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民族声乐作品的情感表达

来源 :北方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zx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些年民族声乐演唱在当代审美的要求下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民族声乐演唱技巧和作品的情感表达也成为学院派研究的主要课题。声乐演唱的本质是一种表演艺术,那么,在扎实的基本功和华丽的技巧已不足以诠释作品内涵的情况下,学习重心始向作品的内涵解读与情感表达层面转移。本文以中国民族歌剧《运河谣》中的经典唱段为例,结合笔者民族声乐演唱和教学的实践经验,来试论民族声乐作品的情感表达。
  【关键词】民族歌剧;民族声乐演唱;《运河谣》;情感表达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民族声乐演唱艺术随着社会审美的发展,现如今已不是单纯的民族声乐演唱技术展示,而是由音乐表演、音乐心理学、音乐美学、尤其是像《运河谣》这样大家都耳熟能详的歌剧作品。
  一、歌剧《运河谣》的审美价值
  歌剧《运河谣》是由编剧黄维若历时两年编排撰写脚本、由作曲家印青负责歌剧音乐创作的一部经典民族歌剧。歌剧《运河谣》主要写的是一部以京杭大运河为背景,以水红莲、秦啸生、关砚砚等人的爱情故事为主题的题材内容。歌剧《运河谣》的精神内涵也体现了悲剧的审美属性,个体的毁灭更让人感到整体的不可毁灭性。
  全剧透过悲剧的斗争形势和色彩表达了心存善良的正义之士,即便是浪迹漂泊一样也能够获得内心的慰藉和愉悦,一样能够给世间传递温暖和光辉。歌剧的环境设定于一艘货船上,多方矛盾相互交织,一触即发,歌剧中对于以张水鹞为代表恶霸阶层的无情批判和对人民智慧的认可和反抗精神的歌颂与肯定,很大程度上与社会民众在心理共鸣上达到了完美的契合。
  二、歌剧《运河谣》的艺术特征
  歌剧《运河谣》是一部结构规范、严谨的民族歌剧,题材故事透露着积极乐观的反抗精神。曲作家印青也用庄严肃穆的音乐语言将人物描绘得惟妙惟肖,细腻生动地勾画出人物的外在气质的同时也赋予他们内在的精神内涵,最终绘制了一幅善良的人通过斗争获取胜利的巨幅画卷。
  歌剧从大的艺术范畴上讲属于戏剧体裁的一种,所以歌剧的脚本一样需要严谨规范的内容框架作主体支撑,才能准确生动地表达其思想艺术的内涵。不仅仅是文学,还有音乐层面的铺设与安排,都将是决定歌剧艺术能否具有生命力的重要标尺。从《运河谣》中的结构安排可以看得出,小说的主要戏剧冲突和情节只是歌剧的主要矛盾发展脉络,在水红莲等人物的笔墨色彩上被重新赋予其他的艺术形式进行更为精准的解读和阐释。人物的塑造和演绎也是通过多方面来表现和塑造,在音乐唱段的写作上,作者根据剧情需要层层递进严密推进,避免了对小说故事的重复复述,因此在剧情和场景的设置上,根据需要进行全剧分段,这在民族歌剧尚未发展成熟的时期有着打破常规锐意创新的胆识和气魄。该剧的创作手法似乎让读者穿越时空而俯仰古今,既符合当代人的审美方式又别出心裁地切换了画面,可谓是匠心独运。
  在欣赏戏剧时我们会发现,塑造人物就是要在剧情主线的发展下,要有冲突、有对立、有矛盾、有看点。《运河谣》的戏剧矛盾一开始就铺设得非常紧凑。开场的画面是张水鹞意欲揭发秦啸生的真实身份,准备报官让追兵来追捕他,情况十分危急。还有随后的关砚砚母子要跳河自杀,就这样,水红莲和秦啸生同恶霸张水鹞展开机智的斗争。
  三、歌剧《运河谣》的音乐艺术和情感表达
  《运河谣》的音乐构思可以看出作曲家印青别出心裁的设计,这一点主要体现在地方民族音乐素材的运用上。在音乐创作手法与地方文化的植入层面,民族音乐的融入不但增添了全剧的文化内涵,同时也推广了区域音乐。例如《我们是运河的流水》这首曲子,就是很典型地运用了女声声部的合唱重唱和轮唱的形式,融合了运河谣主旋律素材曲调。
  《运河谣》中关于地方曲艺音乐的使用。地方戏曲往往在文化本体上带有很多地方文化的附属元素。剧中的地方戏曲素材的融入,使人物的音乐色彩更加丰富同时又有明显的区别。巧妙的音乐设计、恰如其分的音乐表现在这部分正好描绘出水红莲这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运河谣》中的咏叹调音乐还广泛吸收并运用了通俗音乐的写作方法,也正是这种巧妙的设计和用心,某种程度上拉近了歌剧这种严肃的音乐体裁与观众音乐欣赏能力之间的距离。关于通俗音乐的设计和使用,例如《秦生啊你还好吗》《来生来世把你爱》等唱段,吸收了现代流行音乐元素。像是现代生活中我们口语式的自由交谈,某种程度上契合了年轻人的审美价值观。关于地方曲艺音乐的使用问题,例如水红莲的唱段曲目《灿若星辰的目光》,其腔调旋律和曲目江南民间音乐的构成素材有借鉴之处,和声织体和旋律流向都是淳朴自然的曲风,都借鉴吸收了南方曲艺的音阶构成和写作方式,使用了前后倚音、上下滑音,甚至在乐句结尾的部分设置一个拖腔的运用,充满了地方民族风貌和艺术特点。
  四、结语
  《運河谣》是中国歌剧在探索方面取得的重要成果之一,它将中国歌剧呈分流状态的风格样式进行有机的选择和有效综合,形成了新的歌剧形式,为我国民族歌剧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民族声乐艺术的演唱与情感表达在歌剧《运河谣》中许多咏叹调的具体应用上有着明显的体现,同时这部歌剧在声乐演唱的学习道路上是很多实践者都要演唱的作品之一,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希望演唱者能把握声乐艺术的情感表达,结合自身的真知实践,诠释好这部民族歌剧中的优秀作品唱段。
  参考文献
  [1]何淑渝.音乐表演的功能与价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2.
  [2]杨和平.中国音乐赏析[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13.
  [3]丹尼尔,汤亚汀.民族音乐学与现代音乐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9.
  [4]王炜烨.中国民族歌剧[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5]刘宏芳.音乐表演心理浅探[J].音乐艺术,2014.
其他文献
【摘要】初中音乐教学大纲的指出,初中音乐教育是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歌唱教学是初中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歌唱教学中,以往的唱歌教学方法较呆板,是先复习旧歌曲,练习新歌曲的重难点,再学习新歌曲。大多在教唱新歌时老师唱一句,学生唱一句,整个课堂气氛不活跃。随着教学方式不断更新,如今的新课标,新理念要求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歌曲、陶冶
期刊
【摘要】利用竖笛教学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是当前实现小学音乐现代化革新的重要途径。音乐来自于生活的沃土,包含着人们对于生活与自然的热爱和感怀。通过竖笛教学,能够教会学生用竖笛来表达生活情感,使学生的音乐素养得到有效提高,有效地实现了智育与美育的结合。  【关键词】竖笛教学;音乐素养;作用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一根小小的竖笛因其演奏简单易学、乐声优美、造价经济等特点深受音乐教师
期刊
【摘要】“生命化教育”是一个全新的教育理念,也是教育最本质的意义所在。生命化音乐课堂是生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生命教育得以落實的重要路径之一。在音乐教育中渗透生命教育是时代的呼唤,更是社会的要求。  【关键词】音乐教学;生命化;课堂;思考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生命化教育”是一个全新的教育理念,也是教育最本质的意义所在。然而,生命化教育的主阵地是课堂,课堂的高效是唱响
期刊
【摘要】相关研究表明,幼儿时期是开发幼儿音乐天赋的关键时期。因此,现今幼儿园越来越重视幼儿音乐能力的开发与培养。幼儿音乐教育的重点不在于单纯地教给孩子多少音乐知识,而在于感受音乐的过程。音乐教育的目的是使幼儿能够倾听音乐,理解音乐,演奏音乐,创造音乐。为此,音乐教育应该强调幼儿自身的参与和感受,从幼儿的身心特点出发,让幼儿在亲身参与和感受中体会音乐的魅力和内涵。  【关键词】幼儿园;音乐活动区;策
期刊
【摘要】合唱作为初中音乐教学工作重点,应务必引起教师的足够重视,进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致力于学生合作学习兴趣的激发,并加强对合唱教学方法的引导,如此方能有效降低合唱教学难度,并解决此前初中音乐合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促进初中生音乐审美与鉴赏能力的发展。本文通过具体分析初中音乐合唱教学的路径,有利于全面提升初中音乐合唱教学的效率,增强初中生的音乐素养。  【关键词】初中音乐;合唱教学;高效路径 
期刊
【摘要】培养学生音乐素养的根基是提高欣赏能力,而打开这扇门的金钥匙便是教师本身。如何将提高欣赏能力有效地融入到音乐教学,重建对欣赏教学的认知,是我们每一位教者都应该为之深思和努力的。  【关键词】小学阶段;音乐欣赏;能力培养;“音”材施教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欣赏教学是以聆听作为基本方式,对乐曲、旋律、乐器、和声等音乐要素进行提炼、联结和运用的能力。审视当下的欣赏教学,欣
期刊
【摘要】本文基于当前小学音乐社团活动开展中呈现出的一种畸形发展趋势,希望通过对音乐课堂与音乐社团关系的讨论,以及本人在音乐社团实践活动中对出现问题解决方案的提出,从而为学校音乐社团的健康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关键词】小学 ; 音乐社团 ; 音乐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小学音乐社团活动作为课外音乐活动的一种,可以有效地缓解音乐科目中存在的课堂教学时间短、教学任务多
期刊
【摘要】《从古典主义到现代主义——西方音乐文化与秩序的形而上学》一书出自美国深通音乐的人文学者布里安·K·艾特博士之手。这位生活在20世纪后半叶的美国学者有着这一时期典型英美音乐学者的学术特征。  【关键词】布里安·K·艾特;西方音乐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如果说19世纪侧重于从宏观角度探讨音乐的价值与审美的德国学术系统是研究音乐学的重镇的话,20世纪前后崛起的英美实证传统和
期刊
【摘要】韩娥之歌“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中国古代的民族声乐就能给人以“绕梁余音何以丽,声振林木藉丹田”的震撼。早在中国的远古时期就产生了歌唱,《候人歌》就是中国最早的可吟唱的诗歌。本文主要从中国古代民族声乐的技法和审美方面来分析其对于现代民族声乐发展的价值,旨在给现代民族声乐实践以启示。  【关键词】中国古代;民族音乐;现代价值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一、中国古代民族声乐的
期刊
【摘要】当前,在所谓“戏曲危机”的状况下,就戏曲界整体而言,各地小戏剧种的上座率一般仍然胜于皮黄声腔剧种,这是无须讳言的客观事实,它说明了当代戏曲观众对地方民间歌舞型的小戏剧种,依旧保持了一定程度的兴趣和爱好。当然,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其中,人们对小戏唱腔的热衷与传唱是重要因素之一。笔者认为在研究地方小戏音乐之时,应对它的曲牌体结构及其曲调的标题性予以高度重视。探索地方小戏剧种的曲调标题性的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