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部于2003年4月重新制订和颁发了《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这场改革也被称为多年来力度最大的一次改革。体育课程改革的力度也是前所未有的,无论是从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功能,还是从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到课程管理、课程资源以及教材建设,全面进行改革。下面我将对新课程标准做一些解析,供大家探讨。
1 一个本质:以育人为本,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在当前教育的大环境下,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象越演越烈,严重的影响了民族素质的提高,致使学生在校只是重视文化课的学习,缺乏思想道德品质的养成教育,体质健康状况日趋下滑。学生为了分数学习,已陷入了功利主义的泥坑。当前所提的素质教育就是要从灵魂的深处造就一代新人,使学生学会做人。素质教育就是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美等诸多方面全面的提高。
2 两个关键
2.1体育教师“知识转型”是课改方案实施的关键。能否实施新的课程标准,关键问题之一,是体育教师要完成从“体力型”向“研究型”(学者型)转化。我们学校体育教师大多数是从运动学校毕业,对学校体育竞技化、应试化教育的思想烙印较深,如何通过体育教学,使学生身心和谐的发展,挖掘体育锻炼中人本主义教育功能是至关重要。
这里提到的“转型”就是指更新观念。我们有信心接受新的观念,掌握新的知识、探索新形势下学校体育的模式。立足本地区、本学校的实际,构建“校本教材”。
2.2领导观念更新更是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在当前按“法治与人治”并存的社会现实中,学校一切工作一般是“领导说了算”,因此,要转变教师的观念,就要首先转变领导的观念。实施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全员参与。搞“强强联合”,单靠体育教师是无法落实课程标准的,惟有领导重视才是成败的关键。
3 遵循三个规律
3.1认识的规律:小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多是从兴趣出发,是运动习惯养成的教育阶段,所以学校体育教育与健康教育一切方法手段都要落实学生可接受原则。
3.2运动生理学规律:教师应根据超量恢复的原理,设计学生的运动生理负荷:要根据人体适应规律,来安排教材内容。
3.3儿童生长发育阶段的规律:儿童的各个器官、系统发展均有一定的规律,运动素质的发展也有敏感期。一切教学活动的安排,都要遵循学生生长发育的规律。
4 建立四个理念
4.1“健康第一”的理念:
正确地理解德、智、体三者的关系。学生在校期间,从重要性上来看,从学习和健康的关系来看,健康占据第一的位置,因为健康是知识和道德的载体。
4.2“终身教育”的理念:
让学生具有锻炼身体的意识,从小学会锻炼身体的技能,养成终身锻炼身体的习惯。这就是国际国内学校体育发展的趋势。
4.3“个性教育”的理念:
体育教学中要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不承认个性教育,就不是真正的教育。校本教材要体现个性化的问题。
4.4“主体教育”理念:
主体教育就是要确立学生在学校体育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人格,从学生的需要考虑教学内容。校本教材的构建一定要贯彻“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的学生”的教育思想。
5 实现五个领域目标
5.1运动参与:奥运精神就是重在参与。特别是对缺乏运动天赋的学生,让他们以不同的形式和内容参与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自觉自愿地参与到各种体育活动中去。
5.2运动技能:开发学校快乐体育园地,结合学校场地、器材设计出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与形式。激发学生自觉学习运动技能,提高学生健康水平。
5.3身体健康:树立新的健康观。中外古今总结健康的四大因素,概括起来有四句话:饮食合理、运动有恒、心理平衡、良习养成。这些经验之谈要贯穿到体育校本教材之中。
5.4心理健康:体育课程对学生的心理调节有独特的作用。学生通过体育活动,调节情绪、增强自尊与自信,形成坚强的意志品质,对生存、对做人来说都是很重要的。
5.5社会适应:体育运动对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具有重大的作用。学生在游戏中、比赛中以及在项目练习中,随时会表现出顺应、自制、同化、服务等行为方式。体育教师在校本课程实施中,要有意识引导学生形成学生团队精神,搞好人际关系。提高交往能力和生存能力。
6 六个水平
是根据少年儿童生长发育规律结合学校实际,将五个领域中的学习内容进行整合,分成六个水平目标。
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只对不同年级学生规定了不同的水平目标,对具体的课程内容不做规定。特别是取消了各类教材的时数分配。这就让教师自主选择教学内容提供了可能。教育部提出的一纲多本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的管理体制,为学校开发校本课程,编制校本教材提供了依据。
1 一个本质:以育人为本,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在当前教育的大环境下,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象越演越烈,严重的影响了民族素质的提高,致使学生在校只是重视文化课的学习,缺乏思想道德品质的养成教育,体质健康状况日趋下滑。学生为了分数学习,已陷入了功利主义的泥坑。当前所提的素质教育就是要从灵魂的深处造就一代新人,使学生学会做人。素质教育就是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美等诸多方面全面的提高。
2 两个关键
2.1体育教师“知识转型”是课改方案实施的关键。能否实施新的课程标准,关键问题之一,是体育教师要完成从“体力型”向“研究型”(学者型)转化。我们学校体育教师大多数是从运动学校毕业,对学校体育竞技化、应试化教育的思想烙印较深,如何通过体育教学,使学生身心和谐的发展,挖掘体育锻炼中人本主义教育功能是至关重要。
这里提到的“转型”就是指更新观念。我们有信心接受新的观念,掌握新的知识、探索新形势下学校体育的模式。立足本地区、本学校的实际,构建“校本教材”。
2.2领导观念更新更是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在当前按“法治与人治”并存的社会现实中,学校一切工作一般是“领导说了算”,因此,要转变教师的观念,就要首先转变领导的观念。实施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全员参与。搞“强强联合”,单靠体育教师是无法落实课程标准的,惟有领导重视才是成败的关键。
3 遵循三个规律
3.1认识的规律:小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多是从兴趣出发,是运动习惯养成的教育阶段,所以学校体育教育与健康教育一切方法手段都要落实学生可接受原则。
3.2运动生理学规律:教师应根据超量恢复的原理,设计学生的运动生理负荷:要根据人体适应规律,来安排教材内容。
3.3儿童生长发育阶段的规律:儿童的各个器官、系统发展均有一定的规律,运动素质的发展也有敏感期。一切教学活动的安排,都要遵循学生生长发育的规律。
4 建立四个理念
4.1“健康第一”的理念:
正确地理解德、智、体三者的关系。学生在校期间,从重要性上来看,从学习和健康的关系来看,健康占据第一的位置,因为健康是知识和道德的载体。
4.2“终身教育”的理念:
让学生具有锻炼身体的意识,从小学会锻炼身体的技能,养成终身锻炼身体的习惯。这就是国际国内学校体育发展的趋势。
4.3“个性教育”的理念:
体育教学中要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不承认个性教育,就不是真正的教育。校本教材要体现个性化的问题。
4.4“主体教育”理念:
主体教育就是要确立学生在学校体育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人格,从学生的需要考虑教学内容。校本教材的构建一定要贯彻“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的学生”的教育思想。
5 实现五个领域目标
5.1运动参与:奥运精神就是重在参与。特别是对缺乏运动天赋的学生,让他们以不同的形式和内容参与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自觉自愿地参与到各种体育活动中去。
5.2运动技能:开发学校快乐体育园地,结合学校场地、器材设计出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与形式。激发学生自觉学习运动技能,提高学生健康水平。
5.3身体健康:树立新的健康观。中外古今总结健康的四大因素,概括起来有四句话:饮食合理、运动有恒、心理平衡、良习养成。这些经验之谈要贯穿到体育校本教材之中。
5.4心理健康:体育课程对学生的心理调节有独特的作用。学生通过体育活动,调节情绪、增强自尊与自信,形成坚强的意志品质,对生存、对做人来说都是很重要的。
5.5社会适应:体育运动对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具有重大的作用。学生在游戏中、比赛中以及在项目练习中,随时会表现出顺应、自制、同化、服务等行为方式。体育教师在校本课程实施中,要有意识引导学生形成学生团队精神,搞好人际关系。提高交往能力和生存能力。
6 六个水平
是根据少年儿童生长发育规律结合学校实际,将五个领域中的学习内容进行整合,分成六个水平目标。
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只对不同年级学生规定了不同的水平目标,对具体的课程内容不做规定。特别是取消了各类教材的时数分配。这就让教师自主选择教学内容提供了可能。教育部提出的一纲多本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的管理体制,为学校开发校本课程,编制校本教材提供了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