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生社团发展迅速,已成为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和第二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学生管理者如何做好社团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社团为例,试从大学生社团所出现的新的变化当中,分析出大学生社团所出现的新情况,提出解决社团所存在问题的方案,找到适应社团发展的创新思路和管理模式。
【关键词】社团;管理
“学生社团是由志趣爱好相同的学生自愿组织起来的,以丰富课余生活、增长知识、陶冶情操为目的的群众性团体”。[1]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是第一课堂的重要补充,是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的重要途径。共青团中央提出了构建“一体两翼”的团建格局,即以团组织为主体、学生会和社团为两翼的体系格局,确立了社团建设的地位。加强学生社团管理模式的研究,对于充分发挥学生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半壁江山”的作用及促进其良性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社团发展现状
高职院校的学生社团在建设与管理方面有别于普通的本科院校,该校社团紧紧围绕“就业导向、能力本位、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方针开展社团活动。该校于2004年成立了社团管理机构:社团联合会,为社团提供统一的监督、管理、评估、支持等必要的服务,学生社团的成立需要通过申请和审批,学生可以自由参加和退出。根据该校2011年统计最新资料,该校共有社团55个,其中成立较早的青年志愿者协会参加人员高达3700多名,占学生数的33%,青年志愿者协会活跃在无偿献血、义务支教、走访敬老院、服务地铁站等志愿活动中。2008被评为省级青年文明号的大学生创业协会现有会员270余名,主要开展各种创业模拟实训市场、创业竞赛、创业知识讲座、创业经验交流会等系列活动。
目前该校学生社团呈现了良好的发展态势,社团的类别、数量、参与的人数和活动类型都有了显著的提高,社团类型由单一的兴趣型向兴趣和理论并重转变,活动阵地也由校园不断向社会扩展[2],每年一届的“社团巡礼节”、社团风采展演等,已经成为集中展示学生社团风采的重要平台,有力地促进了校园文化建设。
调查显示,该校社团的活动主题和所占比例分别为:文体艺术类:58%,政治理论类4%,学术创新类10%,公益志愿类12%,实践促进类16%;每年平均新增社团3个,淘汰社团2个;学生加入社团的目的分别为:个人兴趣爱好的占53%,铺宽人际网络占27%;锻炼能力27%。
二、创新社团管理模式
高职院校的学生社团在指导理念、组织方式、活动形式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提升空间,调查中显示社团普遍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弱点:组织机构松散性、指导老师缺乏积极性、社团骨干间断性等问题。联系该校教育理念和专业的特色,对今后的社团的管理提出以下点对策:
1、加大扶持力度,学生社团建设纳入素质教育体系
高校应充分认识到社团在思想教育、校园文化建设和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既要切实解决社团发展的的实际困难,又要严格教育和管理,增强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和约束力,最大限度的发挥社团的功能,促进其健康发展。该校站在战略角度去审视社团的发展,把素质教育理念有效地融入其中,提高社团的层次和地位,多角度扶持社团发展。
首先该校大力加强社团指导老师的配备。社团指导老师的指导大都是义务性的,不计入工作量,也不作为工作考核、评模、升职的条件导致指导教师缺乏积极性。为此该校出台了《学生社团社团指导教师聘任办法》。采用双向选择的原则,即社团聘教师,教师选社团,经双方达成一致后,指导教师填写《大学生社团指导教师登记表》和《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社团指导教师岗位任务书》由团委聘任并备案,受聘导师提供业务指导、技术指导等优势因素。该校还拟出台相关文件,将社团指导课时纳入教学计划并将社团指导工作作为工作考核和职称的评审条件指导老师的奖励办法,提高指导老师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促使广大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积极开展各项活动并从中进一步锻炼能力、提高素质、巩固专业技能。
其次,大力倡导学校各行政部门支持社团发展,参与指导与本部门业务相关的社团,加强社团和学校的互动。该校学生工作处指导的大学生自管协会、心理健康协会、后勤管理处指导的伙食管理协会、图书馆指导的读者协会等社团较好的起到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管理的效果。
再次,提供充分的物质保障。物质保障是社团良性发展的必要条件,充足的社团活动场地尤为关键,由于场地建设投入巨大涉及面广,在少量专用场地建设的同时,可充分利用现有条件统筹安排,把社团活动场所和教育教学场所体育场馆等穿插使用,提高校内资源的利用率[3]。该校建有可容纳500人的大学生活动中心,为社团提供了一定的活动空间。该校地处的大学城有十几所高校,可与临近院校的加强沟通与交流,共同使用场馆和资源,实现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
2、多角度培养社团干部
社团干部对于社团有着重要作用,应具有较强的工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协调能力和工作经验,更要具备较高的理论水平和思想的敏锐性,带领社团结合专业特色和个人兴趣,开展高质量的活动,并将一定的理论研究成果展示出来。调查显示部分社团负责人,工作能力较弱,缺乏责任心和创新精神,开展活动时缺乏长远规划,活动单一、不注重社团活动资料的留存归档和经验的总结积累,社团的传承发展易出现断档现象。高校要为社团学生干部提供独创、承办或协办学院大型活动的机会,如社团巡礼节、毕业生晚会、大学生艺术展演等活动,从活动方案的策划、优化资源配置、整体活动实施、具体活动和最后总结中提高学生的组织、策划和团队协作能力。该校选拔优秀的社团干部参加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学生干部培训班,通过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培训课程提高社团干部的思想水平和工作能力。各学生管理部门广泛组织社团干部进行区域文化交流活动,使社团骨干从中开拓视野,对社会生活有深层次了解,更好的立足学校、服务社会。
3、完善管理制度,注重培育“明星社团”
由于社团的自主性、自发性等特点,社团的培育必须以引导为主管理为辅,该校将学生社团的管理纳入学校日常的学生管理渠道,建立健全《社团管理条例》,规范了社团的成立、社团干部的选拔等制度,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创业精神为方向,强化学生社会综合素质。
该校以社团建设"规范化,多样化,精品化"为目标,在加强制度管理引导社团沿着积极健康的主流方向发展的同时,按照教育部和团中央在相关文件中对大学生社团的分析:大力扶持理论学习型社团, 热情鼓励学术科技型社团,正确引导兴趣爱好型社团, 积极倡导社会公益型社团。鼓励成立各种类型的社团,让学生有充分的选择余地,使学生在校期间至少能参加一个社团。该校坚持示范性原则,每年通过自评、互评、社团展示,评选出“明星社团”和“明星社长”,形成了长期有效的激励机制,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为社团发展创造动力,着力打造具有创造力、想象力,充满个性和特色的“明星社团”,在校园乃至社会上打造品牌效应,使其作为共青团工作重要的”一翼”,最大限度的发挥其育人功效。
参考文献
[1]刘玉.论高校社团的心理辅导功能[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4).
[2]尤建设.高校学生社团现状与发展分析——以许昌学院为例[J].科技信息.
[3]韦庆昱中.新高职院校大学生社团建设与管理之比较——以NYP和CZIE为例[J].高等教育研究.
【关键词】社团;管理
“学生社团是由志趣爱好相同的学生自愿组织起来的,以丰富课余生活、增长知识、陶冶情操为目的的群众性团体”。[1]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是第一课堂的重要补充,是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的重要途径。共青团中央提出了构建“一体两翼”的团建格局,即以团组织为主体、学生会和社团为两翼的体系格局,确立了社团建设的地位。加强学生社团管理模式的研究,对于充分发挥学生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半壁江山”的作用及促进其良性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社团发展现状
高职院校的学生社团在建设与管理方面有别于普通的本科院校,该校社团紧紧围绕“就业导向、能力本位、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方针开展社团活动。该校于2004年成立了社团管理机构:社团联合会,为社团提供统一的监督、管理、评估、支持等必要的服务,学生社团的成立需要通过申请和审批,学生可以自由参加和退出。根据该校2011年统计最新资料,该校共有社团55个,其中成立较早的青年志愿者协会参加人员高达3700多名,占学生数的33%,青年志愿者协会活跃在无偿献血、义务支教、走访敬老院、服务地铁站等志愿活动中。2008被评为省级青年文明号的大学生创业协会现有会员270余名,主要开展各种创业模拟实训市场、创业竞赛、创业知识讲座、创业经验交流会等系列活动。
目前该校学生社团呈现了良好的发展态势,社团的类别、数量、参与的人数和活动类型都有了显著的提高,社团类型由单一的兴趣型向兴趣和理论并重转变,活动阵地也由校园不断向社会扩展[2],每年一届的“社团巡礼节”、社团风采展演等,已经成为集中展示学生社团风采的重要平台,有力地促进了校园文化建设。
调查显示,该校社团的活动主题和所占比例分别为:文体艺术类:58%,政治理论类4%,学术创新类10%,公益志愿类12%,实践促进类16%;每年平均新增社团3个,淘汰社团2个;学生加入社团的目的分别为:个人兴趣爱好的占53%,铺宽人际网络占27%;锻炼能力27%。
二、创新社团管理模式
高职院校的学生社团在指导理念、组织方式、活动形式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提升空间,调查中显示社团普遍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弱点:组织机构松散性、指导老师缺乏积极性、社团骨干间断性等问题。联系该校教育理念和专业的特色,对今后的社团的管理提出以下点对策:
1、加大扶持力度,学生社团建设纳入素质教育体系
高校应充分认识到社团在思想教育、校园文化建设和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既要切实解决社团发展的的实际困难,又要严格教育和管理,增强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和约束力,最大限度的发挥社团的功能,促进其健康发展。该校站在战略角度去审视社团的发展,把素质教育理念有效地融入其中,提高社团的层次和地位,多角度扶持社团发展。
首先该校大力加强社团指导老师的配备。社团指导老师的指导大都是义务性的,不计入工作量,也不作为工作考核、评模、升职的条件导致指导教师缺乏积极性。为此该校出台了《学生社团社团指导教师聘任办法》。采用双向选择的原则,即社团聘教师,教师选社团,经双方达成一致后,指导教师填写《大学生社团指导教师登记表》和《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社团指导教师岗位任务书》由团委聘任并备案,受聘导师提供业务指导、技术指导等优势因素。该校还拟出台相关文件,将社团指导课时纳入教学计划并将社团指导工作作为工作考核和职称的评审条件指导老师的奖励办法,提高指导老师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促使广大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积极开展各项活动并从中进一步锻炼能力、提高素质、巩固专业技能。
其次,大力倡导学校各行政部门支持社团发展,参与指导与本部门业务相关的社团,加强社团和学校的互动。该校学生工作处指导的大学生自管协会、心理健康协会、后勤管理处指导的伙食管理协会、图书馆指导的读者协会等社团较好的起到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管理的效果。
再次,提供充分的物质保障。物质保障是社团良性发展的必要条件,充足的社团活动场地尤为关键,由于场地建设投入巨大涉及面广,在少量专用场地建设的同时,可充分利用现有条件统筹安排,把社团活动场所和教育教学场所体育场馆等穿插使用,提高校内资源的利用率[3]。该校建有可容纳500人的大学生活动中心,为社团提供了一定的活动空间。该校地处的大学城有十几所高校,可与临近院校的加强沟通与交流,共同使用场馆和资源,实现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
2、多角度培养社团干部
社团干部对于社团有着重要作用,应具有较强的工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协调能力和工作经验,更要具备较高的理论水平和思想的敏锐性,带领社团结合专业特色和个人兴趣,开展高质量的活动,并将一定的理论研究成果展示出来。调查显示部分社团负责人,工作能力较弱,缺乏责任心和创新精神,开展活动时缺乏长远规划,活动单一、不注重社团活动资料的留存归档和经验的总结积累,社团的传承发展易出现断档现象。高校要为社团学生干部提供独创、承办或协办学院大型活动的机会,如社团巡礼节、毕业生晚会、大学生艺术展演等活动,从活动方案的策划、优化资源配置、整体活动实施、具体活动和最后总结中提高学生的组织、策划和团队协作能力。该校选拔优秀的社团干部参加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学生干部培训班,通过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培训课程提高社团干部的思想水平和工作能力。各学生管理部门广泛组织社团干部进行区域文化交流活动,使社团骨干从中开拓视野,对社会生活有深层次了解,更好的立足学校、服务社会。
3、完善管理制度,注重培育“明星社团”
由于社团的自主性、自发性等特点,社团的培育必须以引导为主管理为辅,该校将学生社团的管理纳入学校日常的学生管理渠道,建立健全《社团管理条例》,规范了社团的成立、社团干部的选拔等制度,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创业精神为方向,强化学生社会综合素质。
该校以社团建设"规范化,多样化,精品化"为目标,在加强制度管理引导社团沿着积极健康的主流方向发展的同时,按照教育部和团中央在相关文件中对大学生社团的分析:大力扶持理论学习型社团, 热情鼓励学术科技型社团,正确引导兴趣爱好型社团, 积极倡导社会公益型社团。鼓励成立各种类型的社团,让学生有充分的选择余地,使学生在校期间至少能参加一个社团。该校坚持示范性原则,每年通过自评、互评、社团展示,评选出“明星社团”和“明星社长”,形成了长期有效的激励机制,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为社团发展创造动力,着力打造具有创造力、想象力,充满个性和特色的“明星社团”,在校园乃至社会上打造品牌效应,使其作为共青团工作重要的”一翼”,最大限度的发挥其育人功效。
参考文献
[1]刘玉.论高校社团的心理辅导功能[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4).
[2]尤建设.高校学生社团现状与发展分析——以许昌学院为例[J].科技信息.
[3]韦庆昱中.新高职院校大学生社团建设与管理之比较——以NYP和CZIE为例[J].高等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