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听写是语言教学中一种有着悠久历史的练习形式,不仅可以检测学生对识字的掌握程度,而且对其语言能力的发展也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因此,笔者一直探求从“听写”形式和内容的变化,使学生对语文的学习产生兴趣,提升我们的教学品质。
一、变一种形式,或许就能多一份美妙
笔者尝试从听写的形式变化开始,改变教师叫一个词,学生写一个词的形式。变一种形式,就多一份美妙。
1.超强记忆
教师连续报出几个词,学生以最快的速度在本子上写下每个词语,来不及写的可写每个词中的一个字或拼音,也可做上自己看得懂的记号,然后用一分钟把词写完整。刚开始学生手忙脚乱,但几次之后就掌握方法了。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不断地得到强化,一举两得。
2.轻松乐听
一板一眼的听写模式久了会令人生厌,正襟危坐也让人备受拘束,偶尔来一次“轻松快乐听”,调节紧张的神经,也是不错的方式。在教完整个单元时,出示一篇需要填空的短文,学生可以在本单元内找到最恰当的词句填上,在限定的时间内上交。未知和已知交替,紧张和轻松并存,学生经过反复比较、斟酌,然后轻松快乐地完成自己的积累。在这过程中,教师轻松地欣赏学生的忙碌,偶尔与学生的眼神交流传递着赞赏、提醒。这一刻,师生间流动着一种无声的快乐。
3.援助中心
在笔者所教的班级中有那么几个学生,一听说要听写,就担惊受怕,在听写过程中尽管冥思苦想,但所写出的字不多,短短的几分钟,却让其如坐针尖。做个小小的改变,将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笔者在班级中成立了一个“援助中心”,允许这几个听写困难的学生坐在一起,听写时可以小声地讨论,互相提醒易混淆、难写的字。这样一来,基础薄弱的学生在听写前准备的积极性高了,自信心足了,听写的效果更好了。
二、增一些内容,多一些收获
听写,是一种检验和促进学生知识掌握牢固与否的形式,这个知识不仅包含生字、词语,还包括学习过程中需掌握的文学常识、内容理解等等。当教师将其中某一内容作为听写的内容时,学生就逐渐能够在每一课的学习过程中扎实地积累起来,而不至于到考试时措手不及。
1.课内课外大比拼
在课堂上通过“课内课外大比拼”的听写活动,展现学生的积累,促进学生积累词语的积极性。比如,学完四下第一单元后,听写“红叶似火”时,要求学生再写两个描写景色的词语,听写“波澜壮阔”时,再写两个描写水的词语。这样一来,学生在学习时,词语是以整体的意识输入知识板块的,当需要再次运用这类词语时,词的可用量就大大增加了。
2.近义反义对对碰
利用近义词、反义词来理解词语是一种非常简便而实用的方法。学生对近义词和反义词的掌握经常出问题,尽管教师到期末花大力气布置学生抄、背,考试时却防不胜防,让学生觉得徒劳无功。如果在每课、每单元听写时就开始重视近义词、反义词的掌握,情况会好很多。笔者尝试听写时报出整组近义词或反义词,也可只报其中一个词,请学生写出这个词和它的近义词或反义词。
3.名言诗句巧妙用
在学完一单元或整册书后听写,教师用语言创设一个语境,请学生填入学过的诗句或名言。学生要完成这样的听写,脑中必须有一定的积累,还必须对积累的内容做出理解和选择。这样的听写练习,还给学生在习作中引用名言诗句列了无数的例子,受熏陶久了,学生的作文必会充满诗意,语言的魅力尽现于此。
4.意义点拨巧理解
随着年级的升高,很多学生只会书写词语,却不了解词语的意思,运用困难现象日趋严重。笔者采用了一种“意义点拨”的听写方法来改变这种现象。教师说词语的意思,学生根据意思写出词语;有时把意思相近的两个词放在一起听,又能帮助学生辨别词语的异同。学生理解了词语的意思,用起来自然更准确了。
5.文学常识一点通
在小学语文书中,有许多的文学常识穿插其中。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对这些文学常识都是匆匆带过,但这些知识是一种极其难得的语文财富,可把文学常识作为听写的一个内容,引导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不断积累。
在教学路上,任何的方式方法都不是永恒的,每个语文教师都必须常教常新。变一种形式,多一份美妙;增一些内容,多一些收获,何乐而不为呢?
(责编侯艳星)
一、变一种形式,或许就能多一份美妙
笔者尝试从听写的形式变化开始,改变教师叫一个词,学生写一个词的形式。变一种形式,就多一份美妙。
1.超强记忆
教师连续报出几个词,学生以最快的速度在本子上写下每个词语,来不及写的可写每个词中的一个字或拼音,也可做上自己看得懂的记号,然后用一分钟把词写完整。刚开始学生手忙脚乱,但几次之后就掌握方法了。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不断地得到强化,一举两得。
2.轻松乐听
一板一眼的听写模式久了会令人生厌,正襟危坐也让人备受拘束,偶尔来一次“轻松快乐听”,调节紧张的神经,也是不错的方式。在教完整个单元时,出示一篇需要填空的短文,学生可以在本单元内找到最恰当的词句填上,在限定的时间内上交。未知和已知交替,紧张和轻松并存,学生经过反复比较、斟酌,然后轻松快乐地完成自己的积累。在这过程中,教师轻松地欣赏学生的忙碌,偶尔与学生的眼神交流传递着赞赏、提醒。这一刻,师生间流动着一种无声的快乐。
3.援助中心
在笔者所教的班级中有那么几个学生,一听说要听写,就担惊受怕,在听写过程中尽管冥思苦想,但所写出的字不多,短短的几分钟,却让其如坐针尖。做个小小的改变,将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笔者在班级中成立了一个“援助中心”,允许这几个听写困难的学生坐在一起,听写时可以小声地讨论,互相提醒易混淆、难写的字。这样一来,基础薄弱的学生在听写前准备的积极性高了,自信心足了,听写的效果更好了。
二、增一些内容,多一些收获
听写,是一种检验和促进学生知识掌握牢固与否的形式,这个知识不仅包含生字、词语,还包括学习过程中需掌握的文学常识、内容理解等等。当教师将其中某一内容作为听写的内容时,学生就逐渐能够在每一课的学习过程中扎实地积累起来,而不至于到考试时措手不及。
1.课内课外大比拼
在课堂上通过“课内课外大比拼”的听写活动,展现学生的积累,促进学生积累词语的积极性。比如,学完四下第一单元后,听写“红叶似火”时,要求学生再写两个描写景色的词语,听写“波澜壮阔”时,再写两个描写水的词语。这样一来,学生在学习时,词语是以整体的意识输入知识板块的,当需要再次运用这类词语时,词的可用量就大大增加了。
2.近义反义对对碰
利用近义词、反义词来理解词语是一种非常简便而实用的方法。学生对近义词和反义词的掌握经常出问题,尽管教师到期末花大力气布置学生抄、背,考试时却防不胜防,让学生觉得徒劳无功。如果在每课、每单元听写时就开始重视近义词、反义词的掌握,情况会好很多。笔者尝试听写时报出整组近义词或反义词,也可只报其中一个词,请学生写出这个词和它的近义词或反义词。
3.名言诗句巧妙用
在学完一单元或整册书后听写,教师用语言创设一个语境,请学生填入学过的诗句或名言。学生要完成这样的听写,脑中必须有一定的积累,还必须对积累的内容做出理解和选择。这样的听写练习,还给学生在习作中引用名言诗句列了无数的例子,受熏陶久了,学生的作文必会充满诗意,语言的魅力尽现于此。
4.意义点拨巧理解
随着年级的升高,很多学生只会书写词语,却不了解词语的意思,运用困难现象日趋严重。笔者采用了一种“意义点拨”的听写方法来改变这种现象。教师说词语的意思,学生根据意思写出词语;有时把意思相近的两个词放在一起听,又能帮助学生辨别词语的异同。学生理解了词语的意思,用起来自然更准确了。
5.文学常识一点通
在小学语文书中,有许多的文学常识穿插其中。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对这些文学常识都是匆匆带过,但这些知识是一种极其难得的语文财富,可把文学常识作为听写的一个内容,引导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不断积累。
在教学路上,任何的方式方法都不是永恒的,每个语文教师都必须常教常新。变一种形式,多一份美妙;增一些内容,多一些收获,何乐而不为呢?
(责编侯艳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