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音乐是一门情感的艺术,鲜明的音乐形象生动地反映出音乐作品中的人文思想,并影响着人们的思想感情。音乐自身的魅力会给人以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精神力量,示人以崇高的理想和高尚的品德。
无论是人们的歌唱还是人们演奏不同的乐器,优美动听、各具特色的旋律如青春的甘泉,滋润着人们的心田。古希腊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柏拉图在《国家篇》中说过这么一句话:音乐教育比其他教育都重要得多,节奏与乐调有最强烈的力量进入人心灵的最深处,如果教育的方式适合,它们就会拿来浸润心灵,使其也就因而美化。受过音乐教育的人,一看到美的东西,就会赞赏它们,很快乐地把它们吸收到心灵里作为滋养,因此自己的性格也变得高尚优美。
在我们的生活中,音乐无处不在,风吹草动的声音、惊涛拍岸的声音、劳动时的号子都是音乐,欣赏音乐、创作音乐本就是人类的本能。音乐是表达感情、传递思想最美的也是最直接的方式。
当然,对于音乐教育工作者来讲,我们应该逐步培养学生鉴赏音乐的能力。所谓“鉴赏”,笔者认为就是在欣赏的基础上对音乐进行思考、分析与研究。
譬如被称为传世之作的二胡曲《二泉映月》,它不仅将人引入夜阑人静、泉清月冷的意境,听毕全曲,更有如见其人——一个刚直顽强的盲艺人在向人们倾吐他辛酸悲苦而又充满坎坷的一生。这首曲子无论是在创作还是在演奏上,都充分地表达出了作者心中的真挚感情,它不仅在国内深得人民喜爱,也在国际乐坛上获得了很高的评价。它以它深沉、悠扬而又不失激昂的乐声撼动着千百万人的心……世界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对该曲的评价:“我应该跪下来听……”怎样来引导学生鉴赏这首感情浓厚的乐曲呢?
由于《二泉映月》的曲体结构是一首传统的变奏曲,因此,笔者认为,可以从旋律的走向和节奏的变化上来进行分析。首先,音乐一开始,短短的引子,音阶下行的旋律,给学生带来怎样的感受?这句曲调呈现了一个怎样的意境?
《二泉映月》就是在上述曲调的多次变奏下逐渐展开构成全曲的,它通过变奏使音乐形象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乐曲的后半部分,曲调的走向又有什么变化?感情的表达又有什么变化?反映了作者阿炳的什么性格?然后,更进一步地思考,如果没有这种曲调和节奏上的变化,那么这个人物形象和性格精神能否如此深切地打动听众?如果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那么就离学会鉴赏音乐不远了。
通过鉴赏此曲,可以了解我国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博大精深,进而培养学生同情与关爱他人的品质,也使得学生了解了国家的一段历史。
人们通过对音乐旋律的鉴赏,能直接迅速地调节人的情感。人们对感情色彩的体验并引起共鸣,是直截了当并显而易见的。
声乐作品同器乐作品一样,都能通过人们的鉴赏给人们带来思想上的感受与共鸣,陶冶着人们的身心健康发展。而且在声乐作品中,通过歌词的演唱表达,思想内容更能直接触动学生的情感,滋润学生的心灵,对学生的情感世界、思想情操、道德观念的形成和影响尤其显著。歌词作为一种用文字表达思想感情而又不断创新的艺术形式,在表达歌曲的人文思想上会显示出它独特的审美特征。歌曲以它特有的艺术形式受到人们的喜爱,同时也使人们在这特有的生动形象的艺术形式中受到一定的人文思想教育,使身心得到健康的成长。因此,一首好的艺术性歌曲可以使学生在演唱中认识人生的意义,从歌词中获得真善美的人文知识。
譬如我们的国歌《义勇军进行曲》:“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铸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起来!起来!起来!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这首乐曲的歌词有什么特点呢?它虽然简短朴实,却道出了中国当时黑暗、危急的社会现实,反映出了新中国的成立是由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经历了数不尽的挫折和磨难。学生们如果能够对歌词进行思考,就能认识这首歌曲的意义并受到鼓舞,进而培养了他们的爱国心以及“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和主人翁精神。
那么国歌的曲调又有什么特点呢?比如它的音区范围,又比如它的号角式的激昂嘹亮,这是学生们应该思考并分析的。这首短小的只有6个乐句的歌词,通过37小节的歌曲旋律的表述,把这首歌曲的爱国、革命思想传达给人们。这首乐曲从上世纪三十年代流传到今天,无论是人们的歌唱,还是乐队的演奏,这首充满战斗激情的革命歌曲具有极强的震撼力。它已经成为多种重要场合对人们进行思想教育和精神鼓励的象征。
由此可见,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培养高尚的品德,让鉴赏音乐与自我完善融为一体。好的音乐作品要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旗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动活泼、活灵活现地体现出来,用栩栩如生的作品形象告诉学生什么是应该肯定和赞扬的、什么是必须反对和否定的,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要突出作品中爱国主义的主旋律,引导学生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
无论是人们的歌唱还是人们演奏不同的乐器,优美动听、各具特色的旋律如青春的甘泉,滋润着人们的心田。古希腊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柏拉图在《国家篇》中说过这么一句话:音乐教育比其他教育都重要得多,节奏与乐调有最强烈的力量进入人心灵的最深处,如果教育的方式适合,它们就会拿来浸润心灵,使其也就因而美化。受过音乐教育的人,一看到美的东西,就会赞赏它们,很快乐地把它们吸收到心灵里作为滋养,因此自己的性格也变得高尚优美。
在我们的生活中,音乐无处不在,风吹草动的声音、惊涛拍岸的声音、劳动时的号子都是音乐,欣赏音乐、创作音乐本就是人类的本能。音乐是表达感情、传递思想最美的也是最直接的方式。
当然,对于音乐教育工作者来讲,我们应该逐步培养学生鉴赏音乐的能力。所谓“鉴赏”,笔者认为就是在欣赏的基础上对音乐进行思考、分析与研究。
譬如被称为传世之作的二胡曲《二泉映月》,它不仅将人引入夜阑人静、泉清月冷的意境,听毕全曲,更有如见其人——一个刚直顽强的盲艺人在向人们倾吐他辛酸悲苦而又充满坎坷的一生。这首曲子无论是在创作还是在演奏上,都充分地表达出了作者心中的真挚感情,它不仅在国内深得人民喜爱,也在国际乐坛上获得了很高的评价。它以它深沉、悠扬而又不失激昂的乐声撼动着千百万人的心……世界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对该曲的评价:“我应该跪下来听……”怎样来引导学生鉴赏这首感情浓厚的乐曲呢?
由于《二泉映月》的曲体结构是一首传统的变奏曲,因此,笔者认为,可以从旋律的走向和节奏的变化上来进行分析。首先,音乐一开始,短短的引子,音阶下行的旋律,给学生带来怎样的感受?这句曲调呈现了一个怎样的意境?
《二泉映月》就是在上述曲调的多次变奏下逐渐展开构成全曲的,它通过变奏使音乐形象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乐曲的后半部分,曲调的走向又有什么变化?感情的表达又有什么变化?反映了作者阿炳的什么性格?然后,更进一步地思考,如果没有这种曲调和节奏上的变化,那么这个人物形象和性格精神能否如此深切地打动听众?如果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那么就离学会鉴赏音乐不远了。
通过鉴赏此曲,可以了解我国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博大精深,进而培养学生同情与关爱他人的品质,也使得学生了解了国家的一段历史。
人们通过对音乐旋律的鉴赏,能直接迅速地调节人的情感。人们对感情色彩的体验并引起共鸣,是直截了当并显而易见的。
声乐作品同器乐作品一样,都能通过人们的鉴赏给人们带来思想上的感受与共鸣,陶冶着人们的身心健康发展。而且在声乐作品中,通过歌词的演唱表达,思想内容更能直接触动学生的情感,滋润学生的心灵,对学生的情感世界、思想情操、道德观念的形成和影响尤其显著。歌词作为一种用文字表达思想感情而又不断创新的艺术形式,在表达歌曲的人文思想上会显示出它独特的审美特征。歌曲以它特有的艺术形式受到人们的喜爱,同时也使人们在这特有的生动形象的艺术形式中受到一定的人文思想教育,使身心得到健康的成长。因此,一首好的艺术性歌曲可以使学生在演唱中认识人生的意义,从歌词中获得真善美的人文知识。
譬如我们的国歌《义勇军进行曲》:“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铸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起来!起来!起来!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这首乐曲的歌词有什么特点呢?它虽然简短朴实,却道出了中国当时黑暗、危急的社会现实,反映出了新中国的成立是由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经历了数不尽的挫折和磨难。学生们如果能够对歌词进行思考,就能认识这首歌曲的意义并受到鼓舞,进而培养了他们的爱国心以及“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和主人翁精神。
那么国歌的曲调又有什么特点呢?比如它的音区范围,又比如它的号角式的激昂嘹亮,这是学生们应该思考并分析的。这首短小的只有6个乐句的歌词,通过37小节的歌曲旋律的表述,把这首歌曲的爱国、革命思想传达给人们。这首乐曲从上世纪三十年代流传到今天,无论是人们的歌唱,还是乐队的演奏,这首充满战斗激情的革命歌曲具有极强的震撼力。它已经成为多种重要场合对人们进行思想教育和精神鼓励的象征。
由此可见,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培养高尚的品德,让鉴赏音乐与自我完善融为一体。好的音乐作品要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旗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动活泼、活灵活现地体现出来,用栩栩如生的作品形象告诉学生什么是应该肯定和赞扬的、什么是必须反对和否定的,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要突出作品中爱国主义的主旋律,引导学生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