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千钧霹雳开新宇,万里东风扫残云”,这两句诗,多年来被许多人几乎众口一词地认为是陈明远的,陈明远也说是自己的。有一本名为《轰动全国的“伪造毛主席诗词”冤案》,通书内容都是讲陈明远因“诗词”问题在“文革”中被整的情况,其中也讲到这个问题。打开电脑搜索一下有关这个问题的条目,有很多。一句话,这件事情仿佛已经尘埃落定,即这两句诗的作者是陈明远。对此“不刊之论”,我有疑问。我提供几份材料,供方家和广大读者考虑。
我所知道和经历的这两句诗的来历的情况
“千钧霹雳开新宇,万里东风扫残云”,这是“文化大革命”中,特别是“文化大革命”初期流传很广的两句诗,在许多红卫兵报刊的文章中,不是在文章的开头,就是在文章的结尾,常常引用这两句诗以壮行色;有的甚至直接用作文章的题目。有一幅毛泽东写大字报的“文革”宣传画,其文字说明就是“千钧霹雳开新宇——炮打司令部”。不仅在红卫兵的报刊中,就是在《人民日报》的报道和文章中,这两句诗也常常出现。这两句诗影响这么大,究竟是谁的?许多人认为是毛泽东的。最近,在网上读到一篇《关于“未发表的毛主席诗词”》的文章,其中有云:
火旗飞舞冲天笑,
赤遍环球是我家。
千钧霹雳开新宇,
万里东风扫残云。
志存胸内跃红日,
乐在天涯战恶风。
相信经历过“文革”的人,对上引这些词句都不陌生。我当年参加的战斗队名称就叫“扫残云”。
这些诗句何等豪情,何等气势!作为“未发表的毛主席诗词”,曾经鼓舞了几亿人的斗志。
不难看出,直到今天的这篇文章,使人感到还有人有意无意、自觉不自觉地把“千钧霹雳开新宇,万里东风扫残云”这两句诗(其他的姑且不说)看作是毛泽东的;其影响之大,连作者在“文革”中参加的战斗队的名称都叫“扫残云”——这充分表明了它作为“未发表的毛主席诗词”的威力!当然,这篇文章也说到这两句诗的实际作者是陈明远。这两句诗的真正作者是陈明远,这在学界,特别在研究“文革”史的人当中,仿佛已成定论了。现再抄两则有关材料:
有个名叫李彩云的作者,在《科学家兼诗人陈明远的一家》中说:“陈明远这个名字对许多人来说并不陌生,尤其经历过‘文化大革命’的那一代人,也许会更记忆犹新。‘千钧霹雳开新宇,万里东风扫残云’,‘文革’初期,这曾被误传为‘未公开发表的毛主席诗词’,而陈明远却是它的真正的作者。”这话说得斩钉截铁,一点也不含糊。
一位名叫王佐良的作者,在《一代奇才——陈明远诗选》中说:“‘文化大革命’初期……当时的中央文革小组成员关锋(关锋发表文章是1966年4月5日,不是‘文化大革命’初期,当时,‘文化大革命’还未开始,中央文革小组还未成立,因而关锋也还不是中央文革小组成员),写了一篇批判吴晗的《〈海瑞骂皇帝〉和〈海瑞罢官〉是反党反社会主义的两株大毒草》的大文章,结尾的地方来了两句诗:‘千钧霹雳开新宇,万里东风扫残云。’”在作了这样的说明之后,不知道作者根据什么断言:“读过关锋文章的人都知道,这位作者(指关锋,其实作者还有林杰)是不会自己写出这么两句诗来的。”按照作者的说法和口气,关锋“是不会自己写出这么两句诗来的”,那他只能是“引用”和“抄袭”别人的了,即“引用”和“抄袭”陈明远的。我认为,作者这个论断非常武断。“文革”前,关锋是有一定名气的中国哲学史专家,很强调“训诂”,有相当的古文功底,怎么就写不出“这么两句诗”来呢?再说林杰,1961年,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毕业,调干生,也有很强的古文功底。
然而,事实究竟怎样?即这两句诗的作者究竟是谁?这确实是一个需要作一番辨正的问题。
首先说,这两句诗是不是毛泽东的?人们已肯定回答:不是,绝对不是,翻遍迄今各种正规出版的《毛主席诗词》或《毛泽东诗词》版本都不能找到这两句诗。有一次在聊天中,一位同志根据毛泽东孙子的名字叫“毛新宇”,断言这两句诗是毛泽东的。我说,“毛新宇”名字的由来,是否和这两句诗有关,我不知道,但由此断言这两句诗是毛泽东的,绝对不符合事实。那么,这两句诗是不是陈明远的呢?据查1988年由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的《劫后诗存——陈明远诗选》中有首《跨东海》的七律,其中确有这两句诗——只是这里是“扫剩云”,而不是“扫残云”,诗作时间是1965年春。该书注释说:原为“扫残云”,后改为“扫剩云”。为什么作这种改动?没有说。关键是有个问题现在还不清楚,陈明远这首诗是什么时候公诸社会或流传到社会上的?如果是通过所谓《未发表的毛主席诗词》流传到社会上,那就肯定是在“文革”开始后(很多讲这个问题的人也是这样说的),而不是在“文革”开始前。
下面,我讲一讲我所知道的这两句诗的另一种来历。
1966年初,即在姚文元《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的文章于1965年11月10日发表后,而“文化大革命”还未全面开始时(请读者注意我说的这个时间——特定的时间),林杰起草、关锋修改,两人合写了一篇题目叫做《〈海瑞骂皇帝〉和〈海瑞罢官〉是反党反社会主义的两株大毒草》的文章,于1966年4月5日出版的第五期《红旗》杂志上发表(发表时署名关锋、林杰,因为关锋是老师,林杰是学生)。这篇文章的最后即结尾就是这两句诗。据我所知,这两句诗出自林杰之手,至于林杰是直抒胸臆,还是从别人的诗句中脱胎而来,我不大清楚。发表前,这两句诗的词句不是这样,而是“千里雷声开新宇,万里东风扫残云”。在征求我的意见时(当时我和林杰都在关锋任组长的红旗杂志社中国哲学史组工作),我说:“千里”、“万里”重复似不好,“对仗”也不工,可否将“千里”改为“千钧”。关锋很赞赏,说改得好,还讲了历史上“一字师”的故事。我所知道和经历的情况,就是这样。
林杰给我的信
《我所知道和经历的这两句诗的来历的情况》(原题为《关于“千钧霹雳开新宇,万里东风扫残云”的来历》)写成后,我将它送林杰核阅和指正。他给我回了一信,讲了他写出这两句诗的缘由和过程。信的主要内容如下:
老阎:
大作《关于“千钧霹雳开新宇,万里东风扫残云”的来历》已拜读,你说,“这两句诗出自林杰之手”,并说“这是我所知道和经历的情况”,这句话说得实在,多谢。
诗中的“钧”字原作“里”,是你建议改的。所以这两句诗出于我之手,这是你亲眼所见、亲耳所闻,千真万确,是没有怀疑的。
这两句诗的写作时间是1966年3月。那天我、关锋和你在关锋家讨论文章修改问题议论到高亨先生的词《水调歌头·读毛主席诗词》,我们都很赞赏。词的开头写道:“掌上千秋史,胸中百万兵。眼底六洲风云,笔下有雷声。”(高亨词原发表在山东大学的《文史哲》上,1966年2月18日《人民日报》转载——笔者)我们在赞叹之时,关锋说,林杰你考虑一下,文章结尾也来点雷声吧!我说,好。于是我就思考“雷声”。开始,想加一首比较豪迈的诗,但一时想不出来。当时我想到几年来,毛主席发表了不少反修防修鼓舞人心催人振奋的诗词,如《七律·和郭沫若同志》、《七律·冬云》、《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等等。感到当时的政治形势是雷声隆隆、电光闪闪,一场革命的暴风雨即将来临。心怀革命豪情和对毛主席的无限敬意,忽然想起了一句民歌“千里雷声万里闪”。于是,我就写出了“千里雷声开新宇,万里东风扫残云。行看云雨过去,旭日当空,人民的历史又掀开了新的一页”。写好以后,思想很兴奋,就匆匆念给关锋和你听,没有想到这是诗还是文,也没有考虑文字和平仄问题。你说,两个“里”字重复。建议前一个“里”字改为“钧”字,大家都同意。这就是这两句诗写作的实际情况。
1966年8月,听到毛主席《炮打司令部》大字报的传达,很兴奋,再看旧作,我又加了两句,改成一首绝句:千钧霹雳开新宇,万里东风扫残云;六亿工农齐奋起,豪情壮志满乾坤。觉得诗意不多,一直没有给别人看。
至于有人说,那两句诗的作者是陈明远,是我抄袭他的,这是无稽之谈。我的这两句诗,发表在1966年4月5日《红旗》杂志第五期,两句诗的产生你亲见亲闻,可以作证。发表后,中央广播电台全文广播。1966年6月6日,北京四中薄熙永等6人,在一张大字报中,加以传抄,他们把“雷声”两个字改为“霹雳”改得好。谢谢这几位不认识的年轻朋友。说我抄袭了根本不存在的所谓陈明远的诗句,奇谈怪论,莫此为甚。
有人说,陈明远的“两句诗”,被当作没有发表过的毛主席诗词,在“文革”中流传。这不符合历史事实。“文革”中流传没有发表过的毛主席诗词,有它特定的历史条件,它必定在“文革”正式开始以后,不能在这以前,也就是说必在《五一六通知》和《中共中央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即十六条)通过以后。十六条规定“文化大革命”可以开展“四大”。在“破四旧”过程中,红卫兵发现了毛主席没发表过的诗词,有些人就把它编辑、刻印出来,起名《毛主席诗词》,赠送给亲友,在社会上流传,时间主要在1966年底。这些毛主席诗词并不都是毛主席写的,有的是年轻人自己写的,也鱼目混珠,夹杂其中。我写的那两句诗是在“文革”正式开始之前的1966年3月,当时根本不存在没有发表过的《毛主席诗词》。当然,更不可能有陈明远的诗词被当作毛主席诗词在流传。
“文革”中,那两句诗在群众中传抄,那只是流不是本源。本源就是1966年第五期《红旗》杂志上我和关锋的文章。其作者是铁板钉钉,任何人否定不了。……
最后,我对大作提点意见。你说,“据我所知,这两句诗出自林杰之手”,“我所知道和经历的情况,就是这样”。这些话都是符合事实的。但是你又说“林杰是直抒胸臆,还是从别人的诗句中脱胎而来,我不大清楚”。我感到这后半句话,有点画蛇添足,多余了。背离当时的实际情况。当时我没有离开关锋的那间小屋,也没有翻看别人的诗句,一切活动都在你和关锋的视野之中。应该相信你自己见闻所知,不应该犹豫怀疑。关锋叫我来点“雷声”,我临场构思,一气呵成,这你很清楚。……
不妥之处,请指教。
敬祝
撰安!
林 杰
2007年7月10日
林杰在给我的信中所说的情况,我认为是符合实际的。他作为当事人,他的记忆比我的记忆要强得多、详细得多,但大致的脉络和情况是相同的。
北京四中的一张大字报
我们看到,林杰在给我的信中说,1966年6月6日,北京四中薄熙永等6人在一张大字报中把他这两句诗加以传抄,并称赞他们把“雷声”改为“霹雳”。这确实是这两句诗的第一次公开流传。当时也只能用大字报的形式,因为还没有出现什么红卫兵小报之类的东西。这究竟是怎样的一张大字报呢?这张大字报的题目叫做《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其中心内容就是赞扬和支持清华附中的“革命”行动。他们写道:
清华附中的革命同志们,我们热烈欢呼你们伟大的革命行动:
清华附中的同志们,你们做得对,干得好!你们高举毛泽东思想红旗,旗帜鲜明,立场坚定。毛主席教导我们,真理是骂出来的,胜利是斗争得出来的。坚持真理,勇敢战斗,群众就会支持你们,胜利必将属于你们。
清华附中坚决的革命派已经站出来了,广大教师学生是起来革命的时候了,是考验每个人是真革命还是假革命,是真拥护毛泽东思想还是假拥护毛泽东思想的时候了!是捣毁“三家村”的时候了!
如此等等。大字报的结尾写道:
看如今:千钧霹雳开新宇,万里东风扫残云。
革命群众坚决起来扫除一切害人虫!
“千钧霹雳开新宇,万里东风扫残云”这两句诗,就是从这张大字报开始流传——广泛流传起来的。可以断言,这张大字报所引这两句诗的出处,显然是登载关锋、林杰文章的1966年4月5日出版的《红旗》杂志第五期或同日转载关锋、林杰文章的《人民日报》,而不是,也不可能是当时还没有出现的所谓《未发表的毛主席诗词》。至于说,在“文革”正式开始前的1966年3月写出这两句诗的关锋、林杰是抄袭当时还没有出现的混杂在所谓《未发表的毛主席诗词》中的陈明远的诗句,那就有点太离谱、太难令人信服了。
以上就是我为讨论这两句诗的作者问题提供的几份材料。请大家看看:这几份材料是否有助于对这个问题作出客观和公正的判断?
我所知道和经历的这两句诗的来历的情况
“千钧霹雳开新宇,万里东风扫残云”,这是“文化大革命”中,特别是“文化大革命”初期流传很广的两句诗,在许多红卫兵报刊的文章中,不是在文章的开头,就是在文章的结尾,常常引用这两句诗以壮行色;有的甚至直接用作文章的题目。有一幅毛泽东写大字报的“文革”宣传画,其文字说明就是“千钧霹雳开新宇——炮打司令部”。不仅在红卫兵的报刊中,就是在《人民日报》的报道和文章中,这两句诗也常常出现。这两句诗影响这么大,究竟是谁的?许多人认为是毛泽东的。最近,在网上读到一篇《关于“未发表的毛主席诗词”》的文章,其中有云:
火旗飞舞冲天笑,
赤遍环球是我家。
千钧霹雳开新宇,
万里东风扫残云。
志存胸内跃红日,
乐在天涯战恶风。
相信经历过“文革”的人,对上引这些词句都不陌生。我当年参加的战斗队名称就叫“扫残云”。
这些诗句何等豪情,何等气势!作为“未发表的毛主席诗词”,曾经鼓舞了几亿人的斗志。
不难看出,直到今天的这篇文章,使人感到还有人有意无意、自觉不自觉地把“千钧霹雳开新宇,万里东风扫残云”这两句诗(其他的姑且不说)看作是毛泽东的;其影响之大,连作者在“文革”中参加的战斗队的名称都叫“扫残云”——这充分表明了它作为“未发表的毛主席诗词”的威力!当然,这篇文章也说到这两句诗的实际作者是陈明远。这两句诗的真正作者是陈明远,这在学界,特别在研究“文革”史的人当中,仿佛已成定论了。现再抄两则有关材料:
有个名叫李彩云的作者,在《科学家兼诗人陈明远的一家》中说:“陈明远这个名字对许多人来说并不陌生,尤其经历过‘文化大革命’的那一代人,也许会更记忆犹新。‘千钧霹雳开新宇,万里东风扫残云’,‘文革’初期,这曾被误传为‘未公开发表的毛主席诗词’,而陈明远却是它的真正的作者。”这话说得斩钉截铁,一点也不含糊。
一位名叫王佐良的作者,在《一代奇才——陈明远诗选》中说:“‘文化大革命’初期……当时的中央文革小组成员关锋(关锋发表文章是1966年4月5日,不是‘文化大革命’初期,当时,‘文化大革命’还未开始,中央文革小组还未成立,因而关锋也还不是中央文革小组成员),写了一篇批判吴晗的《〈海瑞骂皇帝〉和〈海瑞罢官〉是反党反社会主义的两株大毒草》的大文章,结尾的地方来了两句诗:‘千钧霹雳开新宇,万里东风扫残云。’”在作了这样的说明之后,不知道作者根据什么断言:“读过关锋文章的人都知道,这位作者(指关锋,其实作者还有林杰)是不会自己写出这么两句诗来的。”按照作者的说法和口气,关锋“是不会自己写出这么两句诗来的”,那他只能是“引用”和“抄袭”别人的了,即“引用”和“抄袭”陈明远的。我认为,作者这个论断非常武断。“文革”前,关锋是有一定名气的中国哲学史专家,很强调“训诂”,有相当的古文功底,怎么就写不出“这么两句诗”来呢?再说林杰,1961年,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毕业,调干生,也有很强的古文功底。
然而,事实究竟怎样?即这两句诗的作者究竟是谁?这确实是一个需要作一番辨正的问题。
首先说,这两句诗是不是毛泽东的?人们已肯定回答:不是,绝对不是,翻遍迄今各种正规出版的《毛主席诗词》或《毛泽东诗词》版本都不能找到这两句诗。有一次在聊天中,一位同志根据毛泽东孙子的名字叫“毛新宇”,断言这两句诗是毛泽东的。我说,“毛新宇”名字的由来,是否和这两句诗有关,我不知道,但由此断言这两句诗是毛泽东的,绝对不符合事实。那么,这两句诗是不是陈明远的呢?据查1988年由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的《劫后诗存——陈明远诗选》中有首《跨东海》的七律,其中确有这两句诗——只是这里是“扫剩云”,而不是“扫残云”,诗作时间是1965年春。该书注释说:原为“扫残云”,后改为“扫剩云”。为什么作这种改动?没有说。关键是有个问题现在还不清楚,陈明远这首诗是什么时候公诸社会或流传到社会上的?如果是通过所谓《未发表的毛主席诗词》流传到社会上,那就肯定是在“文革”开始后(很多讲这个问题的人也是这样说的),而不是在“文革”开始前。
下面,我讲一讲我所知道的这两句诗的另一种来历。
1966年初,即在姚文元《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的文章于1965年11月10日发表后,而“文化大革命”还未全面开始时(请读者注意我说的这个时间——特定的时间),林杰起草、关锋修改,两人合写了一篇题目叫做《〈海瑞骂皇帝〉和〈海瑞罢官〉是反党反社会主义的两株大毒草》的文章,于1966年4月5日出版的第五期《红旗》杂志上发表(发表时署名关锋、林杰,因为关锋是老师,林杰是学生)。这篇文章的最后即结尾就是这两句诗。据我所知,这两句诗出自林杰之手,至于林杰是直抒胸臆,还是从别人的诗句中脱胎而来,我不大清楚。发表前,这两句诗的词句不是这样,而是“千里雷声开新宇,万里东风扫残云”。在征求我的意见时(当时我和林杰都在关锋任组长的红旗杂志社中国哲学史组工作),我说:“千里”、“万里”重复似不好,“对仗”也不工,可否将“千里”改为“千钧”。关锋很赞赏,说改得好,还讲了历史上“一字师”的故事。我所知道和经历的情况,就是这样。
林杰给我的信
《我所知道和经历的这两句诗的来历的情况》(原题为《关于“千钧霹雳开新宇,万里东风扫残云”的来历》)写成后,我将它送林杰核阅和指正。他给我回了一信,讲了他写出这两句诗的缘由和过程。信的主要内容如下:
老阎:
大作《关于“千钧霹雳开新宇,万里东风扫残云”的来历》已拜读,你说,“这两句诗出自林杰之手”,并说“这是我所知道和经历的情况”,这句话说得实在,多谢。
诗中的“钧”字原作“里”,是你建议改的。所以这两句诗出于我之手,这是你亲眼所见、亲耳所闻,千真万确,是没有怀疑的。
这两句诗的写作时间是1966年3月。那天我、关锋和你在关锋家讨论文章修改问题议论到高亨先生的词《水调歌头·读毛主席诗词》,我们都很赞赏。词的开头写道:“掌上千秋史,胸中百万兵。眼底六洲风云,笔下有雷声。”(高亨词原发表在山东大学的《文史哲》上,1966年2月18日《人民日报》转载——笔者)我们在赞叹之时,关锋说,林杰你考虑一下,文章结尾也来点雷声吧!我说,好。于是我就思考“雷声”。开始,想加一首比较豪迈的诗,但一时想不出来。当时我想到几年来,毛主席发表了不少反修防修鼓舞人心催人振奋的诗词,如《七律·和郭沫若同志》、《七律·冬云》、《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等等。感到当时的政治形势是雷声隆隆、电光闪闪,一场革命的暴风雨即将来临。心怀革命豪情和对毛主席的无限敬意,忽然想起了一句民歌“千里雷声万里闪”。于是,我就写出了“千里雷声开新宇,万里东风扫残云。行看云雨过去,旭日当空,人民的历史又掀开了新的一页”。写好以后,思想很兴奋,就匆匆念给关锋和你听,没有想到这是诗还是文,也没有考虑文字和平仄问题。你说,两个“里”字重复。建议前一个“里”字改为“钧”字,大家都同意。这就是这两句诗写作的实际情况。
1966年8月,听到毛主席《炮打司令部》大字报的传达,很兴奋,再看旧作,我又加了两句,改成一首绝句:千钧霹雳开新宇,万里东风扫残云;六亿工农齐奋起,豪情壮志满乾坤。觉得诗意不多,一直没有给别人看。
至于有人说,那两句诗的作者是陈明远,是我抄袭他的,这是无稽之谈。我的这两句诗,发表在1966年4月5日《红旗》杂志第五期,两句诗的产生你亲见亲闻,可以作证。发表后,中央广播电台全文广播。1966年6月6日,北京四中薄熙永等6人,在一张大字报中,加以传抄,他们把“雷声”两个字改为“霹雳”改得好。谢谢这几位不认识的年轻朋友。说我抄袭了根本不存在的所谓陈明远的诗句,奇谈怪论,莫此为甚。
有人说,陈明远的“两句诗”,被当作没有发表过的毛主席诗词,在“文革”中流传。这不符合历史事实。“文革”中流传没有发表过的毛主席诗词,有它特定的历史条件,它必定在“文革”正式开始以后,不能在这以前,也就是说必在《五一六通知》和《中共中央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即十六条)通过以后。十六条规定“文化大革命”可以开展“四大”。在“破四旧”过程中,红卫兵发现了毛主席没发表过的诗词,有些人就把它编辑、刻印出来,起名《毛主席诗词》,赠送给亲友,在社会上流传,时间主要在1966年底。这些毛主席诗词并不都是毛主席写的,有的是年轻人自己写的,也鱼目混珠,夹杂其中。我写的那两句诗是在“文革”正式开始之前的1966年3月,当时根本不存在没有发表过的《毛主席诗词》。当然,更不可能有陈明远的诗词被当作毛主席诗词在流传。
“文革”中,那两句诗在群众中传抄,那只是流不是本源。本源就是1966年第五期《红旗》杂志上我和关锋的文章。其作者是铁板钉钉,任何人否定不了。……
最后,我对大作提点意见。你说,“据我所知,这两句诗出自林杰之手”,“我所知道和经历的情况,就是这样”。这些话都是符合事实的。但是你又说“林杰是直抒胸臆,还是从别人的诗句中脱胎而来,我不大清楚”。我感到这后半句话,有点画蛇添足,多余了。背离当时的实际情况。当时我没有离开关锋的那间小屋,也没有翻看别人的诗句,一切活动都在你和关锋的视野之中。应该相信你自己见闻所知,不应该犹豫怀疑。关锋叫我来点“雷声”,我临场构思,一气呵成,这你很清楚。……
不妥之处,请指教。
敬祝
撰安!
林 杰
2007年7月10日
林杰在给我的信中所说的情况,我认为是符合实际的。他作为当事人,他的记忆比我的记忆要强得多、详细得多,但大致的脉络和情况是相同的。
北京四中的一张大字报
我们看到,林杰在给我的信中说,1966年6月6日,北京四中薄熙永等6人在一张大字报中把他这两句诗加以传抄,并称赞他们把“雷声”改为“霹雳”。这确实是这两句诗的第一次公开流传。当时也只能用大字报的形式,因为还没有出现什么红卫兵小报之类的东西。这究竟是怎样的一张大字报呢?这张大字报的题目叫做《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其中心内容就是赞扬和支持清华附中的“革命”行动。他们写道:
清华附中的革命同志们,我们热烈欢呼你们伟大的革命行动:
清华附中的同志们,你们做得对,干得好!你们高举毛泽东思想红旗,旗帜鲜明,立场坚定。毛主席教导我们,真理是骂出来的,胜利是斗争得出来的。坚持真理,勇敢战斗,群众就会支持你们,胜利必将属于你们。
清华附中坚决的革命派已经站出来了,广大教师学生是起来革命的时候了,是考验每个人是真革命还是假革命,是真拥护毛泽东思想还是假拥护毛泽东思想的时候了!是捣毁“三家村”的时候了!
如此等等。大字报的结尾写道:
看如今:千钧霹雳开新宇,万里东风扫残云。
革命群众坚决起来扫除一切害人虫!
“千钧霹雳开新宇,万里东风扫残云”这两句诗,就是从这张大字报开始流传——广泛流传起来的。可以断言,这张大字报所引这两句诗的出处,显然是登载关锋、林杰文章的1966年4月5日出版的《红旗》杂志第五期或同日转载关锋、林杰文章的《人民日报》,而不是,也不可能是当时还没有出现的所谓《未发表的毛主席诗词》。至于说,在“文革”正式开始前的1966年3月写出这两句诗的关锋、林杰是抄袭当时还没有出现的混杂在所谓《未发表的毛主席诗词》中的陈明远的诗句,那就有点太离谱、太难令人信服了。
以上就是我为讨论这两句诗的作者问题提供的几份材料。请大家看看:这几份材料是否有助于对这个问题作出客观和公正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