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sswcz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在的小学生作文普遍缺乏真实性,缺少个性化。套用法是最常见的,闭门造房子,在同一个工程师的辅导下,面对着相同的写作材料,只能作虚假的作文。久而久之,小学生对写作就缺乏主动性。试想,对一个整天关在教室里或家里,面对着一大堆作业的孩子,怎能写出“清如许”的富有真情实感的文章?因此,笔者认为要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让孩子们写出真情实感的作文,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让他们积极参与生活,关注生活,观察生活,热爱生活,体验生活。因为生活是创作的本源,只有坚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把作文与生活联系起来,才能做到“源头时有活水来”。
  【关键词】关注生活  学生作文
  【基金项目】本文系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项目编号:JZ170453(福建教育学院资助)的成果。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8-0110-01
  一、拓宽生活内容,跳出课堂小圈子
  第一,引导学生体验生活,走进社会。学生的日常活动范围非常小,形式单一,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坐在教室上课,很少与社会生活相接触,基本没有生活经验,写作文时就缺少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素材。因此,一定要引导学生体验生活,引起他们对生活的兴趣,激发他们的主动写作欲望。老师可以经常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可以尽可能多的接触社會和生活,丰富他们的阅历和生活素材。此外,要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公益活动,比如兴趣小组活动和社会调查等,并在事后通过日记的形式把相关内容记录下来,为后续的作文写作打好铺垫。
  第二,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素材。除了平时的课堂教学外,老师还应该让学生留心生活上的点点滴滴,经常记录下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起初,学生可能不知道怎么去观察和记录,这就需要老师加强引导和示范。比如,老师可以在课堂上给学生展示自己的观察日记,在记录事件的基本情况外,还附上自己的思考和感悟。这样,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往往可以做到对生活实际的观察和记录,在锻炼学生基本写作能力的同时,彻底解决“无米之炊”的难题。
  二、加强阅读积累,跳出教材小书本
  阅读教学是为作文教学服务的,作文教学依赖于阅读教学,好的阅读文章是作者生活的提炼,是提供课外写作的好材料:
  (1)在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从课文中学习作文,学习作者是怎样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
  ①仿写是最常用的一种写作方法。从低年级的一句话到中年级的一段话,再到高年级的几段话直至一篇文章习作方法的模仿学习。如:
  仿句:小鱼来了,在荷叶下嬉戏,
  ____来了,___荷叶________……(《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
  仿段:熟透的石榴高兴地笑了,有的笑的咧开了嘴,有的……向人们报告着成熟的喜悦。(《石榴》)
  熟透的( )高兴地笑了,有的……有的……
  只要对阅读文章仔细研究,大部分课文都可以仿写,久而久之,学生养成了学句学段学文的习惯。老师没有说,他们就告诉我可以写什么了。
  ②续写。在学习完一篇课文后,老师可以让学生根据文章的内容来编写后续内容,这对学生的想象、联想和内容编写能力都有很好的锻炼。
  (2)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学习作文。语文教材只是教师对学生进行语文基本功训练的例子,要想使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并把知识形成最终的写作能力,就必须要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增长见识,提高认识水平,才能提高作文写作能力。
  三、激励学生的写作兴趣,扩大写作范围
  学生的生活内容相对单调,其大多都在学校和家两点一线间活动,所以学生能够接触到的内容非常有限。如果只是单纯按照要求来对作文写作进行教学,那么学生就容易对作文写作失去兴趣,甚至是对写作方法和技巧的硬搬死套,写出来的作文就会枯燥乏味了。只有充满活力,且有真实生活写照的作文,才会受人欢迎,那么该如何扩大写作范围,激励写作兴趣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1)抓住时机写作文。学生写作文的兴趣,因时间、地点、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善于抓住有利时机让学生写作文,学生就会感觉不到困难。(2)作文命题应开放。作文命题一方面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息息相关,最好是以学生生活中较为常见的内容来命题,另一方面可以进行开放式的命题作文,让学生可以进一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进行作文写作。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写作离不开生活,生活是写作的本源。只有让小学生更贴近生活,多接触大自然,把学、做、写紧密地结合起来,才能使他们的作文成为一汪汪富有生命力的“活水”!
  参考文献:
  [1]李志恒.关注多彩生活 提升作文水平[J].甘肃教育, 2015(21):58.
其他文献
【摘要】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应当处理好老师、学生、文本这三者的关系,从而让学生走进文本,感悟文本。  【关键词】借助文本 学会自学 注重引导 深入探究 创造机会 合作提高  【中图分类號】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8-0096-01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小学阶段语文教学中的一大任务。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期刊
【摘要】写儿童诗,对低年段的儿童来说有新奇感和吸引力,但畏惧感和陌生感也同时并存于儿童内心。引导他们多阅读优美又内涵丰富的儿童诗,通过例诗的语言和内容去感受、品味诗歌的美好,能潜移默化地变为儿童的心理需求。同时,也需要对儿童创作诗的方法进行一定的指导,这样才能让他们用童笔写童心,描绘自己的世界,写出属于自己的童诗。  【关键词】儿童诗 低年级 创作指导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要】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有效开展,激发了大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与积极性,有利于学生将课本知识和实际问题相结合。学生在各类科技竞赛活动实践中通过亲自动手和实践,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会大大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实施为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构建了一个新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能力、综合素质在不断解决问题和积极主动参与大创项目的过程中得到了培养与提高。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8-0094-01  李商隐的诗歌《锦瑟》属于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的唐诗单元,传统的三维目标在知识与能力层面要求了解李商隐生平和艺术创作;过程与方法方面采取诵读法和情景再现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要求体会李商隐诗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的特点。在传统的教学目标引导下,高中学生所面临的一个困难是在没有进行
期刊
【摘要】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要以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为目标,加强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并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营造出活跃的阅读教学氛围。本文对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指导教学方式进行分析探讨,期望对提升语文阅读教学效果有所帮助。  【关键词】小学 语文 高年级 阅读指导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8-0098-
期刊
【摘要】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小学阶段的教学基本理念应有趣且能激发小学生对知识探究的欲望。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通过更符合小学阶段学生学习规律以及认知规律的方式来进行教学活动。实践证明,对于小学阶段的孩子来讲,在游戏中开展教学是可以充分激发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式。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教学的游戏化。例如在对小学生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时,可以采用游戏的方式来提升小学生学习效率和质量、激发学生对语文阅读
期刊
【摘要】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非常重要,直接会影响到学生今后的成长以及所能形成的价值观。在新媒体背景下,对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产生了一些影响,基于此,本文就对新媒体背景下高职思政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进行分析,并提出媒介素养在高职思政教育中融入的重要意义,以期为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新媒体背景 媒介素养 高职院校 思政教育 融入方式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育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生本语文阅读教学课堂实践,笔者深刻感受到中职学生主动思考探究,在阅读中培养其想象力的重要性。生本教育的一个重要思想就是对学生个体生命的尊重和强调,强调激发学生内在的潜力。因此在教学中笔者更多地放手让学生自己去主动感悟文本,加强阅读教学中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丰富其想象力;丰富学生的生活阅历,让学生在活动中展开想象,自主实现语文素养的提升。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8-0108-02  背景:  这是一堂四年级作文指导课。小学语文课标中对于学生习作要求,明确指出“要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这一节课,我打算让学生写一篇关于童年趣事的作文。当我把这次习作要求告诉他们的时候,本
期刊
【摘要】计算机基础课程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深入分析了当今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在计算思维方法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与专业课程融合的分层教学解决方法,以期满足不同专业学生需求,融入计算思维内涵,达到计算机综合能力培养的目标。  【关键词】计算思维 高校 计算机基础课程 分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TP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8-0061-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