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摘要】
我国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作为我国政府需要全面统筹、长期坚持的战略任务来执行。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农村地区金融服务对整个农村经济的促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农村地区金融服务还存在一些问题,农村地区金融服务体系还需进一步健全。本文就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的主要问题加以探析,进而提出相应的改进思路。
【关键词】
农村地区;金融服务;改进思路
第十二个五年规划跨越2011年至2015年,这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国农村地区金融行业发展的黄金时期。如何利用好这一时期,对金融服务加以调整改善,切实提高农村地区的经济增长能力,为我国经济建设贡献更多的力量,这是需要深思熟虑并亟待解决的课题。
1 农村金融服务概念及现状
1.1 农村地区金融服务概念
农村金融服务是指农村金融机构运用货币交易手段融通有价物品,向农村金融需求主体(主要由农户、种植养殖经营户、个体工商户、农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农业产业化企业这五部分组成)提供的共同受益、获得满足的活动。当前,我国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一般是针对农民或乡村企业的贷款或者融资等。
1.2 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现状
农业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非常高,它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其发展的好坏不仅仅影响到其自身,还会影响到工业的发展,影响到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可以说,农业的良好发展是农村稳定的前提,是促进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
作为我国金融体系的一个重要支柱,农村金融强有力的支持着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目前,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机构越来越多:中国农业银行、存储银行、各省市的农村信用社以及一些提供小额信贷的公司纷纷进入农村地区,加快了农村地区的金融体系的建设,为农村地区金融服务注入了更鲜活的血液,使得农村地区的金融体系越发完善,并呈现出一幅生机勃勃的美好画卷,对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但是,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农村金融其本身比较复杂,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还显得有些无力,导致的结果是农村地区金融供应与需求两者之间的矛盾依旧存在且问题较为突出。同时,一些乡镇由于种种主观和客观上的原因,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相应的金融机构入驻,造成当地农民及企业的贷款及融资变的异常困难,影响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步伐。
由此可以分析得出,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体系虽说基本建立,但还需逐步完善,将更多的金融机构和资金引入农村地区,加快农村地区金融服务体系的建设步伐的需求是非常迫切的。
2 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的主要问题
2.1 贷款难、融资难问题突出
农村地区贷款难、融资难问题依旧广泛存在。农村地区金融机构很难满足农村地区农民和企业贷款及融资问题,供不应求现象非常突出。造成这一现象有其客观原因存在:农村地区不同于城市,城市的显著特点是企业密集,大企业较多,配套设施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良好。农村则恰恰相反,首先,农村地区农民居住地比较分散,且经营的都是小规模企业,绝大多数甚至不能称之为企业;其次,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远远落后于城市,有很多农村地区连一条像样的公路都没有,所谓的配套设施更是没有;再次,农村地区一般经营的都是农产品,从事农业的特点就是农作物生长周期长,季节性明显,受天气影响显著,造成农民当年收入的不确定性因素较多;最后,大多农民没有合格的抵押品,不能够从农村地区金融机构申请到贷款。以上提高的种种因素导致了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存在着高投入、低回报以及具有较高风险性的特点,这也使得很多的金融机构谈到农村地区就望而却步,不敢作出尝试。笔者有一个亲身经历的例子,就是笔者以前所在乡镇的一家工商银行搬到市内,原因就是我们提到的投入、低回报。
2.2 信用担保体系不完善
同样和城市居民做一个比较,2012年城乡居民两极人均收入水平相差20多倍,可以看出农民自身的经济水平比较差。同时,农民的信用意识不足,合格的担保物也很少,由于以上原因的存在,导致农村地区信用担保体系很难完善。虽然一些农村地区成立了一定数量的担保公司帮助农民进行贷款担保,但是这些公司的担保手续复杂且收费不低,担保涉及的方面也比较少,很难适应农村地区的金融体系。
2.3 配套法律不健全
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相关的立法还没有制定,一些公布过的法规也存在着不完善的情况,政策的支持使得许多金融机构将眼光和资金投向农村地区,而法律的不健全又使得这些金融机构面临着很大的风险。比如,由于没有出台政策性金融的法规,一些金融机构不得不担负着很多政策性的业务,在此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的不良贷款。总之,上级对农村地区金融方向的帮助有点简单粗暴,只是单纯对农村地区进行基础设施等的供给,却没有认识到相关法律的健全能够彻底的帮助农村地区建立健康完善的金融服务体系。
3 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的改进思路
3.1 积极发展农业保险
农民主要经营的是农作物,而农作物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受天气等自然条件的影响大,市场需求量同样影响着农民的受益,很多时候存在着增产不增收的情况。我国应该设立专项资金,建立农产品保护的保险机构,积极发展农业保险。为鼓励相关行业设立农业保险,政府可以在政策上给予一定的优惠,以提高相关行业的积极性,从而积极开办农业保险,分散农民经营农作物全过程的风险。
3.2 健全农村信用体系
首先,要扩大农民可抵押物品的范围,可以将农民生产农作物预期取得的效益作为抵押担保物进行贷款,这样可以很大程度上扩大农民的担保能力。其次,针对部分农民在贷款后出现恶意逃债进而造成农村金融机构资金损失这一现实存在的情况,相关部门可以研究制定对应的处理措施,对出现这种情况的农民及时追责,并将处理结果在所在农村地区范围内进行通报,提供警示作用。同时,要加强对应收款项的追缴力度,保障农村地区经融机构的权益,使其能够更好的为农村地区经济做贡献。最后,要对农民财产状况和日常信用状况进行摸底,建立档案,直接与贷款金额挂钩,并随着农民现实情况发生变化而不断更新,健全监管体系。
3.3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针对农村地区金融法律法规不完善这一情况,上级部门要积极制定相关法律,保障金融机构在农村地区的合法权益,规范政府在农村地区的投资行为,为农民提供相应的法律支持。通过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使农村地区金融体系更加完善,运转更加顺畅,更好的为农村地区经济建设服务。
总之,目前农村地区金融服务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但总体的走向是好的,相信在相关部门和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农村地区金融服务将发展的越来越好,农村地区的经济会越来越发达。
【参考文献】
[1]徐松兵.农村金融需求及农村金融产品创新探讨[J].现代金融,2010,(08):19-20.
[2]王浩.我国农村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以福建省数据为例[J].台湾农业探索,2008(03):65.
[3]王辰华.我国农村金融发展任重道远[J].农村金融研究,2009,(02):28-30.
[4]江锦斌.农村金融创新的制约因素与解决措施-以福建省明溪县为例[J]福建金融,2010,(06):37-39.
【作者简介】
黄于庭,女,浙江宁波慈溪人,丽水学院本科
我国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作为我国政府需要全面统筹、长期坚持的战略任务来执行。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农村地区金融服务对整个农村经济的促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农村地区金融服务还存在一些问题,农村地区金融服务体系还需进一步健全。本文就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的主要问题加以探析,进而提出相应的改进思路。
【关键词】
农村地区;金融服务;改进思路
第十二个五年规划跨越2011年至2015年,这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国农村地区金融行业发展的黄金时期。如何利用好这一时期,对金融服务加以调整改善,切实提高农村地区的经济增长能力,为我国经济建设贡献更多的力量,这是需要深思熟虑并亟待解决的课题。
1 农村金融服务概念及现状
1.1 农村地区金融服务概念
农村金融服务是指农村金融机构运用货币交易手段融通有价物品,向农村金融需求主体(主要由农户、种植养殖经营户、个体工商户、农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农业产业化企业这五部分组成)提供的共同受益、获得满足的活动。当前,我国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一般是针对农民或乡村企业的贷款或者融资等。
1.2 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现状
农业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非常高,它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其发展的好坏不仅仅影响到其自身,还会影响到工业的发展,影响到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可以说,农业的良好发展是农村稳定的前提,是促进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
作为我国金融体系的一个重要支柱,农村金融强有力的支持着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目前,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机构越来越多:中国农业银行、存储银行、各省市的农村信用社以及一些提供小额信贷的公司纷纷进入农村地区,加快了农村地区的金融体系的建设,为农村地区金融服务注入了更鲜活的血液,使得农村地区的金融体系越发完善,并呈现出一幅生机勃勃的美好画卷,对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但是,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农村金融其本身比较复杂,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还显得有些无力,导致的结果是农村地区金融供应与需求两者之间的矛盾依旧存在且问题较为突出。同时,一些乡镇由于种种主观和客观上的原因,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相应的金融机构入驻,造成当地农民及企业的贷款及融资变的异常困难,影响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步伐。
由此可以分析得出,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体系虽说基本建立,但还需逐步完善,将更多的金融机构和资金引入农村地区,加快农村地区金融服务体系的建设步伐的需求是非常迫切的。
2 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的主要问题
2.1 贷款难、融资难问题突出
农村地区贷款难、融资难问题依旧广泛存在。农村地区金融机构很难满足农村地区农民和企业贷款及融资问题,供不应求现象非常突出。造成这一现象有其客观原因存在:农村地区不同于城市,城市的显著特点是企业密集,大企业较多,配套设施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良好。农村则恰恰相反,首先,农村地区农民居住地比较分散,且经营的都是小规模企业,绝大多数甚至不能称之为企业;其次,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远远落后于城市,有很多农村地区连一条像样的公路都没有,所谓的配套设施更是没有;再次,农村地区一般经营的都是农产品,从事农业的特点就是农作物生长周期长,季节性明显,受天气影响显著,造成农民当年收入的不确定性因素较多;最后,大多农民没有合格的抵押品,不能够从农村地区金融机构申请到贷款。以上提高的种种因素导致了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存在着高投入、低回报以及具有较高风险性的特点,这也使得很多的金融机构谈到农村地区就望而却步,不敢作出尝试。笔者有一个亲身经历的例子,就是笔者以前所在乡镇的一家工商银行搬到市内,原因就是我们提到的投入、低回报。
2.2 信用担保体系不完善
同样和城市居民做一个比较,2012年城乡居民两极人均收入水平相差20多倍,可以看出农民自身的经济水平比较差。同时,农民的信用意识不足,合格的担保物也很少,由于以上原因的存在,导致农村地区信用担保体系很难完善。虽然一些农村地区成立了一定数量的担保公司帮助农民进行贷款担保,但是这些公司的担保手续复杂且收费不低,担保涉及的方面也比较少,很难适应农村地区的金融体系。
2.3 配套法律不健全
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相关的立法还没有制定,一些公布过的法规也存在着不完善的情况,政策的支持使得许多金融机构将眼光和资金投向农村地区,而法律的不健全又使得这些金融机构面临着很大的风险。比如,由于没有出台政策性金融的法规,一些金融机构不得不担负着很多政策性的业务,在此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的不良贷款。总之,上级对农村地区金融方向的帮助有点简单粗暴,只是单纯对农村地区进行基础设施等的供给,却没有认识到相关法律的健全能够彻底的帮助农村地区建立健康完善的金融服务体系。
3 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的改进思路
3.1 积极发展农业保险
农民主要经营的是农作物,而农作物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受天气等自然条件的影响大,市场需求量同样影响着农民的受益,很多时候存在着增产不增收的情况。我国应该设立专项资金,建立农产品保护的保险机构,积极发展农业保险。为鼓励相关行业设立农业保险,政府可以在政策上给予一定的优惠,以提高相关行业的积极性,从而积极开办农业保险,分散农民经营农作物全过程的风险。
3.2 健全农村信用体系
首先,要扩大农民可抵押物品的范围,可以将农民生产农作物预期取得的效益作为抵押担保物进行贷款,这样可以很大程度上扩大农民的担保能力。其次,针对部分农民在贷款后出现恶意逃债进而造成农村金融机构资金损失这一现实存在的情况,相关部门可以研究制定对应的处理措施,对出现这种情况的农民及时追责,并将处理结果在所在农村地区范围内进行通报,提供警示作用。同时,要加强对应收款项的追缴力度,保障农村地区经融机构的权益,使其能够更好的为农村地区经济做贡献。最后,要对农民财产状况和日常信用状况进行摸底,建立档案,直接与贷款金额挂钩,并随着农民现实情况发生变化而不断更新,健全监管体系。
3.3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针对农村地区金融法律法规不完善这一情况,上级部门要积极制定相关法律,保障金融机构在农村地区的合法权益,规范政府在农村地区的投资行为,为农民提供相应的法律支持。通过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使农村地区金融体系更加完善,运转更加顺畅,更好的为农村地区经济建设服务。
总之,目前农村地区金融服务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但总体的走向是好的,相信在相关部门和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农村地区金融服务将发展的越来越好,农村地区的经济会越来越发达。
【参考文献】
[1]徐松兵.农村金融需求及农村金融产品创新探讨[J].现代金融,2010,(08):19-20.
[2]王浩.我国农村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以福建省数据为例[J].台湾农业探索,2008(03):65.
[3]王辰华.我国农村金融发展任重道远[J].农村金融研究,2009,(02):28-30.
[4]江锦斌.农村金融创新的制约因素与解决措施-以福建省明溪县为例[J]福建金融,2010,(06):37-39.
【作者简介】
黄于庭,女,浙江宁波慈溪人,丽水学院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