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少年来教学改革的热门课题是如何改进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等,而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作业设计却往往被忽略,其实数学教学的改革离不开作业设计的优化改革。在大多数同学的心目中,数学作业就是做题,教材上的、试卷上的、参考资料上的等等,这说明传统的数学教学已将同学们对作业的概念引入了一个死胡同,其根本原因则是由于对学生的评价是由考试分数来唯一确定的。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评价建议做了更科学、更广泛、更合理的说明,要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既要有书面的作业和考试,还要考查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情况。为此,作业的形式可多样化,如口试、作业分析、大型作业、小课题、活动报告等方式。
作业设计的多样化,可避免那些机械、重复、乏味的低效作业,充分调动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让他们在完成数学作业的过程中享受到学习数学、运用数学的快乐。为此,结合新课程特点,在平时布置作业时,可以采取以下几种作业设计形式。
一、新知型作业
新授课以传授新知识为主,在新授课之前一般安排一个准备性练习,它是为导入新知识铺平道路而组织的。在设计这样的练习时,应把着眼点放在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兴趣、指点学生思路上,从而促使知识顺利迁移。如在学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时,可先设计一些多项式的因式分解练习,以此减缓思维的坡度,突出教学重点,分散难点,使学生将新知识同化于已有的知识结构中。
新授课之后安排的巩固练习,是围绕某一具体教学内容编排一种同类型、同结构的练习,其目的是要使学生重点形成某一知识技能,巩固和加强新知,达到真正理解和掌握的程度,它是新授课的补充和延续。也是新授后的必定举措。如:在学习了证明四点共圆的例子后立即给出菱形四边上中点在同一圆上吗?让学生在对新知的理解基础上加以练习和巩固。
另外,为防止学生形成消极的“思维定势”,能养成全方位、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良好学习习惯。作业设计可经常进行变式训练,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式变换呈现事物的形式,以便揭示其本质属性。变式练习的设计可以是变换表达形式,变换叙述方式,变换图形位置等等。
二、生活型作业
数学学习的天地是很广阔的,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熟悉的日常生活中汲取营养,让学生在社会生活、家庭实践活动中完成数学作业,为他们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提供机会,搭建平台,使他们真实地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无处不在。
《数学课程标准》中就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请调查一天内你家丢弃多少个塑料袋?一周呢?一月呢?一年呢?全班学生一年大约丢弃多少个塑料袋?全校学生呢?……这些塑料袋相当于在祖国土地上盖几层呢?你能针对塑料袋问题向环保部门提个建议吗?这些有趣又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数学问题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参与探索的意识,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还将数学知识与其他学科进行了有效的整合,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同学们已将自己所学的数学知识与自己生活的环境融合在了一起。作为教师,应大力挖掘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在自主选择、实践运用中张开智慧的翅膀,使数学作业成为他们放飞潜能的天空,从而赋予数学作业生命的色彩。
三、实践型作业
动手操作是符合青少年心理、生理发展特点的。实践练习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理解和巩固知识,发展各种能力,培养兴趣。如“学习几何知识”时,让学生制作各种立体图形,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等。我们都知道实践出真知,实践能增强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使一些枯燥乏味的数字趣味化、生活化。通过实践,可以使学生把书本上的数学知识转变为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学习了矩形的判定方法后,让学生利用刻度尺和直角尺去判断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小边框是否是矩形,同学们积极参与,动手实践,兴致很高。这样让“学”融于“做”中,在“做”中加深理解,既使学生学得轻松,又培养了他们的多种能力。
四、合作型作业
以前的数学作业,教师过于片面地强调独立思考,没有将合作作为重要的素质来培养。对于作业,我们完全应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自主选择完成作业的方式,鼓励他们与人交流,进行有效合作。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一人的智慧是有限的、片面的,众人合作才会思考全面。我曾尝试让学生以五人小组合作的形式编制一份单元检测卷。在编制的过程中,学生先在学习小组长的带领下复习本单元内容,找重点、列提纲、选择题型,然后分工合作,忙得不亦乐乎。编制试卷的过程,是学生对知识进行梳理的过程,也是同伴合作交流的过程。一份试卷的编制使学生更深刻地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主动学习的意识得到了激发和增强。
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想学生所想,优化数学作业的设计,使作业形式多样化,避免那些机械、重复、乏味的低效作业,充分调动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让他们在完成数学作业的过程中享受到学习数学、运用数学的快乐。
(作者单位 湖北武汉市蔡甸区常福中学)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评价建议做了更科学、更广泛、更合理的说明,要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既要有书面的作业和考试,还要考查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情况。为此,作业的形式可多样化,如口试、作业分析、大型作业、小课题、活动报告等方式。
作业设计的多样化,可避免那些机械、重复、乏味的低效作业,充分调动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让他们在完成数学作业的过程中享受到学习数学、运用数学的快乐。为此,结合新课程特点,在平时布置作业时,可以采取以下几种作业设计形式。
一、新知型作业
新授课以传授新知识为主,在新授课之前一般安排一个准备性练习,它是为导入新知识铺平道路而组织的。在设计这样的练习时,应把着眼点放在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兴趣、指点学生思路上,从而促使知识顺利迁移。如在学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时,可先设计一些多项式的因式分解练习,以此减缓思维的坡度,突出教学重点,分散难点,使学生将新知识同化于已有的知识结构中。
新授课之后安排的巩固练习,是围绕某一具体教学内容编排一种同类型、同结构的练习,其目的是要使学生重点形成某一知识技能,巩固和加强新知,达到真正理解和掌握的程度,它是新授课的补充和延续。也是新授后的必定举措。如:在学习了证明四点共圆的例子后立即给出菱形四边上中点在同一圆上吗?让学生在对新知的理解基础上加以练习和巩固。
另外,为防止学生形成消极的“思维定势”,能养成全方位、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良好学习习惯。作业设计可经常进行变式训练,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式变换呈现事物的形式,以便揭示其本质属性。变式练习的设计可以是变换表达形式,变换叙述方式,变换图形位置等等。
二、生活型作业
数学学习的天地是很广阔的,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熟悉的日常生活中汲取营养,让学生在社会生活、家庭实践活动中完成数学作业,为他们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提供机会,搭建平台,使他们真实地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无处不在。
《数学课程标准》中就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请调查一天内你家丢弃多少个塑料袋?一周呢?一月呢?一年呢?全班学生一年大约丢弃多少个塑料袋?全校学生呢?……这些塑料袋相当于在祖国土地上盖几层呢?你能针对塑料袋问题向环保部门提个建议吗?这些有趣又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数学问题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参与探索的意识,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还将数学知识与其他学科进行了有效的整合,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同学们已将自己所学的数学知识与自己生活的环境融合在了一起。作为教师,应大力挖掘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在自主选择、实践运用中张开智慧的翅膀,使数学作业成为他们放飞潜能的天空,从而赋予数学作业生命的色彩。
三、实践型作业
动手操作是符合青少年心理、生理发展特点的。实践练习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理解和巩固知识,发展各种能力,培养兴趣。如“学习几何知识”时,让学生制作各种立体图形,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等。我们都知道实践出真知,实践能增强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使一些枯燥乏味的数字趣味化、生活化。通过实践,可以使学生把书本上的数学知识转变为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学习了矩形的判定方法后,让学生利用刻度尺和直角尺去判断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小边框是否是矩形,同学们积极参与,动手实践,兴致很高。这样让“学”融于“做”中,在“做”中加深理解,既使学生学得轻松,又培养了他们的多种能力。
四、合作型作业
以前的数学作业,教师过于片面地强调独立思考,没有将合作作为重要的素质来培养。对于作业,我们完全应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自主选择完成作业的方式,鼓励他们与人交流,进行有效合作。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一人的智慧是有限的、片面的,众人合作才会思考全面。我曾尝试让学生以五人小组合作的形式编制一份单元检测卷。在编制的过程中,学生先在学习小组长的带领下复习本单元内容,找重点、列提纲、选择题型,然后分工合作,忙得不亦乐乎。编制试卷的过程,是学生对知识进行梳理的过程,也是同伴合作交流的过程。一份试卷的编制使学生更深刻地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主动学习的意识得到了激发和增强。
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想学生所想,优化数学作业的设计,使作业形式多样化,避免那些机械、重复、乏味的低效作业,充分调动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让他们在完成数学作业的过程中享受到学习数学、运用数学的快乐。
(作者单位 湖北武汉市蔡甸区常福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