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是党的十八大作出的重大部署。以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为例,对创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的措施和途径进行探讨,以进一步发挥基层党组织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服务党员的作用。
关键词 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农业科研院所;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中图分类号 D2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7-0337-02
近年来,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紧扣省委省政府“三农”工作部署,以“建设一流单位、打造一流队伍、培育一流作风、创造一流业绩”为目标,通过抓观念强作风、抓队伍重管理、抓载体拓领域,逐步探索出一条具有农业科研院所特点、适应安徽美好乡村建设需要的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新路子。
1 抓观念强作风,着力培育服务型党组织的服务意识
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是党的十八大作出的重大部署,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再次强调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为全面深化改革做出积极贡献。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全院各级党组织坚持把服务改革、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服务党员作为自觉追求和基本职责,积极创新工作思路,改进服务作风[1-2]。一是强化服务意识。坚持日常思想教育与专题学习培训相结合,通过举办培训班、报告会、座谈交流会、演讲征文比赛等多种形式,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和服务意识。坚持理论学习与主题实践活动相结合,组织党员干部调研走访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进一步了解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实际需求,不断拓宽服务基层的视野和思维。二是改进服务作风。健全和完善农业科研院所处级以上党员干部调查研究、联系点、群众接待日、谈心谈话等联系和服务群众制度。结合第一批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安排,院领导班子成员分别对口联系1个“三农”联系点,结对帮扶1~2户农村困难户,全院67名所处级党员干部共结对帮扶农村困难户75户,累计走访慰问困难户100余人次,为基层办实事逾140件次。全面推行办事公开制、首问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和责任追究制,采取佩戴胸牌、设置桌牌、建立党员示范岗等形式,明确党员岗位职责,推行公开承诺服务,实现了服务群众的“零距离”。
2 抓队伍重管理,切实提升服务型党组织的服务水平
围绕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全院各级党组织坚持抓龙头、强培训、重激励,着力打造一支贴近群众、服务群众的骨干队伍[3]。一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强化组织保证。将服务群众需求与干部成长需求相结合,采取“送出去培养、派出去挂职、走出去取经、请进来讲学”等多种方式和措施,着力解决党员干部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本领恐慌和能力不足等问题。近年来,先后选派200余人次党员干部赴有关培训机构学习轮训,邀请知名专家教授作相关专题辅导报告,举办10余期农业科研院所处级以上党员干部专题学习班,并开展大讨论和建言献策活动,引导党员干部多思服务之责、多建服务之言、多谋服务之策、多尽服务之力。二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强化智力支持。人才资源是建设服务型党组织最宝贵的稀缺资源。全院各级党组织始终坚持把人才工作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深入推进“人才立院”战略,在人才培养引进、用人机制创新、人才团队建设等方面,实行灵活柔性的工作方法。与国内外20余家高校、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鼓励科技人员在职攻读硕、博士学位,增强科技研发能力。注重人才的实践锻炼,近2年来,共派出60余名优秀科技人员到市县乡村挂职锻炼、对口帮扶、驻村蹲点,切实提升科研人员解决“三农”问题的实际能力。三是推动管理创新,强化服务效能。按照“结合岗位抓管理、解决难题抓创新、推动工作上水平”的工作思路,以提升工作效能为目标,以实施绩效考评为手段,把治理“懒、散、拖、推”以及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无力作为等问题,作为强化管理的突破口,在工作秩序管理、科研管理、人才团队管理、党建管理等方面,积极探索新的管理机制,努力促进管理和服务工作提质提效[4]。
3 抓载体拓领域,着力提升服务型党组织的服务成效
安徽省农科院各级党组织积极创新服务方式,创新党员发挥作用途径,拓展服务范围和领域,努力将服务向基层农村和农民群众延伸,引领党员干部争做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先锋[5]。
一是聚焦核心职能,强化科技创新,提升科技支撑和引领作用。紧紧抓住中央和省委高度重视“三农”发展的有利时机,积极申报重大科技项目,每年争取到的省部级等各类科研项目均在300余项以上,项目合同经费连续多年超过1亿元。近年来,全院共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46项,获植物新品种权23个,授权专利20项,13个农作物新品种通过国审,制订国家标准4项、行业和地方标准112项,有力促进了安徽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二是强化科技兴农,主动作为,努力促进兴皖富民。紧紧围绕“服务安徽崛起”大局,积极主动参与安徽省小麦、水稻、玉米等粮食生产“三大提升行动”,为安徽省粮食生产“十年丰”“十连增”发挥了重要的技术支撑作用。深入推进科技成果“整乡推进”模式,完善“科技专家—农技人员—示范片户”的成果转化快速通道。密切产学研相关环节,强化技术集成配套,不断提升亳州中药材、砀山水果、岳西高山蔬菜等地方特色产业的农业产业化水平,促进皖北地区和大别山区农业结构调整,推进当地现代农业发展。三是服务民生,服务基层,积极构建城乡基层党组织结对帮扶机制。坚持每年集中1个月左右的时间,开展“党员专家服务基层”主题实践活动。在近年来开展的“百名专家进千村入万户服务农业生产”活动、“百名专家树党旗、进农户、走田头、促增收”活动、“双百服务行动”中,广大党员专家进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难、暖百家心,与农民做朋友、把科技送到农家中,手把手指导农民进行科学种养。在城乡基层党组织“1 2”结对共建工作中,院党政领导先后17次赴结对共建村调研,组织科技力量参与共建村农业生产技术攻关,全院各党支部向共建村捐款10万元修建村级道路,捐赠农业科技图书5 000余册,发放困难慰问金3万余元,切实把共建帮扶的成效体现在办实事和办好事上。
4 参考文献
[1] 高伟民.创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的实践与路径选择[J].企业与文化,2013(5):42-43,48.
[2] 创新实践: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的实践综述[J].共产党员,2013(4):8-11.
[3] 梁妍慧.创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关键在于党组织自身转型升级[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4(5):64-67.
[4] 罗清宇.创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的实践与思考[J].前进,2013(12):33-34.
[5] 张兆江.创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的实践探索[J].党建研究,2014(3):57-58.
关键词 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农业科研院所;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中图分类号 D2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7-0337-02
近年来,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紧扣省委省政府“三农”工作部署,以“建设一流单位、打造一流队伍、培育一流作风、创造一流业绩”为目标,通过抓观念强作风、抓队伍重管理、抓载体拓领域,逐步探索出一条具有农业科研院所特点、适应安徽美好乡村建设需要的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新路子。
1 抓观念强作风,着力培育服务型党组织的服务意识
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是党的十八大作出的重大部署,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再次强调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为全面深化改革做出积极贡献。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全院各级党组织坚持把服务改革、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服务党员作为自觉追求和基本职责,积极创新工作思路,改进服务作风[1-2]。一是强化服务意识。坚持日常思想教育与专题学习培训相结合,通过举办培训班、报告会、座谈交流会、演讲征文比赛等多种形式,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和服务意识。坚持理论学习与主题实践活动相结合,组织党员干部调研走访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进一步了解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实际需求,不断拓宽服务基层的视野和思维。二是改进服务作风。健全和完善农业科研院所处级以上党员干部调查研究、联系点、群众接待日、谈心谈话等联系和服务群众制度。结合第一批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安排,院领导班子成员分别对口联系1个“三农”联系点,结对帮扶1~2户农村困难户,全院67名所处级党员干部共结对帮扶农村困难户75户,累计走访慰问困难户100余人次,为基层办实事逾140件次。全面推行办事公开制、首问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和责任追究制,采取佩戴胸牌、设置桌牌、建立党员示范岗等形式,明确党员岗位职责,推行公开承诺服务,实现了服务群众的“零距离”。
2 抓队伍重管理,切实提升服务型党组织的服务水平
围绕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全院各级党组织坚持抓龙头、强培训、重激励,着力打造一支贴近群众、服务群众的骨干队伍[3]。一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强化组织保证。将服务群众需求与干部成长需求相结合,采取“送出去培养、派出去挂职、走出去取经、请进来讲学”等多种方式和措施,着力解决党员干部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本领恐慌和能力不足等问题。近年来,先后选派200余人次党员干部赴有关培训机构学习轮训,邀请知名专家教授作相关专题辅导报告,举办10余期农业科研院所处级以上党员干部专题学习班,并开展大讨论和建言献策活动,引导党员干部多思服务之责、多建服务之言、多谋服务之策、多尽服务之力。二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强化智力支持。人才资源是建设服务型党组织最宝贵的稀缺资源。全院各级党组织始终坚持把人才工作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深入推进“人才立院”战略,在人才培养引进、用人机制创新、人才团队建设等方面,实行灵活柔性的工作方法。与国内外20余家高校、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鼓励科技人员在职攻读硕、博士学位,增强科技研发能力。注重人才的实践锻炼,近2年来,共派出60余名优秀科技人员到市县乡村挂职锻炼、对口帮扶、驻村蹲点,切实提升科研人员解决“三农”问题的实际能力。三是推动管理创新,强化服务效能。按照“结合岗位抓管理、解决难题抓创新、推动工作上水平”的工作思路,以提升工作效能为目标,以实施绩效考评为手段,把治理“懒、散、拖、推”以及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无力作为等问题,作为强化管理的突破口,在工作秩序管理、科研管理、人才团队管理、党建管理等方面,积极探索新的管理机制,努力促进管理和服务工作提质提效[4]。
3 抓载体拓领域,着力提升服务型党组织的服务成效
安徽省农科院各级党组织积极创新服务方式,创新党员发挥作用途径,拓展服务范围和领域,努力将服务向基层农村和农民群众延伸,引领党员干部争做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先锋[5]。
一是聚焦核心职能,强化科技创新,提升科技支撑和引领作用。紧紧抓住中央和省委高度重视“三农”发展的有利时机,积极申报重大科技项目,每年争取到的省部级等各类科研项目均在300余项以上,项目合同经费连续多年超过1亿元。近年来,全院共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46项,获植物新品种权23个,授权专利20项,13个农作物新品种通过国审,制订国家标准4项、行业和地方标准112项,有力促进了安徽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二是强化科技兴农,主动作为,努力促进兴皖富民。紧紧围绕“服务安徽崛起”大局,积极主动参与安徽省小麦、水稻、玉米等粮食生产“三大提升行动”,为安徽省粮食生产“十年丰”“十连增”发挥了重要的技术支撑作用。深入推进科技成果“整乡推进”模式,完善“科技专家—农技人员—示范片户”的成果转化快速通道。密切产学研相关环节,强化技术集成配套,不断提升亳州中药材、砀山水果、岳西高山蔬菜等地方特色产业的农业产业化水平,促进皖北地区和大别山区农业结构调整,推进当地现代农业发展。三是服务民生,服务基层,积极构建城乡基层党组织结对帮扶机制。坚持每年集中1个月左右的时间,开展“党员专家服务基层”主题实践活动。在近年来开展的“百名专家进千村入万户服务农业生产”活动、“百名专家树党旗、进农户、走田头、促增收”活动、“双百服务行动”中,广大党员专家进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难、暖百家心,与农民做朋友、把科技送到农家中,手把手指导农民进行科学种养。在城乡基层党组织“1 2”结对共建工作中,院党政领导先后17次赴结对共建村调研,组织科技力量参与共建村农业生产技术攻关,全院各党支部向共建村捐款10万元修建村级道路,捐赠农业科技图书5 000余册,发放困难慰问金3万余元,切实把共建帮扶的成效体现在办实事和办好事上。
4 参考文献
[1] 高伟民.创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的实践与路径选择[J].企业与文化,2013(5):42-43,48.
[2] 创新实践: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的实践综述[J].共产党员,2013(4):8-11.
[3] 梁妍慧.创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关键在于党组织自身转型升级[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4(5):64-67.
[4] 罗清宇.创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的实践与思考[J].前进,2013(12):33-34.
[5] 张兆江.创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的实践探索[J].党建研究,2014(3):57-58.