真正的西藏军人,谁肯轻易躺着呢。
2010年,从小怀揣军人梦想的王永跃从云南老家应征入伍,由于在新兵连训练认真刻苦,不久就被选为连队卫生员。王永跃事事争先,工作上从不以“卫生员”的身份搞特殊,坚持与战士们一起训练、一起劳动、一起巡逻。面对繁重的巡逻任务,各种伤病是战士们的家常便饭,而卫生员王永跃则是守护他们健康的第一道屏障,因此被战士们亲切地称为“踊跃王”。
但正因为长期高强度的巡逻卫勤保障任务,他不幸被确诊为“尾椎坏死”。医生曾严肃地叮嘱他:“少弯腰、少站立、多平躺”。但对于一名二十多岁、正当青春的年轻人,一名需要跟随边防战士翻山涉水执行巡逻执勤任务的卫生员来说,这是一个何等困难的要求。
为了不影响工作,自2013年底确诊以来,他从未将自己的病情对战友和领导提起,偶尔腰部疼痛难耐也仅仅是请个假,吃点止疼药。由于长期保持着高出勤率,他的病情从未引起连队的怀疑。但他知道,以这样的身体,只能勉强支撑到下士服役期结束,要想再晋升中士已没有可能了。所以,他把进驻查果拉作为证明自己是一名合格边防战士的最后机会。同其他战士一样,王永跃三番五次主动请缨。加上连队对王永跃的高度信任和认可,他顺利随部队进驻。但好景不长,5300米海拔高度的严酷环境以及繁重的站岗执勤任务使他的病情急速恶化。
去年6月下旬的一天,刚刚照顾完一名发烧战友的王永跃又要趁夜去接岗。就在攀爬哨所楼梯的途中,一股钻心的刺痛袭来,王永跃坚持不住摔下了楼梯,伏地不起。闻声赶来的战友急忙将他架到床上。直到此时,领导和战友们才得知了他病情的严重性。王永跃被强行送下了哨所,躺进了医院的病床。
在病床边,战友责怪他,为什么隐瞒。他说,你们要知道我病了,如何能将你们的健康放心交给我守护?
得知王永跃病情专程来看望他的部队首长轻声安慰他,让他好生养病。但王永跃一把拽住首长,他说:“我是一名西藏军人,我不愿意躺着完成我的服役期!”言及于此,首长只能紧握他的双手,以此掩饰内心的激荡。
组织给王永跃送来了慰问和关怀,问他还有什么困难。王永跃只轻声说了四个字:“我很知足。”
王永跃说,我是大山里的孩子,是祖国和军队培养锻炼了我,能为祖国站好最后一班岗,我无怨无悔。
如今,已经回到连队的王永跃依然在身体许可条件下积极参加连队的日常工作,这个“踊跃王”将继续守护战友的健康,直到他脱下这身神圣的军装。
梦里那条探亲路
“其实不是她不想来西藏探亲,她很想来,只是家里上要照看父母,下要带小孩,走不开……”每当问及老婆为什么一次都没到过西藏,李青顶都是很无奈地这样回答。
李青顶通过朋友介绍与比自己小8岁的宋仕颖认识,确定恋爱关系,2006年走进婚姻的殿堂,2008年小孩出生,看似两人的关系很好,走得比较顺利,其实中间也有很多酸甜苦辣。
小孩出生的时候,由于工作任务重走不开,没有在医院陪宋仕颖,没看到小孩来到人间的第一眼,李青顶说,这是他最对不起家人的事。
小孩出生后,由于李青顶的父母亲要种老家的几十亩地,跟本顾不上宋仕颖母子俩,每当小孩生病,都是宋仕颖一个人送到医院。
有一次,宋仕颖有些感冒,小孩突发高烧,她抱着小孩就急匆匆往医院赶,刚把小孩送进急诊室,自己就晕倒了……
刚开始,每次宋仕颖给李青顶打电话,都是问他什么时候能回家。李青顶每次都无言以对,自己很喜欢部队,根本没有想离开的意思。
两人常常因这些吵架,宋仕颖还给李青顶下最后通牒说:“如果你再不回来,我们就只有离婚啦!”
在亲朋好友的劝说下,宋仕颖开始在网上看西藏的地理环境和关于西藏边防军人的报道,进一步了解西藏和西藏边防军人。
后来,宋仕颖慢慢地理解了李青顶,几次说要到部队探亲,都因小孩有心脏病(双心室缺陷),一直没有实现探亲的愿望。
“有一晚,宋仕颖做了一个梦,自己和其他军嫂一样,踏上了到西藏探亲的路,正在甜蜜的探亲路上,被小孩的哭声惊醒,原来是一场梦。”采访时,李青顶说到这,眼泪不时往外冒……
如此来来往往,他们不愿意离开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这里的人和情。曾经一起在雪山路上巡逻,曾经一起在无人区里隐蔽,曾经一起拥在火旁取暖。一个摘掉军衔的老兵见到了这里唯一的一棵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浇灌终于活下来的红柳树,他飞一般跑上前去,抱紧了这棵树,就像抱紧了自己孩子。对于这棵树而言,无论往哪个方向挪动,即使只有半步,都是要命的事,就像这个老兵。三上查果拉
在西藏边防有这样一种说法:党组织只会让“放心人”到查果拉哨所服役,上过这个“最高哨所”的官兵便是最忠诚的国门卫士。岗巴边防某营连长武金多杰创下现役军人的一项戍边纪录:三上查果拉。正因如此,战友们都说他是“免检的合格卫士”。
登上查果拉,伸手把天抓。医学界断言:海拔4500米以上地域是“生命禁区”。而查果拉哨所海拔超过5300米,其中的固定巡逻点海拔在5500米以上,最高点位海拔6900米,整个防区有种诗意般的寂寞与荒凉: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坦诚地讲,武金多杰虽然从小就听过查果拉哨所的威名,但当兵之初却不愿与她有任何瓜葛。武金多杰生长在雪山村落,总是梦想着走出大山,投身城市。然而事与愿违——2007年军校毕业后,他被分到岗巴边防某营一连担任排长,查果拉哨所就归一连管辖。
当武金多杰怀着沮丧的心情来到一连,却发现一个奇怪现象:战友们既把连队驻扎的苦寒之地当成天堂,更对查果拉哨所心驰神往。在这里,所有从查果拉下来的哨兵都被奉为英雄。
是什么让官兵对查果拉如此魂牵梦萦?外号“雪山牦牛”的李伟告诉武金多杰,是信念的力量。他还说,军人不能光有血肉,更应拥有灵魂。
武金多杰当然不甘心成为行尸走肉的懦弱匹夫,于是在次年开山换防时递交了申请,争一个上哨名额。庆幸的是,武金多杰凭借过硬的身体素质和会说藏语英语的优势,搭上了去查果拉的“英雄车”。
连队的壮行仪式格外特别:到荣誉室参观出来,去党旗下宣誓离队。走完一个流程,武金多杰便热泪盈眶,热血沸腾。
攀登天路来到哨位,武金多杰很快领教到大自然的无情与残酷。这里,空气含氧量不到内地的35%,走路一步三喘,睡觉经常失眠,说话被风吹远,无论站岗、巡逻还是训练,不仅在拼搏,更是在拼命。只有军人这样的钢铁另类,才能在此扎下深根。
有偏执例子为证。一同上哨的大学生士兵雷文清高原反应强烈,咽不下东西,起不了床……大家准备送他下山。可他苦苦哀求,“就算死也要死在哨位上”。
北京奥运会开幕那天,哨所以巡逻方式庆贺盛会。站在国境线上,遥望壮美河山,对着党旗宣誓,武金多杰的胸腔中奔涌着能让血液发烫的情感。刹那间,军魂不再抽象,变得生动具体。
天蓝雪白红旗艳,风伴誓言震寰宇。武金多杰幸福得险些哭出声来,自豪感、责任感一齐卷入心头。那一刻,他忘记了呼啸寒风和漫天飞雪,感觉自己与国家民族紧密相连。
三次上哨,武金多杰渐渐明白,查果拉这个名字名符其实——
它的藏语意思是“鲜花盛开的地方”。是啊,这里盛产的不是自然界里娇艳的花朵,而是圣洁的精神之花和灵魂之花。
海拔5300米的“春天”
在雪域高原的边防线上,流传着一个种树的故事,这个故事蕴涵着官兵们对绿色的渴望和向往。
海拔5300多米的查果拉哨所,方圆百里没有一棵树,官兵们就立下规矩:谁种活一棵树,就给谁记三等功。官兵们年复一年地种啊种,可没有一人能戴上这枚军功章。在高寒缺氧的“生命禁区”,种活一棵树比养育一个婴儿还要艰难。
寒冬的严酷,让哨所连春天也望而怯步,当山外的世界花红柳绿时,这里仍然只有黑白两色:黑的是山石,白的是冰雪。
官兵们对春天的向往是阻挡不住的。说起“春天”,5年前在查果拉任哨长的扎西达瓦介绍说,每年开春雪融时,哨所的官兵就踏着尚未融尽的残雪,到山脚下摘柳枝、挖松树,再一步一步地背回山上,在哨所四周种上一片茵茵绿色。山下山上,一来一回,要走整整一天。
在哨所呆过5年的战士李林接着说到,每年从山下背上来的柳枝,种下不到3个月就变黄了,慢慢地离开了我们。见到这样的场景,我们很是伤心,可是没有什么好的办法,让柳树活下来,只有来年再种,年复一年……
然而,当你问到哨所官兵,这样做值得吗?官兵们无不自豪地说:“值得!春天自己不到哨所,我们只有把春天背进哨所。”
说到这里,有人会问,这样做有什么意义呢?可在这样一个几十公里见不到一点绿色的哨所,意义可大了。以前,哨所一个退伍老兵,两年没见到树了,退伍的时候,见到路边一棵小树,下车抱着小树痛哭了许久。
尽管这些绿色,都过不了雪域的寒冬,只能存活几个月的时间,但官兵们知足了:“让对面光秃秃山顶上的外军好好瞧瞧,这就是咱们中国军人的生活情调!”
没到过雪域高原边防的人,也许根本无法理解这种对绿色的珍爱。在哨所一块向阳的山石下,见到一个几平米的小温室,里面种着几十棵白菜,人在里面直不起腰,施肥、松土都得跪着、卧着干。可哨所的官兵总是这样说的,建这个温室不是为了吃菜,只是为了冬天时,让战士们在白茫茫的雪山中仍可以见到一点绿色。
山上的土养不活菜,温室里的每一抷土,都是官兵们从山下背来的。冬天刮暴风雪,官兵们把自己的皮大衣罩在温室上为白菜保暖。
内地的人家中,多多少少都会养几盆花几棵草。而查果拉哨所的这几棵菜,就是官兵们养的“花”了,在他们眼中,这是世界上最名贵、最漂亮的“花”!
“生命禁区”的“飞虎兵”
张建军,岗巴边防某营连长,瞧他,黑黑的脸膛、宽阔的双臂、挺拔的脊梁,十足的高原边防军人气质,难怪官兵们称他“岗巴一只鹰”。
去年10月底,岗巴狂风四起,黄沙滚滚,张建军率全连官兵迎风等待军区训练考核组的考核。
射击考核开始了,战士们个个精神抖擞。半自动步枪精度射击,冲锋枪200米射击,轻武器速度射击……一阵密集的枪声响过,考核组人员来到靶前,顿时瞪大眼睛:全连个个成绩优秀。
对于这出乎意料的成绩,考核组半信半疑。带队的军区副参谋长恐其中有诈,遂抓过连队花名册,即兴抽考几名勤杂兵。不料,被抽考的5名枪手个个指哪打哪,枪响靶落,靶场响起一片掌声。考核完毕,副参谋长握着张建军的手:“了不起,‘飞虎兵连长’带出‘飞虎兵’。”
张建军1994年入伍上岗巴,如今算是年久的“老岗巴”了。相伴冰峰雪岭20多年,他凭借顽强的进取精神,练成一身好武艺。近年来,经他严格训练严格要求,三连训练成绩直线上升,连续三年被军区评为训练先进单位。三连驻地海拔4900米,连走路都一步三喘,有人说:在岗巴能生存下来就不错了,还搞什么训练。他回答说:愈是艰苦的地方,愈能锤炼成钢。
训练从体能开始,最初课目是每天俯卧撑100下、独腿站立半小时,一次3公里长跑。他对战士的要求是:我是什么标准,你们就要达到什么标准。练习跨越400米障碍时,新入伍的战士怕缺氧昏倒不敢拉开练,他往前一跃,一连串的动作完成得迅速利落。在他带动影响下,战士们训练热情勃发,几个月下来,全连官兵人人脸上脱了几层皮,但同时体力和高原适应能力有了大幅度提高。全连五公里越野只需28分钟就可完成。
岗巴四季风雪,风向不定,射击战术训练难度极大。他带着全连官兵摸爬滚打在雪地里,边训练、边摸索,攻克了一道道难关。为提高八二式迫击炮的首发命中率,他带着炮班战士在复杂的气候条件下苦练,终于摸索出弹道规律,将首发命中率提高到100%。
有人说:在三连当兵太苦了,然而三连的干部战士说:苦一点,但苦得自豪。去年分区举行大比武,三连一下扛回7个第一。今年年终考核,全连又以优异成绩跃居分区前茅。
我要站着完成服役期
都说西藏军人躺着就是奉献,但真正的西藏军人,谁肯轻易躺着呢。
2010年,从小怀揣军人梦想的王永跃从云南老家应征入伍,由于在新兵连训练认真刻苦,不久就被选为连队卫生员。王永跃事事争先,工作上从不以“卫生员”的身份搞特殊,坚持与战士们一起训练、一起劳动、一起巡逻。面对繁重的巡逻任务,各种伤病是战士们的家常便饭,而卫生员王永跃则是守护他们健康的第一道屏障,因此被战士们亲切地称为“踊跃王”。
但正因为长期高强度的巡逻卫勤保障任务,他不幸被确诊为“尾椎坏死”。医生曾严肃地叮嘱他:“少弯腰、少站立、多平躺”。但对于一名二十多岁、正当青春的年轻人,一名需要跟随边防战士翻山涉水执行巡逻执勤任务的卫生员来说,这是一个何等困难的要求。
为了不影响工作,自2013年底确诊以来,他从未将自己的病情对战友和领导提起,偶尔腰部疼痛难耐也仅仅是请个假,吃点止疼药。由于长期保持着高出勤率,他的病情从未引起连队的怀疑。但他知道,以这样的身体,只能勉强支撑到下士服役期结束,要想再晋升中士已没有可能了。所以,他把进驻查果拉作为证明自己是一名合格边防战士的最后机会。同其他战士一样,王永跃三番五次主动请缨。加上连队对王永跃的高度信任和认可,他顺利随部队进驻。但好景不长,5300米海拔高度的严酷环境以及繁重的站岗执勤任务使他的病情急速恶化。
去年6月下旬的一天,刚刚照顾完一名发烧战友的王永跃又要趁夜去接岗。就在攀爬哨所楼梯的途中,一股钻心的刺痛袭来,王永跃坚持不住摔下了楼梯,伏地不起。闻声赶来的战友急忙将他架到床上。直到此时,领导和战友们才得知了他病情的严重性。王永跃被强行送下了哨所,躺进了医院的病床。
在病床边,战友责怪他,为什么隐瞒。他说,你们要知道我病了,如何能将你们的健康放心交给我守护?
得知王永跃病情专程来看望他的部队首长轻声安慰他,让他好生养病。但王永跃一把拽住首长,他说:“我是一名西藏军人,我不愿意躺着完成我的服役期!”言及于此,首长只能紧握他的双手,以此掩饰内心的激荡。
组织给王永跃送来了慰问和关怀,问他还有什么困难。王永跃只轻声说了四个字:“我很知足。”
王永跃说,我是大山里的孩子,是祖国和军队培养锻炼了我,能为祖国站好最后一班岗,我无怨无悔。
如今,已经回到连队的王永跃依然在身体许可条件下积极参加连队的日常工作,这个“踊跃王”将继续守护战友的健康,直到他脱下这身神圣的军装。
梦里那条探亲路
“其实不是她不想来西藏探亲,她很想来,只是家里上要照看父母,下要带小孩,走不开……”每当问及老婆为什么一次都没到过西藏,李青顶都是很无奈地这样回答。
李青顶通过朋友介绍与比自己小8岁的宋仕颖认识,确定恋爱关系,2006年走进婚姻的殿堂,2008年小孩出生,看似两人的关系很好,走得比较顺利,其实中间也有很多酸甜苦辣。
小孩出生的时候,由于工作任务重走不开,没有在医院陪宋仕颖,没看到小孩来到人间的第一眼,李青顶说,这是他最对不起家人的事。
小孩出生后,由于李青顶的父母亲要种老家的几十亩地,跟本顾不上宋仕颖母子俩,每当小孩生病,都是宋仕颖一个人送到医院。
有一次,宋仕颖有些感冒,小孩突发高烧,她抱着小孩就急匆匆往医院赶,刚把小孩送进急诊室,自己就晕倒了……
刚开始,每次宋仕颖给李青顶打电话,都是问他什么时候能回家。李青顶每次都无言以对,自己很喜欢部队,根本没有想离开的意思。
两人常常因这些吵架,宋仕颖还给李青顶下最后通牒说:“如果你再不回来,我们就只有离婚啦!”
在亲朋好友的劝说下,宋仕颖开始在网上看西藏的地理环境和关于西藏边防军人的报道,进一步了解西藏和西藏边防军人。
后来,宋仕颖慢慢地理解了李青顶,几次说要到部队探亲,都因小孩有心脏病(双心室缺陷),一直没有实现探亲的愿望。
“有一晚,宋仕颖做了一个梦,自己和其他军嫂一样,踏上了到西藏探亲的路,正在甜蜜的探亲路上,被小孩的哭声惊醒,原来是一场梦。”采访时,李青顶说到这,眼泪不时往外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