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主要讲述了数学的中英双语教材出版的意义,重点分析了数学中英双语教材的出版模式,列举了在实际编辑中要注意的一些问题,并在版式设计方面给出了可操作性的建议。
关键词:数学;中英双语教材;出版
随着国际间学术交流合作日益频繁,世界各高校联合培养学生模式也逐渐盛行,培养模式也多种多样。对数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其继续深造的机会也越来越多,因此培养计划也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为配合这一教学模式,出版一套中英双语数学教材就十分必要了。
中英双语数学教材的适用对象是在国内完成本科教学任务,研究生出国继续深造,或者是国内大学和国外大学联合培养,大一和大二在国内完成本科数学基础课程的学习,大三和大四将在国外完成数学专业课学习。不管是哪种模式,数学基础课的教学任务都是在国内完成,说明数学基础课的学习还是用母语完成更好,但又考虑到后续的数学学习,提前熟悉并掌握数学英语表达也是十分必要的。根据这些情况,在排版上如何设计和安排中英双语就体现的尤为重要。由于中英双语数学教学在国内各高校不是普遍存在的教学现象,配套使用的教材就更加稀少,对于这一新兴的事物,我们有必要借鉴其他学科的双语教材,并结合自身的特点,来设计编排符合数学教学的中英双语教材。
一般地,在医学、生物学、经济贸易等与国际联系密切相关的学科中,我们能见到中英双语教材,这些教材一般采用的排版方式有以下几种形式:中英双语对照(见图一);先英文、后中文(见图二);先中文、后英文(版式与图二类似)。
对于数学专业课的中英双语教材,更多使用的排版方式还是采用中英对照的形式。就使用者来说,先中文,后英文的形式,或者先英文、后中文的形式,都有一些弊端。
首先,大学数学不同于高中数学,数学思想完全转变,大学数学更加体现数学的逻辑思维要求。如果在开端直接接触英文就会给学生造成一头雾水,不仅仅是语言上的困难,更多地来自知识本身的掌握上。我们在熟悉的语言环境下学习新事物,可以深刻地体会知识点所讲述的内容,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也能够很好地完成。如果一味地追求国际化,忽略知识本身,就会出现舍本逐末的现象:单词没学会,知识讲解云里雾里。这不应该是双语教学的目的,因此,在排版上先英语,后中文是不可取的。
如果先讲中文,后面再体现英文,也会出现不好的现象。这样会造成分两步学习数学,第一步先从中文学起,在掌握了所学内容后,再进行第二步的英文学习,用两种语言分别掌握同一数学内容,不仅割裂了数学的整体思维,还有可能会对同一知识点产生误解,浪费了学生学习知识的时间。对于研究生及高年级的本科生来说,虽然其英语阅读能力已具备了一定的基础,但是专业英语还没有接受训练,全讲英语也会一头雾水。
因此,一本中英双语的数学教材在排版上还是采用中英对照的形式,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来,新知识用母语先学习,会有很深刻的领悟,有助于理解和掌握;二来,在已经掌握新知识点的基础上,再对照英文,就明白所涉及的数学专业术语是怎样用英文来表达,既加深了印象,又学习了英文表述,这种学习方式是潜移默化的。
在排版方式已经确定后,下一步的具体工作就是采用何種排版方式对照?逐字逐句翻译?还是由各自的表述习惯和方式分别编写?我们当然采用第二种方式,因为我们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和国际接轨,在后续的数学专业学习中能很好的交流。
在实际排版中,要注意以下一些细节:
(1)同一概念在两种语言中的描述。在中文教材中,一个名词,有好几种称法,比如,向量,又称矢量;在英文教材中只有一种表述vector。
(2)一些数学专有名词,在英语教材中是有习惯表述的,不能按照中文字面直译,比如直角坐标系,在英文中使用“Cartesian coordinate system”,而不是按照字面的意思,使用“rectangular coordinate system”来表述。
(3)国外的英文教材,尤其是自然学科,多采用简短的描述,比如在中文教材中一个名词前有很多定语修饰,在英文教材中可直接用形容词表述。这样就会出现下面的现象:中文一大段内容,英文只用简短的几句话就完成表述,如此一来,在排版时就会出现一边长,一边短,为了保证两种语言能彼此对照,就要浪费一些空间,留出空,下面的内容再平齐。
(4)教材中出现的公式,以及公式编号,在中英两种语言表述中要同时给出,这样保证教材的完整性。
(5)教材中出现的图和表,如果不涉及文字,只含有符号和数字,就可以出现一次,同时使用同一编号,见图三。
中英双语数学教材在国内教材出版中,还不够成熟,还处于摸索阶段,如何更好地呈现还需要编者和读者不断地打磨。不管怎样,我们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双一流的本科生,为我国的基础学科培养更多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榕.我国高校双语教学问题与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23.
[2]周思邑等.国际公关(英汉双语版)[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
[3]赵惠.双语教学纵横谈[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潘丽娜,北京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关键词:数学;中英双语教材;出版
随着国际间学术交流合作日益频繁,世界各高校联合培养学生模式也逐渐盛行,培养模式也多种多样。对数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其继续深造的机会也越来越多,因此培养计划也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为配合这一教学模式,出版一套中英双语数学教材就十分必要了。
中英双语数学教材的适用对象是在国内完成本科教学任务,研究生出国继续深造,或者是国内大学和国外大学联合培养,大一和大二在国内完成本科数学基础课程的学习,大三和大四将在国外完成数学专业课学习。不管是哪种模式,数学基础课的教学任务都是在国内完成,说明数学基础课的学习还是用母语完成更好,但又考虑到后续的数学学习,提前熟悉并掌握数学英语表达也是十分必要的。根据这些情况,在排版上如何设计和安排中英双语就体现的尤为重要。由于中英双语数学教学在国内各高校不是普遍存在的教学现象,配套使用的教材就更加稀少,对于这一新兴的事物,我们有必要借鉴其他学科的双语教材,并结合自身的特点,来设计编排符合数学教学的中英双语教材。
一般地,在医学、生物学、经济贸易等与国际联系密切相关的学科中,我们能见到中英双语教材,这些教材一般采用的排版方式有以下几种形式:中英双语对照(见图一);先英文、后中文(见图二);先中文、后英文(版式与图二类似)。
对于数学专业课的中英双语教材,更多使用的排版方式还是采用中英对照的形式。就使用者来说,先中文,后英文的形式,或者先英文、后中文的形式,都有一些弊端。
首先,大学数学不同于高中数学,数学思想完全转变,大学数学更加体现数学的逻辑思维要求。如果在开端直接接触英文就会给学生造成一头雾水,不仅仅是语言上的困难,更多地来自知识本身的掌握上。我们在熟悉的语言环境下学习新事物,可以深刻地体会知识点所讲述的内容,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也能够很好地完成。如果一味地追求国际化,忽略知识本身,就会出现舍本逐末的现象:单词没学会,知识讲解云里雾里。这不应该是双语教学的目的,因此,在排版上先英语,后中文是不可取的。
如果先讲中文,后面再体现英文,也会出现不好的现象。这样会造成分两步学习数学,第一步先从中文学起,在掌握了所学内容后,再进行第二步的英文学习,用两种语言分别掌握同一数学内容,不仅割裂了数学的整体思维,还有可能会对同一知识点产生误解,浪费了学生学习知识的时间。对于研究生及高年级的本科生来说,虽然其英语阅读能力已具备了一定的基础,但是专业英语还没有接受训练,全讲英语也会一头雾水。
因此,一本中英双语的数学教材在排版上还是采用中英对照的形式,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来,新知识用母语先学习,会有很深刻的领悟,有助于理解和掌握;二来,在已经掌握新知识点的基础上,再对照英文,就明白所涉及的数学专业术语是怎样用英文来表达,既加深了印象,又学习了英文表述,这种学习方式是潜移默化的。
在排版方式已经确定后,下一步的具体工作就是采用何種排版方式对照?逐字逐句翻译?还是由各自的表述习惯和方式分别编写?我们当然采用第二种方式,因为我们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和国际接轨,在后续的数学专业学习中能很好的交流。
在实际排版中,要注意以下一些细节:
(1)同一概念在两种语言中的描述。在中文教材中,一个名词,有好几种称法,比如,向量,又称矢量;在英文教材中只有一种表述vector。
(2)一些数学专有名词,在英语教材中是有习惯表述的,不能按照中文字面直译,比如直角坐标系,在英文中使用“Cartesian coordinate system”,而不是按照字面的意思,使用“rectangular coordinate system”来表述。
(3)国外的英文教材,尤其是自然学科,多采用简短的描述,比如在中文教材中一个名词前有很多定语修饰,在英文教材中可直接用形容词表述。这样就会出现下面的现象:中文一大段内容,英文只用简短的几句话就完成表述,如此一来,在排版时就会出现一边长,一边短,为了保证两种语言能彼此对照,就要浪费一些空间,留出空,下面的内容再平齐。
(4)教材中出现的公式,以及公式编号,在中英两种语言表述中要同时给出,这样保证教材的完整性。
(5)教材中出现的图和表,如果不涉及文字,只含有符号和数字,就可以出现一次,同时使用同一编号,见图三。
中英双语数学教材在国内教材出版中,还不够成熟,还处于摸索阶段,如何更好地呈现还需要编者和读者不断地打磨。不管怎样,我们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双一流的本科生,为我国的基础学科培养更多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榕.我国高校双语教学问题与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23.
[2]周思邑等.国际公关(英汉双语版)[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
[3]赵惠.双语教学纵横谈[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潘丽娜,北京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