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严峻的就业形势导致了大学生对未来的职业发展存在着诸多不安全感和无助感。虽然不少同学以考研作为减缓就业压力的手段,但可以说,就业问题是当前大学生面临的最为严重的问题。就业问题的不确定性是大学生不安全感的主要因素。本次研究以兰州主要高校为对象,旨在探求大学生就业安全感的现状,大学生就业不安全感的表现及其应对。
【关键词】就业;安全感;不安全
安全感问题的研究一直是心理学和社会学的一个重要领域。马斯洛认为安全感是决定心理健康的最重要的因素,是指“一种从恐惧和焦虑中脱离出来的信心、安全和自由感觉,特别是满足一个人现在(和将来)各种需要的感觉”。丛中和安丽娟则认为,安全感是对可能出现的对身体或心理的危险或风险的预感,以及个体在应对处置时的有力感与无力感,主要表现为确定感和可控制感。大学生就业安全感是安全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集中体现在大学生根据自身能力和掌握的信息等主客观因素对就业能否满足物质和精神需求这一风险的预判。了解大学生就业安全感的现状和问题,对于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习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本课题问题的提出
(一)课题问题提出的背景
就业是民生之本,大学生是国之栋梁,大学生对就业现状和问题的认识,直接影响到其自身的职业规划与展望以及对相关信息的取舍。当前,大学生群体数量的众多以及自身受教育的层次差异,导致其对今后的就业预判普遍不容乐观,缺乏就业安全感,这严重地损害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并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体现了出来。补救最好的办法是对症下药,了解大学生的就业安全感现状,弄清影响其预判的不利因素,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这是补救也是对症下药的前提和基础。
(二)课题问题研究的目的
通过了解兰州主要高校大学生就业安全感的现状以及探究具有相关影响的要素,为兰州主要高校提升学生心理安全感、减轻忧虑状况以及促进大学生的更好发展提供依据。
(三)本课题在国内外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安全感问题的研究一直是心理学和社会学的一个重要领域,大学生安全感尤其是就业安全感的研究同样具备以上两个学科的研究基础,近年来,国内不少学者对安全感进行了研究,就研究对象而言,安全感的研究主要考察整个社会的大群体,并且已经涉及到如学生、企业员工和患者等群体,尤其是对学生群体的关注;从研究内容看,当前安全感的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与安全感有关的因素,而安全感现状调查、对策方面的研究较少。就目前的研究来看,对大学生安全感的关注是相对不足的。而对大学生所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即就业安全感的问题,学术界缺乏必要的研究和应对措施。
赫剑梅在《风险社会与和谐校园:大学生社会安全感的量化分析——一项关于兰州高校大学生的抽样调查》,借鉴风险社会理论,对大学生社会安全感进行了操作化探试,主要从学生宿舍住所安全感、饮食安全感、人际关系、心理健康等九个指标测量了大学生社会安全感的现状与特征。但是这种研究过于宽泛,没有深入研究大学生就业安全感的问题。陈斯燕在《大学生生涯不安全感的调查研究》一文中认为,大学生的生涯不安全感主要表现在个人与工作不匹配、就业能力不足、职业发展曲折、工作特征不理想、工作压力过大五个方面。该研究为本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经验价值,但是它未能针对落后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贫困大学生的就业安全感问题进行针对性的分析。
依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尽管在安全感的相关方面专家学者有所关注,但从整体而言,关注的广度和深度还是不足的,宏观方面和微观的研究和协调还是不到位的,所以我们有必要加强对这一领域的综合研究,为提高大学生个人就业安全感提供依据。
(四) 项目的实际应用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大学生就业不安全感来自于内外两个方面,因此,指导大学生应对就业不安全感可以从这两个方面入手。首先,大学生要对今后要从事的职业进行重新定位。审视自身职业特点,挖掘先关潜在优势,确立正确的职业锚,提高自身应对职业发展的各种能力。其次,学校和社会要创建良好的环境,加大相关方面的宣传和指导,提供更加便捷的职业信息,增进大学生就业的安全感。
(五)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1.研究的对象
本次调查采取分地区分学校随机抽样的调查方法,选取兰州本市的西北师范大学和兰州商学院长青学院,和平镇的兰州交通大学博文学院,榆中县夏官营镇的兰州大学分校和西北民族大学分校,这几所学校基本上能够代表和反应兰州的教育状况,总共分发调查问卷3500份,每个学校700份,收回问卷3300份,有效问卷3100份,有效率约为88.57%,其具体情况如表一所示:
注:暂且以大学一二年级为低年级,大学三四年级为高年级。
2.调查方法
运用到本课题的调查方式主要有典型调查、个人调查,调查方法有问卷法、文献法、访问法、观察法。借鉴和运用安全感量表(SecurityQuestionnaire)( 由丛中、安丽娟2002 年编制,分为人际安全感和确定控制感两个维度)和马斯洛的安全感—不安全感量表(S-I)量表的相关内容。
(六)调查结果及其总结
1.对安全感认识的情况
(1)对就业安全感相关知识的了解
从上表反应的情况可以看出,有45.16%对就业安全感相关知识有很好的了解,有48.38%对就业安全感相关知识有点了解,有4.83%不了解,有1.63%的大学生对这一问题没有关注过,从总体情况来说,有93.54%的人对这一方面的知识进行了不同程度的了解,这说明总体情况是乐观的。
(2)对就业安全感相关的调研所持的态度
上表反应对有关安全感相关的调研所持积极态度的(乐意配合)仅占46.12%,持消极态度的(包括看到很烦,不好推脱,不管不问三种)占53.88%,这一结果可以反应大学生对此问题的重视程度不够。
(3)内心对就业安全性的感知
上表反映将近39%的人很有安全感或比较安全,有45.16%的人内心对就业缺乏安全感,有15.51%的人说不清,总体来看,所调查学生缺乏安全感,就业安全感感知状况不容乐观。
2.影响安全感的因素
你认为影响就业安全感的因素有哪些(见表五)。
注:次数,即被调查者选择此项的次数统计;重要性是根据各项次数由高到低得排序。从表中可以看出,个人修养有在3100个调查者中被选次数有2760次,重要性位居第一,人际关系排列第二,信息收集排名最后,家庭背景与人际关系的次数相近,学校的区别也有较多的提及。
3.就业安全感的性别因素
注:相对比可以用于描述两个不同范畴的数量关系。相对比的公式:相对比=f1/f2,相对安全感而言,男生对于女生的安全感相对比的结果是5/3.2≈1.56,结合计算结果可知女生比男生更加缺乏就业安全感。
4.就业安全感的专业因素
就就业安全感而言,理科生约是文科生的1.40倍,由此可得知理科生就业安全感总体比文科生要高。
5.就业安全感的年级因素
相对于就业安全感而言,低年级约是高年级的3.07倍;相对于不安全感而言,高年级约是低年级的3.52倍,这说明高年级大学生更加缺乏安全感,低年级同学更有安全感。注:高年级为三四年级,低年级为一二年级。
二、对于调查结论的梳理和探究
(一)被调查者普遍缺乏安全感,这在数量上有明显的反映,与其有关的因素有以下几个:1.客观原因:地处西北的区域性限制,西北与中东部在经济上以及信息、交通、自然条件、人才流动等方面的差距,使得西部就业更加困难,大学生更加缺乏就业安全感;2.主观原因:就业等相关信息掌握的不足,自身专业水平的限制,所学专业本身难就业,就读学校的差距等。
(二)调查者消极应对的态度。从表三的数据可以看出对本次调查持消极态度的(包括看到很烦,不好推脱,不管不问三种)占53.88%,这说明大学生本身对这一问题不够重视,本身的态度不够端正,还有调查者的调查方式不够科学合理。
(三)对就业安全感的相关知识有所了解。有45.16%对就业安全感相关知识有很好的了解,有48.38%对就业安全感相关知识有点了解。这说明安全感相关的知识在大学生这一群体中有比较广泛的传播,这与学校开展的各种职业规划活动和心理辅导是分不开的。
(四)注重个人修养,对其他因素也很在意。个人修养在3100个调查者中被选次数有2760次,重要性位居第一,其他几个要素如家庭背景、人际关系、学校的区别、信息收集也有所充分的反应,这说明大学生普遍认为解决就业安全感是一个综合的因素。
(五)男女性别在就业安全感上的差距比较显著。男生就业安全感要高于女生,这说明女生认为有更多的主客观条件限制使自身更加缺乏就业安全感,这与当前文理分科男女比例悬殊及社会上对女性工作的歧视有很大关系。
(六)就业安全感在文理科学生上的显著差距。理科生更加具有安全感,这与我国经济的发展状况以及岗位对理科生的更大需求是有关的。
三、提出解决问题方案
大学生正处于人生阶段的重要时期,新旧价值观念的冲突,国家社会就业政策的变化,文化氛围的影响等,使他们所面临的竞争形势日趋激烈,所承受的心理压力不断增强,日益缺乏就业安全感。因此,系统、全面地分析影响大学生就业安全感的因素,提出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对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据此,我们提出以下对策:
(一)切实转变自身的态度,全面了解安全感及就业安全感相关的知识。
态度决定一切,知识改变命运。只有我们尽可能多的了解安全感相关的知识,我们才能做到心中有数,对症下药。用积极的态度,探求的欲望,为解决不安全贮备知识能量。
(二)学校、家庭、社会共同行动,利用各种有利方式提升就业安全感。
就业不安全感的形成是诸多因素作用的结果,我们要弄清各种客体,多方努力。学校、家庭、社会这三方面是大学生生活学习的主要环境,也只有这三方共同作用时,才能有效地提高大学生就业安全感。学校要加强职业规划指导和心理辅导,家庭要给大学生一个宽松包容的氛围,社会要转变固有看法,提供来良好环境。
(三)内外兼修,深入了解职业锚,提高自身竞争能力。
大学生要了解自身的优缺点,正确判断外部影响因素,深入了解职业锚,时刻心怀学习的意识,提高自身竞争能力。
(四)改革相关制度,建立大学科观念,提升综合素质。
反思如今的就业难问题,我们不能否定它与我国有关方面的政策性安排不科学完善有关系,文理分科这一政策造成了一系列的问题,导致文科学生对理科类的知识了解甚少,也造成理科类的学生人文知识方面的缺乏,所以,我们要有时代观和全局观,改革相关的政策,建立大学科观念,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做一个全面的人,提高自身竞争力,克服就业不安全感。
参考文献
[1]复早霞,刘明理.大学生参与创造力特征及其与心理安全感的相关研究[J].企业家天地,2009,10.下旬刊.
[2]张军辉,往海滨.大学生安全感及影响的调查分析[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3).
[3]杨洁,王东华.大学生心理安全感与人格关系的研究[J].中国校医,2009,23(3).
[4]赫剑梅.风险社会与和谐校园:大学生社会安全感的量化分析--项关于兰州高校大学生的抽样调查[J].社科纵横,2007(12).
[5]陈斯燕.大学生生涯不安全感的调查研究[J].现代商业,2010(33).
[6]丛中和,安丽娟.安全感量表(SecurityQuestionnaire).马斯洛的安全感—不安全感量表(S-I)量表.
【关键词】就业;安全感;不安全
安全感问题的研究一直是心理学和社会学的一个重要领域。马斯洛认为安全感是决定心理健康的最重要的因素,是指“一种从恐惧和焦虑中脱离出来的信心、安全和自由感觉,特别是满足一个人现在(和将来)各种需要的感觉”。丛中和安丽娟则认为,安全感是对可能出现的对身体或心理的危险或风险的预感,以及个体在应对处置时的有力感与无力感,主要表现为确定感和可控制感。大学生就业安全感是安全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集中体现在大学生根据自身能力和掌握的信息等主客观因素对就业能否满足物质和精神需求这一风险的预判。了解大学生就业安全感的现状和问题,对于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习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本课题问题的提出
(一)课题问题提出的背景
就业是民生之本,大学生是国之栋梁,大学生对就业现状和问题的认识,直接影响到其自身的职业规划与展望以及对相关信息的取舍。当前,大学生群体数量的众多以及自身受教育的层次差异,导致其对今后的就业预判普遍不容乐观,缺乏就业安全感,这严重地损害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并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体现了出来。补救最好的办法是对症下药,了解大学生的就业安全感现状,弄清影响其预判的不利因素,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这是补救也是对症下药的前提和基础。
(二)课题问题研究的目的
通过了解兰州主要高校大学生就业安全感的现状以及探究具有相关影响的要素,为兰州主要高校提升学生心理安全感、减轻忧虑状况以及促进大学生的更好发展提供依据。
(三)本课题在国内外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安全感问题的研究一直是心理学和社会学的一个重要领域,大学生安全感尤其是就业安全感的研究同样具备以上两个学科的研究基础,近年来,国内不少学者对安全感进行了研究,就研究对象而言,安全感的研究主要考察整个社会的大群体,并且已经涉及到如学生、企业员工和患者等群体,尤其是对学生群体的关注;从研究内容看,当前安全感的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与安全感有关的因素,而安全感现状调查、对策方面的研究较少。就目前的研究来看,对大学生安全感的关注是相对不足的。而对大学生所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即就业安全感的问题,学术界缺乏必要的研究和应对措施。
赫剑梅在《风险社会与和谐校园:大学生社会安全感的量化分析——一项关于兰州高校大学生的抽样调查》,借鉴风险社会理论,对大学生社会安全感进行了操作化探试,主要从学生宿舍住所安全感、饮食安全感、人际关系、心理健康等九个指标测量了大学生社会安全感的现状与特征。但是这种研究过于宽泛,没有深入研究大学生就业安全感的问题。陈斯燕在《大学生生涯不安全感的调查研究》一文中认为,大学生的生涯不安全感主要表现在个人与工作不匹配、就业能力不足、职业发展曲折、工作特征不理想、工作压力过大五个方面。该研究为本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经验价值,但是它未能针对落后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贫困大学生的就业安全感问题进行针对性的分析。
依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尽管在安全感的相关方面专家学者有所关注,但从整体而言,关注的广度和深度还是不足的,宏观方面和微观的研究和协调还是不到位的,所以我们有必要加强对这一领域的综合研究,为提高大学生个人就业安全感提供依据。
(四) 项目的实际应用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大学生就业不安全感来自于内外两个方面,因此,指导大学生应对就业不安全感可以从这两个方面入手。首先,大学生要对今后要从事的职业进行重新定位。审视自身职业特点,挖掘先关潜在优势,确立正确的职业锚,提高自身应对职业发展的各种能力。其次,学校和社会要创建良好的环境,加大相关方面的宣传和指导,提供更加便捷的职业信息,增进大学生就业的安全感。
(五)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1.研究的对象
本次调查采取分地区分学校随机抽样的调查方法,选取兰州本市的西北师范大学和兰州商学院长青学院,和平镇的兰州交通大学博文学院,榆中县夏官营镇的兰州大学分校和西北民族大学分校,这几所学校基本上能够代表和反应兰州的教育状况,总共分发调查问卷3500份,每个学校700份,收回问卷3300份,有效问卷3100份,有效率约为88.57%,其具体情况如表一所示:
注:暂且以大学一二年级为低年级,大学三四年级为高年级。
2.调查方法
运用到本课题的调查方式主要有典型调查、个人调查,调查方法有问卷法、文献法、访问法、观察法。借鉴和运用安全感量表(SecurityQuestionnaire)( 由丛中、安丽娟2002 年编制,分为人际安全感和确定控制感两个维度)和马斯洛的安全感—不安全感量表(S-I)量表的相关内容。
(六)调查结果及其总结
1.对安全感认识的情况
(1)对就业安全感相关知识的了解
从上表反应的情况可以看出,有45.16%对就业安全感相关知识有很好的了解,有48.38%对就业安全感相关知识有点了解,有4.83%不了解,有1.63%的大学生对这一问题没有关注过,从总体情况来说,有93.54%的人对这一方面的知识进行了不同程度的了解,这说明总体情况是乐观的。
(2)对就业安全感相关的调研所持的态度
上表反应对有关安全感相关的调研所持积极态度的(乐意配合)仅占46.12%,持消极态度的(包括看到很烦,不好推脱,不管不问三种)占53.88%,这一结果可以反应大学生对此问题的重视程度不够。
(3)内心对就业安全性的感知
上表反映将近39%的人很有安全感或比较安全,有45.16%的人内心对就业缺乏安全感,有15.51%的人说不清,总体来看,所调查学生缺乏安全感,就业安全感感知状况不容乐观。
2.影响安全感的因素
你认为影响就业安全感的因素有哪些(见表五)。
注:次数,即被调查者选择此项的次数统计;重要性是根据各项次数由高到低得排序。从表中可以看出,个人修养有在3100个调查者中被选次数有2760次,重要性位居第一,人际关系排列第二,信息收集排名最后,家庭背景与人际关系的次数相近,学校的区别也有较多的提及。
3.就业安全感的性别因素
注:相对比可以用于描述两个不同范畴的数量关系。相对比的公式:相对比=f1/f2,相对安全感而言,男生对于女生的安全感相对比的结果是5/3.2≈1.56,结合计算结果可知女生比男生更加缺乏就业安全感。
4.就业安全感的专业因素
就就业安全感而言,理科生约是文科生的1.40倍,由此可得知理科生就业安全感总体比文科生要高。
5.就业安全感的年级因素
相对于就业安全感而言,低年级约是高年级的3.07倍;相对于不安全感而言,高年级约是低年级的3.52倍,这说明高年级大学生更加缺乏安全感,低年级同学更有安全感。注:高年级为三四年级,低年级为一二年级。
二、对于调查结论的梳理和探究
(一)被调查者普遍缺乏安全感,这在数量上有明显的反映,与其有关的因素有以下几个:1.客观原因:地处西北的区域性限制,西北与中东部在经济上以及信息、交通、自然条件、人才流动等方面的差距,使得西部就业更加困难,大学生更加缺乏就业安全感;2.主观原因:就业等相关信息掌握的不足,自身专业水平的限制,所学专业本身难就业,就读学校的差距等。
(二)调查者消极应对的态度。从表三的数据可以看出对本次调查持消极态度的(包括看到很烦,不好推脱,不管不问三种)占53.88%,这说明大学生本身对这一问题不够重视,本身的态度不够端正,还有调查者的调查方式不够科学合理。
(三)对就业安全感的相关知识有所了解。有45.16%对就业安全感相关知识有很好的了解,有48.38%对就业安全感相关知识有点了解。这说明安全感相关的知识在大学生这一群体中有比较广泛的传播,这与学校开展的各种职业规划活动和心理辅导是分不开的。
(四)注重个人修养,对其他因素也很在意。个人修养在3100个调查者中被选次数有2760次,重要性位居第一,其他几个要素如家庭背景、人际关系、学校的区别、信息收集也有所充分的反应,这说明大学生普遍认为解决就业安全感是一个综合的因素。
(五)男女性别在就业安全感上的差距比较显著。男生就业安全感要高于女生,这说明女生认为有更多的主客观条件限制使自身更加缺乏就业安全感,这与当前文理分科男女比例悬殊及社会上对女性工作的歧视有很大关系。
(六)就业安全感在文理科学生上的显著差距。理科生更加具有安全感,这与我国经济的发展状况以及岗位对理科生的更大需求是有关的。
三、提出解决问题方案
大学生正处于人生阶段的重要时期,新旧价值观念的冲突,国家社会就业政策的变化,文化氛围的影响等,使他们所面临的竞争形势日趋激烈,所承受的心理压力不断增强,日益缺乏就业安全感。因此,系统、全面地分析影响大学生就业安全感的因素,提出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对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据此,我们提出以下对策:
(一)切实转变自身的态度,全面了解安全感及就业安全感相关的知识。
态度决定一切,知识改变命运。只有我们尽可能多的了解安全感相关的知识,我们才能做到心中有数,对症下药。用积极的态度,探求的欲望,为解决不安全贮备知识能量。
(二)学校、家庭、社会共同行动,利用各种有利方式提升就业安全感。
就业不安全感的形成是诸多因素作用的结果,我们要弄清各种客体,多方努力。学校、家庭、社会这三方面是大学生生活学习的主要环境,也只有这三方共同作用时,才能有效地提高大学生就业安全感。学校要加强职业规划指导和心理辅导,家庭要给大学生一个宽松包容的氛围,社会要转变固有看法,提供来良好环境。
(三)内外兼修,深入了解职业锚,提高自身竞争能力。
大学生要了解自身的优缺点,正确判断外部影响因素,深入了解职业锚,时刻心怀学习的意识,提高自身竞争能力。
(四)改革相关制度,建立大学科观念,提升综合素质。
反思如今的就业难问题,我们不能否定它与我国有关方面的政策性安排不科学完善有关系,文理分科这一政策造成了一系列的问题,导致文科学生对理科类的知识了解甚少,也造成理科类的学生人文知识方面的缺乏,所以,我们要有时代观和全局观,改革相关的政策,建立大学科观念,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做一个全面的人,提高自身竞争力,克服就业不安全感。
参考文献
[1]复早霞,刘明理.大学生参与创造力特征及其与心理安全感的相关研究[J].企业家天地,2009,10.下旬刊.
[2]张军辉,往海滨.大学生安全感及影响的调查分析[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3).
[3]杨洁,王东华.大学生心理安全感与人格关系的研究[J].中国校医,2009,23(3).
[4]赫剑梅.风险社会与和谐校园:大学生社会安全感的量化分析--项关于兰州高校大学生的抽样调查[J].社科纵横,2007(12).
[5]陈斯燕.大学生生涯不安全感的调查研究[J].现代商业,2010(33).
[6]丛中和,安丽娟.安全感量表(SecurityQuestionnaire).马斯洛的安全感—不安全感量表(S-I)量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